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入睡后,首先是脑垂体增加分泌生长激素,促使细胞新陈代谢,使体力得到恢复,积蓄体能。这一过程大约需要80~90分钟,属于“身体的睡眠”阶段。
随后进入脑血流量增加,使脑力得到恢复,神经系统得到保养。这一过程大约需要20~30分钟,属于“脑的睡眠”阶段。
再后又转回“身体的睡眠”与“脑的睡眠”,如此反复4次共需7~9小时,恰好是由入夜到黎明之时,早晨起床后,体力充沛,精神旺盛,宛如充足了电。
早睡早起是科学的养生之道
俗话说,早睡早起身体好。但是,这种说法到底有哪些科学根据呢?
研究证实,与常熬夜的人相比,早睡早起的人精神压力较小,其精神健康程度较高。这种状态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据科研人员介绍,人体激素分早晨型和夜晚型两种,皮质醇是早晨型激素的代表,起着分散压力的作用。没有压力的生活是不存在的,因此这种激素对守护人类健康起着重要作用。早睡早起者的皮质醇指标较低说明他们的焦躁情绪较少。
科学的睡眠时间是10点到10点半,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进入深度睡眠,而且12点到3点是人体自然进入深度睡眠的最佳时间,这样,睡眠的质量才高,第二天工作起来才精神百倍。
养成午睡的好习惯
很多人都喜欢在中午睡上一觉,也就是午睡,这是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好习惯,不过,好习惯也只有在科学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那么,为什么午睡呢?
原因一,科学研究表明,人在一昼夜中有两个自然睡眠“峰期”,主要“峰期”在午夜两点多,“次要峰期”在下午两点左右,这说明午睡符合睡眠规律。
原因二,人的睡眠有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之分,其中慢波睡眠中的深度慢波睡眠对健康最为有益,午睡的深度慢波睡眠较丰富,能补充晚间睡眠的不足。
人过中年后,一定要养成午睡习惯,因为午睡可使人延年益寿。有良好午睡习惯的中老年人,比没有午睡习惯的老人的体内免疫机能要强,且不容易诱发老年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胃肠炎和痴呆症等。
情绪平稳有利睡眠
自古以来,养生家都一致认为,睡眠之前必须保持思想安静、情绪平和,切忌忧虑、恼怒。因为怒则气血上涌,情绪激动,烦躁不安,神不守舍,难于成寐。非但恼怒,任何情绪的过度变化,都会引起气机失调,导致失眠。古人曾指出:“先睡心,后睡眠。”所谓先睡心,即指睡前一定要情绪平稳,不要再兴奋激动。那么,又如何先睡心呢?
就是说睡前高度用脑的娱乐应有所节制,例如下象棋、打扑克之类的娱乐;为了夜间能安稳入睡,过分刺激和激动人心的娱乐活动不宜安排在临睡之前。最好不要在上床之后看一会书、报,直到昏昏欲睡时便入眠。因为,书、报,特别是文艺类的作品,容易使人浮想联翩,情绪随之波动,往往干扰了正常睡眠。一般而言,躺在床上看书的习惯,既容易引起和加重近视眼,又可导致失眠。
经常梳头有助于改善睡眠
宋代诗人苏东坡使用的“黄昏梳头健身法”,让人印象深刻,后人纷纷效仿。
据说,苏东坡被贬惠州之时,心绪十分压抑,陡见衰老,刚过五十便形同老翁,为缓解心情,强健身体,他在每日月出风轻之时,携带木梳,漫步走上附近的小山岗,在山顶的石头上坐下,望月梳头,行为缓缓,直到爽身适意为止。只坚持数月,便身健心朗,面色红润,与先前判若两人。正如诗中所写:“千梳冷快肌骨醒,风露气入霜逢根”。他还主张:“梳头百余梳,散头卧,熟寝至明”。可见夜晚梳头百余梳,卧之则能熟睡至天明。
而中医也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是人体的主宰,人体的经络或直接汇集于头部,或间接地与头有关,这些经脉起着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沟通表里上下的作用,而且在头部还有许多重要的穴位。梳头时梳齿要经过百会、太阳、玉枕、风池等穴,经常梳头能起到按摩这些穴位的作用,从而能促进颅内血液循环,使头部的神经兴奋性提高,血管扩张,淋巴回流加快,改善了颅内的供氧,减缓了脑细胞的老化过程。在一天的紧张工作之后,梳一梳头部,可使神经松弛,消除疲劳,使大脑得到很好的休息;临睡前梳抓头皮可以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梳头的梳子应尽量采用木梳,梳齿不要过坚和过密;梳理用力要适度,不宜太轻也不可过重;梳理速度,不能过快也不可过慢,每次梳理时都要做到快慢适中,用力适度,梳到意到。其每次梳理的时间,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而灵活掌握。
健康睡前5件事
(1)睡前饮食要注意
《黄帝内经》记载:“胃不和则卧不安。”说明饱食之后不可立即就寝,其原因是睡眠时消化功能减弱,吃多了加重消化系统负担,使睡眠不深。若饮水过多,夜尿过频,也会影响睡眠。当然,饿着肚子或口渴去睡觉,也不能使人入睡。由此看来,晚饭的时间适当与否对晚上睡眠影响很大。一般认为,晚饭应在入睡前4个小时,也就是下午5~6点为宜。另外,睡前饮酒、吸烟,大量饮茶或喝咖啡。都会干扰正常的睡眠。
(2)睡前散步好处多
大脑在晚间的活动十分激烈。此时,安排一个短时间不用思维活动的行动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其中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是到室外散步。晚饭后出外散步,有利于消化,还能领略自然界的夕照佳景,呼吸新鲜空气,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3)睡前刷牙有益健康
如果睡前不刷牙,白天的食物残屑附着于牙齿表面,特别是堆积在牙缝里,容易发生龋齿或牙周炎。古医书《金丹全书》上曾明确指出,晚上刷牙比早上更重要。
(4)睡前烫烫脚
上床前用温水洗脚,不仅可去足垢,冬日使足部温暖,而且能引血气下行,使心宁神安而入睡。数百年来,中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洗脚歌》:“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除;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可见,睡前洗脚好处极多。另外,用醋浸泡足,能促进机体的血液循环,解除疲劳,帮助入睡,有效治疗失眠。
(5)睡前要先解小便
夜间起床解小便,往往会影响正常的睡眠,尤其中老年人和患有失眠症的人晚上越是睡不着,小便的次数也就越多。如果是在睡觉前先解一下小便,在没有尿意之前即已进人梦乡,则可能会延长下次解小便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和改善睡眠质量。对于一个有尿床习惯的孩子来说,也可有效地避免尿床的发生。
有助睡眠的6种食物
营养专家告诉我们,吃以下几种食物有助于睡眠。
(1)龙眼
又名桂圆,古人说它“益智宁心”、“养血安神”。用桂圆50克,莲子、芡实各30克炖汤,睡前服食;或用桂圆500克,去皮、核后放入碗中,加白糖50克,反复蒸、晾3次,待其色泽变黑后,装入瓶中,放冰箱保存,每次吃5粒桂圆,每日两次,可收到利眠之效。
(2)莲子
医书记载莲子“补中养神”、“治夜寐多梦”等。晚餐饮一碗莲子汤,或莲子糯米煮粥,可宁心安神,促进睡眠。
(3)黄花菜
又名金针菜,古书记载它“安五脏,利心志”,可治“夜少安寐”。晚餐烹黄花菜汤喝能促人熟睡。
(4)小米
小米可健脾除湿,和胃安眠。其色氨酸含量为谷类之冠,能刺激脑细胞分泌有催眠作用的5~羟色胺。晚餐喝小米粥,可收到催眠功效。
(5)红枣
红枣有“滋养脾胃、润心肺、生津悦色、补益气、养血安神”之效,古人有“红枣治不眠”的经验。脑力劳动者常吃红枣,可预防神经衰弱,增进睡眠质量。
(6)牛奶
牛奶除营养丰富外,还含有使人产生疲倦感的色氨酸,鲜牛奶中还含微量吗啡,有镇静安眠的作用。
睡前饮醋巧养生
醋有很高的保健价值,可促进糖代谢,消除疲劳,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等。综观食醋对健康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身体对钙的吸收
人体内的钙,大约99%是以钙盐的形式存在于骨骼之中,其余则以结合或游离的离子态存在于软组织、细胞外液和血液中,统称其混溶钙池。骨骼中的钙不断地释出进入混溶钙池,混溶钙池中的钙也不断地沉积于成骨细胞中,混溶钙池不断地从消化道中获得钙,也不断地从体液中排出钙,从而保持了人体钙的平衡。为了维持这个平衡,人体每天都需从食物中获得一定量的钙,以维持正常的钙代谢和骨骼的生长发育。人体对钙的吸收主要受消化道可溶性钙浓度、降血钙素、维生素D、甲状旁腺素等因素的影响。食醋的作用就在于把食物中不溶性的钙、铁、磷等转化为可溶性盐类,从而提高了消化道中可溶性钙的浓度。实验研究证实,只有可溶性钙才能被人体吸收,而吸收钙的部位又主要集中在酸度最高的十二指肠。因此,多食用一点酸性的食醋,有利于身体对钙的吸收。
(2)提高人体的消化功能
食醋有较好的健脾胃和助消化作用,醋中乙酸的含量大约在3%~5%左右,是一种弱酸,其酸度要比胃液中的酸度小10多倍,适量地食醋能调节胃液的酸度,帮助消化,故中医认为食醋能“开胃养肝”,这种观点的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3)有美容驻颜的作用
研究发现,经常食醋具有美容驻颜的作用。美国医学家研究认为,醋不但能把食物中的钙转化为可溶性钙,使其容易被人体吸收,常吃食醋还能增强人体上皮细胞的功能,延缓皮肤老化,并逐渐消除皮肤上的黑斑。
(4)有降脂减肥和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最近美国有专家认为,食用醋中所含的氨基酸,不但可以消耗体内脂肪,而且可以促进糖、蛋白质等新陈代谢顺利进行,能起到良好的减肥效果和防治动脉硬化的作用。
总之,睡前饮用一小杯醋的益处很多,但也需注意食醋的选择,一般以饮用高级米醋为宜;用量也不宜过大,一般以每晚每次15毫升为宜。
睡前养生小动作
睡前做些运动放松自己,将更有利于自己轻松入睡,拥有一个高质量的睡眠。
(1)旋转颈部
直立,手臂自然下垂,尽可能地向左、右、前、后伸展颈部。
(2)转肩
头不动,慢慢地向前转肩,再慢慢向后转肩。
(3)两臂上举
两手臂置于头上,十指交叉,两臂紧贴耳部,做最大限度的手臂上伸动作;然后十指分开,两臂在空中自然抖动,放松上肢肌肉。
(4)站立
两臂在体前放松甩动并抖动,以放松上肢肌肉;用手捶打大腿肌肉,再用双手搓动大腿肌肉,使大腿放松。
(5)仰卧
双手托住腰,并努力使臀部和下肢向空中竖起,在空中进行下肢的振动,借以放松大腿肌肉;再屈膝坐于床上,用双手搓动小腿的“腿肚子”,从而放松小腿肌肉。
(6)滚动
在床上或地毯上,两手抱膝而坐,然后呈球形前后滚动。球形滚动是放松背部肌肉比较安全的方法,可减轻腰痛症状。
音乐与睡眠养生
听音乐可以调节人的情绪,让人有一个良好的睡眠。
清代医学家吴尚先曾说:“七情之病,看花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也。”
的确,音乐是贴“良药”,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可以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对失眠或患有其他睡眠障碍的人来讲,常听一些舒缓的民乐、轻音乐等,可以使其情绪平稳、放松、安静。
经过一段时间的音乐调节后,失眠者的精神压力会逐渐减轻,精神状态也会日趋好转,可以不同程度地解除自己的焦躁不安与忧郁心理,从而使自己的睡眠得到改善,尤其那些有文艺休养的人,在倾听当中跟着乐曲哼唱,使一切忧愁全部遗忘,陶冶了情操,焕发了精神。可见,音乐也是改善睡眠的一贴良药。
失眠要进行心理调节
研究发现,心理因素是导致失眠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也不必紧张,因为只要能够自我调节心理活动,它又可以成为克服失眠的有利武器。以下是几种心理调节方法,对于纠正失眠,改善睡眠,确有很好的疗效,失眠患者不妨一试,尤其是由心理因素所致的失眠,采用以下方法加以调节,其疗效会更为加显著。
(1)放松情绪法
失眠固然不好,但失眠本身的危害远不如对失眠恐惧与忧虑所造成的危害大。对失眠的恐惧与忧虑,会产生恶性循环的精神交互作用,即失眠~~恐惧~~紧张~~失眠~~加重~~恐惧加重~~紧张加重~~失眠更重……因此,患了失眠症后,放松情绪,冷静地接受现实至关重要。
(2)松笑导眠法
平卧静心,面带微笑,行6次深而慢的呼吸后,转为自然呼吸,每当吸气时,依次意守(注意力集中)头顶~~前额~~眼皮~~嘴唇~~颈部~~两肩~~胸背~~腰腹~~臀和双腿~~双膝和小腿~~双脚,并于每一次呼气时,默念“松”且体会意守部位松散的感觉,待全身放松后,就会自然入睡,必要时可重复2~3次。
(3)逆向导眠法
对思维杂乱无法入静的失眠者,可采取逆向导眠法。就寝后,不是去准备入睡,而是舒坦地躺着,想一些曾经历过的愉快事件,并沉浸在幸福情景之中。若是因杂念难以入眠时,不但不去控制杂念,反而接着“杂念”去续编故事,而故事情节应使自己感到身心愉快,故事的篇幅编得越长越久远越好。这些有意的回想与“编故事”既可消除患者对“失眠”的恐惧,也可因大脑皮层正常的兴奋疲劳而转入保护性抑制状态,促进自然入眠。
(4)紧松摇头法
仰卧床上后,先行双上肢收缩用劲,持续10秒后放松,并体会放松感觉,重复3次后,同法依次做下肢、头、面部和全身的紧张后放松训练。待彻底放松后,微闭双眼,将头部以正位向左右摇摆,摆身为5~10度,摆速为1~2秒一次,一边摆一边体会整个身体越来越松散深沉,摇摆的幅度和速度也渐小,这样的自我摇摆仿佛婴儿睡在晃动的摇篮中,睡意很快就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