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到位于公路旁边的龙泉观大门前,确认无从而入,也没有什么可看之处,陈玄便与王东一路走过建于元代、斑驳沧桑的三孔石拱桥——剑河桥,踏上木质镶铁丝网的水上通道,蜿蜒穿过满眼荷花,人云亦云地聊了几句此处取了景的张纪中版倚天屠龙记,便赖在了现成儿的木雕座椅上,以好好休息一番。
休息了好一会儿,算下走到紫霄、找地方入住已经比较紧张的时间,陈玄叫起王东继续启程,一路看看雕像,逗逗猕猴,赞叹下流水潺潺、水花烂漫,评点下龙头点穴、青龙白虎……
如此兜兜转转,把个逍遥谷赏玩得了差不多了,二人便修整一番,继续上路。
绕晕人没商量、没完没了到让人绝望的盘山路,一眼看不到像完成抖开来的大线团,怎么捋都捋不不完。刚走了一会儿,陈玄和王东都觉得有点儿身心俱疲。
这下子,二人才终于反应过来,还是要聊点儿什么为好,转移下注意力。不然时刻看着,绕来绕去没上升多少、山依然那么高,能把人打击坏了。
看着王东拽着登山包背带、已然吃力而懒得说话的样子,陈玄不得不先开口道:
”还是经验不足啊!被指示牌上的距离数字骗了,这四千米绝,对是要走出十公里越野的强度。走山路,还是要尽量减轻负重啊!包袱越少,生活越美好,至理名言啊!“
王东问:”这句话是哪个名人说的?我怎么没印象?“
陈玄答:“不清楚,我随口说的,不过很多名人应该都说过,我以我看过的没数儿了的名人传记保证。”
王东接道:“别废话了,这样更累,你还是接着说上升之道吧。虽然我暂时还没兴趣,做个知识储备,总还是有备无患的。”
听了这话,陈玄整理下思路,便继续说道:
“话说佛陀觉悟之后,首先度化曾经的随从,憍陈如等五人,继而不断因缘开示,度化有缘,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49年,80岁的时候,在拘尸那迦城双娑罗树下,示现涅磐。
在49年的弘化生涯中,佛陀最初直畅本怀,宣演《华严经》二十一日,后观机逗教,又说《阿含经》十二年,《方等经》八年,《般若经》二十二年,《法华经》和《涅盘经》共八年。
《华严经》,是佛的畅所欲言,直接是专家、教授层次,奈何娑婆世界是幼儿园级别的历练场,大多人层次差的太远,如听天书,故而佛陀很快开始因材施教。
《阿含经》,意思是辗转传说之教法,也叫小乘经,是佛法的根本和基础。地位和成书经过,都类似儒家的《论语》。
其论述了佛教的基本教义,有四谛、四念处、八正道、十二因缘、十二分教、无常、无我、五蕴、四禅、四证净、轮回、善恶报应等论点。
这就像是小学课程,对世界有个基本的认识,虽然笼统、死板、甚至与真实情况有所偏差,却是树立三观、形成独立见解的必要阶段。
万丈高楼平地起,打好基础,才有得谈改造、雕琢、装饰,逐步贴近真实、回归大道。
《方等经》,意思是,方正、平等的教义,也叫权大乘经,也就是权宜、方便而说的大乘经,主要由《大集经》、《深密经》、《楞伽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金刚顶经》、《大日经》、《苏悉地经》等构成。
这大致相当于初中课程,在小学的基础上有所拓展,涉及更加广泛,甚至对小学的某些教导有所批判与修正,学生的视野在拓展,三观在细化和重构,脱离简单化的的独立见知,在逐步成形。
《般若经》,意思是开启智慧的教义,也叫大乘经,共有十部,《大般若经》、《放光般若》、《摩诃般若》、《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学品般若》、《胜天王所说般若》、《仁王护国般若经》、《实相般若》、《文殊般若》。
到了高中时期,真实的世界什么样子,差不多就有所了解了,独立的自我见知,也逐步走向成熟,能够自主地思考与摸索,透过纷杂的表象去寻找,这个世界本质的规则与真相。
佛陀,便是这么引导的,以般若智慧,为指归,以空观,透过表象观照本质为原则,使学生们增长智慧、穷究实相。
《法华经》,也叫《妙法莲华经》,讲的是一佛乘,也就是直接以佛的眼光和视角看世界。
这就相当于大学课程,世界是怎样的,前辈们总结研究出来的,都在这里了,能领悟多少、学到什么什么程度,就看你基础打得牢不牢、悟性成不成、用不用功什么的了。
《涅槃经》,是佛陀入灭前所讲的,把其一生所讲的经典与理论,都一一剖析,讲清前因后果,道明时机变化,打通一切经典,圆融所有理论,是对整个教化过程作了全面的总结。
这就相当于大师的讲座,深入浅出,从头到尾,无所不包,却字字珠玑;接受能力强的话,大彻大悟也是可能的;接受能力弱,也会有些收获。
人生,就像爬这盘山路,兜兜转转,自以为混出头了,其实不过是新一个圈子的开始,只是立足点和层次高了一些。
就这么进入一个陌生的圈子,学习、奋斗、进步,走到巅峰,再进入更高层的圈子,一圈又一圈螺旋形上升,就像DNA序列一样,盘旋着上升、没完没了。
如果一直盯着山顶,很快就会身心俱疲、不堪重负,走不了多远,路走得也无趣得很。
只有像我们这样,看看风景,聊聊天,饿了吃点儿干粮、零食,渴了来点儿水果、饮料,心向山顶,但观注脚下,偶尔憧憬下山顶的风光,但更重要的是全心享受当下,珍惜一切美好的人和物、景和情……
如此,感悟、进步往往最多,也不耽误走路,还能走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