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和雍亲王对他们的这些情况全都看在眼里,却不动声色,暗中却防之更谨,派出更多的暗人对这些党人进行全天候的监视,将他们的主要人员,骨干和明暗之人一一暗中进行了监控,进一步调防各处将领,全换上了皇上和雍亲王的人,如把隆科多和年庚尧等都提到关键位置上。而如海和弘历处则进一步加派了兵丁,全天候的护卫。这林家本就是带兵之家,更是将这些人安排得十分得当,而这些派到林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的,都能以一当十。这十四爷党人改变了措施,慢慢的将自己的人越来越多地打入了雍亲王等人的府中。而雍亲王等人对这些人也是不断地在进行甑别,将他们一一掌握,或者让他们传出假信息,或者让他们悄悄消失。而弘历就在这样的维护下,长到了八岁。
这年发生了一件大事,让从未见过弘历的康熙帝想起了弘历。这年的正月二十日,翰林院检讨朱天保等奏请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疏中写道:“皇太子虽以疾废,但是他的过失只在于骄抗,这是左右小人教唆造成的。如果派遣名儒名臣例如赵申乔等辅佐他,把他周围的小人都罢免,那么,胤礽的德行会日益显现,皇上可以再次享受问安视膳之欢。储位重大,不可象下棋那样轻易变动。此外,如果有藩臣在一旁觊觎,那么,皇上一家的骨肉之祸也许会不可避免了。”
康熙帝接到奏折这天正在京郊温泉行宫,看了这奏折,不由又是愤怒又是生气。
康熙帝想了想,就在行宫门前召见朱天保,问道:“你奏折内说二阿哥仁义,你是怎么知道的?”
朱天保回答:“我的父亲朱都纳曾经说过,所以我知道。”
康熙帝又问:“你奏折内说如今二阿哥圣而又圣,贤而又贤,你是怎么知道的。”
朱天保回答:“都是我父亲听看守人说的。”
康熙帝问看守人叫什么名字,朱天保回答不上来,只说该死。
康熙帝又问:“你还是个无知的孩子,几句话就被问住了,一定有同谋通信的人,可据实供明。”
朱天保供认:“这些都是我父亲同戴保商议,写好奏本令我来陈奏的。”
康熙帝于是命将朱都纳及其婿戴保用九条铁链锁拿,连同朱天保一起交诸皇子、大臣严审。
接着,由于朱都纳等供词涉及,又将副都统常赍、原任内阁学士金宝锁拿。
次日,皇帝亲审朱都纳、朱天保等。康熙帝称朱都纳是任意妄言,希图侥幸,取大富贵。审问中,又涉及到都统齐世、辛泰。过了两日,皇帝继续亲审朱都纳、朱天保等,称朱都纳奸诡特甚,辛泰是卑污无耻之人。
几日后,朱天保案审理结束,朱天保、戴保立斩,朱都纳、常赍从宽免死,金宝交与步军统领永远枷示,齐世交宗人府拘禁,辛泰枷号三个月,鞭一百。
从这件事,康熙心想自己身体也起来越差了,如果再不立嗣的话,就只怕真的要生变了。算来那弘历已是八岁多一点了吧。而胤亲王已42岁了。康熙帝已让呼什图给胤亲王算过,呼什图说胤亲王是一个最贤能的治国之君,极有治国平天下的手段,只是易走极端,有的时候可能有些残酷,且寿年不长,可能不能活过60岁。康熙听了心中虽是难受,却觉得这样也好,皇孙就可以早日承继大统了。想到这里,康熙帝这几年不断地听到弘历的名字,一会儿是学习骑射进步很快,一会儿是学文精进了,一会儿又是在东城湖遇刺,一会儿又是在林府遇刺,现在他不知怎么的,就特别想见这一个皇孙。想到这里,康熙命人来拟旨,命林如海任巡盐御使,从下月初一日起就赴扬州巡视。命弘历结束在林府的学习,回到雍亲王府居住。
雍亲王又是在最快的时间里就知道了皇上的心意,心中虽喜,却并未表现出来。这一次他又随同传旨内侍来到林府。如海将他们迎进府去,跪听圣旨,谢恩接旨后,内侍回宫交旨。而雍亲王就在林府等着弘历收拾好后,好带他回府。
林如海陪着雍亲王坐在厅上说话。雍亲王再三的谢了如海教子之恩,又说好久没有见到令爱了,可否请来一见呢?如海只得派人去请黛玉来大厅上。不一会儿,就听人报:“黛玉格格觐见雍亲王。”
雍亲王凝神看向门口,只见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姑娘款款走到门口,扶着在一个嬷嬷手跨过门槛进到大厅里来。
看着这小小的姑娘一步步轻盈地向自己走来,雍亲王就觉得这屋子随着她的步子越来越明亮,当她来到自己面前三步停下来时,雍亲王竟觉得太阳已暖暖地照进了大厅里。在她一低头向自己行礼时,好似一缕浮云掠过浩月,雍亲王急切地盼着她能抬起头来让自己能快点看到她超乎想象的美颜。可黛玉的头却一直低着,雍亲王也就一直在等着。直到如海轻咳两声,雍亲王才反映过来:自己不说免礼,这黛玉是不会抬头的。于是他忙说了声:“免礼。”
黛玉这两年却是很少见外客的,在林府,因林夫人和如海贾敏的宠爱,所以很少这样正式的立规矩了,现在这样蹲身低头,也不知雍亲王为什么不让她免礼,只好这样长福着,过了好一会儿,听得父亲咳嗽,才听见雍亲王说免礼,于是又福了福,转身再向自己的父亲行了一礼。如海对着她点点头。黛玉又转身略低头对着雍亲王站着。
雍亲王笑着对如海说:“令爱出落得更好了。”
如海见一惯冷面无情的雍王爷竟然说话有些语无伦次,心中有些后悔让黛玉出来见他,至此,也只好说道:“小女是尚在幼稚间的无知小儿,还不知礼仪,请王爷见谅。”
雍亲王说:“不必过谦。已是万人不及了。”又笑着对黛玉说:“这两年弘历在这里给你添了不少的麻烦吧?”
黛玉回道到:“师弟天性聪慧,学习极为刻苦,是黛玉不及的。且举止有仪,进退有礼,对黛玉如兄长,在这两年中还教了黛玉不少的知识。所以没有给黛玉添麻烦。”
雍亲王笑着说:“你说的师弟是......”
黛玉淡定地说:“弘历是奉旨入府学习的,黛玉也是跟父亲在学习,且黛玉跟师在前,所以称弘历为师弟。”
雍亲王笑着对如海说:“这倒有趣,很好,很好!”
如海有些忐忑地说:“小女无礼冒犯了。”
雍亲王却笑着说:“她与弘历都在孩提间,百无禁忌,何况她说的乃是正礼,哪有冒犯。”又对黛玉说:“今日本王来,一是为谢你父教养弘历之恩,二为接你师弟回府,三也想接黛玉格格到本王府上去住一段时间,格格可愿随本王去?”
黛玉没想到雍亲王说出让自己到王府去住的话来,却也反映极快地说:“雍亲王接黛玉到王府住,本是黛玉的荣幸,是长见识的机会呢,本不应辞的。但因听到圣旨命父亲近日就要启程去扬州,黛玉尚在幼稚间,不能离开父母监护,所以竟要求得雍亲王的谅解,允黛玉随父母到扬州去。”
雍亲王听了无法再留她,只得说:“那就等你们从扬州回京后,再来接你到王府住一段时间吧。”又向自己的长史官看了一眼,那长史官忙将手中端的一个小盒递给雍王爷。雍亲王接过来就站起来走到黛玉面前说:“这是本王对格格的一点薄礼,还望笑纳。”
黛玉接过那盒,对着雍亲王福了福,谢了赏赐。又对着雍亲王说:“雍亲王如无别的训示,请允许黛玉告退。”如海知黛玉已是不耐,才会主动说出告退的话来,有些担心雍亲王会恼,但只见雍亲王是一脸的笑容地点点头,并不以此为忤,对黛玉说:“好的,你就先下去吧。”黛玉向雍亲王和林如海行礼后退出大厅。
黛玉拿了雍亲王给的那盒子回到林夫人的上房,见有许多侍卫在上房院外站着,就知道弘历也在这上房里。黛玉进了上房,果见弘历正在那里和林夫人贾敏等话别呢。他的侍从正在如斯斋收拾东西,所以弘历就只带了兰儿到各房来辞别。
弘历见黛玉来了,就来见礼。师姐弟见了,都说些别后珍重的话。忽然那弘历一眼看见黛玉手里的小盒,脸竟一下子红了。
黛玉一见起疑,就问他这盒里是什么?
弘历虽只八岁的孩童,却心思极慎密,他见黛玉和林夫人贾敏望着他等他回话呢,脸就更红了,反问黛玉说:“父王将这小盒子交给师姐时,没说什么吗?”
黛玉说:“你父王只说是给我的小小礼物,没让我打开看,所以我就谢了赏退下来了。还没有打开看过呢。问你话呢,你脸红什么?”
弘历红着脸,低下头想到:这是我住的端文馆的出入对牌,凡有这金牌的人,可自由出入王府和我的端文馆。父王将这牌交给师姐,意思明明白白的就是将师姐配给了我。可这样的事不是要征求师父的同意的吗?为何没有明说呢?如果父王没有明说,就必有不能说的道理了。想到此,弘历笑了一下,对黛玉说:“师姐把这小盒子打开看了就知道了。”
黛玉满心疑惑,倒有些不敢去开这小盒了,就将这小盒交给林夫人去开。林夫人心中有些明白了,就慎重地打开盒子一看,只是一枚小小的金符,上刻着小篆阴文:端文馆出入牌。这金牌小小的,上面有穿绳的小眼,可以吊在宫绦上,也可悬于项圈下作坠子,也并无什么奇特之处。黛玉见弘历一见这个牌,他的脸更红了些,心中更起了疑心,就问弘历这是什么。弘历只说这是王府出入对牌,父亲给她这出入牌是欢迎她随时到王府去的意思。
见黛玉审视他,弘历忙转身对兰儿说:“你去看看他们收拾好没有,父王还在厅上等着呢。”兰儿答应着出去了。弘历又转身对黛玉说:“师姐,我回去后,请你照应我的那匹大红枣,别让它掉膘。”黛玉说知道了。
弘历又嘱咐道:“近来师姐学骑马,有些性急,要多注意安全。还有一定不要去骑我那匹大红枣,因为这两年它长得太大了,你个子还小,还不适合去骑这样的大马。”黛玉说知道了。
弘历又伸手从旁边的桌上拿起一本字帖,对黛玉说:“这是你前说喜欢的字帖,现在送给你,希望我们在不久后,能再见面。”说着眼圈红了。
黛玉笑着说:“你也不过是回个府,我也不过是去江南,相距也不是很远。说不定,就这两年我们就会再见面的。何必伤感。”弘历点点头,又与林夫人和贾敏说了几句感谢的话,又和大家道别说珍重。
兰儿他们已等在上房门外,林夫人贾敏和黛玉就将弘历他们送到二门上,大家洒泪而别。
弘历来到大厅上见过了父亲,又拜谢如海教养之恩,才随了他父亲在许多的侍卫拱卫下回府不提。
因已是月底了,皇上命如海在下月初起程,所以林府也是一片忙碌。
因贾敏已是怀孕七个月了,林夫人和如海都让她生产之后再到扬州。贾敏也无法,只得留下,也正好与林夫人搭伴。而黛玉因急于去看江南风景,一定要随了如海一起走。大家想着有这么多人照顾着,应该没有什么不方便的,所以也就同意了。
转眼就到了择定的出发日期,林夫人和贾敏早将如海黛玉父女所需之物准备好,且已放在自己家的大船上了。所以启程日,林夫人和贾敏就将这父女二人送到二门上,见他们上了轿,由小子们抬出府去,大家都泪流满面。黛玉是第一次与奶奶和母亲长相分别,自是不舍,而如海在贾敏即将生产时远行,想到她生黛玉时的艰险,哪里能放得下心来。
而林夫人和贾敏既舍不得如海黛玉远行,又担心扬州盐乱不好治理,动辄得咎,到时皇上是不讲情面的。
哎,正是:各人心中都含悲,皇命难违哪敢留!
欲知林如海父女到扬州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