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上三竿,叛军如潮的攻势终于被打退。没有指挥的他们虽然整体战斗力降低了很多,但在局部仍然表现出了不俗的侵略性。直到此时,徐耀才让部下回营地休息。他们不用轮值,因为他们是特别行动队。站岗这种事情,自然有普通的士兵去做。
敌人此次南下,是带着一举夺下神光之城的气势而来的。一次失利并不足以磨灭他们的信心。
徐耀这边休整了还不到半日,便又收到了敌军来犯的消息。
士兵们吃过午饭没多久,正是困意上头的时候。敌军挑选此时进攻,真可谓用心良苦。
徐耀行走在士兵们中间,观察着他们的表情。敌人可以一波又一波地来,但他们却只有这不到一百个人,如果就这样一波又一波地应付下去,早晚会支撑不住。徐耀考虑事情从来不会只看一步,他在思考后面该怎么办。
这一次徐耀没有立刻让部下上阵杀敌。因为这一次守军已经提前有了准备,场面没有像早上那么混乱。他独自一人到悬崖观看敌阵,想着如何利用好所有的条件。
早上那一招已经用过一次,敌人不是傻子,不可能再次上当。从敌人这次的布阵就可以看出,他们对指挥船的保护提高了很多。望着河中连绵不断的船队,徐耀心生一计。敌人的最终目的不过是要登陆而已,无论他们有多少船,无论他们来多少人,这个目的是不会改变的。既然敌人声势浩大,那就应该避免和敌人在河水中缠斗。我们可以利用敌人的目的,在岸边设伏,趁他们没有站稳脚跟,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这和把守关隘是一样的道理。无论敌军的数量有多庞大,最终和我军交战的位置不外乎河岸这一条线而已。堆积在后面的部队并不能成为真正的战力。
有了一个模糊的想法之后,徐耀马上开始设计细节。从防线层次到出击顺序,他在心中对守军做了一个整体的安排。现在唯一的问题是,这条防线的最高将官许承将军会不会听从他的建议。
徐耀没有直接去找许承将军,而是先找到了自己的直接上司华师。从之前许承对华师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绝对不会忽视华师的任何建议。所以徐耀认为,自己的建议由华师来提出才更为妥当。
华师对徐耀今天早上的表现十分满意,对他现在提出的请求也应承了下来。徐耀本想跟在华师的后面,一起去向许承将军提出建议。这样的话,如果中间有什么需要讨论的地方,他也好及时说出自己的看法。可是华师只是让他回去和弟兄们一起休息。徐耀没有再继续争取。军队中的赏与罚完全是两个独立的体系,任何一个士兵都不可以用自己还未到手的赏赐去抵消将要受到的惩罚。徐耀今天的确做得不错,但他还犯不着在这种细节上违背华师的命令。他还是相信华师的。就算自己不去,华师也一定能和许承说清楚。一个人可以违逆上司命令的次数有限,很多人只有一次,因为在那之后他们就会为此而丢掉职务甚至性命。徐耀不知道自己将会有几次这样的机会,但他觉得现在还不需要使用这宝贵的机会。
回到营地,徐耀并没有真的休息。一来是因为他还在思考对付叛军的后招,二来是因为他这个人确实精力旺盛。自从他将徐家祖传的易灵大法修炼完全,他就再也没有睡过觉。平时闭上眼睛的时候,也只是在运功或者思考。不得不说,将多灵人的特点运用到极致真的非常可怕。徐耀就是凭此才能成为其他人眼中的全才的。
“耀哥,想什么呢?”袁洼凑过来问道。
“我在想退敌之策。”徐耀将之前在悬崖想到的对策粗略地跟袁洼介绍了一遍。他没有说得很详细,是因为这件事和袁洼扯不上什么关系。这件事必须由许承拍板才行。袁洼只是一个手底下连十个人都没有的小队长,就算知道得再多,也帮不上什么大忙。
“你说……这叛军要是真的攻上山来,我们该怎么办?”袁洼顺着话题又问道。
“目前想到的有两种办法。首先,别忘了,我们可是居高临下;如果敌人真的想要上山,我们可以利用高度做很多事情。随随便便朝下面丢点什么,对扰乱敌人的步伐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拥有高度,我们的箭射程会比敌人的更远,威力也会比敌人的更大。你到底是怎么想的?敌人想要攻上来,可不是说说那么容易的。好吧,就算敌人真的攻了上来,咱们也不用害怕。我们的人在这里已经呆了有几天了,防线的守军呆的时间还要更久,对这里的地形比叛军要熟悉得多。我们可以先用小股部队引诱敌人分散兵力,当敌人在山中瞎转悠的时候,我们再集中兵力一点点吞噬掉敌人的每一个部分。当然,这只是理想化的战斗。如果敌人根本不管我们,而只是想要直接越过我们的防线去袭击帝都的话,那我们就只能用第二种办法了。我们会用引燃物布置出一条封锁线,然后放火烧山。用第二种方法的时候一定要选好位置。山中的许多植物含水量都不低,没那么轻易燃起来。只是这种方法损害太大,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使用。”徐耀分析道。
“哦,原来是这样。不愧是耀哥,已经提前想好了这么多后手。”袁洼赞扬徐耀的同时,也将这些办法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你可别夸我。这一战远没有这么简单。我说的这些办法,用个一次两次还可以,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你记住,没有任何花招是可以反复奏效的。要想彻底压倒对手,最终还要靠绝对的实力。”徐耀认真地说。他这话既是在指点袁洼,也是在告诫他自己。
许承在华师的劝说下,果然对防线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叛军的攻势再一次被遏制。只不过,守军最终还是没能将叛军赶回到河里。
徐耀对这样的结果很不满意。敌人虽然没有突破防线,但却在河岸和守军形成了拉锯战。时而守军占据上风,时而叛军嚣张得意。这就给了叛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登录河岸的机会。眼见河岸的叛军越积越多,最初的防线便随之一点一点后退。这和徐耀最初设想的并不一样。
因为这样的大战涉及的环节实在太多,徐耀自己也搞不清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任何环节出现的低级失误,都有可能在整体上被无限放大。
徐耀现在十分担心。目前的局势看起来比较稳定,但实则不然。防线后退的越多,便会被拉得越长。敌军的人数优势就会被逐渐放大。这不是普通的加法问题。一旦突破了某一个临界点,很可能会让防线全面崩溃。这是徐耀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他之前和华师讨论过这个问题。不论局部如何劣势,只要有他们光心营的特别行动队在,都有可能实现扭转;但若是全线崩溃,就算有他们在,也一样无能为力。
徐耀这一次没有再向华师或者许承请示。他擅自决定给手下的弟兄们开了一个会。会议的内容是根据他之前跟袁洼提过的两条策略商定具体的执行路线。第一项是游击路线。从如何诱敌开始,再到如何摆脱,如何聚首,如何歼敌。他先提出了一个大概的思路和流程,然后派出手下的士兵分散考察适合的路线和地点,最后再明确地进行汇总。第二项是封锁线路。这个在选择上相对简单,但在执行上比较麻烦。许多用来引燃的材料都是他从守军那里搞到的。这条封锁线是用来阻挡叛军前进的最后手段,实在是不短。士兵们在布置的时候也绝对不能马虎。他们首先要确保到时候能够顺利引燃,完成烧山封锁;但同时还要严防因意外造成提前引燃,否则到时被大火包围的将会是他们自己。
徐耀这是在冒险。如果成了,叛军将会在每一次取得进展的时候立即吃到新的套路。无论是从肉体还是精神上,都将会对叛军造成有效的打击。一旦进入自己的节奏当中,处理任何事情都会变得得心应手。因为敌人一旦陷入慌乱,就会变得更容易被我们支配。可如果发生了意外,比如大火提前燃起,将会有太多的自己人可能会因此丧命。这个过失到时必然会被算到徐耀的头上。他就算是把自己的头拿下来,也抵偿不了这个罪责。可是他还有别的办法吗?他在思考,但他在思考出结果之前就已经这样去做了;因为战势逼人,敌人不会等他想出一个绝对完美的计策。
徐耀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些想念徐进和刘帆。如果他们三个能够一起商量此事的话,一定可以拿出一个更好的办法。自己这边的情况如此不好,其他四个分队那边的情况又如何呢?徐耀这些天一直在考虑眼下的战局,倒是第一次替其他几个分队担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