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位于山西省,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这是佛教最早传入中国时最早的建教之地之一,因五峰环绕,故名五台山,又因夏季清凉爽快,也称作清凉胜境。
南北朝时期和盛唐时期,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发展到了高潮,有数百寺庙在此建立,正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真实写照。
即使是经过了六十年代的那场大****,也未曾减弱这里的香火气息。
只是,五台山最早时,却不叫五台山,《道经》中称做紫府山,建有紫府庙,是道教圣地。
山上最繁荣之地,叫做菩萨顶,众多寺庙环绕,每至夏日时分,则宾客络绎不绝,香火通天,诵经声绕梁不绝。
而在这菩萨顶后,几十里的山上,却孤零零的坐落着一处道观。
群山掩映,又有古树成林,这道观,却是不甚分明。
正是盛夏气节,这里却是并不如何炎热,道观内,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少年,愁眉苦脸的站在道观外,看着遥远处那些来来往往的游客。
“我说师父,你看看人家下面,再看看我们这儿,诶。”少年都喜欢热闹,他正是十几岁年龄,自然也免不了俗。
道观内传出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何必与别人比较,我们是我们,他们是他们。”
“你倒是说的好,也不知道是谁拿着酒去找和尚喝的,再说,下山赚钱的又不是你。”少年低声的嘟囔了一句,却是又把眼神投向了下方。
“偷看女游客的事情还没和你算账,皮痒了?何知歌背熟了么?”
听到师父的话,少年浑身一个激灵,连忙大声道:“背熟了,何知君子多灾迍,春夏额上带昏昏。何知君子百事昌,准头印上有黄光。”
少年嘴里一连串字瞬间全背了出来,不过脑海里却是想到,现在时代的女孩儿们,都太伤风败俗,眼看身上穿的越来越少了,倒是动物身上越穿越多了,真是奇哉怪哉。
不过那雪白的******倒是挺好看的,一看就是富贵人家的闺女,少年嘿嘿一笑,后面的词却是忘了背。
“清风啊,背来背去都是这两句,多学些东西总是没错,听师父的话才对。”浑厚清亮的声音从门内传来,随后,便有一个人影若隐若现,待人影从背光处缓缓走出,一个老道才见是个鹤发童颜的老道。
身上的道袍,已经洗的发白,及肩的雪白长发,挽成道髻,虽然是随意挽起来的,却也有几分飘然姿态,只是这一张脸,却是犹如中年,没有一丝皱纹,脸色红润也犹如壮年时分,此时手中拿着一把笤帚,作势要打少年。
头顶上,一个不大却古旧无比的匾额上,写着三字,“紫府庙”。
张清风连忙躲开,只两三步,却是蹿出了丈许距离,嬉皮笑脸的说道:“我背的都是精华呐,师父。”
老道挥舞着笤帚往张清风身上招呼,眼见躲不过,张清风这才神色一肃,开口道:“学看相,不就是为了忽悠游客么?师父教我的绝学,我都学会了,这就下去忽悠一个。”
“什么忽悠,这是国学,国学!”老道气急,一笤帚扔向张清风。
张清风不敢躲闪,受了这一下,连忙恭敬道:“师父,我是和你闹着玩的,我知道我们紫府道的学术,都是这世上顶尖的。”
老道点点头,不再说话,只是右手拇指轻轻的在手指指节处掐了几下。
菩萨顶的五爷庙,是五台山香火最盛,也最灵验的寺庙,而说起五爷,却是和道教还颇有渊源,五爷本是龙王第五子,名叫圣衍,也是佛教的财神,后被文殊菩萨收服,才在此传教,而五爷喜好看戏,在民国六年时,五爷既嫌殿小又嫌殿旧,于是在同一天的夜里,给塔院寺方丈和尚和当地甲长托了一个内容完全一样的梦,梦中要求:“重建殿宇,重镀金身。否则,五爷震怒,降灾四方”。
这之后,才将这清朝修筑的庙重新翻修,并在庙内建了戏台,这在世界上,恐怕也是头一遭。
此刻,张清风便蹲在五爷庙不远处,听着庙内传来的唱戏声,跟着哼哼两句,同时把自己带着的家伙什都拿了出来,看着来往的游客。
“你今日必有血光之灾。”不过片刻,张清风便身体一直,低声对路过的一位游客说道。
身前走过的,是个老板模样的男子,穿着一身笔挺的西服,国字脸,短发,倒是显得很精干。
听到这话,老板诧异的转过头来,待看清了身边说话的居然是个小孩子,才摇头一笑,开口道:“小小年纪就出来骗人,这山上的人都不懂怎么教育小孩儿的吗?”
他身旁跟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孩儿,很是漂亮,出口说道:“爸爸,你看这小孩儿挺可爱的啊,显通寺的师父不是告诉你要多行善么。”
女孩儿心善,而且见张清风长的可爱,穿着又干净,不自禁便有几分好感。
“你这姑娘,好啦好啦。”那老板无奈得看了自己女儿一眼,从兜里掏出一张十块,对张清风说道:“孩子,拿着去买点吃的吧,别学着骗人了,不好的。”
这个时代,正是国民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大见成效的时候,国家的发展非常快,但在这山上,十块钱还是不少的,许多小孩儿的零花钱也就是几毛钱而已。
“我不要,这点钱不够。”张清风从小就学会了看相,用望气之术看这男人印堂浅浅黑色,便知道今天怕是要见点血了,瞥了一眼老板手中的钱,少年心中叹息,师父说过,钱以量物,对方这点钱,解决不了他要发生的事。
“小小年纪,还不知足。”听到这话,那老板摇摇头,便转身离开。
而那女子看着张清风,嘴唇动了动,像是要劝说他,但却不知从何开口,最终还是跟着他爸爸离开了。
张清风看着两人离开,脸上带着少年们特有的阳光爽朗笑容,大声喊道:“回来记得找我。”
老板轻啐一声,叹息道:“小骗子,这么小就不学好,今后免不了坐牢。”
菩萨顶,有一百零八阶台阶,在零七年整修之前,还颇显残旧,此时,那老板正一层层的走上来。
清风袭来,光斑摇曳,这里的世界,让人从心底感到平静。
老板深深呼吸,喃喃自语道:“这里环境真好。”
只是,就在此时,老板脚下突然一滑,俗话说山路湿滑,今日虽然没有下雨,可是青苔依旧丛生。
那老板一个立足不住,便从那最上层突然滚落下来。
嘭嘭声不绝,那姑娘吓得脸都白了,连忙追了下来。
老板缩成一团,整条胳膊都是血肉模糊,躺在台阶下疼的直抽搐。
“爸,怎么那么不小心,你看这么多血。”女孩儿说话都带了哭腔,显然是被吓到了。
“真是血光之灾?回去找那个孩子。”老板挣扎着站起来,听到女儿的话,突然想起那小孩儿。
女孩儿搀着他父亲快步走来,看到少年还在,不禁心头一松。
看着面前狼狈不堪的老板,张清风摇摇头,老气横秋的说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啊,伸手!”
噗哧!
却是那女子听到这话,虽然惊惧未平,但还是没忍住笑。
老板瞪了她一眼,她才抿住了嘴,低声道:“他才十几岁,哪算什么老人。”
张清风挠挠头,颇觉不好意思,想来是师父一直和自己说这话,导致自己也学会了。
说着,抓住老板的胳膊,口中默念:“正接正长,倒接倒长,不接自长,小哉,小哉,止!止!止!”一错一推,便将脱臼的胳膊归位了。
“好了,试试。”张清风放开了手,那老板便挥舞了几下自己的胳膊,果然能活动了,不禁心中更是信服。
“小师傅,这儿是一百块钱,刚才对不住,要是听你的,也不会这样了。”那老板从兜里掏出一张钱,向着张清风递来。
张清风看了几眼,想了片刻,说道:“我看你神采奕奕,想来平时也是多做善事的,要不然你这胳膊就废了,另外,师父说了,要是给别人看,就要一千块钱,要不就别给他们看了,这血光之灾我没帮你避开,不能收你钱。”
那老板诧异的看了自己女儿一眼,见女儿也是眼露好奇,半信半疑,心想这血光之灾不收钱,为何还问我要一千,片刻后蓦然说道:“难道我除了这血光之灾,还有别的灾?”
张清风看他怀疑,心冷了一半,自顾自的收拾起自己的摊子来,摆摆手,示意自己不看了,心想要是师父出马,你现在恐怕早就跪在地上把家产都搬出来了。
而他这么一来,那老板自然是急了,怀疑自己真有什么事,说道:“小师傅,别,别走,我给,我给,你和我说说。”
张清风这才笑笑,开口便背道:“何知人家被火伤,眉头数点赤脉长,你回去之后,家里最好不要放香烛之类,这火一旦烧起来,可不是你一个人的事。”
说完话,从老板手里抽过钱,转身离开了。
“小师傅,我叫刘建军。”那老板在后面喊道,不过张清风已经走远了。
“我们缘分未断,以后还有相见时日。”张清风头也没回,摆着手,向着山上跑去。
回到了观里,张清风却发现师父站在观外,向着山下看。
“师父,你在看什么啊?”张清风发现师父似乎有些忧郁的表情,顺着他眼神望去,却见远处只有夕阳的余霞,被抹上金边的云朵。
“想我紫府道祖师,当年纵横天下,化身数百,暗中操纵诸侯列强,可是现在,诶……”老道摇摇头,转身回了道观内,颇有几分萧索。
张清风挠挠脑袋,眼看天色渐暗,山上已经起了风,变得冷了起来,整了下身上道袍,也转身进去了。
与其说是道观,倒不如说是一户人家,一进院门便是一片菜地,除了正房里供着一个道士的塑像外,其余倒是于人家无异。
老道玄清在院内站着,张清风知道师父又在练习导引术了,也不敢打扰,便自顾自的跑到西房去做饭了。
晚饭时,天已经黑了,虽然是夏天,可这里的晚上,依然很冷。
“清风,再过几天,就下山去吧。”老道的食量并不大,只吃了几口蔬菜,便停了箸。
张清风一愣,急忙站起来道:“师父,我不想走。”
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这里就是自己的家,而且没有师父,张清风从心里便感觉到心虚,不踏实。
老道摇摇手,转头看向那道士的泥塑像,说道:“我是紫府道唯一的传人,守着这座道观,已经有足足七十年了。”
“七十年?师父你今年多大了啊。”老道从未给张清风说过自己的事,所以张清风也并不知道,这个看似并不年长的师父,今年到底什么年岁。
“记不清了,经历的事情太多,这些时光对我来说,一年和一天也并无分别,我还记得当年的晋察冀边区,阎锡山上来看我,也要叫我一声叔叔的,我十岁上的山,三十岁我师父远游,便守着这座道观了。”老道似乎是回到了那个时代,战火纷飞之中,独守着一方净土,片刻后回过神来,微笑着说道。
这时,张清风才发现,老道的眼角,似乎已经有些皱纹了。
不禁有几分心酸,张清风揉揉鼻子“师父,我不走,我就在这里伺候你。”
老道摸摸张清风的头,微微的笑着,自己捡来的这徒弟,心性绝对是万中挑一。
“好了,做晚课吧。”李涵老道说着,站起身,慢慢走出门外。
张清风叹口气,心想师父总是这么神神叨叨的,从记事以来,就让自己背什么麻衣相法,水镜集,还有玄空飞星什么的,而听外面的游客说,这一套都是迷信,是不能相信的,因为这个,张清风从一个星期下观一次,变成了每月一次。
想到这里,张清风拿起身边的古书,一字一句的念了起来。
不知不觉中,已经是夜半,窗外传来风吹过树林的刷刷声,月光很明亮。
张清风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而后走到一边取了香烛,点了起来,插在泥塑前的香炉中。
“师祖啊,师父让我下山,你说我是该不该呢。”点上了香火,张清风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手扶着香桌,低声的自言自语。
啪!
空中一片闪亮,突然一个响雷。
张清风揉揉眉头,低声道:“这夏天的雷阵雨还真不少啊,昨天才下过,今天又下。”
说着话,扶着香桌站了起来,想去关上大门。
而就在此时,身边却突然传来咔咔的声响。
回头看去,却正见那泥塑的雕像,一阵摇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