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意外受伤,闵敏又病了一场,过来伺候的人自然都不认识,唯一还算叫得上名字的,是那个姜薤白。
自从另一个闵敏的声音在脑中反复响起,直指雍正不让十四阿哥去见德妃是心中有鬼,让闵敏顺带也无法直视姜薤白这个在康熙临终时候伺候着的太医,和他自然无话可说。
姜薤白似乎也不想和闵敏多说话,只是默不作声的办差而已。
这样子,似乎反倒不尴尬了。
过了月余,闵敏才把身子养好。雍正也正好办完了康熙下葬的一干事情,从景陵回京。管事太监过来传见闵敏时候,闵敏才知道,这些日子,原来发生了许多事。
雍正那天和十三阿哥来见过自己之后,就把扶月拿下送到了慎刑司,连罪名都没有定,就直接杖毙了。闵敏回忆了一下那天的谈话,想了起来,虽然自己有隐瞒的意思,可是还是露了马脚。雍正对德妃翻脸这件事气急败坏,当然容不下自己额娘身边有九阿哥的人。面对这样的消息,自己只能叹气而已。
而另一个消息则说明了为什么德妃忽然发难。因为二月上头,雍正下令,让九阿哥按照祖制去西宁驻防。九阿哥却上表说,康熙尸骨未寒,自己不忍离去云云,雍正却没有心软,还是要他走。大约就是这种情形下面,他让扶月做了那样的安排。
闵敏不禁摇头,他这是做什么?成王败寇已成定局,他分明是下了一招最不妥当的棋。据说九阿哥临走前还来瞧过闵敏,但是被雍正的人阻拦了,理由冠冕堂皇的无可挑剔,闵敏却是打心眼里的哭笑不得。
护送康熙灵柩去景陵,雍正竟然是带着十四阿哥的,但是他却没有把人带回来。也就是说,十四阿哥现在被留在景陵。景陵和景山一字之差,距离却差的好远。另一个闵敏在冷笑,雍正做这样的安排,无非是想掐断十四阿哥和闵敏往来的机会,结合德妃的别扭,说雍正心里没鬼真是三岁小儿都不会相信。
“你信吗?”
这天,闵敏一如往昔的站在御书房雍正的后头,心里头空落落的,什么念头都不作想,自然没有料到,雍正突如其来的发问。
“闵敏,皇上问你话呢?”苏培盛小心翼翼地提醒。
闵敏这才反应过来,雍正是在跟自己说话,她绕到雍正案前:“奴婢愚昧,不知圣上所指何事。”
雍正的视线始终没有离开过手里的折子,他一边批示一边说道:“外头传闻,朕把十四弟留在景陵,阻止他见额娘,是因为他手里有先帝传位给他的证据。朕这样做,完全是为了阻止他向太后陈情。”
闵敏觉得有些好笑,这种事情,和自己信是不信可有半毛钱关系?
“你为什么不说话?”
闵敏抬眼看了一眼雍正,又低头道:“奴婢无话可说。”
“哦?”雍正放下了手里头的笔,冷眼看着闵敏,“你把头抬起来,朕要你看着朕的眼睛回话。”
闵敏微微皱眉,最终抬头的时候却是一脸坦然:“皇上下旨,让十四爷在先帝陵前自省御前失仪的过错,如此冠冕堂皇,是以奴婢无话可说。”
雍正的嘴角却弯了,他看到了闵敏眼中一闪而过的惊讶。他知道,那是闵敏为自己的回话而吃惊,她自己都没有料到,涉及十四阿哥被拘禁景陵这件事,会让自己的回话这样充满了怨气:“所以,你是在责怪朕?”
“奴婢不敢。”闵敏正是为自己语气中的不满而惊讶。她心里总有一种预感,一场血雨腥风就要来了,可是她却和每一个当下的人一样,一无所知。所以,也不晓得,康熙留下的那个锦囊,到底要怎么用才算是适得其所。
“你若是真的怪责朕,也没什么。”雍正又提起了笔,“你和十四弟两情相悦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相聚,又分隔两地。若是说朕不通人情,也无可厚非。”
闵敏抬着头的那双眼里,波澜不惊。她忍不住想到康熙曾经问过她同样的问题,问她有没有怪过自己耽误了她和十四阿哥的婚事。只是那个时候,自己或十四阿哥,若是对这件事有所求,显得都是那么的不合时宜。今天,雍正问起了类似的问题,那么他想说什么呢?
“不过这件事,朕看你和十四弟都不着急,朕又何必故作紧张。”雍正懒懒道,“况且,你这御书房的老人,朕用来十分称手,很好。”
不着急?闵敏忽然就懂了,她轻声道:“只怕十四爷经此拘禁,那口气是越发憋着不愿称臣了。”
雍正哼了一声:“若非小人作梗,十四弟与朕一母同胞,怎会闹得如此田地。”
闵敏想要摇头,也想要叹气,那些个兄弟之间亲疏有别的陈年旧事,难道雍正心里头真的在乎吗?
“你可是觉得朕自称和十四弟一母同胞,很是做作?”雍正又放下了笔,“罢了,你无话可说,朕何尝不是!”
闵敏似乎失去了某种技能,譬如转转眼珠或者皱皱鼻子。她若无其事的福了福身子,然后退回原来的位置,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而自从这次对话之后,雍正再也没有流露出多一点的异状,闵敏下意识觉得,他应该已经不在乎那些所谓的传闻给自己带来的纠结。是的,他看起来是那样的坦然,那样的笃定,那样的冷静,那样的一切尽在掌握。
只是,一切尽在掌握这种事情,纵然是皇帝,也并非心想事成。
德妃在听说十四被拘于景陵之后就病了,拖拖拉拉十几天,最终还是熬尽了最后一点点生命力,溘然长逝。永和宫里留下的是德妃对康熙的追思悲恸,对十四阿哥的念念不舍,和对雍正的忌恨怨怼。
据说,看着德妃崩逝在自己的面前,侍疾月余的雍正,一滴眼泪都没有掉。
几天后,闵敏的小院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
“奴婢见过皇后娘娘。”正对着窗户发呆的闵敏,着实被前来探访的皇后吓了一大跳。
乌拉那拉氏摆摆手:“姑娘多礼了。”
闵敏有些尴尬的为乌拉那拉氏倒了一杯茶,便立在一旁。
乌拉那拉氏喝了一口水,笑道:“一直听说姑娘在茶点之中用心颇多,今日这杯茶,却有些叫人失望。”
闵敏微微红了红脸,轻声道:“这几日有些疏懒,还望娘娘海涵。”
乌拉那拉氏道:“那年弘晖病重,最后没能救回来。你奉旨过来瞧哀家,带来的那几样小点,和说的那一番话,这份恩情,哀家从未忘过。”
闵敏愣了愣,是啊,那个时候似乎是良妃把自己推荐给德妃,让自己带些点心去探探当时还是福晋的乌拉那拉氏。
乌拉那拉氏又道:“姑娘那时的一番话,真是让哀家大为惊讶。只觉得姑娘兰质蕙心,灵慧过人,不仅识人于微,言语之中也多有过人的见解。只是这一趟,姑娘的反应却如同今日此茶一样,叫人失望了些。”
闵敏不解,轻声道:“奴婢不明白。”
乌拉那拉氏摇了摇头:“去年年底的时候,皇上让你去瞧皇额娘和十四弟,你以为是何用意?”
闵敏微微皱眉:“当是让奴婢转告,皇上得登大宝乃是名正言顺,并无阴诡设计。”
乌拉那拉氏又摇了摇头:“这只是其一。”
闵敏眨了眨眼睛:“奴婢不明白。”
乌拉那拉氏的指尖轻轻抚摩桌面:“皇上新君登基,朝堂之上太多事情等着处置,他何其需要有人在旁协助。八弟也好、九弟也好、十三弟也好、十四弟也好,都是先帝时候就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皇上对他们的期许何止是个听话的宗亲?他命你去见十四弟和皇额娘,更重要的是希望所有人,都能放下前些年夺嫡时候的嫌隙,同心协力的治理好大清朝。”
闵敏的眼睛不自觉的眯缝了起来,为什么她就是觉得那么不靠谱呢?
乌拉那拉氏见闵敏的反应,嘴角微微上翘:“看来,你并不信哀家的话。”
“奴婢不敢。”
乌拉那拉氏摆摆手:“应该说,你并不信皇上,你不信他是这样想的。大约你满脑子都是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所以那些年和皇上处处做对的八弟他们,自然是一个个都要被收拾的。可是闵敏,你是闵敏啊,你是先帝爷跟前的人呐!你难道都没有看出来,皇上从未刁难他们,乃是他们处处和皇上争锋相对吗?”
闵敏看着乌拉那拉氏诚恳的样子,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才好。她的心里莫名有一种感觉,好像自己身处一场好笑极了的戏码里,作为唯一那个冷冰冰的人,无趣地让人想要直接把她涂掉。
“哀家曾几次听皇上说,先帝临终前,万般叮嘱皇上,需要善待兄弟。又道,他当年针对废太子和八弟几番设计,使得他们早无抗衡之力,所以大清朝四大贝勒彼此掣肘的状况,断然不会重现。他自己铁下心来做了那些险失骨肉情分的事情,为的就是要让皇上不至于进退两难。”
“四大贝勒?”闵敏喃喃道。
她并不太熟这段历史,只是曾经听康熙说起过,但最后,四大贝勒的下场都不大好。那也是自然,君臣有别,若是任性高看了自己的位置,逼人下杀手,也怪不得人。
高看了自己的位置,逼人下杀手,也怪不得人!
想到了这一层,闵敏的眼睛一下子瞪圆了。
乌拉那拉氏笑了:“看来姑娘终于想明白了。”
闵敏垂下眼,看不清她心里是后悔还是无力。
“姑娘终究是错过了,错过了最好的出手的机会。所以九弟才会频频出招,离间皇上和太后、十四弟之间的关系,不仅把原有的兄弟情分消耗殆尽,还把皇上逼到了不得不为的地步。”
闵敏看着敛去笑容,神情越来越严肃的乌拉那拉氏,觉得累极了:“娘娘说的这些,奴婢若真的想到了,又能做什么呢?难道就真的可以力挽狂澜吗?”
乌拉那拉氏摇了摇头:“哀家并没有姑娘的格局和见地,自然也不知道姑娘应该如何自处。哀家只是相信姑娘罢了。”
“相信奴婢?”
乌拉那拉氏点了点头:“哀家只是相信姑娘,依姑娘的过人之处,必然能寻见适宜的法子,劝了皇上,也能对你和十四弟的情分,有一个交代。”
送走了乌拉那拉氏,闵敏越发觉得心累。
她由衷的觉得,乌拉那拉氏实在是高看了自己,高估了自己。
后面那件事,却是她自己都搞不清楚了。
翌日一早,刚刚到御书房当差的闵敏,就被苏培盛叫去了养心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