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忠言不必逆耳
规劝别人实际上是向对方推销你的动机、方案和方法的过程。动机、方案、方法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人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重复多了,人们难免会形成错觉,规劝别人的话必须难听,不难听的话不配称“忠言”。
这是个大大的误会!
劝说别人时,人们往往只强调动机的利他性和方案的选优性,忽略了别人接受过程的复杂性和说服方法的使用,想粗暴地拿鞭子将对方赶入天堂,殊不知,方法的不当恰巧抵消了动机和方案的优势。既然别人不接受你的方式方法,他又怎能爱屋及乌,最终接受你的动机和方案呢?
西方管理学家认为,怎样干往往比干什么更重要。
忠言如果顺耳不是更好吗?
唐太宗李世民有次扬言要杀掉敢于触犯龙颜的魏征,长孙皇后闻后十分着急。如果用逆耳的“忠言”劝说李世民,李世民不仅不容易接受,反而会使事情弄得更糟。会说话的长孙皇后取顺耳之言规劝李世民。她说:自古以来主贤臣直,只有君主贤明,当臣子的才敢直抒胸臆、有话就讲,今魏征敢于直言劝谏,全赖圣上贤明。李世民闻后龙颜大悦,打消了杀魏征的念头。
交际是一门严肃的科学,是人生的必修课,仅靠古人的几条垂训和社会上人云亦云的箴言是填写不好交际答卷的。只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交际,遇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实问题现实分析,才会找到问题的真正答案。
四、交往需要相互沟通
在家庭、社会与国际生活中,存在着这么多的不和谐,这是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透过不同的耳膜去听声音,透过不同的角膜去看东西,经由不同的头脑去理解事情。你所做的决定,就是头脑中一套独一无二的思维系统所造成的结果。
沟通就是要了解这一事实:一群人下班后搭乘同一辆公共汽车回家,在经过市区时,他们将以彼此完全不同的观点来看相同的街景,其中一位所看到的是倒塌、毁坏的建筑物;另一位正在思考自己的问题,所以他视而不见。
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试着以他人的眼光来看他人的世界——而不是以我们的眼光来看他们的世界。要做到这一点,有一个方法:找出其它人身上的优点,不管他们的外表、生活方式以及信仰与我们有什么显著的不同。在寻找他人优点的过程中,你等于以爱心和他人进行沟通。爱是我们最需要的。
我们原来是擦身而地的陌生人,但彼此伸出的手一握住,便不再漠不相干了。我们冷淡是因为怕被拒绝,其实我们容易了解,也容易相处。
一位女士在圣诞节期间,带了她5岁的儿子在一家大百货公司购物。她认为,她的儿子看到这家百货公司的装饰、橱窗展览以及圣诞玩具之后,一定会十分高兴。她拉着他的手,走得很快,使得他那双小腿几乎跟不上。他天始大哭大闹,紧紧抓住母亲的外衣。“老天爷,你到底怎么了?”她很不耐烦地斥责他:“我带你来,是要你他享受一下圣诞节的气氛。圣诞老人不会把玩具送给那些又哭又闹的孩子。”
他还是吵闹不休,她则忙着抢购圣诞节前后一分钟大抛售的物品。“如果你不马上停止吵闹,我以后永远不再带你出来买东西了。”她警告他。“哦!对了,是不是因为你的鞋带松了,被鞋带绊住了?”她一边说,一边就在台阶下蹲下来,替她的儿子绑鞋带。
就在她蹲下来的时候,她凑巧抬头看了一看。这是她第一次透过5岁儿子的眼睛来看一家大百货公司。从那个角度望上去,看不到美丽的商品、珠宝饰物、礼物、装饰美丽的柜台,或是玩具,所能看到的全是迷宫似的走道,到处都是烟囱似的长腿和背影。这些大山似的陌生人,一双脚犹如溜冰板,他们推来推去,又抢又夺,又奔又跑。这种情形不仅不好玩,简直可怕极了!她立即决定把她的小孩子带回家,并对自己发誓说,绝对不再把她的想法强行加在他身上。
在他们走出百货公司途中,这位母亲注意到,圣诞老人坐在一个装饰得像北极风景的亭子里。她想,如果能让她的小孩子亲自与圣诞老人见面,将会使他忘掉方才那可怕的一幕,而让他记得采购圣诞物品是一次愉快的活动。
“去和其他的小孩子一样,等一等坐在圣诞老人的膝上。”她这样哄着他,“告诉他,希望得到什么圣诞礼物。你在讲话时要面带笑容,这样,我才能替你拍照,并把照片镶入我们家的相册中。”
虽然他们已经见到一位圣诞老人站在百货公司大门口外面摇着铃,另外还有一个圣诞老人在购物中心内,但这位母亲还是把她的小儿子推向前,要他和这个圣诞老人做一番愉快的交谈。
这个怪模怪样的男子戴着假胡须和眼镜,身穿红色外衣,红衣里还塞了一个枕头,他把这个小男孩抱在膝上,哈哈大笑(他似乎认为,圣诞老人一定要这样做),然后用手指轻触小男孩的肋骨,向他呵痒。
“你想要什么圣诞礼物呢?孩子。”圣诞老人很和蔼地问道。
“我想下去。”小男孩轻声回答说。
对小男孩来说,这个圣诞老人只是个陌生人。他在前面已经看到了两个圣诞老人,但他的母亲却要他坐上这个“真正的”圣诞老人的膝盖上。对一个5岁的小男孩来说,在一间挤满了匆忙的成年人的百货公司里,进行最后5分钟的大抢购,绝对不是一件好玩的事。这位母亲由于曾经蹲下来替儿子绑鞋带,并且目睹了他在面对一个陌生的圣诞老人时所表现的不安,使是到了很难得的与儿子沟通的经验。
不能沟通就不能合作,沟通是合作的前提。与他人沟通,首先就要明白,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有相同的权利去满足他(她)的生活需求。大家都知道,肤色、出生地、政治信仰、性别、经济情况以及智力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价值,前往沟通的道路就是接受这一事实: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即使双胞胎也有不同。
我们的手指纹、脚趾纹都是独一无二的,甚至连“声纹”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美国电报与电话公司”知道我们每个人的谈话的声波是独一无二的,跟别人绝对不同,国此,该公司正发展一种“声纹”系统,利用电子仪器,根据我们的声音,从而正确地分辨出每个人的身份。你只要向着商店的柜台或银行窗口的麦克风报出姓名,你自己的“声纹”频率将会和存放在中央电脑的“声纹”档案资料比较。这种系统将可免去支票或信用卡被窃后产生的问题。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模仿家也无法伪造另一个人的声波。
你必须爱自己,然后才能把爱施舍给其他人。爱是独立的,而且是以我们和其他人的分享为基础的,并且基于独立性的选择,而不是出于依赖性的需求。真正的爱,就是由两个具有维持本身生活能力的个人所组成的一种关系。只有独立的人,才能自由选择和维持一种关系。不独立的人,他们都因为有所需求,才会继续维持关系。
可见,爱是人们相互沟通的前提。
作为一名好的沟通者,你我和一个陌生人打交道时,总是先把手伸给对方,请求对方和我们握手,因为我们已经知道,这是向他人表示尊敬的一种方式。除了用力握手之外,我们还要把眼光直视对方,同时面带温暖、开朗的微笑,借以显示我们进行这种沟通的强烈兴趣。在会见一个陌生的人时,我们总是先自动报出自己的姓名,并在说出姓名之前,加上一句“早安”、“午安”,或“您好!”
你我在经过自我介绍之后,就成为一保积极的聆听者。耐心聆听,并且替对方设身处地着想。我们都知道,倾听是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
我们盼望结交新朋友,友善地与陌生人谈话,我们同某人说话,或聆听他们说话时,都要看着他们。我们即宽容又仔细地聆听,即使我们可能并不同意他们所说的话。
我们平等地对待他人。我们聆听既沉闷又无知的谈话,因为,他们的内容也自有一套道理。我们不会咄咄逼人地追问问题。我们试着在陌生人身上寻找特别的美丽,然后真诚地称赞他们。我们让陌生人谈到自己,以便了解他们。
我们容易了解,而且容易相处。我们并不期望其他人会对我们所说的话产生反应。我们也不想尝试着去探讨他(她)脑中究竟在想些什么。
我们在面对陌生人时,充满自信,因为我们想了解,不管其他人表面多镇定,但几乎每一个人都急于会晤新的人,以争取友谊或个人的发展。我们也知道,几乎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着少许害怕被别人拒绝的恐惧感。
当你我面对一个可能成为朋友的陌生人、一个将来可能和你做生意的人,或是我们自己的家人时,我们的态度是热诚的,而不是自私的。我们关心的是其他人,不是我们自己。当我们在内心对其他人——而不是对我们自己——产生兴趣时,他们将会感觉出来。他们也许无法以语言说出他们为何有这些能力,但他们确实有这种能力,相反的,当人们和那些只在脑中想到自己利益的人交谈时,他们就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非语言沟通:“你虽然说得如此大声,但我却听不懂你在说些什么。”
五、语言,交际的桥梁
一个人如果想要取得成功,语言的才能是一项硬件。语言的表达能力是构成个人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想在紧张激烈的人生竞技场上做一个东方不败,必须培养机智、良好的语言能力。
人类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并发展了语言这一工具。早期原始人类将语言视为氏族之间互通消息的符号,根据声音来判断什么样的声音表示警示,什么样的声音表现不同的需求。
塞缨尔·斯迈尔斯发现,人们在沟通中,往往通过习惯常用语表达自己的个性,即使这些用词并没有实际意义。拿破仑·希尔认为,不同的言词表现不同的人品和心态,说话者的个性也同时表露无疑。最常见的情况是,和初见面的人说话,刚开始大家都介意面子,所以表现得很恭敬,等逐渐松弛下来后,不仅是姿态,连说话也会变得很随便,本人的本性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来。一位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说,他在主持招聘工作的时候,总是故意对前来应试的人采取非常随便的态度,起初,年轻人都很拘谨,但过不了多久,他们的习惯用语就会脱口而出,这位部长也可以在招聘过程中看到这个人的人品。
人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思维的工具和寻求朋友最重要的交际手段,人们经常利用语言的魅力来观察他在大众心目中的地位和所引起的反响。善于运用语言的人,最可能处于左右逢源的有利地位,会成为最受欢迎的谈话对象。人们习惯把善于运用语言魅力的人称之为“演说家”,即使在一般的场合,一位能说会道的人也会受到人们的重视,具有一种令人倾倒的力量,他们会滔滔不绝地议论,巧于辞令,能言善辩,用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令人耳目一新的比喻来证明自己的见多识广,语言的独特魅力常常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南北战争中,林肯遇到了一件事:两位军官由于各人所分给的枪支优劣不一致而互相争执,先是两个军官之间的争论,接着其所属部队甚至要短兵相接,引起内乱。早有报信者把事情报告给了林肯。无奈之下林肯叫人把两位军官叫到自己跟前来。林肯并没有让两人一起与自己交谈,他叫其中一位军官先进自己的办公室,然后给他盛满一杯葡萄酒,并且严厉地对他说:“任何决心有所成就的人决不肯在私人争执上耗费时间,争执的后果不是他所能承担得起的。像你们俩这样为小事而争执,值得吗?现在是战争的关健时期,如果因此而造成内乱,后果是可以想象吗?”几句话把那位军官说得满脸通红,然后,林肯并没有叫另一个军官进来,而是让他们一同回去。在回去途中,与林肯谈话的那位军官主动地让了步,表示自己是错误的,希望对方能够原谅,而另一个军官见他这样“谦虚”,便也再不争执了。林肯运用了语言的技巧。将一场即将爆发的矛盾弥消于萌芽中。
在人际关系更为复杂的今天,良好的口才更是一种战斗的工具,是事业成功的催化剂。有时候,同样的意思和同样的词,由于讲法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中世纪时,东方有一位国王,一天晚上,他梦见自己嘴里的牙全都掉光了,第二天他找人为他解梦。第一个解梦者说:“您所有的亲属都会死在您的前头,一个也不剩。”
国王大为恼火,又召第二个释梦的人进见,第二个人说:“至高无上的陛下,您比您所有的亲人都长寿。”国王听了大为高兴,重重地赏了第二个解梦的人,而第一个解梦人却挨了100棍子。其实他们解释的内容并无实质的不同,但表达的方法不同,得到的也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国际上许多国家对中国还不了解,而******总理就是凭借他雄辩的口才为中国赢得了声誉,赢得了地位。
基辛格曾不胜感慨地对人说,******是惟一和他一次性谈话超过三个半小时的外国政治家。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和******交谈,简直是一场紧张愉快的智力竞赛和深邃的思想享受!因为两个人都具有渊博的知识、敏捷的头脑,极富逻辑性和幽默感的语言,所以两位外交家在谈话的过程中,显现出各自卓越的魅力和潇洒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