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注健商,远离无知
现代人追求生活品质和财富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许多人在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下失去了心灵平衡,有些人储蓄财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透支着生命。
健商是一个以现代科学印证和健康知识为基础的、全面综合的、内容广博的健康概念,它把健康定义为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是身心健康。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地拥有了更加优越的生存环境和丰厚的经济收入,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能绝对保证人们拥有健康。事实说明,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文明的成果时,忽视健商,现代富贵病也越来越多了。现代人追求生活品质和财富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许多人在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下失去了心灵平衡,有些人储蓄财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透支着生命。由于对健康的无知而毁了自己一生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
29岁的王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他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是:每天早晨睡到8点才起床,从来不吃早餐,简单地擦把脸就坐车去上班。在公司里面对着电脑和文件,一坐就是一整天,中午也只是吃盒饭或方便面。但是,晚餐很丰盛,基本上是天天应酬客户或是同朋友一起去泡吧,直到深夜精疲力竭时才回家休息。他觉得自己年轻力壮,能吃能喝能干活,身体倍儿棒,从来不会把自己与疾病联系在一起。有一天晚上,他照例应酬客户,在喝了不少酒之后,突然大汗淋漓,胸口憋闷,手脚冰凉,被同事送到医院急救,经诊断是心肌梗死。另一位何先生,是被人们称之为工作狂的那一类人,32岁已经当上了一家大型企业的董事长。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事业上,他就像一个机器人,每天7时30分准时进办公室,很晚才下班回家,从来也不休假。他的口头禅是:市场没有等待的时候,所以工作也没有停止的时候。他生活中没有娱乐,惟一的爱好是上网。当他忙碌一天回到寓所,要做的惟一一件事就是上网浏览。终于有一天深夜,他在网上漫游时倒在了寓所的电脑前。后经法医鉴定,他的死因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引发的猝死。
北京安贞医院是一所著名的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该医院提供的资料显示,每周至少有2~3名45岁以下的青年人因心肌梗死或脑出血而入院治疗,最年轻的冠心病猝死者年仅23岁。有数据表明,2002年全世界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是1530万,占世界死亡总人数的1/40,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人士针对此情况指出,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一半人的死亡,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按照生物学的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它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是用最后一颗牙齿生长出来的时间(20~25岁)来计算的,由此推算,人的寿命应该是在100岁~175岁之间,公认的是120岁左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至74岁算准老年人,75~90岁方能算是真正的老年人。但是现在的现实情况是,许多人40岁便开始动脉硬化;50岁就得了冠心病;60岁出现脑猝死。儿童患成年人病,青年人患老年病,提前患病提前衰老,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令人痛惜的普遍现象。
近20年来,因糖尿病致死的患者增加了3倍,是现代十大死亡原因中增长最快的病。糖尿病患者发病时一般都伴随着体型肥胖。严重的是,目前,20~35岁低年龄的糖尿病人还在不断增加。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人对肥胖并不介意,往往把肥胖视为发福、富态。那时中国人中肥胖者并不多见,人们也没有对肥胖与健康的关系作更多的关注。然而,20多年来,我国的肥胖者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着。1982年仅占7%,1992年上升为15%,去年已经占总人口的40%。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我国超重者与肥胖者的比例为8比1,已经位居世界第十,这不能不令人吃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肥胖定义为一种流行疾病,美国也将其列入与吸毒、枪支泛滥等同的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肥胖不仅容易患糖尿病,还与高血压、胆囊炎、骨关节病、冠心病、乳腺癌、结肠癌等11种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专家对肥胖原因概括得十分精辟:一是体懒,二是嘴馋。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说道:“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
一位在某外资公司任职的欧阳女士说道:“我每天是从家把汽车开到办公楼下,接着乘电梯上办公室,然后是坐在电脑前轻轻敲击键盘,一天总共走不了500米的路。”欧阳女士的生活方式,无疑是许多都市白领人士的真实写照。在活动量不足的同时,有些人又过分讲究食不厌精,在灯红酒绿中尽情享受美味佳肴。有关营养师认为,一般一顿酒宴吃下来,至少会吃进3000大卡的热量,这些热量以目前流行的跳舞与运动来消耗,可以一口气跳上20个小时。这就难怪懒惰和嘴馋是许多疾病的根源了。
除了工作狂、懒惰和嘴馋之外,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无知的现象:有人在烟雾弥漫、高分贝的音乐噪声中通宵达旦地尽情享乐,疯狂无度的夜生活打乱了人体的生物钟,致使疾病有机可乘;有的人自信自己体健如牛,从不去主动检查身体,或即使体检发现血压、血脂不正常,也不愿意忍痛放弃嗜烟酗酒的爱好,致使小病变成大病;有的人花大量的钱购买保健品,无病乱补,小病大补,结果是没病补出病来,花钱买来的是痛苦……如此众多的无知正在疯狂吞噬着人们宝贵的健康。面对这样令人痛惜的情形,我们不能不大声疾呼:请你关注健商,远离无知。
4.快乐是健康的前提
烦恼来自我们的主观世界,来自我们自身,来自我们自己的人生欲望。人生短促,容不得我们有多少时间与烦恼纠缠,不能让烦恼伴随着自己去迎接崭新的太阳。
人的一生中,烦恼几乎伴随着生命的全部过程,而名利欲望过重则是导致烦恼的重要原因。例如少年人曾对人生问题的百思不得其解;青年人曾对人生方向的确立与选择而困惑;老年人曾对人生目标的力不从心;还有不可尽数的人生细节、生活琐事,都可能成为烦恼。
快乐和年轻是一对双胞胎。要想生活得更健康,我们就需要大量的娱乐和放松,我们应尽量过得更快乐,因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保障,快乐是生活的加油站,紧张、严肃、冷淡的态度会使神经过度疲劳,而且会使大脑慢性中毒,让人不可能拥有完美的健康和幸福。我们常常看到,那些过度疲劳、自私、贪婪的人衰老得非常快,他们的皮肤很早就起了皱纹。这些人的外表令人厌恶,没有一点儿魅力,显得很愚笨。
当想到你自己的时候,永远把自己想像成为你希望成为的样子,不要想自己的不完美和缺点,因为这样会损害你的形象。把自己想像成为你理想中的完美状态,就像造物主希望你成为的那样。很多人总在想自己的不足,强调自己的缺点,以致于他们只看到自己的一个侧面。他们会慢慢地失去自尊,也会失去别人的尊敬。
我们在心目中是怎样看自己的,我们心中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样的,那我们实际上就会表现出什么样子。
常有人提起,愤恨不满的情绪常常会引发疾病。一位美国政坛元老曾说过:“有两件事对心脏不好,一是跑步上楼,二是毁谤别人。”这两件事不仅对心脏不好,而且对人的身体也有害。所以,学会宽恕很重要,你会发现体谅别人会起到奇妙的治疗效果。
许多家报纸曾报道过一则新闻:有一名男子在过马路时不幸被车子撞倒而丧命。验尸报告说,这个人有肺病、溃疡、肾脏病和心脏病。可是,他竟然活到了84岁。给他验尸的医生说:“这个人全身是病,一般情况,30年以前早该去世了。”有人问他的遗孀,他怎么能活这么久?她说:“我的丈夫一直确信,明天他一定会过得比今天更好。”
还有人认为,在运用积极心态方面,多使用积极的表述,也有利于身体健康。语言文字是有影响力的。如果你经常运用消极的话语来描述你的健康状况,便可能激发对你身体不利的消极力量。你习惯性使用的一些字眼能反映出你内在的某些消极思想。而你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会影响你内在的各种器官。
曾任美国精神治疗协会会长的卡特博士在谈到一个人所持的肯定态度对健康的影响时,甚至反对人们使用像“我今天不会生病”这样的说法。他认为那只是半积极的态度。应该改为:“我今天觉得比昨天好”,这才是非常积极的陈述,因而是一种更健康的想法。卡特博士说:“肯定的态度是以科学的事实为基础的,这些事实来自生物学、化学、医学等。正确地运用肯定的态度将有助于改善你的健康,延长你的寿命,使你精力充沛,倍感幸福,从而在各方面取得成功,并且还能替你保持一件最主要的东西——心灵平静。”
事实上,拥有积极心态,仅是保持健康的第一步。第二步就要将它付诸行动。当你在做的时候,你心里必须想着,这些都是一些事实上的存在。如果你的行动有活力而且十分积极,将会使你很惊讶地发现,你自己可以享有新的能量及活力。
其实当你感到不适之时,你的身体并不觉得疲惫、生病或老化,你应该改变的是你对自己的看法。先看清楚你其实是健康的,再遵守并实行各种健康法则,你就能使你变得充满活力、精神十足。
要使自己快乐。就要排遣无端的悲绪和寂寞,有人抽烟,有人借酒消愁,有人寻找刺激……这些都使用错误的方式填补内心的空白。要使自己快乐无忧,请参考下面的尽快消除忧虑的方法。
(1)每天在同一时刻想使你忧虑的事,这虽然很困难,但一旦你渐渐地能控制住忧虑的情绪,它们就不会突然涌上心头。
(2)可以解决的事情,就马上动手努力想办法去做,化忧虑为力量,即使事情不能完全好转,可以部分控制,也可快乐。
(3)用各种方法分散精力。例如:找人聊天、听音乐、看电影、看小说、吃东西自我安慰等。
(4)要多读书。多读书会使你空虚的心灵充实起来,使我们从狭小的天地驶向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
(5)要广交友。好的朋友总是相互帮助,相互勉励,在你遇到挫折时开导你;在你情绪低落时激励你;在你春风得意时提醒你;在你空虚寂寞时拜访你。
(6)要立志向。心灵空虚的人,往往没有追求,没有远大志向。而有理想、志向的人,会非常珍惜生活的分分秒秒。
(7)要多工作,把注意力转移到具体工作上,而不沉溺在幻想的世界里。
做一个快乐的人,就要以轻松的心态去迎接生活。好心情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奔波之余给自己留点闲暇,寻找和发现生命中的美好。有句很有哲理的话——“爬山时别忘了欣赏周围的风景”,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周围风景”的理解和赞美,不必求同,不讲形式。请你记住,你是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让心态好起来。
5.不要让压力毁了你的健康
压抑的害处使人们对它不堪重负,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形成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出人格障碍,会逐渐侵蚀人体的身体情绪,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压抑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压力,是身体对一切加诸其上的需要所作出的无固定形式的反映,也就是说,任何加于身体的负荷,不论是源于心理方面(如不愉快事件)还是物理因素(如环境污染),都是压力的来源——压力源,就会引起“一般适应综合症”。事实上,只要人们生活中必须扮演某种角色,而且又有许多自己不愿扮演的社会角色存在,那么便会产生压力,人便会感到压抑。
长期的压抑会使人产生异常心理和变态心理,世界著名的长寿学者胡弗兰德说:“在一切对人不利的因素中,最能使人短寿的、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心理的调整,要长期保持心理健康的状态。
长期受压抑的人其情绪往往表现为:孤僻、易怒、固执、轻率、自卑、焦虑、妒忌、悲观、失望等异常心理,以及其他类型的变态心理,这些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这些心理不仅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处理,还会影响人的健康,妨碍工作、家庭和事业。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疾病专家黄宛教授明确指出:常见的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病和病情的发展,都与不良的精神和情绪有关。因此,对任何人而言,我们应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和发展,尽力消除压抑,使我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赛利医生的“激励学”中,它将压抑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警戒反应阶段、抗拒阶段和衰竭阶段。
初始警戒反应阶段,是由交感神经系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共同运用而产生的作用。这种反应,由交感神经刺激肾上腺素,同时由丘脑下部启动脑上垂体,产生了一种激素,肾上腺便会利用这种激素,调整身体作出适应性的防御措施。
若压抑只威胁到局部范围,那么,破损的这一部分便会发炎,以起到封闭性的保护作用,便于免疫系统驱逐“侵犯者”起到治愈受损组织的目的。如果威胁不限于局部,如心理方面的疾病或潜在的环境公害,一般适应综合症便会动员身体做最大的生理反应,这就是抗拒阶段。在这一阶段,有些人对压抑的心理反应犹如“斗士”,立刻将这种不良情绪压抑排去,而另一些人是“躯体化者”,他们拒绝体验压力带来的影响,将压力局限于体内某一处。那么就会产生头疼、背痛、消化不良,或更严重的身心疾病;另外还有些被称为“心理演化者”的人,他们以忧愁、焦虑、消沉和慢性紧张来表现他们对压抑的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