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并非我要见你,而是你想见我。若是我也如他们一般给你深深地鞠躬行礼,你如何能看见我的长相呢?”
舍甫琴科的这番话表现出诗人的智慧与身份,令沙皇也不得不佩服。
交谈之道,讲究用词雅致,态度自如,与此同时你的言词还要富于同情,处处显出你善良的内心。只有充满了温暖的同情心的语言,才可以引起对方的注意。如果你的谈话是非常冷淡寡情的,那就无法抓住他人的注意力。
选择种种话题,努力去讲出优美精纯的言论。经常使用流利、清楚、文雅的言词,来阐述自己的意图,将会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尽量多和有学问的人结交,多同他们交谈,耳濡目染之下,你也自然学会说话了。
多读些书也是提高自我语言技巧的一个好办法。多读书不只可以开阔我们的心胸,增长见闻,还能够让我们熟悉众多词汇与语句,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7.初次交谈要有分寸
初次交谈的效果,对开启人际交往的大门是至关重要的。和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谈话应谨慎,不要随便触犯他人隐私,不然就会引发他人的反感。
一次,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张红小姐到外地去出差。在火车上,她遇见了一位到中国旅游的英国女孩。因为对方先朝张小姐打过了招呼,张小姐感到不与人家聊上几句实在过意不去了,便用一口地道的英语,大大方方地和对方聊起天来。
交谈中,张小姐没话找话地向对方打听:“你会有多大岁数了呢?”不想对方答非所问地搪塞她:“你猜猜看。”张小姐感到没趣,就又问她:“到你现在的岁数了,肯定已经结婚了吧?”这回,那个英国女孩的反应更加出乎刘小姐的意料:她居然把头转过去,再也不理会她了。直到下火车,她们两人都没有再说上一句话。
张小姐和那个英国姑娘之所以会不欢而散,主要是由于张红在交谈之中向女孩所提的问题,在英国都属于不应向人家打探的个人隐私。依照常理,对方有权不予作答。
因此,我们在同陌生人谈话时要掌握好如下分寸:
1)不要议论别人的短处
很多人在第一次交往时,都喜欢谈起双方都熟悉的第三者,这能够缩短二人间的距离,是种很好的方式,也属于人际交往的一条一般规律。然而,这时千万不要去聊第三方的缺点,由于对方比较容易将心比心地想到日后你也会背后谈论他的短处,于是对你产生戒备的心理。
2)不要人云亦云
不经过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许多事情并非那么浅显明了的,如果你就每件事都采用人云亦云的交谈方式,对方说东,你就说东,对方说西,你也说西。这样容易失去对方对你的信任感,与此同时,也表现出自己缺乏主见。
3)不要学“王婆”,自卖自夸
一句自我夸赞的话,常常是颗十分丑恶的种子,一旦经你口中播入对方的心田,就会生长出惹人讨厌的幼芽。
4)不要哆里啰嗦
“一锅豆腐磨不完,啰里啰嗦惹人烦。”诙谐朴素的话语,可以给人快感。然而,一个词无论有多新鲜诱人,如果出现次数过多,也会失去光彩,让人觉得乏味。
5)不要急于告辞
当双方谈话正进行得生动活泼、兴高采烈之时,你如果提出告辞,是较为合适的。况且应该选择自己说完话以后,这样,既能够节约时间,又能让对方油然而生留恋之情,萌生出一种想要再次相见的欲望。
你只要掌握好上述几点,第一次交谈的成功率定能是100%。
8.做一个会听话的人
虽然由对方的行为和态度能够辨析出他的心意,然而看透他人的办法,最为主要的还是使对方多开口,所有善解人意的人,都是依靠相互之间的交谈来揣摩对方的。
曾经有这么一个经理:他的做法就与我们前文所提的原则背道而驰。他本是好意,想请刘某去小饭馆喝酒,想劝刘某留下,但却没有收到任何效果。由于在会谈时,喝酒的主要目的是让对方把心情放轻松,随后再引他说出心中的话。然而经理一开始就不停说教,自己如此严肃,让对方怎么能轻松得起来呢?况且在这一情况下,最为忌讳的就是板起脸说教。
现代的心理学理论,对这一道理早就做出过彻底而有系统的分析。但是追本溯源,最开始持有这一见解的人,要数2300年前的韩非子。
韩非子指出,若是想听取对方的意见,就应用轻松的态度进行交谈,我们可善加引导,使对方有更多说话的机会,对方愿意说出他的意图,我们就可以依据他的意图,来透视分析他的心理。
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都要让对方去尽量的发挥,不管内容是不是真实,我们都应引来作为判断的材料,素材越多,我们的判断也越准。然而,这么做并非要让你一句话都不说,只是静静地听对方在说什么,由于过度的沉默,会让对方不好意思接着说下去。而我们的目的所在,是要使对方痛快地把心里话讲出来,明晓对方的心意,所以,在必要之时,我们应当设法将对方诱导至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状态。
韩非子又说,不要让对方由于你的话而无法继续说下去。所以,我们在开口发言之时要慎重斟酌。
每个人都乐意叙述与自己有关的事,都想要夸赞自己,也都想使对方认为自己讲的是真的;另外,每个人又都想知道他人的秘密,还都想尽快转告他人。这一现象,或许能够说是人之本性。“一吐为快”的心理,有时受到某种因素所限,无法大胆地说出,碰到这种情况时,我们要想方设法为对方解除限制,这么一来,对方就会主动讲出心声了,这即是“善解人意”一词的含义所在。
如果对方由于某些因素不便说话时,你应当想法子去帮他,让他能够十分自然地说清楚。
对对方的行为表示赞同,也是“善解人意”的某种表现。就如别人赞同我们一般,有时候我们也要适当地向他人表示出赞同之意。然而这种表现赞同的行为,不宜太慢或太快,由于过或不及都可能让对方觉得你是虚伪的。
巧妙地表示自己赞同的方法,就是清楚地了解对方谈话的内容与走向,随后在多方面去协助他,如同向导一样为他开路,让他的话可以流畅,最好在他得出结论之时,你向他表示出赞同之意。
“对!”“唔”“有理”……这些口头语,不要用得过多。有时有意的质问或是轻微的反驳,反而能激起对方的兴趣,让他接着不停地讲下去。
然而,真正懂得说话的人,在交谈之中,不但会让对方得以畅所欲言,同时他还要在暗中把持着谈话的主动权。亦即是说,他一边表示出赞同,一边加以适当地询问,把对方诱导到自己预定的话题上,还不会令对方感觉到整个交谈过程都在受他人操纵。
有个新闻界记者,他的采访能力很强,十分善于运用“诱导询问”之法,无论遇见什么难题,只要派他采访,对方就肯定会说出真心话来。实际上,这也没什么高深秘诀,只需充分地了解对方所处的立场,掌握好提问的分寸,再配合以自己的耐力和精力,再难对付的人,也没什么好怕。“说实在的,我只不过站在伴奏者的位置来演出而已,只要伴奏有方,不擅唱歌的人也可以唱得不错。”或许这就是这名记者得以成功的法门吧。
所说的“诱导询问”,就是指询问者先设计好结论,之后再想法引导对方转到预期的结论上面。然而善于听话的人不会如此,他好像仅在无意之中将对方引导到自己有兴趣的话题上。两者之间似乎没什么差别,可是事实上,他们的方法和目的是完全不同的。
9.让谈话在意味深长中收尾
和陌生人的交谈,讲好头一句话虽然重要,可也不能够忽视告别语所起的作用。若说开头语是一杯开启人心门的咖啡,那结束语就是那一曲“余音绕梁”的动听音乐,可以使人回味无穷。
我们在同陌生人结束交谈时,使用“再会”一类的告别语就显得很千篇一律,太空太俗。这么一来,努力想出能让对方留下良好印象的告别语就非常必要了。
一般说来,往往有如下几种收尾的方法:
1)关照式收尾
此类收尾方式,是谈话的双方讲过自己的观点、意见或流露出某些心中的意向后,感到谈话中有的话与问题带有对象性、范围性、保密性及重点性,在交谈将要结束之时,关照对方避免把其中的一些话透露出去。比如:“方才我讲的那些话,只是些很不成熟的想法,我认为不用让别人知道,请你别告诉他人,免得招来麻烦……”
“小张,我该说的都说了,都是真心话。关于小李的事你可不能告诉其他人,否则会出大乱子的。”
此类关照式的收尾,有提起注意、防患未然以及强调重点的效果,可以让对方增进对你的了解并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
2)征询式收尾
交谈之后,主讲者根据己方的谈话目的和谈话后的效果向对方征求说明、意见、要求或一些建设性的劝诫、忠告等等,就是征询式的收尾了。比如:“汪先生,我们的接触增多,了解也深入了,你肯定察觉到了我有很多缺点,你认为我最大的‘毛病’是什么?还请你能够开诚布公地向我提出来。”
“刘小姐,我不明白什么‘恋爱艺术’,我只想和你说这么一句话,站在你面前的人,愿意爱你一生,不知道你的想法如何。”
当你在和陌生的下属谈论工作结束,你要说句:“还有什么别的意见和要求吗?”“你在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和要求吗?只要我有能力,一定全力帮你解决……”
在谈话艺术之中,征询式收尾常常给人一种仔细周到、谦逊大度和老成稳重的印象。使用征询式收尾,对方听了就产生出一种倍感亲切、心悦诚服、心心相印的印象,进而获取有利于融洽关系、发展事业的良好效果。
3)道谢式收尾
在交谈的艺术之中,道谢式的收尾有着很强的礼节性,其基本特征是通过说“客气话”来作为交谈的结束语以及告别语。道谢所用的场景与对象最为广泛,不管是同事、上下级、朋友还是熟人、邻居或是初交者之间都算是适宜。
4)祝愿式收尾
这种收尾的方式具有的特点是,不光有强烈的礼节性与情趣性,还具有非常大的鼓动力。若是能再加上恰当的口语修辞,效果会十分显著。如:“再见,一路保重。祝马到成功!”
5)归纳式收尾
归纳式的收尾,往往在陌生人间、非正式的交谈中使用,或是在同志、亲朋之间进行的工作性交谈中应用。
归纳式收尾,因为中心突出,条理清晰,重点再现,对方谈话的目的与内容,双方的思想、意见都能够清楚地交流,具有重点突出、言简意赅、爽快明朗的效果。
6)邀请式收尾
邀请式的收尾其基本特征在于运用社交手段向他人发出礼节性的或是正式的邀请。前者的作用体现出“客套式”所需要的礼仪;后者展示出友谊的生命力。
(1)“客套”的邀请:“若是下次您途经上海,务必来我家来做客。再会!”
(2)正式的邀请:“今天咱们就说到这儿吧,周三晚上6点钟还请你来我家吃一顿便饭,到那时咱们再详谈吧。再会!”
上面这两种邀请式的收尾语,在社交场合之中与陌生人谈话是必不可少的。“客套式”的邀请是礼节;而正式的邀请则是一种友好的表示。运用此类的结束语,一定能赢得陌生人对你极大的赞同。
和陌生人谈话结束语的表达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如果能够驾驭情境,正确判断对象,选择合适、得体的话,在谈话结束时,不只会十分得体、有趣,还会如余音绕梁,令人回味。
化解社交“危机”的语言艺术
1.日常交谈的三大禁忌
1)不要总是自吹自擂
有的人老是喜欢自己吹嘘自己。此类人的口才也许确实很好,然而只会招人厌烦而已。
有的人乍看上去很平凡也没什么可取之处,然而再经过认真的交谈以后,就会很快地被他内心的思想所感动。友谊必须要建筑在真诚之上,花俏不实的语言只能用于逢场作戏,朋友则是依靠相互感动和吸引,而非硬性地逼迫对方采纳自己的意见。如果强硬地让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卖弄几个冷僻的词汇,以此来表现自己的学问高人一等。这在对方眼中,只会觉得与你格格不入,也不能接受你的看法。
朋友一定要是彼此间真心了解,以建立起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交流模式为目的。彼此应在交往之中结下相知相惜的情谊。
2)不要不懂装懂
若是什么事都一无所知,心中就非常容易产生唯恐落于人后的紧张感,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心态。在不能服输或是“输人不输阵”的好胜心驱使下,总是想要找机会挽回面子。
承认自己也存在不清楚的事并不丢人,为了抬高自己身价去不懂装懂,一旦让对方看穿了,反倒会让对方对你不信任而不乐意与你交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人都会有自己的特长,不可能每一件事都十分精通。交朋友要互相取长补短,别人有比自己专精的地方就应当不耻下问,就算是自己专精的事物,也要用谦虚的态度来表现出实力,如此才能够说服他人。
所说的谦虚的态度,指的是对自己所专精的事物,确实应表示一番自己的意见,然而说话技巧则需高明。
当今社会可说是个高度复杂的信息社会,每一个人所具备的知识都不可能穷尽万事万物。如果不用虚心的态度和人交往,怎么能受大家的喜爱欢迎;事事自以为是的人,一定无法得到大家的尊敬。
不管是不懂装懂还是确实无知,同样都不利于交际范围的扩展。
3)切忌随意附和别人
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不管是讲话的言语还是动作,都有其个人的色彩。比如美国人最喜欢用夸张的动作,来展示自己内心感情的极限;欧洲人与东方人就较为含蓄内敛,不会轻易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全部真实地表现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