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家沟。地图上找不到的一个山间小村。人家依坡立户,参差不齐的石屋,家家都有树木枝条编织的篱笆,石板路曲曲弯弯。
暮秋时节,庄稼已经收得差不多了,早下种的地块,麦苗已经齐刷刷地露出了绿油油的嫩尖。山上的果树叶尚未凋净,山色苍黄丹碧,霜叶满林,灿若绮霞。山坡上散布着许许多多地瓜秧子垛、花生秧子垛,上面顶着一层麦秸编成的草帘,远看活象戴斗笠蹲在地下歇息的农人。在这黄灿灿的世界里,也有几笔黛绿的颜色,那是柏树,有柏树的地方一般都是坟茔之地。那柏树就象捅完烟囱后被主人漫不经心地斜插在土堆上的草把子,愈到冬日愈难看。
牛家沟向南便是汶河,从东北方蜿蜒而来流向留田村,再向南流向张庄,在张庄北绕个大弯,这里的沙滩河道足有百米宽,若是夏日来,必是水波涟涟,杨柳依依的好地方。汶河从张庄折向东南,因为正南方有一座走向东南的大山拦住了去路,它只能顺山向东南找出路汇入沂河主流。那挡住去路的山叫东山、铁山子、大山、小北山,在小北山和大山之间有个豁口,穿过去可以到达岳庄、黄崖村、高里。蒙河就是从高里村前山崖下流过向东南汇入沂河的。现在敌人的重兵从北边界湖,西南青驼寺,东边河阳,南边汤头、半程围向了留田、牛家沟。
罗荣桓已经连续十多天没睡一个囫囵觉了,近三四天更是靠打盹来驱除疲劳,每当大家疲劳时,他最警觉,大家警觉时,他才稍稍松弛。
四日后半夜,他签发了给外线各部的命令,要求各战略区、各旅、各游击支队、大队立即向各地日寇据点发动猛烈进攻,令其内院、后院处处起火。以牵制敌人,减轻沂蒙中心区的压力。接着,他带领警卫班上前哨阵地检查,见到营长黄国忠带领战士们守卫在阵地上,个个精神抖擞,毫不懈怠,这才放心,他简短嘉勉几句,回到驻村牛家沟。
五日早晨,特务营四个连同时在留田四周的山头和隘口同鬼子打上了交手仗,由于特务营预有准备,阵地一直牢牢控制在我们手中。不过形势确实危急,从山上往下看,大路、小路、山坡、原野到处可见正在调动的鬼子兵。头上飞机象苍蝇嗡嗡盘旋,底下大炮象擂鼓一样轰鸣,鬼子步步向前压缩,真象一张步步收紧的大网。一次又一次进攻,象浑浊的浪头撞在岩礁上,碰得粉碎,卷着白沫退回去,重又酝酿更高的浪头,然而岩礁依然屹立着。从早晨打到中午,特务营没让鬼子突破阵地一步,而是要鬼子把一具具尸体留在阵地前。鬼子虽然被钉在了山脚下,然而形势越来越不妙了。大约从如此顽强的抵抗和猛烈的火力觉察到了主力之所在,所以敌人紧紧咬住不放。到中午时分,侦察队已侦得敌人主力达两万,最近的离留田不过二三里,留田东北司马的敌人才隔五里远。西面双侯一带也有敌人。
形势危急还不在于重兵压境,令人头疼的是师部只有一个特务营的战斗部队,却背着师机关、分局机关和地方区党委等约三千名非战斗人员这个包袱。虽说这些人也可以武装,但毕竟是临时抱佛脚。人们,包括分局的领导同志们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主力红军的高度党性和觉悟,罗荣桓不把大家当成包袱,而依然把大家当成党的宝贵财富,竭尽生命也要保护好大家。患难方见真情谊,险境才知大将军。这个包袱的形成是有它的客观因素的,一方面地方机关精简工作没做好;另一方面大家相信主力,依靠主力,纷纷向主力靠扰,所以越滚越大。这确实是一个不能丢弃只能拼死加以保护的包袱。
然而兵力相差太悬殊了,战斗力一比三百,就是人人都能拿起武器,拼死一决也是一比六之数,何况敌人是用飞机大炮武装起来的现代化的战斗部队呢!如何保全这支庞大的队伍是令每个指挥员绞尽脑汁的难题。
从四日被围,鬼子紧缩包围圈起,罗荣桓就一直没有停止过思索,此时他面对墙上这幅作战地图在胸中演绎,针对孙子论虚实时的高论他重行检讨,孙子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敌人大兵压境,我军兵微将寡,形势波谲云诡,如何才能秉要执本,解累卵之危呢?兵无常势!如今又怎样因敌而变化呢?部分同志主张按过去的老办法,东越沭河进入滨海区,有的主张向北突围回到沂蒙山壑之中。有一点,几乎没人主张向南向西,向南临沂是畑俊六的大本营,向西有津浦铁路,敌人据点林立,戒备森严,铁路沿线增援迅速,我军不易通过。眼下这不是一支具有极强攻击力可以纵横驰骋的大军,无论向哪一面突围都需要智谋啊!他不由得想起了井冈山时期毛主席领导的第三次反“围剿”。当时******亲自出马任总司令,以三十万人马“围剿”三万红军。毛主席调动红军三战三捷,打了上官云相、毛炳文、郝梦龄,缴枪逾万。当敌军主力集中视线密集地包围我红军于黄陂时,我军从蒋光鼐、蔡廷锴、韩德勤部和陈诚、罗卓英之间的一个二十华里的间隙的大山里来了个金蝉脱壳,偷越了出去,从东面突围,又绕到西面兴国县境内兜屁股吃掉了蒋鼎文的一个旅,韩德勤的一个师,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面前的阵势何其相似啊!毛主席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地运用“混战计”中的“金蝉脱壳”,“敌战计”中的“暗渡陈仓”,破了敌人的“围剿”。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也就是说打破战争的习惯和常规是很重要的,只有出其不意,暗中转移兵力,避开畑俊六重兵围攻的主要锋芒······突围!
看见他面对作战地图紧锁眉头,应召前来开作战会议的领导同志,一个个悄然在茅屋门外坐下,谁也不去打扰他。屋里屋外静极了,静得小针落地都能听见声音。屋前树间飞来了几只家雀刚刚喳喳了几句,就让参谋长蹑手蹑脚跑去晃了几下树干惊飞了。他生怕雀儿们打断了罗政委的思路。
罗荣桓蹙眉凝思着,“一个战争指导者,当谋略一个战略阶段时,应该计算到往后数阶段,至少应计算到下一个阶段。尽管往后变幻莫测,愈往远处看愈渺茫,然而大体计划是可能的。”这是在延安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班跟毛主席学的战略学。在谋略每一个战略步伐时,他都遵循这一心得。估计前途远景是十分必要的,走一步,看一步,带泥萝卜揩一口、啃一口的作法对战争是不利的,是兵家大忌。退却必须想到反攻,反攻必须想到进攻,进攻又必须想到退却阶段,没有这种周详的计划,束缚于全战役计划,就是失败之道。他把思绪转向了明天、后天。
他的肩头舒展了,他摘下眼镜,习惯地用指头捏着鼻梁。参谋长这才进来小声告诉他,分局和本师领导都已到齐,政治部部长们和参谋部门、后勤部门的领导都已到齐,还有特务营营长、教导员、副营长也都在门外等候。
“哦!快进来,请快进来!”他歉意地走到门口把大家请进屋。茅屋十分简陋,砖头、石块、门槛全都当了椅子。
参谋长介绍了敌情。
人们的心情是十分紧张的,谁也知道以一营战斗部队掩护这三千人突出两万多人的铁桶包围阵将会产生什么样的险境,几乎人人在心里都作好了决一死战的准备,谁的脸上也没有笑容。
“怎么都成门神爷啦!现在就跟鬼子拼刺刀?”罗荣桓这一句话虽不会把大家说笑,却把紧张气氛松弛了下来。
参谋长继续说:“同志们,情况是十分危急的,北面的日本骑兵上午挺进到离留田二里的地方,被特务营击退,南面进到高里村的敌人和警戒部队交了手,畑俊六已将前进指挥所设到了汤头,也就是说距离留田只有四十多里。鬼子的大扫荡是妄想摧毁沂蒙山根据地,消灭我军主力。敌人以两万之众对付我们这几千人是下了决心的,花了血本的,我们必须在今天晚上突围出去,如若拖到明天,等待我们的结局便只有全军覆没了。”参谋长语调严峻,重又使气氛紧张起来了。
罗荣桓接着参谋长的话说:“请大家来研究一下,向哪个方向突围比较有利?跳到哪里比较合适?”
屋里的人们都沉思起来,这是关系到几千人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是关系到沂蒙根据地存亡的大事!谁也不草率表态,谁也得审慎地思索,一时间沉默笼罩了茅屋。只有指挥员的表在嚓嚓作响。
“报告!”参谋处一位作战参谋请求发言。
“请讲!”罗荣桓示意他坐着讲。
他还是站起来说道:“根据敌人动向分析,北边重兵南压,东北军又跟山纵对峙着,北上定要与敌人硬碰,而且要受鬼子、顽军的夹击,我认为去不得,向西是敌人便于机动的铁道线,要突破封锁也很难,搞不好才离狼窝又入虎口。向南是敌人大本营,更是去不得,只有向东,东面敌人兵力比较薄弱,封锁线还没形成,突出包围圈以后,向滨海根据地挺进,对我是有利的!”
他的话大有抛砖引玉之势,大家大胆议论起来,有赞成的,有反对的。有的赞成西去回抱犊崮山区和敌人周旋,那儿是一一五师的老根据地了。赞成北上的认为可以与山纵一旅会合,得到他们的援助。只有少数人认为,东边貌似虚,却为实,不排除敌人根据我军以往规律重点布防,引我入阵的诡计。
罗荣桓侧着头,支着腮仔细地听着大家的发言。他有个习惯,从不插断别人的发言,所以一直倾听着大家的争论。远处传来隆隆的飞机声,他立即命令值勤参谋传达荫蔽的命令,不能让敌人发现牛家沟有八路军指挥所。参谋出去了,急促的防空号响,没一会飞机从头顶低飞掠过,从茅屋门口望出去,都可以看见飞机机身上涂的机徽象血红的膏药一样。
罗荣桓回到了地图前,他似乎还在等待着什么,参谋长和主任都知道他在等待侦察队和机关派出的侦察组。他最善用侦察兵,每战都要派出大量侦察员搞情报。昨晚师侦察队长带着反战同盟两位日本朋友化装深入敌阵去了。机关派出的七个组分别向各个方面渗透,迄今为止各组都摸到了敌情冋来复命了,只有侦察队长这一组尚未冋归。罗荣桓为的是想把情况搞得更全面一些。
北边、西边敌情很清楚了,南边尚缺敌人大本营的情况,至于东边,派出核实情况的人也回来了。关于敌人大规模扫荡的情报早就搞到了,那是地下党派驻济南的情报人员从日军情报机关搞来的,这份绝密情报从日军的兵力部署,部队番号,长官姓名,重武器数目,出发的时间,进攻的路线等等,都写得很详细。据说提供情报的是日军情报机关的特务名叫水野清。经过各方面大量情报的汇集,情报和侦察报告大致是吻合的。有一点不同之处,对东边沂水、莒县一线的敌情说得比较含糊,只提到各据点增兵,没有说明敌人有一个师团,两个旅团,更没有提到还有坦克和骑兵。他心存着一个疑团:其他三个方向的情报无疑是准确的,但东边为什么就耍障眼法呢?水野清这个人曾经提供过几次情报,鲁中八路军根据他提供的情报袭击过铜井据点消灭过日军一个分遣队,俘虏了百多名伪军。据说此人是日共党员,是日本共产党派他打进日军情报机关的。此人反对日本军阀的侵华战争。水野清可靠吗?鬼子是残忍的也是狡猾的,不能排斥这是敌人故意透露的。因为作战计划总是全面的,不可能在兵力部署上独缺一边。水野清为什么把这方面忽略了呢?敌人每次扫荡沂蒙,八路军总是习惯向东转移到滨海区,敌人不会不知道,那么东边敌情含混,意在引诱我上当!事实正是如此,敌人在形成合击圈的时候,东边故意开了网口,而在二三十公里外埋伏下骑兵、坦克和装甲部队,诱我入瓮聚而歼之。他洞悉其奸以后灿然笑了。然而,他又朝着更深的方面思索:仅仅为了调动我军钻口袋阵,用得着把作战计划的大部泄漏出来吗?那是相当绝密的情报啊!一方面固然可因强大而有恃无恐,暴露大部计划为的是打草惊蛇,就象儿时在故乡竹林之中捉黄雀样,三面轻摇竹枝使雀儿渐渐向静谧的一方跳跃过枝,实质那最安静的一方正张着大网,待雀儿近到跟前大轰大嗡,雀儿惊飞入网,成为烹饪佳肴的好材料。那样他们既可把我军主力赶到沂沭河一带消灭,又可彻底伪化沂蒙山区。再者,如果水野清不是象他所说的那样是日共的地下党员,那么敌人就一箭三雕了。水野清可以凭此获得我信任而深入我脏腑。(一九四二年春天,水野清带着二十多名在反扫荡中被敌俘去的我军人员从济南逃至泰安,辗转到达师部,罗荣桓亲自考察,向延安党中央发电,请“日本反战同盟”的同志深入调査;指示济南的地下工作者竭尽全力搞清水野清的真正身份和背景,经过一年努力,证明水野清是国际间谍,日寇在华北的四大特务之一,水野清是他许多化名中的一个。经过审讯,水野清供认了他的任务:在山东共产党内发展托派,挑拨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的关系;瓦解山东八路军,收集八路军的情报。水野清于一九四三年秋被处以死刑。)大家把话说得差不多了,一齐把希望的热切目光投向了罗政委。
罗荣桓也认为到了该作决定的时候了,他拿起一根剥去树皮的柳条杆,走到地图前,左手拤着腰间的牛皮带,叉开两脚,坚实地站定后严肃而又平和地说:“同志们!大家商讨了怎样突围,怎样保存自己,这是对的,但还不够,我们现在应该考虑怎样才能既保存自己,又能粉碎敌人的大扫荡,保住我们的根据地。”他转身指着地图说:“不少同志主张向东突围,向滨海转移,根据侦察组获得的情报,东面沂水、莒县一线集结了敌人二十二师团、内田、山田两个旅团,表面看封锁线没有形成,实际上很可能故意给我们一个错觉,让我们去钻口袋。有的同志判断这是敌入的口袋,我汄为这是正确的。敌人已经摸到了我们的规律。东边虽然密云不雨,但正是雷暴聚集的征兆,侦察组已在台潍公路上发现了鬼子的装甲部队,沂河、沭河平原伏有骑兵,因此东边口袋钻不得!”
门外有人递进来一张纸条,经好几个人转到萧主任手里,他看了内容,原来是南去临沂方向侦察的情报,当即取笔写了一行小字,递给参谋长,参谋长看完点头赞同,他们是理解罗政委的战略意图的。参谋长上前同罗政委小声耳语。原来,侦察队长这个组摸来的情报是南线敌后空虚。侦察队长在摸到第一手情报回来路上过封锁区时负伤留在了敌后,由侦察员严虎和两位反战同盟的同志负责把情报送了回来。
罗荣桓流露出了坚定的信心百倍的神情,他说:“我同意同志们的意见,北面、西面都去不得。向西向东即便可以突出去,我们便离开了沂蒙山根据地,那样人民群众脱离了主力,主力脱离了群众,双方都失去了依靠,敌人就可以更加放肆地摧毁我们的根据地了。我主张向南突围!”
“向南?”
这是个出人意外的决定,大家感到吃惊,因为南边是鬼子的大本营啊!可是听着罗政委的分析,大家不得不折服。
“是的!向南!向敌人心脏临沂挺进!”罗荣桓重复了一句接着说:“根据侦察队的最新情报,临沂之敌已倾巢而出,压向留田,集中力量合围我中心区,这样后方造成了空虚,就给我们闪出了突围的空隙,你捣我胸,我揍你屁股。趁机插向大本营,就能变被动为主动,我们如果能牵住敌人的鼻子,就能粉碎他们的大扫荡。”
罗荣桓的一席话,打开了大伙心里的天窗。是啊!这是罗政委特有的战法,“敌进我进”的翻边战术嘛!
方向明确了,可是对于三千多人如何突出重围,大家还是忧心忡忡。没有底,因为这是往虎穴里闯啊!尽管老虎不在窝里,可总是让人提心吊胆的事。
参谋长安慰地说:“大家一定担心南面是畑俊六的大本营,兵力比较多,而且已经形成了三道封锁线,但根据侦察,敌人的封锁线还不是铁桶,还有缝缝。”
“是的!有空子可钻,首先是心理的空子,大家都没朝南边这条路上想,我们的敌人呢?他更是想不到了,其次是布防上的空子,我们的侦察员就是从两个师团的接合部安然回来的。”萧主任也宽慰大家。
罗荣桓点点头说:“兵家举要讲一个奇字,我们就要出奇制胜,打敌人这个心理和布防上的空子。谁都认为是危险的地方,在特定条件下是相对安全的,灯下黑就是这个道理。敌人的注意力在留田,重兵也调向留田,心脏就反而空虚这就是意外。”细致的分析,洞若观火,坚定果敢的语调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没有比长期革命战争实践检验树立起来的那种对指挥员的信赖更宝贵的了,他的话使大家的情绪安定了下来。确实罗荣桓不是作了兵来将挡、水来土屯的决策,而是经过详细调查,周密缜思的谋略。
他再次征询大家的意见。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客观上谁也没有比这更深思熟虑的招数了。
参谋长请他下达行动命令。
罗荣桓政委拿起红蓝两色铅笔先用蓝笔在地图上沿河阳、葛沟、徐公店、韩家沟至方城画了一道线;接着在汤头、柏庄、半程、大官庄、探沂画了第二道线;第三道线则画在留田周围。接着调转红笔,一边画一边说:“我们从留田穿过张庄,绕过高里,折向西南,然后越过蒙(阴)临(沂)公路直插诸满以南,到达汪沟,在这里停下来。”大家的视线顺着政委的笔头看,估计汪沟到临沂不过四五十里,真是到了畑俊六的鼻子底下了。只有到此时,大家才真正明白罗政委组织大家进行根据地大旅行的真正含义。
“二十二师团和十七师团的结合部就在汪沟,这儿也是敌人空虚的后方。我们到达这里以后有山区依托,还有群众可作依靠。这次行动非同寻常,第一强调的是纪律;第二还是纪律。纪律就是三千多人的生命。每一个部门必须严格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不许说话,不许咳嗽,不许抽烟,不许有任何声响!各首长对所部着装要严格检査,战马一律裹起蹄子,一切能发出声响的东西能精简的精简,不能精简的也要妥善包扎,违反命令军法从事!”他严肃地下达着命令。威严极了,严峻得近乎冷酷,不过从他决断的命令,可以看到他那坚强有力搏动着的为三千人安全而受着重负的心。三千多条性命,山东抗日中心全都搁在他的肩上了啊!他怎么能不考虑周详呢?!从战略战术到马蹄包扎,事无巨细,无一不关系到全局,稍有疏忽就可能蹈灭顶之灾。
干部们分头执行命令去了。罗荣桓把特务营的干部们留下,给他们作了细致的分工:营长、教导员带领一二连作前卫,副教导员带领四连保卫机关,副营长带三连担任后卫,掩护部队突围,收容掉队人员。再次重申纪律,还要求他们一律上刺刀,弹仓压满子弹,随时准备战斗。至于那个外国记者希伯,反战同盟的本桥朝治等,他分别让自已的警卫班加强对他们的保护。部署完毕,已近黄昏。
希伯来了。他用不熟练的中国话对罗荣桓说:“罗将军,三千······两万······铁桶······嗯!”他用手比画着。他是为寻找信心来的,也许会议决定传达给他以后,引起了他的兴趣或者说好奇心。这个外国八路倒是挺大胆的,但也不无忧虑,他似乎缺乏某种信心。面对这种悬殊的兵力,他的这种忧虑也是正常的。他到中国的抗日根据地来采访以后,不怀疑八路军、游击队的顽强战斗意志,可是在这样一种严酷的事实面前,他是怀疑胜利的把握的,他甚至看到了血流成河的惨状,身首异处的悲剧。不过,他是勇敢的,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痛恨,对三光政策的仇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使他变得勇敢。队伍在滨海的时候,罗政委动员他到安全的地方去,可是他却坚决要求到反扫荡第一线来亲身感受,亲自采访。他说:“这正是最需要我的时刻啊!我要和战士们在一起,把这一斗争的神圣事迹,报道给全世界反法西斯的人民!”
罗荣桓没有时间再跟他多聊,他伸出两个指头组成一个V字,这是欧洲人民团结战斗反对法西斯的最简明的象征。接着紧握希伯的手,重重地抖了几抖。在这极为庄重的时刻,这是无声的命令,也是无声的鼓励。
希伯仿佛感受到了横扫落叶的那股秋风;那种震动寰宇的雷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