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国土有入池之水,每池之水都由七种宝石构成,每一宝石都轻柔温雅。其产处乃是来自宝石之王处,宝石之王亦名为如意珠王,它可一一圆成所有的祈求……在每一宝池中,有六十亿七宝莲花,每一莲花皆弹丸团,圆,而且周边恰好相等……宝石之水流转于花丛上下,其声婉转悦耳,清脆可人,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等诸种无上之波罗密(智慧)。此声也赞美十方诸佛之法相圆满(三十二相),及由此衍出的诸种优越性质(八十随形好)。从如意宝王处,还会涌现出微妙难名、雅致无比之金光,金光随之化为百宝色鸟,鸟之鸣声甘甜谐和,极具魅惑。且能常思念“佛”,常思念“法”,并赞美“僧伽”。这就是八种功德水之知觉——八功德水想,也是冥想的第五个阶段(第五宝池观)。
关于冥想阿弥陀佛本体,佛陀教导王妃如次:“在七宝组成之大地上,作莲华之花想。”此花有八万四千片花瓣,每一花瓣有八万四千条花脉,每一花脉可放出八万四千条光明,“每一光明皆可一一清晰了见。”(第七华座观)
已作此观后,即当观佛陀本体。或有人问:当如何观?因所有如来佛陀的精神身体皆是自然原理(即“法身界”),所以可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当你们心头观想佛时,你们的心即在佛中观想到三十二种完美法相、以及伴随而来的八十种“好”。事实上,佛乃由心作成,即心即佛,十方世界佛陀具足溥博正道之知识,其广如海,如溯其渊源,可发现都是从意识与思想生起。总而言之,当一心不乱,冥想如来佛陀、觉者、神圣而开悟之诸佛。当观想诸佛时,当先观想意象,不管睁眼闭眼,皆可见到一紫金色的宝像,端坐在莲花之上。
既已看到佛像端坐,心眼因此得以清明,观极乐国土、七宝庄严宝地等,了了可见……见到这些事物时,务令其清澈不移,恍如观览你的双掌一般……(以上第八像观)。
通过此经验者,同时也就可见到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作这种观想的人,被称作观一切佛身。但因为观想佛身的缘故,所以是观想佛心。诸佛之心皆是大慈大悲,因慈悲无量无涯,佛陀以此广摄众生。能修得此观想的人死后舍身,转投他世,可以生在诸佛之前,而且可获得断念之心无生忍,毫不沾染尔后生起之一切事物。所以智者应当收拾心意,集中一处,冥想无量寿佛。(第九真身观)
习得此冥想者,不会处在胎儿之状态,他反而会在洁净奥妙的诸佛国土间,自由来去。(第十一观,决定往身)
见到此事时,当起心观想,设想自己生于西方极乐世界,在莲华之花中,盘腿结跏趺坐。此时,当观想眼前莲花闭合,其次再观想莲花盛开。莲花开时,复设想有五百色的亮光来照身上。并设想你眼目张开,见到诸佛菩萨遍满空中,且听到水、鸟、树木及十方诸佛皆发出音声。(第十二之普想观)
接着,佛陀又告诉阿难及韦希提:
如一心一意,想往生西方的人,先当观想池水莲花上,有一丈六之佛像结跏趺坐。我们前文业已说过:佛陀实际的躯体无涯无际,其广大迥超出一般凡夫俗子所能意料之外。然而,因为阿弥陀佛如来昔日愿力之效应之缘故,凡有人忆想到他时,必然可以完遂自己的意愿。(第十三之杂想观)佛陀的纶音盘旋不断,占据了好几页。经文继续论道:
当佛陀说教终了,王后韦希提与五百侍女因亲闻佛陀说法,刹时见到无边广袤之极乐世界,也见到了阿弥陀佛的灵身及二位菩萨(观音与势至)的身躯。韦希提心生欢喜,乃叹赞道:“此事得未曾有!”言毕,当场悟道,并获得永不随事转之断念之心(无生忍)。她的五百位侍女也发愿,想要达到无上的最高智慧;并期望往生佛国。世尊完全记下她们的祈求,并预告她们可以往生彼岸佛国,体验到诸佛现身眼前之三昧境界。
修行不及者如何往生——散善观
在补论部分,谈到有关未悟者的命运处,佛陀总结瑜珈的修行如次:
如有逼于苦痛,无暇念佛的人。善友应当告诉他:你若不能心中念佛,专一修行,至少也当念“南无阿弥陀佛”,而且态度要虔诚,音声不令中绝。当一方面念佛时,一方面也要不断冥想“南无阿弥陀佛”,前后十回。由于赞扬佛名之故,因此在声声念念中,可以免除掉八十亿劫的生死之罪。而且在命终之际,还可看到全莲花开,状如日轮,停驻在人面前。就在这一念之间,他即可以往生极乐世界。(九品往生、下品下生项)
以上所述,正是我们关心的瑜珈修行的主要内容。经文分成十六种冥想法,此处仅略举其中的部分。但纵然如此不足,对于冥想阶段的说明——浑然出己、豁然顿悟之“三昧”乃其最高的位阶——大体也够了。
二、自己催眠,主动想像
这种修行的初阶,正是将精神集中在沉沉欲坠的夕阳上,南部热带地方,太阳纵将西沉,其光线依然强烈炙人,因此,即使只是短暂一瞥,还是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残像。此时,如闭上双眼,暂时也还可见到太阳。众所周知,凝视钻石或水晶球等闪亮眩人的物体,是种催眠术的方法。凝观太阳,应当也同样具有催眠的效果——当然,此处不能真正催人倦眠,因为“冥想”太阳时,必须凝定在太阳上面。这种冥想是对太阳的形状、性质以及意义的一种反照,一种“清明显现”,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活生生的再现”。由于底下一连串的冥想修行中,圆形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大可认为:圆形的太阳盘成了尔后环状幻觉的模型,就如同它所发出的强光,预启了后来放射光芒的幻象。事情至此经文即可以如此说道:“观想已成。”
下一步的观想是水观,水观并非建立在感官印象上,而是通过能动性的想像方法,冥想出反光的水之意象。然而,依据经验,我们知道水面很容易完全反射阳光。因此,不得不将水观想成“闪耀而透明”的冰。经过这套程序,太阳意象中非物质性的亮光一变而为水之物质形象,再变而为固体之冰之形状。此种训练的目的,明显的是要使幻象具体化,让它有血有肉,得以成形。让它在我们熟稔的物质世界中,也可以占据一席之地。换句话说,我们可以从心灵素材中,创造出另外的一种实在。此种透明的冰是青色的,但它可变成青色的琉璃,再变为坚固的宝石,接着转化为“大地”。此“大地”当然是“闪耀而透明的”。在这“大地”上,创造出一种安稳不动,绝对现实的基盘。此一青色透明的大地就如同玻璃湖般,穿过它明亮的结构,可以洞观它的底层为何!
接着,所谓的“金幢”又从此底层照耀兴起。此处当注意的是,在梵文里“幢”,它带有“象征”或者“记号”之意。因此,我们也不妨谈谈象征如何兴起。很明显的,“伸展至圆阵之八方八楞”的象征,其用意乃是代表大地之底往八方放射之体系。经文所谓“基底之八隅”皆因金幢之故,“一切盈满”。此体系之闪耀,其光芒“何啻于亿万个太阳”,由此可见太阳残像之明亮度,已增加到难以衡量——而放射之能量,也大幅激增。“黄金之绳”布逼体系,紧密如网,此观念似乎颇为怪异,但它的意思其实是说:此体系即经由此种方式,紧密缠联在一起,再也难以拆离。但万一这套方法失败了,或者因失误而招致土崩瓦解,其情况如何呢?很可惜的,经文并没有稍加解说。在能动性的想像过程中,如发生病态幻觉之搅乱现象,不是不可能的,相反地,对专家而言,这种事毋宁经常发生。因此,在瑜珈之观想中,借着金绳此一意象,强化内面之稳定性,此种方法一点也不令人费解。
经文虽然没有明说,但往八方放射之体系,应当即是阿弥陀佛国土。在此天国中,长满了亭亭玉立、清雅可人的树木,尤其重要的是,阿弥陀佛国境之水,与八角形大地相互配合之下,水池也被安排成八个。池水的源头是颗中心之宝石“如意珠王”,一颗可许愿之珍珠,它用以象征“难以攀企之财富”,一种至高的价值。在中国的艺术中,它常被造成明月状,而且时和龙连接在一起。流水吐妙音,其间包含对立的两极,它正在宣扬佛教的基本教义:“苦、空、无常、无我”,凡存在皆苦,凡我执都是无常,只有了解非存在(空)与无我以后,才可以使人从这种迷妄中获得解救。由此看来,吟唱之流水无异于佛陀之训诲。此处的救赎之水、智慧之水,如借用奥瑞瑾的话说,即是一种“教导之水”。同样的,水流源头之珠宝为如意珠王,是用以指涉如来佛陀。因此,紧随而来的,是要经过冥想,重构佛陀的意象。由于这种意象的形成,正是奠基在冥想之中,因此,我们也可以了解:所谓佛陀,只是瑜珈学者能动的精神而已,换句话说,也就是冥想者自己本身,并非他人。这并不只是说佛陀的意象出自“人的心灵与思想”,而且也还意味着:制造这些思想意象之“精神”,就是“佛陀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