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保持一颗平常心
江苏的一位母亲曾给一份教育杂志写过这样一封信,信上说:
期末考试结束了,女儿告诉我说这次她考的成绩比较理想,位居年级第十名。看到女儿有了这么大的进步,我非常高兴,因为,两个月前的期中考试,女儿考了全班倒数第二名。为此,我决定对女儿表示一下奖励。
我知道女儿一直都想要一件连衣裙,便去了商场。在这里,我遇到了女儿的同学。“阿姨,你也来逛商场!”女儿的同学向我打招呼。
我说:“是啊,娜娜这次成绩不错,考了第十名,我要给她买件连衣裙。”
“什么?”女儿的同学睁大了眼睛,“班级的第十名是我,她这次可惨了,考了全班倒数第一。”
回到家里之后,我没有责问女儿。而是将新连衣裙送给她,和她聊了一些其他的事情。或许是女儿被我感动了,然后便对我说了实情!
我知道女儿并不是有意在骗我,便原谅了她。后来,在我的鼓励下,女儿的成绩有了一点点的进步。
教育专家认为,父母的过多提问会让孩子变得敏感,面对这种情况,父母最好保持一种平常心。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问题过于重视,孩子就可能自暴自弃;如果父母过于担心孩子浏览网上的不健康网页,孩子就会真的对不健康网页关心起来……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行为怀有一种坦然的态度,孩子就会以父母为榜样,坦然地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越问越明白,恰当的提问能帮孩子取得成功
放暑假了,晓晓来到了姥姥家。每天早上,姥姥都会带着晓晓去逛早市,这样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新鲜蔬菜。
这一天,回到家里之后,晓晓兴奋地对姥姥说:“姥姥,今天,我在外面学了一个魔术,现在给你变变!”说完,双手比画一番,然后就像魔术师一样,从裤兜里掏出了一个西红柿。姥姥知道,晓晓根本就不会变魔术,便问她:“这是怎么回事?西红柿是哪里来的?”晓晓说:“在你买土豆付钱的时候,我偷偷拿的。”
看到姥姥的脸立刻由晴转阴,晓晓害怕地低下了头。看着她那副可怜相,姥姥真是又气又恨,她对晓晓说:“农民伯伯挣钱不容易,你怎么能偷人家的东西呢?把西红柿还给人家。”晓晓听了,点点头。
第二天,姥姥便带着晓晓又一次去了菜市场,这位摊主还在。见到摊主后,晓晓拿着西红柿对摊主说:“伯伯,对不起,昨天早上,我趁你不注意多拿了一个西红柿,还给你。”摊主一脸的茫然,待姥姥说出事情的原委后,摊主对晓晓伸出了大拇指。
一个人只有说真话,相信别人,才能对生活有信心,才会问心无愧地面对各种事情,也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和理解。
对父母来说,只有孩子说真话,我们才能知道他们每天究竟在想什么、做什么,从而适当地给孩子鼓励、引导和帮助。如果孩子养成了说假话的习惯,他们就会变成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这样很容易走上犯错误的道路。
作为家长,要学会“问”!因为“问”也可以引导孩子成功。
不同的问话方式体现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们可以从下面的问话中,看出其中的差异:
问话一:
孩子幼儿园放学了,中国妈妈来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孩子和妈妈便有了一段对话:
妈妈:今天在幼儿园吃什么了?
孩子:鸡蛋汤、香蕉、米饭……
妈妈:你今天学什么了?
孩子:老师教我们简笔画了,我画了一只小青蛙,老师还表扬我了呢!
妈妈:今天,有人欺负你吗?
孩子:没有!
妈妈:今天老师布置什么作业了?
孩子:……
问话二:
孩子幼儿园放学了,美国妈妈来接孩子。回家的路上,孩子便和妈妈有了一段对话:
妈妈:你今天过得怎么样,开心吗?
孩子:今天我们做了垒城堡的小游戏,很有意思,我们都开心极了。
妈妈:今天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吗?
孩子:做游戏的时候,皮特不小心摔了一跤,我们都笑了。
妈妈:你今天给小朋友们展示了什么作品?
孩子:我今天画了一幅世界和平的图画。我带回来了,你回家可以看看。
……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父母比较关注孩子的生活情况和学习情况,而国外父母则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孩子的情绪情感、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上。
中国妈妈的关心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样的提问方式会让孩子过多地关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过程,而将自己情绪情感的变化忽视掉。美国妈妈的问话方式,更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聊天的欲望,一旦有了表达的意愿,孩子就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感触,会对明天的生活产生向往。
美国妈妈的提问方式,内容具体而明确,孩子知道如何回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说得多,这对父母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活动情况是很有帮助的。
生活中,父母几乎每天都会给孩子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早上送孩子上学时、下午接孩子放学时、在家吃完饭的时候等等。父母要利用好这段与子女共处的时间,多创造良好的机会对孩子进行“提问”,因为,多“问”也有助于孩子的成功。那么,该怎样向孩子提问呢?
1.问到点子上
当今社会,人们都在为了生存而追求自身的利益,但是,我们不能只顾在大海中乘风破浪而抛弃了对孩子的关注,身为父母,要多在闲暇时间问问孩子。因为,对孩子进行提问,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想问孩子一些问题,就要将这些问题问到点子上。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儿子已经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了,为了开阔儿子的视野,每天晚上,钱女士都要和儿子上半小时的网,有时候,两个人还会对上面的时事要闻发表一些意见。
一天,钱女士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篇报道:
……老人是在四天前来的深圳。老人在路上吃力地蹬着三轮车,一不小心碰到一名中学生。中学生见老人碰到了自己,立刻就躺到了地上。老人见自己的车子撞了人,马上停了下来。他不停地点头道歉,可是,中学生却不屑地说:“道歉有什么用?先去医院……”
钱女士看了之后,不禁脱口而出:“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儿子,如果在这件事情中,当事人是你,你会怎么做?”
儿子显然也很生气:“老人不小心碰倒了一个人,本来是一件小事情,可是,这个学生却不依不饶,还召集来一帮人,一起对老人进行了恐吓。真不知道当时这群学生是怎么想的,他们怎么就不设身处地为背井离乡的老人想想。”
为了引发孩子对道德的思考,故事中的钱女士给孩子提出了问题。这里,她并没有面面俱到地提出很多问题,而是直接便将问题提到了点子上。对于这个问题,孩子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所以说,提出类似于这样的问题时,父母一定要问到点子上。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根据孩子已经掌握的重点和难点,以此来作为发问点,引导孩子。
2.多用启发性提问
引导孩子多提问题,能够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同样,让孩子进行积极地回答问题,也是帮助孩子强化思维的好办法。其中,启发性提问作用尤为显著。因为,孩子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玩耍的时候,如果在你的诱导下自己得出了答案,那么孩子一定会非常高兴,并且孩子在兴奋的同时还会变得更自信,成就感也会油然而生。
王女士平常就特别注意对4岁的儿子小北进行启发性提问。一天,邻居家的小男孩兵兵来找小北玩。
王女士便走到两个小家伙面前说:“小北,你想和兵兵玩什么玩具就自己去取吧。”
小北说:“妈妈,我想玩拼插玩具,但是兵兵也想玩。”
王女士笑着说:“那你是想换一种玩具玩呢,还是想跟兵兵一起玩拼插玩具呢?”
“和兵兵一起玩。”
担心儿子与小伙伴谈不妥,王女士就没有走开,继续在旁边观察。只见儿子与小伙伴小声地说了几句话,然后两个人就开始玩起来了。为了鼓励和进一步了解两个小家伙的合作情况,王女士便轻轻地走到他们身边。
小北一看妈妈过来了,不等妈妈开口,他便兴奋地说:“妈妈,快看我和兵兵插的飞机和大炮,好看吗?”
“真是太棒了!跟兵兵一起玩玩具高兴吗?”
“高兴!”
“那么,是你一个人玩拼插玩具好呢?还是跟兵兵两个人玩好呢?”
“跟兵兵一起玩好。”
“为什么呀?”
“因为我们两个人一起玩能够做出更多好玩的东西。”
就这样,王女士在一次又一次地启发性提问中让儿子自己总结出来了合作的好处。
父母们,不妨也来试试多用启发性提问。其中对孩子常用的启发性语言可以参考以下几种:
你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呢?
你发现了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宝贝真厉害,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
下雨会对我们的出行造成不便,但是它就没有好处吗?
……
通过这些启发性的提问来引导孩子积极地思考,从而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这不仅可以满足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还会使孩子提高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适量采用趣味式提问
孩子的智力是在“好奇-满足-好奇”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孩子来说,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揭开奥秘后所体验到的愉快和满足了。为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采用趣味式提问的方式。
婷婷今年5岁,长得聪明伶俐,对任何事物都喜欢问个“为什么”。
一天,婷婷一个人在客厅里玩耍,妈妈在厨房做饭。百无聊赖的她对一个精致的芭比娃娃产生了兴趣,想拆开来看看芭比娃娃的肚子里装了什么东西。可是,拆开以后,就再也恢复不了了。
当妈妈看到被“肢解”的芭比娃娃时十分生气,可是,她还是压住了心中的怒火,说:“怎么将芭比娃娃拆开了?”
婷婷举起手中的芭比娃娃给妈妈看:“我以为她的肚子里有宝贝!”
听了女儿的话,妈妈说:“你将娃娃的肚皮弄了个洞,娃娃不会疼吗?”
婷婷说:“会!”
“既然你知道,那为什么还要拆开娃娃的肚子呢?”
婷婷说:“要不,你和我一起将这个娃娃重新组装好吧!”
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好奇心,而把这些现象看成是捣乱、淘气,对孩子提出的问题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搪塞的态度,不但不利于孩子智慧萌芽的生长,而且还会挫伤他们求知的积极性。所以,为了激发孩子的求知欲,父母一定要注意提问题的趣味性。
建议无须去命令,提问也可以做到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父母关心更多的是保护物品不被孩子损坏,而对孩子的要求就是:只要不调皮、不捣蛋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做法。
每个孩子都天生好奇,在这种好奇心里面往往蕴藏着不可预测的潜能,也是孩子们探索新知、创新的动力。很多时候,孩子们经常会对父母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提出大量的问题。这时候,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耐心回答孩子的提问,适时地给孩子提出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给孩子提建议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利用进餐的时间,给孩子提建议;在晚上睡觉之前,给孩子提建议;利用家庭会议,给孩子提建议……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提建议的方式,那就是用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建议。
星期天,一个朋友请客,江凌打算去赴约。可是,想到女儿姗姗一个人在家,不放心,便带着她一起去了。
江凌带着姗姗来到朋友家。大家一起吃火锅,可是,姗姗面对满桌子的菜,一点兴趣都没有。喝了两杯果汁后,便离开了饭桌,玩起了朋友给她准备的玩具。
过了一会儿,姗姗拿着一个陷进去的乒乓球,回到了餐桌。姗姗用手捏了捏乒乓球。江珊以为她要自己玩,就由她去了。没想到,姗姗突然扬起手,将这个乒乓球抛到了火锅中。乒乓球掉落的同时,激起沸腾的汤水,溅到了朋友正在夹菜的手上。
朋友忍着疼痛没出声,赶紧用湿巾擦了两下。“你怎么能把乒乓球扔到锅里呢?”面对突发的状况,江凌忍不住责备姗姗。看到自己闯了祸,姗姗怯怯地不出声了。
看着锅里圆鼓鼓的乒乓球,江凌猜到了姗姗“捣乱”的动机。她放缓了语气:“告诉妈妈,为什么要把乒乓球扔进锅里?”
“我想让乒乓球鼓起来。我想看看,乒乓球在锅里被汤烫着,是不是还能变圆。”姗姗轻声解释。
“哦,原来你是发现了热胀冷缩现象呀,你真了不起!”
女儿抬起头。
“可是,将乒乓球丢进锅里,这样多不卫生啊,是吗?”江凌问女儿。
女儿点点头。
“阿姨被烫了一下,多疼啊!以后做事情一定要先动脑筋……”在江凌的精心教导下,姗姗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
孩子的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对奇妙的大千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父母,一定要珍视孩子的好奇心,耐心回答孩子的提问。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像故事中的姗姗一样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他们的小脑袋瓜里总是装满了很多很多的“为什么”。可是,很多父母都对孩子那些异想天开、稀奇古怪的问题不加理会,或者轻易否定。故事中的妈妈却认真对待,细心地回答了姗姗的每一个问题,这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作为父母,要努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学会用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建议,使孩子幼稚的好奇心发展为强烈的求知欲。
当孩子心中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时,才能自发地学习,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才能够得以实现。因此,要想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父母们一定要学会用提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