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7447100000017

第17章 康德的认识论(9)

康德的“物自体”一词经常用复数,实际上可以说等同于占有空间的物理性的各种物体。它们作为感觉的来源,并非指单一的某种精神实体。复数原本是“量”的范畴,来源属于“因果范畴”,只能用于现象界,而不能用于“物自体”。但是,康德却偏偏这样描述了“物自体”,也可见“物自体”的真貌。但这也不能说明“物自体”的唯物主义方面。因为用复数可以了解为康德用以区别于“惰性”的物质,更可解释为众多物体(复数)当作“物自体”看待。同样,因果用于“物自体”,可以解释为伦理学的自由因,这种因是可以作用于现象界的。康德认为,“物自体”作为感性来源,不依存于人们意识而独立存在。被直观的感性杂多,是独立于、不依存于知性活动而被给予的,且还是认识的现实性的惟一标准。康德说,“有一个特点不能忽略,即被直观的杂多,必须先于和独立于知性的综合而被给予”,“唯心主义认为除思维的存在体外再无它物,认为直观所感知的不过是思维之内的表象,外界并无任何对象与之相应。我的看法相反。我认为,作为我们感官对象在我们之外的东西是存在的,这些东西本身是什么,我们一无所知,我们只知道它们的现象,即当它们作用于我们感官时在我们之内所产生的表象。因此,我承认在我们之外有物体存在。就是说,存在这样一些东西,这些东西本身怎样固然不可知,但由于它们作用于我们的感性,便使我们知道它们,我将这些东西叫做‘物体’,这个名称虽然指的只是我们所不可知的东西的现象,但它意味着实在的对象是存在的”。由此可见,康德较鲜明地表白了“物自体”学说的唯物主义方面。

康德的“物自体”虽然作为感性来源而存在,但其最著名的特征,却在于它不可认识。正因如此,才使康德得到“不可知论”者的称号。康德的“物自体”并非就是可认识的物质,而是物质后面的不可知的“本体”。康德认为,物质指的是现象,是占有空间(广延)的外感官的对象,它虽不能归结为主观概念,但也不能等同于“物自体”。康德说:“空间是我们用来感知位于我们的内部自然界之外的物体形式,这些物体为我们所不知,但其现象我们称为物质。”康德在此用的“物质”一词,并非是指“物自体”,而是指质料,即作为逻辑判断的材料和构成经验的要素。可见,不是物质,而是“不可知”,才是“物自体”的最本质含义。

物自体作为认识的界限

康德的“物自体不可知”是说,虽然“物自体”存在,但由于它属于超经验的彼岸,我们的认识无法到达。因此,它的存在就意味着认识的一种界限,是认识不可超越的标记,而这就是所谓“本体”。

康德的“物自体不可知”是说,虽然“物自体”存在,但由于它属于超经验的彼岸,我们的认识无法到达。因此,它的存在就意味着认识的一种界限,是认识不可超越的标记,而这就是所谓“本体”。

关于“本体”,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着重提到,正是为了给认识规定这个界限而使用的。这应该是“本体”一词在认识论中的首要含义。

“本体”同“现象”相对立,人仅限于认识现象。康德说:“要防止感性直观扩大到物自体和限定感性知识的客观有效性,本性概念实所必需。这种留存的事物而为感性知识所不能适应者,叫做‘本体’。”康德认为“本体”这个概念的作用,在于它指出感性经验所不能达到、不能获得任何材料的“消极”界限。但是,知性使用这个概念不但限制了感性,同时还限制了知性自身,即任何知性范畴、原理,如实体、因果等等,也同样无法行使、应用到这个“物自体”上去。因为,既然“物自体”不是感性经验的对象,那么知性范畴应用其上就没有意义,没有任何客观效力,便不能产生任何认识和知识。康德说:“‘物自体’作为‘本体’的概念,实质上只用作经验原理的限界,自身并不含有或启示超越这些原理范围以外的任何其他知识对象。”这便是康德“物自体不可知”的消极的方面,即仅仅作为经验、认识界限的标记而无所肯定的一层含义。也是“物自体”的基本含义。因此,所谓“物自体”与现象界的区分,倒不是说存在两种东西:一为可知,一为不可知,而不如说是指同一对象,一是就其可认识而言(现象界),另一就其不可认识的“自身”(物自体)而言。

深入分析,康德的不可知的“物自体”实际包含两方面。一是属于对象——客体方面的,也就是我们前面讲到的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主体方面的,即“先验演绎”中与“先验对象”相对峙的“先验自我”,也就是作为“统觉综合统一”的“自我意识”。这个先验的“自我”只能出现在经验的意识中作为形式和功能;它本身究竟是什么,即这个作为认识主体的先验的“我思”、“纯我”究竟是什么,是不可知的。康德说:“很明显,我不能作为一个对象去认识那必须以之为认识任何对象的前提的东西。”“先验自我”是时间的根源,但它本身并不在时间之中,因此,也就不属于任何经验现象领域,所以它也是一个“物自体”。在此需要注意的是,“物自体”作为感性来源和认识界限的独立存在,即在认识范围之外。

康德说:“人类知识有两个源泉,便是感性与知性。它们大概来自一个我们所不知道的共同的根基。……即使自然全部能为我们所知,我们还是永远不能回超自然的那些先验的问题。这是因为我们除内感觉外,没有其他直观能观察我们自己的心灵,正是在那里潜伏着我们感性功能的根源的秘密。感性与对象的关系,和这个(客观)统一的先验依据,对毕竟只能通过内感觉来认识自己从而只能当作现象的我们,隐藏得如此之深,以致不能用感性作为发现任何除现象之外的探究工具,尽管我们非常热心于去探讨它们的非感性的原因。”这说明,康德看到,可能存在一个共同的根源作为我们认识的基础,但基于人类只具备静观的感性能力,因而没有办法去超越经验认识这个“非感性的原因”的。只有具备知性直观的上帝才能获得这个心灵的秘密。因此,康德一再说,“……提出一个问题,即我们知性功能与物自体相一致的根源何在,仍然处在晦暗之中”;“倘若我们想要对感性和知性的来源做出判断,那么我只能眼看这种探索完全超出人类理性的界限而无能为力。”

物自体作为理性的理念

康德提出“物自体”不可知但又存在,则感性材料可以永远提供,“物自体”作为理性理念不断引导知性去追求,便又可使认识无止境地永远进行。

康德认为,“物自体”尽管不可知,却总存在,因此,它包含有“物自体”尽管不能被认识,但可以作为思考对象而存在的含义。康德说,“我们不能认识作为物自体的任何对象,而只能认识它作为感性直观的对象,即现象”,同时又指出,“必须铭记在心,虽然我们不能认识,但至少可以思维作为物自体的它们。”康德认为,在我们区分“现象”与“本体”时,已包含有将“本体”只作为知性思维的对象,与“现象”作为感性直观对象相区别,从而“便叫后者为知性存在物(本体)”。也就是说,“物自体”作为一种被理知肯定的思维存在物;这种存在是与作为现象的感性存在体相对峙的、并作为现象基础的知性存在体,即与现象相对峙并作为现象基础的“本体”。在此,康德提出“本体”除“消极含义”外,还有一种所谓“积极含义”。

所谓“消极含义”,是指“物自体”不是感性直观的对象。而所谓“积极含义”,则是指“物自体”可以是一种非感性直观的对象。它是“可以”是,而不是“一定”是。

康德说:“倘若我们用本体指一物不是我们感性直观的对象,并完全脱离我们直观的式,这是该词的消极含义。但如果我们用它来理解一个非感性直观的对象,从而假设有一种特殊的直观方式,即我们所不具有,甚至也不了解其可能性的知性直观。这即是‘本体’一词的积极含义。”康德不认同能认识“物自体”的存在但认为可以思维它存在,假定它存在。康德认为,假定一个理性理念的上帝(以及灵魂、自由)“好像”存在着,以作为世界的最高原因,并展示出世界万事万物的目的性,以达到经验的最大系统的统一、完整和秩序,这对于研究自然是有益的事。这就是与知性作用于感性以构成认识的“构造原理”相区别的所谓“范导原理”。

所谓“范导”是相对于“构造”来说的,“范导”是理性指引知性,作为规范引导;而“构造”是知性作用于感性以构成知识。康德强调理性理念只是“范导”原理,而非“构造”原理,是为了区分理性理念与感性直观形式、知性范畴原理,指出包括上帝在内的所有理性理念,都不是认识,不是科学。康德说,“系统统一的理念只能用作范导原理以指引我们依据自然的普遍规律在事物的联系中去寻找这种统一”。因此,科学寻找的仍然只是自然的因果决定论的联系。包括“最高存在者的理想”(暗指上帝),也不过是理性的范导原理而已。这种范导使我们将世界一切联结看作好像都由一个充足的必然原因而产生。但任何理性的“理念”都只能作为一种假定的“好像”存在的最后原因或最高智慧,用以指导经验的探求,而不能代替这种探求,不能从这种所谓最后原因、最高智慧中推演出或直接论证经验世界的知识,或作为经验知识的现实来源或基础。

康德提出“物自体”不可知但又存在,则感性材料可以永远提供,“物自体”作为理性理念不断引导知性去追求,便又可使认识无止境地永远进行。

同类推荐
  • 向历史名将学谋略与智慧

    向历史名将学谋略与智慧

    本书以《史记》中将领们的故事为底料,吸纳睿智精华成一家之言,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对名将、猛将们的人生作了详细归纳,有十分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本书透过生动笔触,通过巧妙裁剪,互相衬托,在现实矛盾困惑中分析历史武将的处事方式及其经验教训,总结和评判其文化性格。
  • 中国谋术全书

    中国谋术全书

    《中国谋术全书》一书对中国自古以来有关智谋韬略的经典历史案例和著名故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归纳,甄选了数百个最具典型性的智谋故事,本书内容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多个角度清晰、完整地呈现了中华谋略文化的全貌,生动地再现了古代人们在治国理政、行军打仗、外交谈判、应对危难及处世交往等方面的智慧与谋略。希望本书不仅能成为读者增长智谋的参考书,更能成为读者在实践中运用智谋解决具体问题的工具书。
  • 更好的沟通 更快的成功

    更好的沟通 更快的成功

    本书是一本成功励志类图书。时下人们总是在和各种各样的人沟通,同事、朋友、家人……但是否我们的沟通足够有效?是否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是否这是我们希望传达的信息?本书精选人际关系大师卡耐基沟通要点,穿过纷繁复杂的沟通技,直达有效沟通核心。
  • 电话行销的100个关键细节

    电话行销的100个关键细节

    每一名电话行销人员都渴望成功,可有的人却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有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他们忽略了电话行销的关键细节。本书正是为了能够提高电话行销人员掌握细节的技巧而编写的,其中包括了电话行销全过程中最为关键的100个细节问题。如果你能在电话行销中注意到本书所建议的关键细节问题并且运用其中的技巧,那么相信你的电话行销水平一定会迈向一个新的台阶。本书语言流畅、案例生动,每个细节之后都配有相应的实践练习,可读性和互动性很强,适合电话行销人员、其他销售人员及销售主管阅读。
  • 拥抱幸福家

    拥抱幸福家

    《拥抱幸福家》文字来源于《天呐女人》节目周末版,主要为女性们经常遇到的情感困惑答疑解惑,并告诉天下女人如何高质量地走过自己的人生之旅。书中罗列了很多女性的例子以及主持人亲身经历的往事,能令读者感同身受地理解自己所纠结问题的关键症结之所在,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思想误区,积极地面对未来的生活,是一本励志解忧的实用型读本。
热门推荐
  • 结鼎缘

    结鼎缘

    本是嫡出却因母亲太过怯懦不得宠,被养在二夫人名下。还好生出极品的木火双灵根,得到整个家族的重视,还为自己专门举行了选鼎会,得到极品炉鼎一枚。也因此被哥哥姐姐记恨而设计毁掉灵根。再次醒来,已不是原来那个胆小的人儿。而是融入了另一个灵魂的李吉莲。从此成为五行杂灵根。学练丹,学练器,学制符,学阵法。还自己制做空间,立志成为一名真真正正的修道者。上下求索,成就大道,以期真正长生。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EXO之彼岸的天堂

    EXO之彼岸的天堂

    两朵彼岸花,十二个灵魂,她们奉命捉拿鬼魂,谁可知,却爱上了他们。
  • 铁血杨家将

    铁血杨家将

    现代特种兵杨顺灵魂附身,回到了北宋初年天波府杨家中,成为杨业的养子杨延顺,人称杨八郎。试看在那个时代,精英特总兵如何纵横天下!
  • 一代萌坦

    一代萌坦

    龙族妹纸集齐10队友,拯救大陆的奇(keng)幻(die)史。露比:血厚高攻,走位风骚,横扫千军,机智多金,奶爸还不快快投入我的怀抱!=3=男主:呵呵。→_→女主职业坦克主拉仇恨,输出暴腻,男主绑定奶一枚!西幻式背景,全文轻松(大概?),慢热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八荒神尊

    八荒神尊

    他不信命,不信天,只信自己。八荒神尊强势来袭。
  • 魂困地球核心

    魂困地球核心

    因家庭、事业自杀未遂,主人公却在巧合下借尸还魂,凭着一身功夫和智慧,征服世界......
  • 初夏末时

    初夏末时

    女主夏至转学后遇上风流倜傥的男主姜晨,从欢喜冤家变为一对。然而,上了大学后的两人因成绩差异被迫分居两地,又因姜晨同学陆依琳的介入,导致两人矛盾不断,分分合合,再也回不到当年初夏正好的青春年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