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518500000019

第19章 个人社会化(1)

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比较完整、系统地介绍了社会化的基本知识。学习本章应着重了解和把握社会化的基本涵义和社会化的基本特征;了解和掌握社会化的内容、社会化的主体以及社会化的类型等重要内容;全面理解社会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等社会学流派对社会化的不同诠释;熟悉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所面临的不同社会化历程等。

自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首次提出社会化概念以来,社会化一词进入社会学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30年代以来,社会化的心理学研究和文化人类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社会学进入成熟时期,社会学界对社会化问题的研究也随之日益深入。秉承着全面、详细地介绍社会学界对社会化的研究脉络以及研究现状这一理念,本章首先讨论了社会化的基本界定,阐释了有关社会化的重要知识,接着分别介绍了社会心理学派等当代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几种理论视角,最后概括性地归纳总结了个体在一生中的不同年龄段所必须经历的社会化。相信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从总体上比较全面地认识和把握社会化这一非常重要的社会学概念,并且能够正确地理解和从容地面对自己正在经历以及将要经历的各种社会化历程。

第一节社会化的基本界定

一、社会化的涵义

1.国内外学者对社会化的定义

社会化的研究源于西方的心理学界,后来引起了社会学者们日益热切的关注。早在1895年,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在题为《社会学的问题》一文中就已使用“社会化”这一概念来表示群体的形成过程。不过在社会学研究领域,目前对于社会化这一概念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解释。如当代美国社会学家波普诺(David Popenoe)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获得自己的人格和学会参与社会或群体的方法的社会互动过程;前苏联学者安德烈耶娃指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它一方面包括个体通过进入社会环境、社会体系,掌握社会经验,另一方面包括个体的积极活动,积极介入社会环境,而对社会关系体系积极再现的过程;我国台湾学者龙冠海则认为,社会化是指社会对个人传授其文化或生活模式与团体价值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将新生的婴儿模塑成一个社会分子的过程。

我国内地学者对社会化的定义也各不相同。如费孝通认为,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杨心恒、宗力认为,社会化就是社会将一个自然人转化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履行一定社会角色的社会人的过程;黄育馥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小到大,学习社会或群体的行为模式或行为规范,并在某种程度上被诱导着去适应他所在的社会或群体规范的过程;郑杭生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奚从清、沈赓方则认为,社会化是个体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等社会文化,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

2.狭义和广义的社会化

社会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社会化认为,个人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和青年期五个阶段;广义的社会化则认为,个人社会化就是一个人从生到死的学习或受化过程,“活到老,学到老”正是对这一过程的形象描述。

在社会学研究领域,对社会化这一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一个由狭义到广义的发展过程。一般来说,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社会化研究主要是以少年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因此属于狭义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对社会化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人的未成年阶段,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社会化被认为是内化、社会学习、角色学习和获得价值标准的统一过程,从此形成了社会化的广义研究。

3.什么是社会化

尽管上述诸多社会学者对社会化的定义从表面上看各不相同,但仔细推敲,不难发现,究其内容和性质,都大致相同。即他们都指出了社会化就是一个人习得所在团体所赞成的社会行为以适应团体生活的过程,只是有些学者更加突出了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而已。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个体从生物人发展成为社会人,不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从而形成、发展和完善自己人格并积极作用于社会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化过程也就是社会角色的学习过程。

二、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社会化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

1.社会强制性

从个体角度看,社会化是任何个体都必须经历的一种社会过程。个体从呱呱落地来到世界后,便把自身置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开始接受社会环境各种各样的影响和制约,这是不以个体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社会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影响、作用于个体的身心发展,个体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时常表现出无意识地、被动地、潜移默化地被周围的人们和环境所塑造,尤其是在生命发展的早期阶段,个体更多的是不自觉地接受社会的影响,较少有能动的选择性。

2.主观能动性

在社会化过程中,个体并非完全被动地接受社会的影响,而是一方面既接受社会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积极主动地认识社会,影响和作用于周围环境。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这种能动性在婴儿时期就已有所表现。如婴儿通过控制哭和笑来达到和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社会环境提出自己的某些要求,以满足自己生理或心理的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身心的进一步成熟,个体社会化表现出更多的能动性,自觉选择社会价值观念。个体在社会化中的能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自身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念和人格特质等因素影响、引导着个体的社会化,个体不仅有选择地将社会价值文化内化,还将内化了的社会价值文化有创造性地外化;二是社会化的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体既被社会化,也影响其他个体的社会化,个体既是社会化的客体,也是社会化的主体。

3.终身持续性

个体社会化是个体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个体在适应社会、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社会性,完善自己的人格。由于社会总是处在不断变迁和发展之中,个体和社会交互作用,无法造就固定不变的模式,从而使人也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个体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是一个终身不间断进行的过程,它贯穿于人的一生。

4.相互性

所谓相互性是指社会化过程中主体与受体之间相互作用,包括正向、反向和侧向三种影响类型。就世代延续而言,人们特别关注正向和反向这两种社会化。如父母对子女、教师对学生以及成人对儿童的教化和影响等都属于正向社会化,而子女对父母、学生对老师以及儿童对成人的反教化和影响则属于反向社会化。通常而言,正向社会化比较明显,而反向社会化则不易被察觉;在正向社会化中,施化者往往是主动的、有目的、有意识地去影响受化者,而在反向社会化中,施化者则往往是无意识地、无明确目的地对受化者产生影响。并且只有当子女、学生或儿童传达给父母、老师或成人某些文化因素时,才谈得上反向社会化问题。这种传达或表现为受化者对新的文化因素的领悟,或表现为对原有观念、规范和行为模式等的改变。一般来说,在传统社会中,反向社会化非常少见,因为传统社会的典型特征是父辈把一切传给子辈,子辈再传给孙辈。但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反向社会化也变得比较普遍,子辈和孙辈都可能反过来将知识、文化和规范教给父辈和祖辈。

三、社会化的条件

社会化过程使得人类社会明显地区别于其他动物世界。毫无疑问,这种过程是建立在人类自身特定的前提条件之上的。这些特定条件是人类长期进化的结果,并通过遗传,世代延续。

1.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众所周知,许多动物出生几小时后就能独立行走,几天或几周后就可独立生活,较长的也不过几个月,但人却不行。人具有一段相当长的生命周期,在这段时期,人在生理上无法自理,智力上尚未趋于成熟,生活上不能独立,不得不依赖父母或其他养育者的关怀和照顾。正是这种生活上的依赖性,决定了一个人生下来就得生活在社会中,而人的生理、心理及能力的成熟与发展过程,在客观上又决定了这种依赖期一直要延续一二十年才能完成。正是这种从婴儿期到幼儿期、少年期直到青年初期的较长依赖生活过程,提供了大量的亲子相互作用的机会,提供了充分的共同生活时间,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及发展条件。所有这些,使得人的社会化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同时社会也将其知识、规范、价值观以及相应的文化,传递给新的社会成员。

2.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如果说较长的生活依赖期提供给人类的主要是客观的、外在的环境和条件,那么较强的学习能力则是人类所独有的主观上的特征。尽管社会中每个具体的个人在学习能力上有很大的差距,但作为高等动物的人类确实有着其他动物所无法比拟的学习能力,不仅比其他动物学得更多,而且学习的时间也更长。虽然一些对动物行为的实验结果表明,有些动物也具有某种学习和积累一些知识的能力,但实际上,它们的这种学习只不过是一些直接或间接的模仿,缺乏创造力,与人类的学习能力不可同日而语。比如,一岁的婴儿就比不上一岁的黑猩猩,黑猩猩比婴儿懂事得多,但随着年龄的增大,黑猩猩的学习速度很快就落到后面了。三五岁小孩的智力大大超过了三五岁的黑猩猩,这就说明人类学习和积累知识是加速度的,远远优于其他动物。

3.人有语言能力

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是与其语言能力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人类语言具有丰富的内涵。人们可以借助语言来传达信息、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和表达意愿等。借助语言,上一代人可以对下一代人、同代人可以对同代人进行社会驯化,个体也可以学习社会文化、积累生活知识、学习他人经验以及认识和理解环境的意义,以指导自己的行为,参与社会生活,处理社会关系和改造社会等。可以这样认为,有了语言,人类才能顺利地实现社会互动,有了社会互动才有交互作用,也才有社会化。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杠杆,它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社会化的内容,扩大了社会化的范围,加速了人们社会化的进程。

4.人有思维能力

人之所以具有优于其他动物的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能够通过实践把在客观现实中所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头脑中的观念、思想和动机,从本质上认识客观事物。例如一个人起初看到别人如何寻求职业、如何避免危险,以后当他自己遇到同样情况时,就会将自己头脑中所理解、所记忆的行为方式在自己身上重现出来。这种对现象的理解,并以抽象的方式在头脑中储存,又以概念的形式相互交流,是人具有思维能力的具体表现。可以说,人的大脑结构为人类的思维提供了客观的生物基础,而人类在这一基础上所发展起来的高度复杂的思维能力又为人的社会化增加了新的工具和途径。

四、社会化的意义

众所周知,个体与社会处在一种双向的适应和改造关系中。个体在适应社会的同时,也在改造着社会,从而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而社会化则对形成和维持人与社会这种相互关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个体需要

社会化是个人得以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独立生存的必要前提,也是个人适应社会变迁所必经的途径。或者说社会化是把个体从自然人塑造成社会人的过程,个体只有经过社会化的途径接受社会文化、学习生活技能、掌握社会生活方式等,才能适应社会生存。例如一些地区发现的狼孩、熊孩和猪孩,他们作为人类的个体在出生后不久因某种原因落入动物的群体和生活环境中,被动物哺养长大,与动物一起生活,失去了接受人类社会化的条件和机会,当他们再次被人们发现时,已变得和动物一样,不能言语,不能直立行走,只能像动物一样爬行和嚎叫。由于人类社会总是处于不断的变迁和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着的社会生活,个体还必须继续社会化,更新观念,转换意识,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接受新事物。

2.社会需要

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延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人类文化延续、发展和创新的前提条件,也是人类交往和有秩序地进行生产、生活活动的前提条件,是社会保持安定有序、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作为一个整体,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源源不断地补充新成员以接替老成员,而社会化过程正是社会以它特有的文化将新成员不断教化为符合要求的合格成员的过程。因此,尽管老成员在不断死亡,社会却仍能够存在和向前发展,社会文化也在其中得以保存、传递和更新。

同类推荐
  • 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

    发展性教育是作者在全国最早提出的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十年探索,十年实践”,发展性教育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而且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在“注重发展,追求卓越”的发展性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得更好”和“学校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而存在”的办学理念,把重庆一中办成了全国一流的名校。本书正是对发展性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的系统整理,对中国现代教育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 美国人文主义:传统与维新

    美国人文主义:传统与维新

    当“人文主义”思想在美国借助“新人文主义”文学批评运动广为传播之时,恰是这一学说遭到曲解、创造力枯竭的时刻;然而,当“新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批评运动)衰落之后,“人文主义”思想却在此后新的历史时刻再度焕发出了生机。有感于此,本书特选编美国历代“人文主义者”的代表性文章,以期有助于我国学界了解“美国人文主义”历时及当代诸形态,并由此反观中国自身的“传统与价值的再发现”工作。
  • 中非教育交流与产能合作的现状前景:“中非教育交流与产能合作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中非教育交流与产能合作的现状前景:“中非教育交流与产能合作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一带一路”的人文基石该如何奠定?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学者围绕中非教育交流与产能合作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相关成果对中非教育交流和产能合作的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美国高中申请文书大百科

    美国高中申请文书大百科

    随着中国留学低龄化现象更加明显,美国高中(特别是热门地区的寄宿学校)的录取竞争也日趋激烈。申请量大增使得各大名校也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录取门槛。在这样的大趋势背景之下,申请人和准留学家庭在申请前期常常深陷提升标化成绩的紧迫和焦虑之中,而忽视了申请高端学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另一环节——申请文书。尤其在高标化成绩逐渐成为美国高中敲门砖的今天,高端优质的美国中学更侧重于从申请文书和面试环节考察和筛选申请者,他们重视的综合素质包括申请者的逻辑思维和表达、性格和特长、创造性和领导力、家庭背景等。针对这些,火石留学俱乐部的教育顾问团队尽心收集和梳理了近两年来百余所热门美国顶尖高中的申请文书题目,为学生和家长们提供了一个一览众山的查阅视角。针对这些文书题目,我们进行了筛选整理和细分,并为学生和家长们提供了独到的解题参考思路。本书共分三个部分:文书答题思路解析,从基础类问题和创意类问题两个角度进行整理;文书问题完整实录,从学生文书和家长文书两方面进行呈现;附录部分整理了采用SAO/Gateway/Revenna系统学校名录。
  • 时间的看客

    时间的看客

    本书可分为“时间看客的茶余饭间”“跟生活闹点小情绪”“在乡村做一片快活的叶子”“我希望我喜欢辛弃疾”四部分内容。作为“时间的看客”,作者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冷静的眼光看待生活,并用幽默的笔触记录了时间长河中诸多平凡又精彩的瞬间。本书汇聚了生活的点点滴滴,抒发了对人文历史、自然万物的敬畏之情,也表达了对人生的种种思考以及对家人的爱与关怀。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遇见你很高兴

    遇见你很高兴

    女孩的一次意外遇上的男孩,男孩精心照料爱上女孩,因为双方家庭的种种原因,他们能顺利在一起吗?敬请期待。。。。。。(一整本书都在讲他们的故事)
  • 数据肆虐

    数据肆虐

    2587年,人类赖以生存的地面被“阿尔萨斯数据流”所侵袭,无奈只能在天空另立“重生岛”。苑封墨,对事物有着极端的探究癖和好奇,他参加了重回地面的计划——《凤凰涅槃》,遇见了一个病娇暗黑萝莉而这不是一场游戏...这是人类存亡的赌局,亦是追寻真理的探索...苑封墨:赌局,添我一个如何?我赌命!
  • 我的偶像是姐姐

    我的偶像是姐姐

    原本我只是一个怀揣明星梦的一个高中毕业生,直到她的突然到来,改变了我原本的生活轨迹。她从一片质疑声中砥砺前行,最终迎来黎明曙光。她叫鞠婧祎,从一片质疑到脱颖而出,我叫鞠婧贰,即将讲述我和姐姐之间的点点滴滴。新人写作,文笔拙劣,欢迎大家指出不妥之处我好加以修改更正。谢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注:本文出现的明星与她们本人无关。(包括鞠总)切莫ky过度。谢谢。
  • 从遇见系统开始

    从遇见系统开始

    地球上的一位少年因看小说入迷可他的真的穿越到了玄武大陆
  • 荣耀大唐

    荣耀大唐

    故事开始于公元899年。大唐国祚倾颓,朝堂成为权臣和宦官勾心斗角的舞台,天下化作诸侯争霸的战场。此时距离梁王朱全忠登基建立“后梁”还有不到十年时间,曾经强盛辉煌的大唐帝国即将走向覆灭,继春秋战国、汉末三国、五胡十六国之后,天下又将迎来一个政权更迭、诸侯争霸的混乱时代——五代十国。主人公许错,梁王麾下的一个后起之秀,常年随军东征西讨,渐渐积累起了卓著的功勋与声望。当他一步步沿着权力的台阶向上攀登的时候,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叛唐”的阴谋。许错一面周旋于权臣、宦官、军阀、豪强之间,一面和众多仁人志士寻找着帝国走出困境的道路,与英雄并肩,前仆后继,用热血涤荡沙场,用铁蹄驱逐寇虏,顽强地捍卫着帝国的荣耀。帝国上空的阴霾终将消散,大唐的宝剑再度出鞘时,锋利的剑刃依旧闪亮++++++++++++++++++++++++++++++++++++卑职承诺,本书一定精彩,恭请诸位点击、推荐、收藏。++++++++++++++++++++++++++++++++++++推荐:《王图霸业》,书号70476《大唐万户侯》,书号140709《我是大英雄》,书号158298
  • 仙修日常记事

    仙修日常记事

    休闲的生活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打破,被魔修逼到悬崖边上的莫婉玉毅然决然地投入了仙修的怀抱,努力地炮灰掉敌人。原本以为这样大约就是结束了,谁曾想到这远远只是个开始。从她踏入禁地的那一刻,设定好的生活就已经像彻底脱缰的野马一样一去不复返了。现实告诉她,原来她那么甜……
  • 和邻家哥哥的恋爱

    和邻家哥哥的恋爱

    “似似,你以后想做什么”禾似:“我以后要当一名护士。”小禾似信心满满的说。郄致:“真的?”“真的!”郄致看着小禾似那圆润的脸蛋如有所思。晚上---某人在高考志愿那里把专业从金融改为临床。--某年某月某致指导某似选学校并填了护士专业。工作以后禾似觉得一切都很美好,除了每次回办公室都看到郄致。再后来两个人出现在同一个红本本上。那是郄致蓄谋已久的爱情。(内容纯属虚构哈)
  • 暴雪狼

    暴雪狼

    大陆上诸族林立,人类圣国独大,只是时代的烽烟已经燃起,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圣历405年,有一个人类将从草原上回归,多年以后回忆起他的名字,人们称他为——暴雪狼。
  • 跟大师学知识-君后中国正少年——梁启超

    跟大师学知识-君后中国正少年——梁启超

    本书主要介绍了梁启超先生的生平,记录了他在各个时期的随感、讲演、传记、诗词等文章,同时着重介绍了梁启超先生在清朝末期、民国初期所提出的济世救国的思想,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