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称谓,玉玺
斥候将军退下,但是嬴政的话还没有完!
看着大殿里面的众位大臣说到:“诸位,我大秦经过百年努力终于是一举灭掉了山东六国。这可是从来没有的功绩。
本王以为以王号不足以显示我大秦的功业,大家都想想,用什么样的称号,方能显示我大秦的功业!”
丞相李斯听到嬴政的话,思考一会儿出列:“大王,您可以算是完成华夏大一统第一位人物。
如今我大秦的土地北至燕赵长城以北,南到长江南岸,东至东海、黄海,西到巴蜀,尽入秦帝国的版图。结束了长达千年的混乱!
大王也建立了首个多民族的国家,其功劳和三皇五帝相比,也不逞多让。臣以为自古就有三皇之“皇”、五帝之“帝”,大王自然也可以采取和他们一样的称谓!
古有天皇,地皇,泰皇。其中泰皇最为尊贵!臣建议,皇上采用泰皇!这样就能宣示大王的功绩了!”
李斯说的,倒是有一定的根据!“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在李斯他们的眼中,泰皇就可以是最尊贵的称谓!
御史大夫冯劫难跟着出列:“大王,臣也以为大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功绩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可以用泰皇的称谓!”
“泰皇,泰皇!”嬴政听到李斯和馮劫的建议之后,就在那喃喃自语起来,大殿里面的秦国官员,都屏住呼吸!
改变称号,看起来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但他的政治意义和历史意义是无法说清的!这些大臣都知道!一个称呼,就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另外一个时代的开始!
嬴政自语一会儿,猛然抬头,看着大殿里面的群臣:“不错,丞相的话说的不错!作为大秦的君王,就应该有所不同,泰皇这个称呼倒是足够的彰显了尊贵。
不过本王觉得!不能这样,自分封以来各国诸侯都被称为“君”或“王”。曾经秦国与齐国曾一度称“帝”,不过这一称号在当时并不同行。
现在本王,既然已经统一天下,过去的这些称号都不足以显示本王的尊崇,至于泰皇,足够尊贵。但是却并不是本王想要的!
本王决定,只采用一个“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创造出“皇帝”这个新称谓。这样就能彰显我大秦君王的不同了!
而本王,是第一个皇帝,就叫始皇帝,从本王之后,是千世万世。”
嬴政在说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个全新的称呼从此以后,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谓。
“皇帝”称谓的出现,不仅仅是简单的名号变更,还反映了一种新的统治观念的产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们对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时就称“皇”。
“帝”是上古人们想象中的主宰万物的最高天神。而嬴政将“皇”和“帝”两个字结合起来,第一,说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是上天给予的,即“君权神授”;
第二,反映了他觉得仅仅是做人间的统治者还不满足,还要当神。可见,“皇帝”的称号,乃是秦王政神化君权的一个产物。
等到嬴政说完,李斯第一个反应过来,当即行礼:“大王万年,大王说的在理!”
其他大臣纷纷行礼“大王万年!”
嬴政接着说到:“既然是一个全新的称谓,自然要与别人不同。所以本王决定:第一取消谥法。谥法起于周初,是在君王死后,依其生平事迹,给予带有评价性质的称号。像这样“子议父,臣议君”,太不像话,更没意义。后代臣子岂能评价先祖。
第二,皇帝即为天子,天子自称曰“朕”。“朕”字的意义与“我”相同,以前一般人也可以使用,但从本王称帝开始就只有皇帝才能自称为“朕”。其他人如敢擅自改变自称,那就是造反,蔑视皇帝!
以后本王的命令叫作“制”或“诏”(命曰制,令曰诏,盖二者效令不同也)。
第三在文字中不准提及本王的名字,要避讳。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时,都要另起一行顶格书写。
第四,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质雕刻的大印才能称为“玺”。以上这些规定,就是要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强调皇帝与众不同,强化皇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嬴政不愧是千古一帝,在第一时间就把很多该想的就想到了!大臣王馆出列:“大王,既然天下一统,那我大秦的法律该如何改变?另外用何钟信物来表明大王的身份?”
被王馆这么一问,嬴政当即一愣。是啊,大秦已经统一。大秦以后该怎么走?
想了一下,嬴政说到:“当然是继续执行孝公变法以来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而上升起来的贵族。我大秦虽然统一了,但是还有很多的地方需要我们的将士去拼杀!去征讨。我大秦绝对不能就这样停顿下来!”
嬴政自己都不会想到,秦帝国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仍维持西周的“王有”土地制,而变“王有”为“国有”。而秦始皇为了继续推行商鞅的变法于公元前216年命令全国农民自报占有田地的实际数额,以便征收赋税。
又实行即使是平民,只要有军功也可授予土地及爵位。虽然秦国在商鞅变法时施行了“授田制”,农民的土地名义上是国家所有、私人耕种,
但此举让全国百姓实际占有了原来“王有”的土地,不久之后便演变成了农民和官员们都可以自由地买卖田地,所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终便利了私有土地的发展。
“至于说信物?”说到信物的时候,嬴政停顿了一下!其实在之前他就考虑过这个问题了!春秋战国,各国调兵都有自己的虎符。现在大秦统一,君王传令,自然也要有不同的地方!
思前想后,终于让他想到了和氏璧。对就是和氏璧。于是嬴政接着说到:“本王决定打造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就材于“和氏璧”。为秦以后历代帝王相传之印玺,印玺的大小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应当书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诸位大臣,以为这样的办法如何?”
李斯第一个出列:“大王,此法甚好!臣等没有意见!”
其他大臣,也是行礼:“臣等没有意见!”
嬴政满意的点头:“既然如此,那此事就交给李斯去做!玉玺上面字,也就交给李斯撰写!”
“微臣,微臣接令!”李斯激动的在大殿跪下接旨,嬴政将制作传国玉玺这么大事情,交给自己,足见其对自己的信任!传国玉玺,就在嬴政这样的决定中,注定诞生!
此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示“气数已尽”。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终于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