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逐步恢复了正规化军事训练,并进行改革。1978~1982年的5年中,参加军分区集训的县、社武装干部60人次,主要训练参谋基本功。1991年5月~1993年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为指针,以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信息对抗能力、野战生存能力、协同作战能力、综合保障能力”为中心,围绕提高战役、战术合成作战的指挥能力,进行军事训练改革,县、乡武装干部参加军分区的集训,共有60人参加。1996年人武部收归军队建制后,9月,人武部科长以下13名干部又参加了历时6天的集训,主要进行了列队、条令条例、军事高科技知识和民兵预备役工作业务等内容。此外,成立军事学术研究会,干部每人每年完成1~2篇军事学术论文。共撰写120篇,其中15篇优秀论文被省级以上刊物刊用。在战术训练方面,加强对外军研究,增强训练针对性,突出合同战术训练。
1998年以来,参加了军分区高科技训练。县人民武装部成立了科技练兵小组,以部长为组长,副部长为副组长,加强了科技练兵活动的领导。紧紧围绕“新知识、新技能、新装备、新战法”的“四新”训练,努力在改善知识和能力结构、增强科技素质上狠下工夫。积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突出了抓计算机操作和现有指挥通讯工具操作运用等技能的训练,开展了以“会输入、会编辑、会制表、会打印、会使用业务软件、会传输文件查询资料”为主要内容的微机“六会”竞赛活动。在学习微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高技术条件下的战法和军事理论的研究。
第二节人民防空
一、机构沿革
抗日战争初期,防空工作由河防委员会统一领导,由警备8团团长文年生担任主任,国民党县长洛柏心,八路军军代表(中共吴堡县委书记)慕生忠担任副主任。1942年5月1日成立县武装委员会,各区建立相应组织,防空工作归县区武装委员会领导。县长王恩惠、各区区长分别担任县、区武装委员会主任。1947年4月8日,县上成立战争动员委员会,主任杨子蔚、副主任魏希文,委员有薛健民、张润田、于万枝。县上又建立武装科。各区相应设立武装科。从此之后,人民防空由武装科具体实施。
1951年5月,中央人民防空委员会成立以后,吴堡县人防工作由人民武装部兼理,曾组建防空监视组。
1969年冬,根据中发[1969]56号文件精神,吴堡县成立了人民防空领导小组(正副组长由县革委会、县人民武装部主要领导兼任,委员由有关单位负责人组成),下设人防办公室。
1970年3月,县防空领导小组改称为战备领导小组,并将人防办及相继组建的支前办等合并,组成战备办公室。
1980年7月,根据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榆林军分区的指示,战备办公室改名为人民防空办公室,主管人防工作和战斗城管护。
二、组织指挥
(一)防空管制
由中共吴堡县委牵头,组成防空领导小组,具体由武装(科)部提出预案,组织实施。
(二)防空疏散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的飞机不时来轰炸沿黄河畔村镇,宋家川镇、旧城居民临时迁住后乡亲戚家。国民党县政府搬迁到距宋家川10公里的张家墕。因嫌居于绥宋公路旁不安全,继迁至前庙山村,又迁到宋家川。
一年后又改迁到慕家崖村。1940年3月,陕甘宁边区吴堡县政府设在任家沟村,离黄河10公里。每当听到日本飞机声,百姓藏于山窑里,夏秋两季或爬在庄稼林里。因为日机的目的主要是破坏八路军的河防工事,掩护步兵越渡黄河。加之,河防部队驻有机炮连,其飞机不敢低飞,回旋时间也很短暂。八路军派民兵制造假目标,致使日军飞机和炮兵消耗大量炮弹。河防阵地防空洞、交通壕密布,日军也无可奈何。炸毁后连夜修复。
丘陵山区,自然防空条件优越,加上历史上群众为避兵祸打下不少崖窑、地洞,随时可以隐蔽。
1969~1972年,各个村庄发动民兵都打防空洞,也可以集体隐蔽。
(三)防空演习
1974年6月,吴堡县人民武装部组织千余名民兵在县城宋家川进行防空袭演练,演练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在未来战争中城市或重要目标遭敌破坏。
演练的主要内容有:战时人员的紧急集合,防空袭的具体战斗实施,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等。
民兵集训时,组织进行“三抢”(抢救伤员,抢修水电、通讯、警报设备,抢运粮食、燃料、武器弹药)等战事活动。
(四)防空专业队伍
人民防空机构建立后,遵照国家《人民防空条例》的要求,于1970年初建立健全了医护、消防、通讯、运输、治安、防化、抢修人防专业队伍,并根据“条块结合,专业对口;平战结合,按需发展;民兵、人防有机结合”的原则组训民兵。
三、宣传教育
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国防形势,本县所处战略地位,现代战争特点,方针、政策等及“三防”常识教育。
四、防护工程
1937年8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颁布《防空法》,规定公民有防空服役,提供物力支援,接受防空训练等义务。吴堡县结合河防工程,修建了人防工程。主要有防空洞、交通壕、地道。纵横交错,形成网络,另外,设置假工事,意为消耗日本炮弹。
1951年秋,正在抗美援朝期间,加强人民防空宣传,设立防空警报设施。
1969年珍宝岛事件发生后,吴堡县根据中共中央“要准备打仗”的指示,动员县城和生产大队修筑人防工程。大多为土洞,坍塌严重。薛家耩村防空洞比较好,2003年改造提高,石箍其洞,能过三轮、四轮,方便生产、生活,战时即为防空设施。县城石砌防空洞1个。
第三节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也称战争动员,指国家为准备战争和实战而在相应范围内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所采取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紧急措施。通常包括武装力量动员、国民经济动员、科学技术动员、交通战备动员、人民防空动员和政治动员等,按规模分为全国动员和局部动员。
现代国防动员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任务: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人民战争思想,认真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的方针,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以军事需求为引导,以保障“打赢”为基点,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深化改革,注重质量,努力提高平战转换、快速动员、持续保障和综合防护能力,圆满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赋予的各项国防动员任务。
国防动员工作的基本指导方针: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兵于民。基本原则:服从大局,同步发展;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质量,高效快速;长期准备,巩固基础。基本目标:建立高效、快速的国防动员体制。
一、机构
早在解放战争时期,吴堡县就设立过类似机构。1947年,国民党军队向陕甘宁边区进行重点进攻,胡宗南部等34个旅25万人向陕北三面合围。
党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为了适应紧急形势,4月8日,吴堡县成立战争动员委员会。主任杨子蔚、副主任魏希文;委员:薛健民、张润田、于万枝。同时组建游击队总指挥部,杨子蔚任总指挥,王德明任副总指挥。各区均建立20人左右的游击队,区委书记任指导员,区长任队长。
根据国发[1994]63号、[1995]16号文件和兰州军区[1995]121号文件以及陕西省委[1996]12号文件、榆林地委[1996]20号文件精神,中共吴堡县委、吴堡县人民政府、吴堡县人民武装部于1996年6月决定成立“吴堡县国防动员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