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尽力给孩子提供一个专一的语言环境
对于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来说,除了学校,家庭就是孩子最主要的生活环境了。要想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家长一定要尽力给孩子提供一个专一的语言环境。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孩子的爷爷奶奶说的是一种方言,外公外婆说的是另一种方言,爸爸妈妈说的是普通话。这样一来孩子的语言环境就比较杂,孩子就容易说出“四不像”的话,对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很不利。
楠楠从小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她学着爷爷奶奶说了一口的河南话。
后来,楠楠上小学了,她发现同学们都在讲普通话,只有自己和少数的几个同学讲别人听不懂的家乡话。当楠楠用河南话回答问题的时候,总是引起同学们的一阵哄笑。她感到很自卑,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了。
细心的奶奶发现了这个细节,经过和楠楠的爷爷沟通,两位老人一致决定学说普通话,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老人的语言习惯已经定型,不好改变。但是爷爷奶奶为了更好地教楠楠说好普通话,每天都会给自己安排一些学普通话的任务,总是提前准备好功课,然后再教楠楠说普通话。
从那以后,楠楠放学回到家便和爷爷奶奶一起练习说普通话。他们从一些简单的词汇开始,逐渐深入到一些简单的句子,然后再练习读书。渐渐地,楠楠的普通话水平提高了。
现在,楠楠已经读小学二年级了,她的普通话水平已经非常好了,现在她也愿意和同学们交流了,有时候还会主动用普通话回答老师的问题呢。
楠楠的爷爷奶奶真是用心的教育者,他们为了提高孙女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自身做起,给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事实证明,这对于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2. 引导孩子讲故事
鼓励孩子讲故事,是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那么,爷爷奶奶不妨用“故事接龙”的方法引导孩子讲故事,即爷爷奶奶和孩子一起讲故事,双方各讲一小段,然后由对方接龙。
和同龄人相比,9岁的子阳有着比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每当老师和同学夸他表达能力强的时候,子阳总是自豪地说:“我的表达能力好,多亏爷爷奶奶啦。”
原来,子阳刚上小学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好,性格有些内向,他经常因为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而急得直哭。
看到子阳经常因为表达能力差而哭,奶奶很心疼。后来,奶奶从一本书上看到了提高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决心试一试。
从那以后,奶奶便有意识地加强了和子阳的交流,例如子阳放学回到家,奶奶会让他讲讲在学校发生的事情。待子阳的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后,奶奶又通过“故事接龙”的方法提高他的表达能力。
奶奶和子阳看过故事书后,两个人经常比赛讲故事,同一个故事,两个人一起讲,每人讲一段,看谁讲得比较快、比较完整。刚开始子阳讲得并不好,他心里也有些着急,但在奶奶的鼓励以及他自己的努力下,慢慢就能把故事讲得比较流畅完整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子阳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了,而且记忆力也得到了改善。
子阳的奶奶通过“故事接龙”的方法培养孙子的表达能力,不仅提高了孩子的智商,而且也增强了亲子之间的交流。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祖辈不妨参考。
3. 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迂回战术”可能更有效有些孩子表达能力不佳,主要是因为担心表达不好招来嘲笑,伤害到自尊,因而不敢主动开口,尤其是在公众场合。
对此,老人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不妨先提高孩子的自信心,消除孩子讲话的紧张情绪,用“迂回战术”作为提高孩子表达能力的突破口。
媛媛刚上二年级,在大家面前总是不爱说话,一说话就爱脸红,而且声音特别小。
得知这个情况,媛媛的妈妈很着急,总是忍不住斥责媛媛:“你怎么就这么没出息啊,在别人面前都不敢说话。”见到媛媛委屈地站在一旁,奶奶连忙对妈妈说:“孩子不就是不爱说话吗?这不是个问题,就让我来处理吧。” 说着,奶奶带着媛媛出去玩了。
此时正是阳春三月的季节,暖暖的阳光照在人身上,温风习习,碧空如洗。媛媛的心情渐渐明朗起来,她忍不住哼起了歌:“春天在哪里呀……”听完这首歌,奶奶说道:“乖孙女唱得真好听!你要是唱歌的声音再大一点儿就好了。”
于是,媛媛又用大一点儿的声音给奶奶唱了一首别的歌。听完这首歌,奶奶连连夸她有进步。奶奶趁机问道:“孩子,奶奶觉得你歌唱得这么好听,说话的声音也一定很好听。”“真的吗,奶奶?可是我就怕自己讲不好。”媛媛有些担心地说。
“没关系,只要你讲话的声音要是再大一点儿,一定会没问题的。你这么乖,老师和同学们也会喜欢你的。” 在奶奶的循循善诱下,媛媛说话的欲望增强了。后来在奶奶的不断鼓励下,她说话的声音大了,变得爱说话了,当然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不少呢。
老人要像媛媛的奶奶那样,先设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再耐心地引导孩子,用“迂回战术”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