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内地图书出版社都是国有出版社,即由国家垄断。出版社一旦成立,即使经营再坏,一般不会破产,而要成立新的出版社却难上加难。因此,从20世纪末迄今,实有出版社总数都在530家至540家左右徘徊。人们称这种现象为“不生不死”,即不能在自由竞争中优胜劣汰。我国内地出版社或出版集团都有主管部门,即从属于政府机关、党、团、学校等组织领导。如中央各部出版社归各部领导,地方出版集团归中共地方党委领导。改革中,虽然强调政企分开,但实际上还有很大差距。
由于以上原因,条条(如中央各部委)块块(如各省市)对所属出版社常有行政保护。不仅条条之间、块块之间、条块之间不能发生收购和兼并,而且在图书的进货和发行以及印制等方面,还存在着排他性的不公平竞争。
我国内地的经营性出版社从2003年起从事业单位改为企业单位,虽然至今没有整体实行公司制和股份制,与现代企业制度还有相当距离,但2007年辽宁出版的上市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
社会资本,包括劳动者和资金,虽然能够进入印刷和发行领域,却不能独立创办出版社,即不能直接进入出版(社)领域。但占有市场,是资本流通的规律。凡未进入的领域,资本就会千方百计,包括以迂回曲折等变相方法钻进去。世纪之交,成千上万的文化或出版工作室蜂拥而至。它们独立开发选题,组织和创作稿件,并向出版社购买书号,出版大量图书。这种行为,使出版社成为收取地租的地主,或者说是名义的出版者;而工作室则成为租地耕种的劳动者,或者说是真正的出版者。可以说,这是我国内地图书市场的独特现象。它的存在原因以及对它的政策,很值得研究。
我国内地图书市场的许多方面都没有“游戏规则”,即“无规可依”。上面所说的工作室与出版社的关系就是一例;中国图书出版社几乎无条件向新华书店发货,后者非但不承担任何风险,而且也不用预付定金。有些虽有规章制度,但并不依照办理。如书店与出版社结算时间规定三个月一次,实际上大部分书店都不按规定结算账款,拖欠一年半载,极为常见,即“有规不依”。以上现象司空见惯,各种违规行为天天都在发生,但主管部门无惮于此,出版协会又无监管和仲裁权力,“执规不严”、“违规不究”的现象,如同“无规可依”、“有规不依”一样,情况十分严重。
盗版猖獗,是我国内地图书市场的另一个弊病,只要是好书,几乎没有不被盗版的。其他如伪书、买卖书号、抄袭剽窃等违法行为和不正之风,也常常发生。
从以上情况中可以看出,我国内地图书市场规模尚小,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诚信和规范,违法违规现象到处可见,是不成熟的初级图书市场。中央在2006年9月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落实有关保护措施,加大保护力度,进一步提高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落实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措施。……逐步构筑覆盖全国的知识产权服务网络。采取多种形式,及时宣传我国文化领域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成效,开展‘拒绝盗版,从我做起’的全民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打破地方保护。坚持以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相结合,以大案要案为突破口,开展图书音像市场保护等专项整治行动。”所以,在未来的五年内,我国内地图书市场的规范性势必会有一个大的发展和突破。
3.有滞胀的图书市场
(1)图书品种大幅度上升
2005年我国内地图书品种比1978年增长了14.8倍。20世纪80~90年代,每年图书增加5000种是常见现象;进入新世纪后,每年增长均在1万种左右。品种膨胀性增长的原因之一是每种书平均利润年年下滑,为此,出版社不得不把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改为广种薄收的生产方式;原因之二就是上面提到过的买卖书号。由此可见我国内地图书市场泡沫之严重。图书品种大幅度上升的另一面,是每种图书销售量大幅度下降。2003年我国内地每种图书平均销售量为4万册(张),是1978年25万册(张)的16%。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图书总体质量下降。
2003年我国内地人均购书5.3册,比1981年人均购书5.6册低0.3册。1999年总印张为73.16亿册(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峰。此后,呈下滑趋势。2003年为66.7亿册(张),为1999年的91.17%。2003年图书总印张比1988年增长71.82%,而同比总定价却增加803%,即使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总定价增速仍大大高于总印张增速。从中可见,我国内地图书市场图书价格超常规的增长。
(2)图书成本居高不下
20世纪80年代,我国内地书店退货率通常在百分之几,90年代在10%左右。进入21世纪,退货率已从百分之十几升至百分之二十几,且呈上升趋势。2003年书店库存401.38亿元,是1978年4.32亿元的9291%,即增长了90余倍,是2003年图书销售码洋的86.95%,且呈上升趋势。
从新闻出版总署计划财务司公布的2005年新闻出版各项数据来看,图书品种一如既往,比上年增长6.8%,总印数增长0.8%,总印张增长6.0%,虽然比上一年度有所改变,但图书出版业的滞胀现象依然严重。
我国内地出版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大发展,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种种矛盾和问题,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不成熟的图书市场如何过渡到成熟的图书市场,对于有滞涨现象的图书市场如何化解滞胀现象,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我国内地图书出版业取得的巨大成绩,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出版改革取得的成绩。但这并不等于说现在出版改革的各项措施,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症结所在。中国出版改革向何处去,关系到中国出版业的走向和成败。中央在2006年9月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支持出版物发行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重点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和网络书店等现代出版物流通系统,形成若干大型发行集团,建设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出版物市场”,“鼓励发展城镇中小型特色书店、专业书店、社区书店和网络书店。重点发展农村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发行网点、代销点和租赁点,鼓励各种资本投入农村出版物发行,拓展农村出版物市场”。总结过去,找出出版改革的症结所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革除弊病,规范市场,解决滞胀现象,并使图书市场逐步成熟起来,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需。
(二)中国内地图书进出口贸易分析
2005年,我国内地图书进口与出口的比例大致为9∶1,版权贸易进口与出口的比例为6.5∶1,图书现货交易进口与出口的比例为5∶1,与前几年相比,情况已经有所好转。中医、中药图书以及食品类图书的出口近几年来有所增加;随着世界范围内的“中国热”的兴起,汉语教材的出口也呈蓬勃发展之势。但是,我国内地出口的图书仍主要集中在《道德经》、《孙子兵法》、《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方面;而且,图书出口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巨大差距。
中国政府已经制定明确的政策措施,坚定地支持中国图书“走出去”。首先,将有组织地选择优秀图书,向国外推荐能代表中国文化特色的书目,供国外有关机构选择中国图书时参考;其次,国外出版社在选择出版中国图书时,中国可以补贴一定数额的翻译费和版权费;再次,中国出版社出版面向国外市场的图书时,可以享受出口退税等优惠政策;最后,政府将提供资金或场所帮助中国出版社参加国际图书展销会。《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做大做强对外文化贸易品牌。重点扶持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演出展览、电影、电视剧、动画片、出版物、民族音乐舞蹈和杂技等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实施‘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实施‘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加快‘走出去’步伐,扩大我国文化的覆盖面和国际影响力”。
1.逆差下的图书贸易
和其他文化产品一样,我国内地图书的对外贸易一直存在着严重的逆差。据新闻出版总署和国家版权局统计,2005年,我国内地进口书刊16418.35万美元,出口书刊3287.19万美元(其中图书为2920.87万美元),进口与出口贸易金额之比大约为5∶1;引进版权10894项,输出版权1517项,两者之比高达7∶1。2004年我国内地图书进出口比例为8∶2,2003年为15.4∶1。可见,图书对外贸易逆差有扩大的趋势。
而且,2004年,我国内地图书出口1800多万美元,仅相当于内地发行量的0.3%;而美国每年出口图书近20亿美元,德国和日本也各有6~8亿美元。这种状况与中国经济发展状况和出版业发展状况极不相称。
那么,制约我国内地图书出口的原因何在呢?
目前,除了非洲和部分拉美国家外,我国内地图书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全球销售网络,仅在北美就有几十家中文书店。事实上,我国内地图书出口遭遇瓶颈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我国内地的图书出口分为中文图书和中国版的外文图书。由于语言障碍,中文版图书的海外发行主要靠中文书店和东亚图书馆。图书馆的经费是有限的,而可以看懂中文书的除了华人华侨,就是汉学家,他们的购买量也不可能快速增长。至于中国版外文图书,虽然可以进入当地大众市场,但由于翻译成本高、资金回收周期长,实际出口量每年不过100万美元左右,而且没有利润可言。这样的语言“瓶颈”,显然很难在短期内突破。
其次,中国的经济实力还不够强大、科技不够发达(国际书刊市场上科技类书刊占有率最高),这也是影响我国内地图书出口的重要因素。
再次就是文化差异问题,相对于美国、欧洲,中国文化一直是弱势文化。一百多年来,中国主要是从国外“拿”东西,很少能“送”出去。中国图书不是想不想输出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输得出去的问题,是东西文化的问题。
2.短视下的出口困境
在语言障碍、经济科技实力、文化隔膜之外,制约着我国内地图书出口市场发展的因素就是我国内地出版行业的“短视”。
我国内地的出版市场之大,大到每年一个多亿的发行规模,使大多数出版社很少考虑开拓海外市场的问题。现在国际出版业的趋势是联合,许多出版社从图书策划的时候起就开始进行跨国的联合制作,但在策划选题的时候就能考虑联系国外出版商的我国内地出版社寥寥无几。这样的结果就是,我国内地每年出版的图书种类都在快速增加,但可供图书出口公司选择的品种却并没有增加。
在国际书展上,我们既能看到中国出版业的进步和发展,也看到了中国出版业的落后方面。比如,我们的少儿图书出版与发达国家相比,不是一般的落后,而是相当落后。1994年,意大利波罗尼亚儿童书展上,发达国家出版社的少儿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达到了高、精、专的水平,体现童趣的色彩和画面很吸引人的眼球,做到了立体化、声像化、玩具化,寓教于乐,给人一种震撼。如《蜘蛛侠》、《变形金刚》、《身边的科学》等体现的是现代意识、超前意识,引导孩子目光向前看。而中国展台展示的图书多是历史故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国历代寓言》等,体现的是传统意识,引导孩子的目光往后看。这两种不同理念培养出来的孩子,在素质上必然存在差别,值得少儿出版界深思。
2006年3月,在相隔了12年后的意大利波罗尼亚儿童书展,中国展台上展出的少儿图书依然如故,还是纸皮书,不过是多了些色彩和画页,《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中国历代帝王故事》等传统文字书还摆在那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旁边的韩国展台正在推出一部《三国演义新编》连环画,该书的广告画“赵子龙骑马持枪”贴在展台醒目的位置上,画的下面是一组英文简介,“该书介绍了几个国家英雄们的智慧和勇气,儿童可以从该书里感悟到人生的诚信”。外国人把中国传统文学作品针对儿童的心理,改编成连环画,推陈出新,而我们的展台展示的《三国演义》还是原版简体读本文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