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谈话的时候会说“我同意……可我觉得……”的习惯语。事实上在朋友交谈之中,想要听的是你自己的看法,而非只是要你附和他的意见。要使自己变成更为独特的人就一定要和他人有所区别,尽量展示出你独特的观点。
所以,不妨多用些特殊甚至是极端的方法来展示自己的想法,不要一直附和别人的观点。
2.交谈中易犯的7个毛病
日常生活之中,我们若能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到很多人在说话之中都有些毛病。尽管这些毛病无伤大雅,可若不加以留心,就可能极大地影响我们谈话的效果。
一般人在谈话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说话中用多余的套语
有的人爱在交谈之时使用许多不必要的套语。比如,有的人喜欢说到哪里都加上一句“当然啦”或“自然啦”一类的话;还有的人喜欢加很多的“老实说”、“坦白地说”之类的套语;也有的人老喜欢问别人“你听清楚了么”或“你明白什么”;还有的人老喜欢说“你觉得怎么样”或“你说是不是”,诸如此类。像这类的毛病,自己或许丝毫也不觉得,想克服这些毛病,最好的方法就是请你的朋友时时在旁提醒。
2)说话中掺有杂音
有的人说话本来不错,可是他们在言语之间掺杂了许多没有意义的杂音。他们的鼻子老是一哼一哼地响,或是似乎老是喉咙里不畅通似的轻轻咳着,要不就在每句话的开头都加一个拖长的“唉”,生怕别人听不清楚似的。这些说话的毛病,如果自己有决心,是能够改掉的。
3)谚语太多
谚语本来属于诙谐也有说服力的话,可是谚语太多了也不好。使用谚语太多,常常会给别人留下油腔滑调、哗众取宠之感,不仅对增强说服力无益,还会让听者觉得累赘。谚语只有用在恰当的场合才能让谈话生动有力。用谚语的时候,我们要注意尽量使其恰当且有必要。
4)滥用流行的字句
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超前,常常把某些流行的字句,不加选择地胡乱应用。比如,“王”这个词就被很多人滥用,什么东西都要加上个“王”字,例如“原声王”“短信王”……这“王”那“王”的,让人莫名其妙。
5)特别爱用一个词
有的人不知道是由于懒,不愿开动脑筋找个更合适的字眼,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总是喜欢用一个字或是词来表达许许多多的意思,也不管这个字或词本身是不是有那么多的意思。
比如,很多人喜欢使用“伟大”这个词,在其言谈之中,什么东西都变得伟大了。“你真是太伟大了”“这盆花真是伟大”“今天我吃一顿伟大的午饭”“这回这批货卖了个伟大的价钱”之类,给人一种华而不实的感觉。所以,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多储备一些词汇,让自己的表达尽可能地准确和多样化。
6)太琐碎
很多人在谈话过程之中琐碎得让人讨厌。比如,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本来最容易讲得十分生动、精彩,许多人也乐意听别人讲其亲身经历。然而,很多人在讲自己的经历时,平铺直叙,不分主次,认为自己经历过的,全部都有味道,都有着讲述的必要,结果让听者觉得索然无味。讲亲身经历或故事,应当善于抓住重点,了解听者的兴趣究竟放在了哪一点上,尽量少用对话。在重要关节上尽可能讲得详细一些。至于其他地方,用一两句话带过就行了。
7)喜欢用夸张的手法
夸张的手法可以产生引人注意的效果。但是,我们不能把夸张的手法使用得过分了,不然,别人就不会再相信你说的话。现实生活之中,不可能总是有“非常重要”的消息,也不可能每一次讲的都是“最可笑的”笑话、“最动人的”故事,所以,不要到处乱用“最”“极”“非常”之类的字眼,不然,当你在无数的“最”里面有一个真正的“最”的时候,又如何表示呢?难道你要说“这事对我来说是最最重要的”吗?就算你真的这样说,别人听后也只会无动于衷,他们已经认为你是个喜欢夸大的人了。
除却以上七点以外,我们还要注意自己在谈话之中的手势、声调、面部表情等等方面,努力让各方面都协调、得体。这么一来,我们就可以大大增强自己言语的吸引力。
3.怎样避免和别人争论
这绝非主张绝对不要同别人有所争论,在有些场合、有的时间,一个人确实该为自己相信的真理与主张去同反对者争论,辩明是非。此类争论,有时还能发展到非常激烈的程度。
然而,在一般谈话的场合中,应当极力免于同别人争论,因为交谈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彼此间的了解,增进彼此的友谊,是种社交性质的活动,一旦造成争论就非常容易伤感情,与原本的目的就背道而驰了。
可是,这也绝不是在说,在一般的谈话场合就不予坚持自己的观点,他人说东,你就跟着说东,他人说西,你也跟着说西,虽说这样能够避免争论,可是你已变成了一个毫无确定主张与见解的人,或是被人家看做不老实不诚恳的大滑头,这也将妨碍到你同他人的正常交往。
怎样做到既不对别人的意见随声附和,又能免于和别人争论呢?
(1)尽力去了解别人的看法。在很多场合中,争论多半发生在大家只看重于自己这方的理由,而对对方的看法并未好好地做过研究和了解。若是我们多从他人的立场去看待事情,试着去思考对方的观点,去想明白他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样想。这么一来,我们自己在看待问题的时候会较为全面;与此同时也能够看到对方的观点也有他的理由。就算你依旧不同意他的看法,也不至就把它完全地抹杀,这样自己的态度也就能够比较客观一些,自己的主张也就能够公允一些,造成争论的可能性就会减少了。
与此同时,你若能把握住对方的看法,并且借它来阐述你的意见,那么,对方也更容易接受,你对他的观点的评价也能中肯许多。况且,一旦他知道你能够细心地体会他的心意,他对你的观感自然会比较好,也就能去试着了解你的看法。
(2)对不同的言论,你能够同意的部分,先尽量肯定下来,并明确地向对方表示出来。一般人往往会犯的错误就是过于强调彼此观点的差异,反而忽视了共通之处。因此,我们往往看到双方为了细枝末节上的小差异争论得异常激烈,似乎彼此的主张毫无相同之处似的,这真是不智之举,不只浪费了很多完全不必要的精力和时间,还会让双方的观点更难以沟通,更无法得到一致或相似的结论。
解决的方法是,先着重强调双方观点中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进一步求同存异。我们的目的在于通过交谈使双方的看法更接近,增进双方的了解。
就算你同意的仅仅是对方言论之中的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只要你能坦率地提出,也能够营造出较为融洽的交谈气氛,而好的气氛,可以帮助交谈推进,增加双方的了解。
(3)双方在发生意见分歧之时,你应当尽可能保持冷静。往往争论多半是由双方一同引起的,你一言我一语,相互刺激,相互影响,造成火气越来越大,情感越来越激动,头脑越来越不清醒。若是有一方可以始终有个清醒的头脑与平静的心绪,那么,就不会造成争吵了。
可是也有些时候,你可能遇到一些特别喜欢跟别人争论的人,尤其是他们态度蛮横、言词无理,往往能使一个脾气极好的人都失去耐性。遇到这种情况,你依旧应当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不气不恼,这将帮助你同那些最不易合作的人平心静气地进行有益的交谈。
(4)随时准备承认己方的错误。固守错误是引起争论的重要原因之一。只要一方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马上加以承认,那么,所有的争论都会容易解决,大家在一块相互讨论,也会是一件十分令人愉快的事情。我们在谈话过程中,不能够对别人的要求过高,可是却可以以身作则,认识到自己有错时,就当即爽快地做承认。这种行为和风度,不仅给别人留下了极好的印象,还能够把谈话和讨论带着朝前跨上一大步,让双方都能在一种愉快的心境之中讨论问题与交换意见。
(5)避免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老一辈的人往往会规劝我们不要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说这么做容易得罪人,非常不明智。可是,若是在讨论问题之时,不把对方的错误指出,那不是让交谈变成了一种十分虚伪做作的行为了吗?那么,意见的交换,观点的交流,不就都成为完全没有必要的事情了吗?
可是,指出对方的错误确实是件非常困难的事,不仅可能打击到他的自尊和自信,还会影响交谈的进展,妨碍双方的友谊。
那么,到底有没有两全的方法呢?
你可以试着使用下面的方法:
首先,你不要直截了当指出别人的错误,可是还要设法让对方发现他的错误。
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人们交谈时,并非每一个人都可以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冷静的心情,很多人都有感情用事的毛病。就算那些自己非常乐意和别人平心静气地讨论问题的那些人,有时候也免不了受情绪的支配,在自己的看法与结论中,掺进了不合理的一些成分。若是你将这些成分直接地指出来,常常会让对方的思想一下子转不过来,或者在情绪上受到影响,觉得懊恼异常,或是会引起对方的恶意反攻,或是让他尽力去维护自己的观点,这些都对双方的交谈十分不利。
可是倘若在发现对方推论有错的时候,你将交谈的速度减缓,用温和的商讨的语气来陈述出自己的看法,让他可以自己发现你的观点更加有道理。在这一情形之下,他也较为容易改变自己的看法了。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认识:一个人难免会看错、想错一些事情,如果他们可以自己发现错误所在,都会自动自发地加以改正。然而若是让人不客气地当众指了出来,他们却会要尽力地去掩饰、否认或是争执,所以,为了让他们情绪免于过激,我们还是不要直截了当地批评对方的错误,不用逼他当着别人的面承认“我错了”或是“我全都错了”。有些人一看见别人有一点小错误,就将它死死咬住不放,还大加宣扬,自呜得意地使对方难堪,这是种极其幼稚的行为,也是幸灾乐祸的心态,并不是一种与人为善的友好做法。
(6)最后,如果我们想改变一个人的观点或主张,这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功的。因此我们不仅不能心急地去叫别人采纳我们的意见,反而应该尽力争取更长的和他相互交谈的机会,使我们从平心静气的讨论之中,渐渐把真理传播到交谈对象的心中、脑中去。
化敌为友的语言技巧
曾经有人说过:“如果你只做自己的工作,不理会你的敌人,总有一天会出现别人去替你对付他。”
应当知道,如果你找仇敌的麻烦,是会浪费自己许多时间和精力的。
然而,你不去理他,并不是说他也不理你。若是你的敌人偏要过来惹你,又要怎么办呢?
曾有这么一位农民,他买下一处农庄。有一天,他正顺着农庄的边散步,碰见了邻居。
“等等,”邻居对他说,“在你买了这块土地的同时就买进了我的起诉。你农庄的篱笆超过了我这边的界限10英尺。”
这可以是一个持续数百年、酿成世代仇恨的争端的起始。
然而,新主人只是微笑,“我本来想着在这里找到一些和善的邻居,也同时希望自己是位和善的邻居,你是否能来帮我的忙,把篱笆挪到你所说的地点,费用我来出。这样你也满意,我也开心。”
篱笆后来始终未曾移动过,或许会成为敌人的邻居也改变了。这位挑衅者后来变成了友善的邻居。
可见,好的言语要比篱笆更加有力量。
“打圆场”的语言技巧
在讨论聊天的时候,要“打圆场”的事常常有很多。有的时候需要为自己的错误打圆场;有的时候要为他人的争吵做“裁判”,一旦搞得不好,便会火上浇油,不仅无法息事宁人,还可能扩大事态。
1.打圆场的原则及技巧
1)劝架的原则
两位朋友发生争执,非要你来裁决,若是你逃避了,反倒同时得罪了两个人。那在你劝架时,要如何做才更有效呢?可以参考下面三条原则。
原则一:不盲目判断。说不到点儿上,不仅无效,还可能引发当事人的反感。要尽可能详尽地从正面、侧面把情况摸清,力求将劝阻的话说到双方当事人的心坎上。
原则二:弄清主次。争执双方总有个主次之分,劝架也不能够平均用力,应当对措辞更激烈、吵得更厉害的一方重点做工作,如此才较为容易平息争端。
原则三:客观公正。劝架要一定分清对错,不可以没有原则地“和稀泥”。是非不分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笼统地批评两方,是不能让人心服的。
2)“和稀泥”的技巧
一般说来,“和稀泥”不能无原则,可是对一些无关大是大非的争论,作为中间人,就应当领会“和稀泥”的技巧。“和稀泥”的技巧有三。
技巧一:拆分支离。若是双方的火气还旺,有剑拔弩张的气势,这个时候第三方可以当机立断,推脱有件急事,或是有急电将其中一人调走,使双方不再面对面。他们火气消了以后,头脑都冷静了,争执自然就容易解决了。
技巧二:“蒙混欺骗”。有时太过当真了,反倒容易误事,碰见此类情况,中间人可以随机应变,随后顺水推舟,把难堪的场合变成活跃融洽的局面。
技巧三:以情制胜。调解方可以用双方以往的情分来打动他们,让双方主动“退让”。或者用自己同双方每人之间的感情做筹码,希望他们看在中间方的面子上,暂时握手言和。一般来说,两人都会给调解人这个面子,顺梯下台。
有的时候,当两人正处于尴尬的境地时,调解人如果从旁巧妙地打上一个圆场,就能够让凝滞的气氛变得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