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本不平静,有失意的雨、沮丧的云、忧伤的霞、恼人的风!我们无法改变这个世界和周围的环境,也无法改变这些难免的遗憾。“人生多憾事,十事九难全。”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我们这颗多变的心,一个宽广心灵的人拥有的是满足和改变欲望的胸怀。与其把满足欲望当做快乐,不如净化心灵让自己坦然面对一切。一个能读懂他人心的人足够让自己快乐无比。快乐生活,快乐人生,真正的快乐天堂,就在我们的心中。
清朝康熙年间,安徽桐城人士张英曾担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家人在老家桐城修建宅院时,与邻居发生地界纠纷。此时的张英还在京城任职,于是家人快马加鞭送信到京城,希望张英能动用手中的权力“教训”邻居。
张英并没有按照家人的意思去做,而是作了一首诗回复家人,诗是这样写的:“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到这首诗后,马上后退三尺,邻居也觉得不好意思,于是也后退了三尺,彼此相让的结果是,一条六尺宽的小巷就此形成。
古语有云:“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试想,如果张英是一个“鄙者”,按照家人的意思去做,凭张英的势力是能“摆平”邻居的,但他家从此也就与邻居结下了仇恨。邻居之间可以说是“抬头不见低头见”,此后的日子里,两家人相见难免会心生怨气,长此以往,不论是张英家还是他的邻居,身心健康都会受影响。并且父辈结下的仇怨,一般都会传至下一代,这样一来,张英留给子孙的就是仇恨以及仇恨造成的狭隘。
当然,张英不是“鄙者”,也不是狭隘之人,正是他的宽容之心带动了邻居的宽容,在两家的宅院之间形成的是六尺宽的小巷,而这窄窄的六尺小巷,却造就了两家人比天空还要宽阔的心胸。
憎恨,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它出现时,如果我们听之任之,由它撒野放狂,就会使自己遍体鳞伤。其实,对待憎恨,我们能不能算一笔成本和收益账?成本巨大、耗费空前的愤怒,只会伤害自己,那何不放弃呢?
拂去我们心中的怨恨,让我们的心灵多一分宽容吧!那么,我们人生的路上就会少一些像“仇恨袋”一样膨胀起来的高山,我们就能拥有更多的平坦和阳光。
天道人事,归于糊涂
郑板桥有一句话:“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变糊涂更难,难得糊涂。”为什么说糊涂难?是因为我们心有所求。
这个世界有我们太多放不下的东西。你是否喜欢金钱?如果你说喜欢,那么你面对金钱就很难做到糊涂。如果你说你不喜欢金钱,那么权力呢?名声呢?只要你有喜欢的东西,你就会有所求,就会自作聪明。自作聪明,就难得糊涂。
人们一向认为混沌就是世界的本源。在东方,中国有盘古开辟天地之说,有夸父身化万物之说,说明世界原本是混沌一片,无所谓天与地,亦无所谓真与假;现代科学也论证了,最初的地球上没有空气与生命,最原始的生命体在雷电中产生,在海洋中生存发展,而后才进化成现在的大千世界。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从混沌空间走向明晰和精确:数字逻辑的严密、物理化学的缜密实验和论证、仪器仪表的精确完美。但是就在这精确与严密中,人们发现了人生的苍白与无奈,连人也成了一部精确的机器,凡事斤斤计较,凡事追求因果必然。
一切都清楚明白反而使事实更加苍白无力,雾里看花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在艺术审美中,所谓的“神秘”和“空灵”,所谓的“尽在不言中”,所谓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正是模糊朦胧产生的巨大效果。
追求精确是没有止境的,研究物质组成,人们发现了分子;深究分子组成,又发现了原子;分析原子结构,又发现了电子和原子核,今后还会有人继续研究下去,但世界的无极与博大,使人们犹如闻到香味而去追寻黄油一样,无休止地追求下去,但每前进一步都将显得更艰难和代价的昂贵,人们如一架精密仪器为了寻求准确而工作。
但是,什么是“精确”本身就很模糊,人们认识到“精确”的无限,于是转而研究模糊,这反映了人类认知过程的巨大转变和飞跃。混沌学、模糊理论产生了。人们高兴地发现,精确远不如模糊更符合事物的本原。而且这门科学亦开始应用于洗衣机、电脑信息产业等领域,前景广阔。
由此可见,人类的总体认知过程,包括世界本身恰似一螺旋:从混沌开始,归于混沌,中间走过了数字和精确。科学正返璞归真。
天道人事,从终极意义而言,无不归于混沌,归于糊涂。
孔子曾说:“聪明圣智,守之以愚。”就是说,即使你是个脑子非常灵活的人,也不要完全表现出来,而是要揣着糊涂装明白,让别人误认为你有一点“迂”,这是免于遭嫉惹恨的一个妙法。有时候,表现出一点点的“糊涂”比十足的“精明”更容易得到回报。
姚崇是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权倾当朝。
在姚崇的同窗之中,有一人深得姚崇的敬佩:张宗全,那是在姚崇高中秀才后,与一位叫张宗全的秀才同拜一位老师门下继续深造,以期将来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
一次,老师要姚崇与张宗全就某个题目写一篇文章,两天之后他要考核。这两位学生私下都精心做了准备,将自认为写得最好的一篇交了上来。事有凑巧,姚崇与张宗全所写的内容几乎完全一样。且观点也相当一致,这如何不使老师为之恼火?没想到自己门下两位最得意的门生敢剽窃他人作品,这如何了得?
看到这种情况,姚崇据理力争,并声明文章绝非剽窃。而张宗全的作品也非剽窃他人,但他为了平息老师的怒火,就对老师说:“这实属学生不该,前两天与姚崇兄弟论及此题,姚兄高谈阔论,学生深感佩服,遂引以为论。”老师听到这番话,也知错怪了两位学生,就平息了心中的怒火。
事后姚崇为张宗全的广阔胸襟所动。姚崇当了宰相以后,遂向唐玄宗推荐此人,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张宗全的才华之后,深以为信,便封了他一个正三品官衔,专职外藩事务。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美满、家庭幸福、工作顺利、事业发达,也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仰慕,但是往往只有那些既会做人又会说话办事的人才能实现很多人都渴望的这些梦。原因何在,他们共同的经验就是在办事的过程中懂得并善于利用糊涂规则。
其实,学会“犯糊涂”并不难,只要你懂得把握好进退的尺度,知道何时进,何时退,那就好办了。如果能够用心领悟其内涵,善于把握其进退的火候,勇于抉择进退的时机,就可以使自己的为人方式变得成功,使自己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慈航法师当年在鼓山当沙尼的时候,有一次上厕所,忘记带卫生纸了。于是,他就向厕所中的另一位茶房头索取,不过茶房头是个坏心眼,他把用过的卫生纸扔给了慈航法师,弄得慈航法师狼狈不堪。茶房头如此地捉弄人,要是别人一定会很生气的,可是慈航法师并没有生气。
一天,慈航法师搬房间,那位茶房头来了,慈航法师对他说道:“你来得正好,请你帮我看守一下东西,我先把棉被搬过去,马上就回来。”
不一会儿,慈航法师回来了,他发现抽屉里的一百元银洋少了六七十个,不是茶房头拿的还会是谁呢?但这件事却不能揭穿,否则,会对茶房头的名誉造成很大的影响。钱少了还有增多的时候,但是失去名誉的人,又要怎么恢复呢?慈航法师想到这里,就装作什么都不知道。
过了一会儿,茶房头要告辞了。临别时,慈航法师拿出十五块银元送给他,他却不肯接受,慈航法师告诉他,人要互相帮助,他现在当沙尼,每月有二十元,这一点给他拿去用没有关系,这样茶房头才肯接受。
不久,寺中很多人都疑惑茶房头哪来这么多的钱,茶房头说是慈航法师送给他的。又有人来问慈航法师是不是真的,如果换作别人早就揭发茶房头的窃盗行为了,但是宽宏大量的慈航法师,始终没有说一句茶房头的坏话。
后来,慈航法师说自己的身体本来是很瘦弱的,但从这次事情发生后,他就慢慢地胖了起来,弥勒肚子也大了起来。
能够如此做人,是人生一种至高的境界。如果能够在生活中坚持这样的一种“糊涂”原则,事情自然会办得和和气气,尽善尽美,为你的生活添加一抹色彩。
糊涂原则是许多成大事者都心知肚明的行动要略,也是为人成功的高明之处。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毕竟不是独来独往,生活中也常常会涉及其他人的一些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在遵循进退之术的时候,一定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争取我们自己利益的同时,绝不能伤害他人。
帝舜曾告诫过大禹:“汝唯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唯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其深刻内涵就是做人要懂得忍让,留有余地,才能让人诚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