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这道题我不会做,你帮帮我好吗?”
“对不起,没看到我正在玩游戏吗?你还是去问问学习委员吧。”
“老师,我想坐在第一排。”
“坐在第一排的都是视力较差的同学,你的视力挺好,就坐靠后一点吧。如果把你安排到前面,这些视力差的同学就得靠后了,这样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的。”
“不行!说什么我也得坐前排,我就喜欢坐前排!”
“带我们去福利院做义工?我不去!我在家里从来就没有干过家务活,还跑到那种地方吃苦呀!”
“向灾区捐款?我没有!我想吃顿麦当劳的钱都不富裕呢。”
……
以上这种种言行,都是自私的表现。自私的人由于时时、处处、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与人交往时总是斤斤计较,绝不吃一丁点儿亏,也不愿意有一丁点儿的付出,这样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受人欢迎,人们会因为他自私自利的坏品质而疏远他、孤立他。因此,父母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品性,帮助其戒除自私自利的坏毛病。
不过,在教育孩子时,如果父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则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一些聪明的父母则会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来选择适合他的教育方式,这样孩子既容易接受,也不会影响两代人之间的情感沟通。对年龄稍大已上中学的孩子,大多数父母采用的方法是用身边的实例来教育孩子,这样既真实,又可信,同时还为孩子树立了好的榜样,这样的教育方法值得广大父母们借鉴。如果孩子较小,父母们则多采用游戏或故事的形式,来告诉孩子自私自利带给自己的负面影响。下面是一位妈妈的做法:
一次,李娜发现7岁的女儿晶晶和小表弟、小表妹在一起玩耍时,把自己的玩具紧紧地抱在自己的怀里,谁都不给。李娜便把女儿拉到身边说:“晶晶,过来,妈妈给你讲一个故事好吗?”
“好的。”晶晶抱着玩具坐到了妈妈的身边。
“从前有个国王,非常宠爱他的儿子。这位年轻的王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要什么有什么。可是,他从来没有开心地笑过一回,常常愁眉紧锁,郁郁寡欢。”
“有一天,一位魔术师走进王宫对国王说,他能让王子快乐起来。国王兴奋地说:‘如果你能办成这件事,宫里的金银财宝你随便拿。’”
“魔术师带着王子进了一间秘室,他用白色的东西在一张纸上涂了些笔画,然后交给王子,并嘱咐他点亮蜡烛,看纸上会出现什么。说完,魔术师走开了。”
“年轻的王子在烛光的映照下,看见那些白色的字迹化作美丽的绿色,变成这样几个字:‘与他们分享你喜欢的东西。’”
“王子依此去做,不久,他果然成为了一个快乐的少年。”
讲完故事后,妈妈问女儿:“晶晶,你想想看,故事中的王子是什么原因由不快乐变得快乐了呢?”
“因为他像以前那么自私、小气了,他开始把自己的珍贵的东西都拿出来与人分享。”
“那你愿意像他那样做吗?希望像他那样快乐吗?”
“我愿意!”晶晶说完,便抱着自己的玩具来到小表弟和小表妹面前,主动把玩具送给他们玩。
后来,只要一有机会,李娜就向晶晶讲自私给人带来的坏处。晶晶在妈妈的帮助下,逐渐改掉了自私的坏毛病。
著名作家萨克雷在《名利场》一书中说:“在一切使人格堕落的不道德的行为中,自私是最可恨的,是最可耻的。”自私自利的人,往往没有同情心、爱心、利他心,这些人只管自己,从不顾及他人,但是这些只知自爱,却不知道爱人的人,最终总是没有好结局。那么,父母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戒除私心呢?
教子心经
1.用爱的故事来陶冶孩子的情操
告诉孩子无论在什么时候,心中都要充满爱,这样才会有足够的爱奉献给别人。不过,父母一味对孩子讲道理,效果不一定理想。针对低龄孩子的特点,用讲故事的方式来陶冶孩子的情操不失为一个好方法。下面这个故事就值得父母们讲给孩子听。
15世纪,在纽伦堡附近的一个小村子里住着一户人家,家里有18个孩子。光是为了糊口,一家之主、当金匠的父亲几乎每天都要干上18个小时——或者在他的作坊,或者替他的邻居打零工。
尽管家境如此困苦,但这个家庭里年长的两兄弟:丢勒和艾伯特都梦想当艺术家。不过他们很清楚,父亲在经济上绝无能力把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送到纽伦堡的艺术学院去学习。
于是,他们兄弟俩经过无数次的商议后,最后决定以掷硬币的输赢来确定谁去读书。输者要到附近的矿井下矿4年,用他的收入供给到纽伦堡上学的兄弟;而胜者则在纽伦堡就学4年,然后用他出卖的作品收入支持他的兄弟上学,如果必要的话,也得下矿挣钱。
在一个星期天做完礼拜后,他们掷了钱币。结果丢勒赢了,于是他离家到纽伦堡上学,而艾伯特则下到危险的矿井,以便在今后4年资助他的兄弟。丢勒在学院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的铜版画、木刻、油画远远超过了他的教授的成就。到毕业的时候,他的收入已经相当可观。
当丢勒完成学业回到村子时,全家人在草坪上祝贺他衣锦还乡。音乐和笑声伴随着这顿长长的值得纪念的会餐。吃完饭,丢勒从桌首荣誉席上起身向他亲爱的兄弟敬酒,因为他多年来的牺牲才使自己得以实现理想。于是,他对他的哥哥说:“艾伯特,从现在开始,应该倒过来了。你可以去纽伦堡实现你的梦,而我应该照顾你了。”可是,当大家都把期盼的目光转向餐桌另一端的艾伯特时,泪水却从他苍白的脸颊流下,他连连摇着低下去的头,呜咽着再三重复:“不……不……不……”
最后,艾伯特起身擦干脸上的泪水,低头瞥了瞥长桌前那些他挚爱的面孔,把手举到额前,柔声地说:“不,兄弟。我不能去纽伦堡了。这对我来说已经太迟了。4年的矿工生活使我的手指已发生了太大的变化,现在我的每根指骨都至少遭到一次骨折。不要说用笔,就是用画刷在羊皮纸或者画布上画出精致的线条,我都不能实现了……”
为了报答艾伯特所做的牺牲,丢勒苦心画下了他兄弟那双饱经磨难的手,细细的手指伸向天空。他把这幅动人心弦的画简单地命名为《手》,但是整个世界几乎立即被他的杰作折服,丢勒把他那幅爱的作品重新命名为《祈求的手》。
为了挣钱给丢勒上学,艾伯特彻底失去了成为艺术家的那双灵巧的手。如果没有对兄弟的那份深厚的感情,如果没有爱,艾伯特就不会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的。
在现代家庭里,孩子为了表示自己的爱也许不必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但父母还是有必要教育孩子从自己身边的人爱起。如果一个孩子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还怎么要求他去爱别人呢?
当孩子经常听一些关于爱的故事时,爱就会于潜移默化中滋润孩子的心灵。
2.多做善事
鼓励孩子把不用的书籍、穿得不合身的衣服、零花钱捐一部分给灾区,或其他需要帮助的人;在公交车上鼓励孩子让座,不抢座位,不霸占座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工,等等。当孩子自己主动去做事时,父母要及时表扬,使孩子有成就感,也明白做好事、做善事是一种愉快的事情。
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当县令时,那里灾荒十分严重。郑板桥一向清贫,家里也未多存一粒粮食。一天,他的儿子小宝哭着说:“妈妈,我肚子饿!”郑板桥的夫人拿一个用玉米渣做的窝头塞在小宝手里说:“这是你爹中午节省下的,快拿去吃吧!”小宝蹦跳着来到门外,高高兴兴地吃着窝头。这时,一个光着脚的小女孩站在旁边,看着他吃。小宝发现这个用饥饿眼光看他的小女孩,立刻将手中的窝头分一半给了小女孩。郑板桥知道后,非常高兴,就对小宝说:“孩子,你做得对。”
3.吃一点小亏也无妨
告诉孩子偶尔吃一点小亏并不是坏事,这能培养孩子心胸开阔、忍让坚忍的好品质。如果孩子总是为自己着想,凡事都想占便宜,这样既不利于建立好的人际关系,将来也会因此而阻碍事业的发展。另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要正确。孩子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时,看上对方的玩具但是遭到了对方的拒绝,因此当别的小朋友向自己借时也表现出小气行为,部分父母见状后,不但不制止,反而给予一些赞赏,这样孩子的小气行为就有可能更严重。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若失去了自尊心,一个人的品德就会瓦解。
——斯特那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