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霖
王庆霖(1903~1929)字祝亭,吴堡县旧城人,幼年丧母,由其二嫂慕锡琳照料衣食。稍大后二哥王普霖将他送入城中学堂读书。其聪颖好学、品学兼优。少小时即喜闻中国历代兵家将帅传奇,立志长大后从军、驰骋疆场。他高小毕业后,经二哥奔波,在县衙中谋得公务,月薪银洋12元,但他并不安于现状,由于受国内新思潮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为实现其少年壮志,1922年投军于国民革命军第2军高桂滋营部,初任司书,后升该军第10补充团3营9连司务长暨2团3营11连连长。由于任职廉洁,军技超群,颇得上司信赖。1926年,高军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1集团军47军。1927年,王庆霖受任该军108师王子宜部2团3营营长。1929年正月探亲回部后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2军杨虎城部109师1团团长。当直奉狼烟再起时,被受命北伐的高桂滋军长派王庆霖任联络官去奉天(现沈阳)进行调停。
其军事、外交才能颇受军长器重。在此前后的军旅生活中,他常与中共在高部中做地下工作的邢肇堂(建国后任宁夏省主席)、王子宜(解放后在内蒙古任高职)等人接触,交流思想,可见他已是中国共产党影响下的具有民主革命思想的进步分子。是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的忠诚执行者。
1929年10月,高桂滋部开赴山东诸城征讨军阀顾震,王随部参战,在战斗中阵亡。
王桂霖
王桂霖(1901~1964)字香亭。吴堡县旧城人。1912年由其胞兄王普霖借债供其在县城上学,至1918年毕业于县城高等小学。由于学业优良,1919年正月,由县衙送至榆林单级师范就读,于腊月毕业。经族人介绍,在本城和辛家沟小学教书。1924年由其姑父宋树浔介绍在宋家川厘金局当司书直到1926年。由于家境贫寒,干事收入微薄,加之五四运动后新文化、新思想的传播,与其胞弟王庆霖共同产生了为国家为民族复兴、革除旧弊陋习的强烈愿望,故于1927年初辞别公门,投笔从戎,赴河南省武安县国民2军高桂滋部从军,开始在第10补充团刘杰三连任司书一年多,后被提升为营司务长,刘杰三提任该军109师师长,王桂霖也晋升为该军少校军需,管理官兵给养、服装、枪械装备等。1933年秋季,国民政府县长郗昌麒派其去本县辛家沟区公所任助理员,不久代任区长。到1935年7月撤区后王被召回县府。当时县保安团团长薛昭锦要经商辞退团长职务,县长陈光斗让王接替团长职务,但遭到绅士王鸿勋的反对。认为王会暗通其侄红军领导人王国昌。陈光斗听后即变卦,让王在保安团当书记,从事文书差事。
1936年正月红军东征,驻陕晋军仓皇放弃吴堡撤返山西,国民党县政府人员也随军东渡,县保安团官兵也去晋,不久返陕西,辗转螅镇、绥米,后被宋川民国驻军刘营长解甲遣散,从此王脱离县保安团。1939年2月,经群众推举担任崇治乡(郭家要)联保主任。
1943年,吴堡县新政府因王曾在旧政权从事,以特务嫌疑将其关押审查78天,经保安科科长李永芳审理,并报中共吴堡县委书记杨子蔚、县长折永年核准释放回家。1944年,由于万枝、耿如荣主办甄别摘掉特务帽子,从此又以农耕为主,居住旧城。1950年冬后,在本县多处小学任教。1961年被精简退职回乡。1964年去世。
高万和
高万和(1906.6~1931.8)字子祥、泊如,吴堡县张家山乡上高家庄村人。自幼家庭贫困,多蒙其父扛长工供书,于乡间小学读书七年。1920年考入佳县螅镇高小,毕业后在本村小学任教两年。1924年考入榆林初级师范讲学所速成科,一年后半毕业,留校任录事。1926年升任省立榆林六中教务处书记,兼任法院秘书。1928年任陕北华洋义赈救灾分会副主任兼秘书。1929年调任省立榆林第3监狱主任。1930年正月赴宁夏入国民军2军8旅15团任团部书记(营职少校),10月升任旅部副官(团职上校),1931年调任甘肃省第3路游击师师部副官(旅职少将)。8月中旬染伤寒,医治无效,26日于宁夏固原县城病逝。
慕嘉绩
慕嘉绩(1908~1931)乳名国有,化名国劳、逸民,出生于吴堡县张家山乡晓寺子村一个富裕中农之家。幼年丧母,和其姐相依为命,由继母照料生活。他的父亲慕应秀是清末秀才,嘉绩从小生活于书香门第,是一个十分聪颖的孩子。受家庭的影响,小时很喜爱学习,8岁时即去高家庄就读于高锦华先生(吴堡颇有名望的教育家)执教的私塾。12岁时又回到本村继续读书。名师出高徒,两年后嘉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佳县螅镇高小。由于学习钻研,成绩超群,深受同学和老师的赞扬。1925年高小毕业后无法入公就业,在家下地劳动一年。
1926年春,由其在榆林井岳秀部骑兵营当书记官的叔父慕少明先生带往榆林,经同乡曹道农(时任省第三监狱典狱长)介绍到榆林监狱二科当看守。由于他为人忠厚,做事认真,不久升为看守主任,以后又调一科任户籍管员(管理人犯的档案工作)。
慕嘉绩在榆林监狱供职的前几年,正值革命先驱魏野畴在榆林省立六中执教,该校新思想和革命气氛相当活跃。为了寻求人生的出路,慕嘉绩常到此听取宣传,接受马列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不久在吴堡籍学生樊峻等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道路。
慕嘉绩以在监狱公开的合法身份,经常奔走于榆林六中,接受党组织交给的各种任务,在监狱中秘密开展工作,发展地下党员。他利用晚上人们熟睡之机,通过已有的关系,将一些可靠的人犯放出演练,以待机暴动,越狱逃跑。有一次狱中关押了几名政治犯,他利用工作之便,偷偷向狱室转递了挖墙的工具,让人犯夜间掘洞,待机出逃。此事被狱方察觉追究,因同乡曹道农的掩饰,将两个值班看守开除,慕嘉绩才免被追究。
1927年春榆林高等分法院委任慕嘉绩为吴堡县看守所所官。他常到高等学堂和学生中间接洽交谈,当熟悉后便偷偷向他们讲解革命理论,宣传共产主义,不久他介绍张毅忱等青年加入了共青团。第二年县城高小来了几名共产党员,他们共同创建了吴堡县第一个党支部,慕嘉绩任支部书记。
党支部除在县城高小、初小秘密活动外,还向县衙门的民团成员开展工作,宣传党的纲领。同时带领师生深入到附近的农村帮助穷苦农民拔草、入种、间苖、收割,在劳动中与这些农民成为知心朋友。这时慕嘉绩就向农民提出一些问题,如:穷人为什么穷?为什么要揽工等。他又引导大家认识贫富之间有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归结起来是阶级关系;要改变阶级关系就要起来革命,共产党就是领导穷人闹革命的先进组织,就是为穷苦人翻身解放的领头人。他组织师生到敌据点宋家川偷偷散发《告白军士兵同胞书》的传单,并张贴“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等内容的标语。以引起敌营垒的混乱和恐惧。
他带领党支部,先后发动了岔上和临村400多名群众,对县财政局局长兼北区区长薛有年和劣绅薛时忠徇私舞弊、贪污受贿的恶迹进行了斗争,领导县城完小师生清算县教育局局长宋尧森贪污教育经费、吸食鸦片败坏教育事业的罪行。这两次斗争震撼了全县各阶层人士,狠狠地打击了反动官吏的嚣张气焰,扩大了党的政治影响。
慕嘉绩在吴堡从事革命斗争,其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反动派的极端仇恨。此时上级党组织将其调离吴堡县城。1930年,慕嘉绩先到清涧县任中共陕北特委巡视员,后到安定县(瓦窑堡)任县委组织委员(马文瑞同志时任县委书记)。1931年8月底,他给阎红彦同志领导的晋西游击队送号嘴和宣传用品时,在现子长县许家湾荆家坪被驻在瓦窑堡城内下乡“清剿”的国民党军抓捕入狱。在敌人连续一昼夜的严刑逼供中,宁死不屈,痛斥敌人,于次日即农历九月初一被敌连长钟启祥用刀杀害。
贾仰青
贾仰青(1910.7.24~1934.1.7)原名鸿德,后取字仰青,吴堡县贾家山村人。他出生于一个富裕家庭。幼年聪颖,5岁受教于其祖父。稍大即入本村私塾,1924年春考入川口小学就读,在此除完成学业外,还阅读了多部中国古典名着。在学校里具有民主思想的先生还讲授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由此激发了贾仰青的爱国觉悟和向往革命的思想。
1926年,贾仰青高小毕业,考入陕西第四师范绥德师范学校,在这所革命大熔炉里,受到学校党组织和进步师生的教育和熏陶,贾仰青刻苦攻读马列着作和进步刊物。
1931年初,贾仰青和吴堡同乡慕生桂等一起转入榆林六中学习,共同从事地下党的工作,他曾与同乡张汉民、宋德福等人冒着生命危险爬上敌哨楼散发传单,到敌军营中向士兵宣传,鼓动他们弃暗投明,参加红军。
1932年,贾仰青担任了榆中地下党支部书记,在中共陕北特委领导下,积极投入革命活动,组织学生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宣传革命思想。军阀井岳秀派遣特务四处抓捕进步学生,由于贾仰青在公众场合多次活动,暴露了自己的身份,上级党组织决定让他尽快离开榆林。1932年6月下旬,贾仰青秘密回到吴堡,很快与中共吴堡区党委接头,并取得区党委的领导,他和王国昌、慕生桂等人秘密联系,研究吴堡西区和绥德东区的开辟,并积极开展对他自己家中长工们的革命活动,为他们开仓济粮、排忧,动员他们走上革命道路。
1933年7月,陕北特委派张毅忱、贾仰青、樊文德去安定陕北红军1支队工作,他被委任为1支队1分队指导员,后任1支队中队长,率部活动在安塞、延川、清涧等地,创建苏区,同国民党反动派作了顽强的斗争。
是年12月,贾仰青、刘明山、王孝曾带领1支队的一个分队经绥德回到吴堡,计划夺取国民党县政府保安队的枪支,由于泄密被敌察觉,遭县民团围追,但分队在吴堡杀了敌人的两个狗腿子,并留下两支枪,鼓励吴堡开展武装斗争。返回时于绥德刘家川镇压了作恶多端的反动分子刘汉杰,此行给反动派沉重的打击,大长了人民群众的志气,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
1933年12月,贾仰青带领7名党的地下工作者化装成商人,去绥德侦察城内敌情,他们密住城郊辛店村,贾仰青只身深入虎穴开展工作,不幸被捕,驻绥德国民党军团长姜梅生亲自讯问,软硬兼施,威胁利诱,用尽各种酷刑,但贾仰青大义凛然,坚贞不屈,痛斥反动派的末日即将来临。
敌人从贾仰青口中未获得丝毫的东西,气急败坏地将他在狱中折磨了20余天后,于1934年1月7日将这位铁骨钢筋的共产党人杀害于绥德城郊的无定河畔,年仅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