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时,他决定参加越野赛跑队,每天参加训练,他总是跑得比别人勤,比别人多。也许他已感到别人自然就能的,对他而言似乎无法自然而然,我们没告诉他,虽然他能跑但可能总是落在队伍后面。我们没告诉他,他不该期望加入“校队”。校队是全校跑得最好的前七名,虽然大家都跑,但只有七个校队较有可能为校争光,我们从未告诉他,也许他永远无法跻身前七名,加入校队,所以他不知道。
他继续每天跑步回到五英里。我永不会忘记他发烧到三十九度的时候,那天他却无法留在家里,因为他要去参加越野赛跑练习,我整天都替他担心,预料学校会打电话来要我带他回家,但没人打电话来。
下课后,我到越野赛跑训练区去,心想若是我在那里,也许他当晚就会放弃练习。我到学校时,他正一个人沿着整排树的街道跑,我把车子开近他,慢慢跟着他的步伐开,问他感觉如何,他说:“还好。”他还要跑两英里,汗水从他脸颊滚下,眼睛因发高烧而略失神采,然而他直视前方,继续跑,我们从未告诉他,发烧到三十九度不能跑四英里,我们没说,所以他不知道。
两周后,本季第二次越野赛的前一天,校队的名单公布了,乔伊是名单上的第六个,其他校队队员都是国二的学生。我们从未告诉他,也许他不该期望成为“校队”的一员,我们从未告诉他他不能,所以他不知道,他只是尽力去做而已。
孩童之道
——泰戈尔
只要能讨得孩子的欢心,他愿意此刻飞上天。
他所以不离开我们,是有着一定原因的。
他爱把他的头偎在妈妈的胸前,他即使是一刻不见她,也是不行的。
孩子知道的聪明话非常之多,虽然世间的人很少懂得这些话的意义。
他所以永不想说,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他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学习从妈妈的嘴唇里说出来的话,这就使得他看上去天真浪漫。
孩子虽有为数可观的财宝,但他到这个世界上来却像一个乞丐。
他所以这样假装着来,是有一定原因的。
这个可爱的小小的裸着身体的乞丐,所以假装着完全无助的样子其目的便是想获取妈妈的爱。
孩子在纤小的新月的世界里是全无牵挂的。
他所以放弃了他的自由是有一定原因的。
他知道有无穷的快乐藏在妈妈的心里的小小一隅,被妈妈亲爱的手臂拥抱着,其甜美要胜过任何形成的自由。
孩子永不知道如何哭泣,他所住的是完全的乐土。
他所以要流泪是有一定原因的。
虽然他用了可爱的脸儿上的微笑,引逗得他妈妈的热切的心向着他,然而他同样有目的的哭声,却编成了怜与爱的双重约束的带子。
儿童的世界
——雷切尔·卡森
儿童的世界绚丽多彩,有着许多惊人的发现和无比的兴奋。可是对我们多数人来说,这种锐利的目光,爱一切美丽的和令人敬畏的事物的天性,等不到成年就已经迟钝,甚至丧失殆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我知道掌管天下儿童洗礼的是一位好心的天使。假如我能对她有所要求的话,我倒有这么一个希望:请她赋予世间的儿童以新奇感——无可摧毁的、能伴随他们终身的新奇感,并使它成为万灵的解药。有了它他们在以后的岁月中就会永远陶醉在新奇之中,不致产生厌倦感,不至劳心费神于世俗的偏见上,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如果要保持一个儿童终身的新奇感而又没有天使的恩惠,那么至少需要有一个能同他共享新奇感的成年人和他做伴,并且跟他一起不断去发现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一切欢乐刺激和神秘。而多数父母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他们一方面既要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适应世界、感觉世界、要求世界的各种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又要承受着复杂的物质世界对他们的冲击,这个世界的生活形形色色,他们自己都感到生疏,好像没有理出头绪、弄个明白。他们无奈地举起白旗:“我该用什么办法教我的孩子认识大自然?唉!我自己都常把两种动植物搞混淆呢?”
父母们应该有这样一个共识,培养孩子养好感觉比灌输孩子知识要重要得多。如果说事实等于种子,以后会萌发知识和智慧,那么,激情以及感官得到的印象就等于肥沃的土壤,是种子赖以生存的基地。童年早期是准备土壤的时期。一旦唤起了种种感情——美感、对新鲜事物和未知事物的兴奋感、同情心、恻隐之心、感激之心、爱慕之心……那么,我们就有希望获得引起感情反应的事物的知识。而这种知识一旦获得,就有深远的意义。这种培养实际是为孩子获取知识架桥铺路,它的作用是使孩子过早掌握那些死知识所无法比拟的。
爱的眼睛
——卡尔斯
那是一个晴朗的星期日,米姬老师带着孤儿院的20个孩子来到了父母的农场。她想让这些没有父母的孩子找到家的感觉,而且,农场里的各种蔬菜水果都熟透了,鸡妈妈也刚孵出了一群可爱的小鸡崽。
除了4岁的兰特,差不多所有的孩子都欢天喜地的。兰特性格孤僻倔强,对所有人都抱仇视态度,最要命的是他有同龄人所少有的反抗精神。饭桌上,只有兰特一个人埋头狼吞虎咽;花园里,只有他故意掐断火红的玫瑰花;课堂上,也只有他敢无理取闹。也许这一切都是因为兰特的父亲进了监狱,以及他母亲的随后出走吧。对于一个4岁的小孩来说,具有这样的性格也未免太可怕了些。米姬在他身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但总是不见效果,她真的担心兰特的性格会毁了他一生。
孩子们在花园里已经玩得精疲力尽了,米姬悄悄地把鸡崽和鸡妈妈领到了花园。看到活泼可爱的小鸡,孩子们顿时精神大振,他们高兴得又唱又跳。有的学着小鸡的样子叽叽喳喳满地乱跑,有的则争先恐后地喂小鸡食物。是啊,善良而富有爱心是孩子们的天性,几乎所有的小孩都喜欢动物。教育家研究发现:养宠物家庭的孩子要比没有养宠物家庭的孩子要细心善良得多。
米姬看见只有兰特一个人坐在旁边发呆,活泼可爱的小鸡和憨态可掬的鸡妈妈并没有吸引他的注意力。他的眼睛里似乎蕴含着连成年人也少有的迷茫、孤独甚至是愤怒,这不是一双4岁小孩所应该拥有的眼睛啊。
这时,两只小鸡经过兰特的脚旁,他突然弯下腰,飞快地一手拎起一只小鸡,恶狠狠地骂道:“我讨厌你们乱蹿,你知不知道打扰了我的休息!”
小鸡拼命挣扎,米姬大叫:“兰特,放下它们!”可兰特不听。忽然,鸡妈妈从对面冲过来,一跃而起,照准兰特露在外面的肚脐,狠狠地一啄!兰特尖叫一声,立即松开了双手,哭着按住了自己鲜血淋漓的肚脐。获胜的鸡妈妈带着两只小鸡迅速逃开了。
米姬赶紧替兰特清洗伤口,兰特很快止住了哭声,他开始不停地重复一句话:“我要报复!我要报复……”依兰特的脾气,只要有机会,杀掉鸡妈妈都不会让米姬感到意外。
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兰特每天都独自一人坐在一旁,他为自己肚脐上留下的这个清晰的印迹既惭愧又懊恼。看到兰特闷闷不乐的样子,想起母鸡张臂保护一群小鸡的情景,米姬不由得感慨万千:既然动物都能为下一代撑起一片爱的晴空,那么我们人类难道不应该多几双爱的眼睛吗?
为了帮兰特掩盖这个印迹,让他淡忘不快乐的事情,米姬找出一个圆球,在上面刻了4个字:“爱的眼睛”。这天,米姬当着所有小朋友的面宣布:上帝知道兰特肚脐被啄伤后,特地送给他一个脐环,让他从此拥有一只既能保护自己又能关爱别人的眼睛。
兰特先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可当他看见小朋友们都用羡慕的眼神望着他时,终于第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他高兴地戴上了“爱的眼睛。”
小朋友都嚷出了也要戴脐环,米姬笑着说:“当你们有一天犯一个小小的错误,但从此学会发现爱、宽容并且为爱奋斗后,你们才有机会戴上脐环。”从这一刻起,兰特成了孩子们心中的英雄,也是从这一刻起,他突然改变了许多:变得爱说爱笑,更重要的是他会关心照顾别人了。
从此,每当兰特遇到不开心的事,他都会告诉“爱的眼睛”,每当别人需要帮忙时,“爱的眼睛”就好像具有一个魔力,指引着兰特去帮助别人……
兰特一直在孤儿院健康快乐地成长,他变得坚强、执着而富有爱心。
兰特懂事后,终于明白了米姬老师的苦心。他30岁时,成了一家大型孤儿院的院长。孤儿院的名字就叫:“爱的眼睛”……
自强不息的男孩
——马里昂·怀特
在伦敦一个破败不堪的马房里,住着一个名叫迈克尔·法拉第的穷孩子。他每日里背着一大捆报纸到街上叫卖,以一便士一份的价格将它们出售给路上的行人,以此来维持生计。他还曾在装订商和图书出版商那里当过7年的学徒。有一次,在装订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时,他的眼睛无意间看到一篇介绍电的文章,这篇文章像磁铁一样吸引了他,直到他一口气读完为止。他找到了一个玻璃药水瓶、一个旧的平底锅,再加上几样简单的工具,就开始做起了实验。
一位顾客被这个小男孩的求知欲深深地感动了,他把法拉第带去听着名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先生的精彩讲座。迈克尔·法拉第鼓足了勇气,给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写了一封信,并把自己做的讲座笔记送给戴维先生本人审阅。
此后不久的一个夜晚,正在迈克尔即将上床休息时,汉弗莱·戴维先生的马车停在了他那简陋的住处前,一位仆人下了车并递给一封亲笔书写的邀请信——汉弗莱·戴维先生请法拉第在第二天早上去拜访他。迈克尔读着信上的内容,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
次日早上,他如约拜访了汉弗莱·戴维先生,戴维先生想请他做一些清洗实验仪器和搬运设备的工作。戴维先生在用一些危险的爆炸性试剂做实验时,脸上戴了一副用玻璃制作的安全面具,而法拉第则全神贯注地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他那充满了求知欲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这位大科学家。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学习,迈克尔自己也做起了实验。很快,因为法拉第超凡脱俗的悟性和突飞猛进的成绩,许多一流的科学研究人员邀请这位当初没有任何“机会”的穷孩子为他们做讲座。这个自强不息的男孩终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攀登上了科学的巅峰。
请帮我穿上红衣
——仙蒂·狄荷姆斯
在我担任教育者及保健顾问的生涯中,曾见过许多感染艾滋病毒的儿童。有幸与这些特殊儿童相处,是我生命中的福分,他们教导我许多事情,我从泰勒身上就发现,最大的勇气也可以在最小的心灵中显现出来。
泰勒出生时便感染了艾滋病毒,他母亲也是病原携带者。从他生命一开始,他就得依靠药物才能存活。五岁时,他的胸腔开刀,在血管中插入一根管子,这根管子连接到背后所背的小包中帮浦,帮浦不断经由管子输送药物的血液中。有时,他甚至需要补助氧气来帮助呼吸。
泰勒不愿因这个致命的疾病而放弃短暂的快乐童年,所以你不难发现他随时背着装有药物的背包,拖着载氧气筒的小车在后院里玩耍奔跑,认识泰勒的人,无时不对他单纯的生之喜悦及活力充沛惊讶万分。泰勒的妈妈时常跟他开玩笑,说他跑得这么快,他必须让他穿红衣服,这样,她才可以轻易地隔着窗子看他是否仍然在后院玩。
即使是像泰勒这么精力充沛的人,最后还是被这可怕的疾病折磨销蚀,他病得很严重,不幸的是,他母亲也是。当他已经确定不可能再活下去时,他母亲跟他谈了有关死亡的事,她安慰泰勒说,她也快要死了,不久他们即可在天堂相见。
泰勒去世前几天,叫我到他病床边,在我耳边低声说:“我快死了,但我不害怕。我死了,请帮我穿上红衣,妈答应我也要到天堂,她到时我可能在玩,我要确定她能找到我。”
幸福是一位少女
——纪伯伦
我爱过自由。越是看到人们受奴役、受蹂躏,我对自由就爱得越深;越是认识到人们服从的只是些吓唬人的偶像,我对自由的热爱就愈加增长。雕塑那些偶像的是黑暗的年代,是持续的愚昧把它们树立起来,是奴隶的嘴唇把它们磨出了光彩。不过像热爱自由一样,我也爱这些奴隶,并怜悯他们。因为他们是一群盲人,他们看不见自己是同虎狼的血盆大口亲吻,他们并没感到自己是把毒蛇的毒液吸吮。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是在亲手为自己挖墓掘坟。我爱自由曾胜过一切,因为我觉得自由好像一位孤女,形影相吊,无依无靠,她心力交瘁,形销骨立,以至于变得好似一个透明的幻影,穿过千家万户,又在街头巷尾踯躅,她向行人打招呼,他们却置之不理。
我像所有的人一样,爱过幸福。每天醒来,我同人们一道把幸福寻找,但在他们的路上,我从未把她找到。在人们宫殿周围的沙漠上,我未能看见幸福的脚印;从寺院的窗户外,我也不曾听到里面传出幸福的回音。当我独自一人去寻找幸福时,我听到自己的心灵在耳语:“幸福是一位少女,生活在心的深处,那里是那样深,你只能望而却步。”我剖开自己的心,要把幸福追寻。我在那里看到了她的镜子、她的床、她的衣裙,却没有发现幸福本身。
我爱过人们,非常热爱他们。这些人在我的心目中,可分三种:一种人诅咒人生坏,一种人祝福人生好,还有一种人则对人生深深地思考。我爱第一种人,因为他们日子过得太糟糕;我爱第二种人,因为他们宽容、厚道;我更爱第三种人,因为他们有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