多年以后,才知道苟风涛当了********,做了慈禧的亲信。那已经不重要了,也没有人去找他。
闫森知道师傅死讯,想到他是被陈近南连累,心中对洪门又多了一层怨恨。
满清皇帝果然被他们绝了种,同治死时没有子嗣,皇家血脉从此断了根。
可这根本改变不了什么,慈禧又选了一个幼童继承了皇位,这小孩就是光绪。不过又是个可怜的傀儡,慈禧继续她的垂帘听政,外国人继续在中国的土地上耀武扬威。老百姓继续如草芥一样在这自己的家园里如牛马一样苟活偷生。长江上的纤夫依然在悬崖峭壁上用性命挣一口续命粮食。
死了很多人,局面却越来越糟糕。
往事说道这里已经是尾声。清虚道长没有说自己为何要告诉他们这些,可每一个人听了这段往事都心中感慨万千。各有各的领悟。
江氏兄弟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师父和秦老四是结拜兄弟。现在看来师父杀了无数人,也杀了不少洪门同门,却虽然不和哥老会来往,但很少为难这住在隔壁的洪门分支,且两人总坛还建在一起,显然还是顾念兄弟之情。
虽然羌族和回人因为造反死了十几万人,但却不能迁怒于洪门,洪门兄弟也因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张宗禹,石达开都是全军覆没,秦老四最后来酆都估计也是想得闫森庇护。这事自己师傅显然是偏激了。
而钱石同样听得惊心动魄,即敬仰陈近南的韬略计谋,又为他的功败垂成惋惜。心中也为自己投降朝廷不齿。陈近南为了反清大业呕心沥血,董海川为了刺杀清皇忍辱负重。个个都是顶天立地的汉子。自己武功虽然不如他们,却一样可以做个有仁有义之人。
冷从峰和杜心五自然都把陈近南当成了自己的偶像,心中发誓以后就要做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英雄。
谭嗣同已经隐约明白了自己肯定是洪门遴选的下一代军师之一。自己幼童时已经聪慧过人,所以瘟疫时肯定是陈近南救了自己。而王五也是受洪门所托故意来教自己武功的。而张宗禹也一定知道此事,所以虽然他没有点破,却可以放心把海底托付给自己。还叮嘱自己练习洪门所有武功。
那陈近南思虑之远,筹谋之深,胆略之大,布局之精,都让谭嗣同深为佩服。不过他和陈近南后来想法一样,推翻清朝就真的建立一个新世界吗?如今这个外敌入侵的局面虽然是朝廷无能,难道就没有洪门的推波助澜?到底应该帮朝廷抵御外敌,还是先掀翻这个行将腐朽的狠毒女人?如果赶走了外国人,推翻了这个政权,以后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体制能真正为这些无数的穷苦百姓造福?
显然陈近南穷尽一生,做了很多努力,还是没有找到答案。自己也没有。
但左宗棠想过,张之洞想过,陈近南想过,自己也在想,康有为也在想,那个孙文也在寻找,虽然方向不同,或者互为仇敌,但目的都是一样的,包括那对自己寄与厚望的光绪皇帝。都在追求这个答案。
还有那云龙大师,秦老四,他们也想过,试过,但最后颓废了,选择了逃避。还有石达开,董海川,张宗禹,闫森,等等许多的人,都已经在追寻这个答案的路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这一刻他忽然觉得自己如此苍白无力,无知幼稚。那陈近南天纵英才也改变不了这个局面,自己该如何去实现这个目标?该做些什么努力?这个目标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的模样?是的,这个目标到底是什么他都不知道。但肯定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一定不是!不是弱肉强食,不是互相仇杀。
清虚似乎知道了他的天人交战,轻声说道:“焉知未来,但顾眼前。谭公子不要执迷了。这一片荒芜局面,还等你来收拾呢。”
谭嗣同幡然醒悟,站起身来。是的,谁又可以预知明天,但今日之事自己是可以做主的,自己想的的天下人幸福,那何必分什么洪门,鬼门,哥老会,军师也好,盟主也好,只要自己力能所及,都是分内之事。与虚名何干!不知道目标是什么,那就继续去找,太平军的口号是对的,其实很简单,天下一家,共享太平,这就是自己现在的目标。
清虚带了手下道士飘然走了。众人走出树林,见忘川河上风平浪静,战场已经打扫的干干净净。那些搏命厮杀,那些你死我亡,已经寻不到一丝踪影。都神情恍惚,已经分不清这里到底是人间,还是修罗地狱。
江氏兄弟请谭嗣同等人去鬼门总坛一坐,谭嗣同想到哥老会肯定还是一片狼藉,便婉言推辞了,说要先帮哥老会重建总坛,并诚恳邀他两兄弟方便时去哥老会一聚。江氏兄弟答应一定会去。如此两帮人就此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