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呆了几天,一直在等待小灵通的响起,但无果。
几次提起电话欲主动联系他,却又不知该怎样先开口。捱到最后,还是拨了出去,可是听筒里只传来“对不起,您拨打的用户已关机……”的一成不变的单调声音。就这样,我和他断了联系。
但我断不了思念。
日日去自家的扇子铺,跟随爸爸舞文弄墨、描物画人,总算打发掉心中一时的苦闷与空虚。但每每停下笔,望着那些来来往往,忙碌地挑选着纪念品的游客,我总会不禁幻想在他们之中看到某人的熟悉身影,幻想他会专程来看我,给我一个惊喜。只是,一拨又一拨的人群来了,又走了。他们只留下钞票,留给我失落。
难道,我对我们之间的感情过分自信了?
一张来自云南大理的明信片打消了我的疑虑。他说,回家之后,他妈妈就带他去云南旅游了。他的手机留在家里,在外又处处有妈妈陪着,通话不便,所以只能寄来一份信笺,回校再相见。
今年的暑期对我们来说很短,只有一个月。要升高三了,大家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丝毫不介意要提前一个月到学校补课。时间紧,任务重,测试卷铺天盖地卷来,我与13就在这样的忙乱中重逢了。高三的我们都感到了一种迎面而来的压迫感。
他黑了,也瘦了,是旅途的劳累留下的印记。未重逢之前,心里满是期待和要倾诉的话语。
但是,见面之后,却只剩了问候,显得有点冷冷淡淡。
也许分开久了,忙乱中就不知道该再如何开始。过往的事情并不遥远,只是爆棚的脑袋没有闲暇去整理,迟钝地搜寻不出来而已。
高三的日子,周末对我们来说已经很遥远了。周六全天正常上课,周日早上做测试卷,真正属于我们的似乎就只有周日下午了。但是,对我来说,周日的下午是学习素描和油画课程的时间。
虽然是这样,但我们并没有完全离分。我们还是会一起进出校门,还是会偶尔在图书馆相约,只是谈恋爱的时间已经没有了。我们也没有时间看球了,也不再提任何关于千年老二的话题,只是两个人默默地呆在一起,学习。
渐渐地,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在私下里,我也叫起了他的本名。顾焕原,一个有点陌生的名字。
我们都很清楚,很难回到以前的样子了,于人,于事。
高三的我们好好整理思绪,清楚了自己的目标。
此时,钱江四桥也渐渐清晰出自己的轮廓,在杭州民众面前展示自己的风姿。十月中旬,四桥正式通车了。
我和他都没有忘记先前的约定,只是苦于闲暇时间的难寻,所以只好拖到月底学校举行校运会的时候。举行校运会时,学校的管理会放松,再加上我们已经高三了,也没有多少人参加比赛,不缺我们的呐喊加油。我们只要向班主任编个回家学习的理由,就可以轻松混出校门了。
如愿的我们在校外的公交车站碰头,双双搭上前往四桥的车。
这座以蓝色为主基调的双层大桥,挺立着两个大型的半圆拱形,既结实了桥梁,又是美丽的装点,在显示出气魄恢宏的同时,又展露着一种柔和的曲线美。我们沿着台阶,慢慢地踏上这段我们期待已久的路途。
后知后觉,我们在上到桥面之后,才发现我们的手牵在了一起。我们互相看着对方,没有言语,也没有将手松开。
蓝色,代表沉默。一千多米的路程,我们就这样默默地走了下来。
蓝色,也可代表幻想。过桥时,我想到了许多我们在钱塘江边发生的事,不知道他是否也在回忆。
走完了这座桥,是否意味着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将走向结束?
准备下桥了,他松开我的手。刹那间的失落感,空荡荡的左手找不到依靠。
他没有往前走,而是回转身,再次牵起我的手,说道:“我们再走一次吧。”
我握紧他的手,点点头,说:“好的。”
我们原路返回。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心情。一样的路程,不一样的情氛。
他说:“刚才一路上我想了好多,想到以前的我们。”
我说:“我也是。”
他说:“我很怀念过去的点点滴滴,还有,很感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和支持。”
我说:“我也是。”
他说:“我要走了,跟我妈去上海。”
我默默地听着,没有问为什么,我知道他想说自然会说的。
但有些事很难开口。
他沉默了好一会儿,降低了语调,说道:“我妈早就和我爸闹矛盾了,只是,她怕影响到我的学习,才撑到现在。本来他们已经打算好了,在我高考结束后再离婚的,只是,近来又发生了一些事,一些不可挽回的事。所以,我妈已经办好各种手续,以后,我的家就在上海了。我外公外婆也在那边为我联系好了学校,下个月,我就要转走了。”
我默默地低着头,一直在数脚下的步子。一步、两步、三步……但总不能专心,数错了,心也乱了。
手牵着手的我们,还能在一起走几步?
他说:“我也不想离开,但是没有办法。我现在是我妈妈唯一的支撑。”
我记得我妈跟我说过,有时候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也要为别人想想。也许,现在的他已经不需要我的支持了,但是,在别处,还有人很需要他。
或许,实际上是我早就不知道该怎样去支持他了。
我抬起头,看着他,说道:“那我们就要分开了,是吗?”
他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我收回眼光,缓缓地说道:“没关系的,现在的我们都要以学习为重。你到了那边,也要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才好。”
我平静地说完后,突然转身,面向江水,向桥下驶过的汽轮大声喊道:“高三,我们拼了!”
他一把把我拉进怀里,再一次把头深深地埋进我长长的秀发中。
呜呜的汽笛声渐渐成为背景音乐。
该来的总会来。在天气开始凄凉起来的十一月份,他走了。今后,我们学校只剩下一个千年老一了。
其实,没有了他,日子还是照常过下去。该念的书,该做的习题,该参加的月考,还是一样也不能少。高三的日子繁忙,沉重,我的生活中不是堆满了书,就是叠满了画。
每间高三教室里都贴着醒目的励志标语,这些标语都是学生们自己创作的作品,同时也可以看成是老师们给我们出的一道语文练习题的答案。
我们班为了省事,直接化用电影《风云》中的两副对联,改写成:
“学子岂是池中物,一遇高考便化龙。”
“朗朗书声惊天变,高考际会金榜铭。”
我们班主任看了,觉得创意挺好,难得地表扬了我们一番。
在暗地里偷笑的我们,还有谁会在乎这表扬。现在的我们,一个个都怀着“拼了!”的大无畏精神,在煎熬中苦苦地等待解脱的那一天的降临。
今年夏天,拜仁称王德甲,巴拉克拿到冠军了。
而我的高考,却有些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