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要对孩子说“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等具有威胁性的话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很多孩子的父母都感到束手无策,更别说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有所差别的祖辈了。
虽然说祖辈是过来人,教育孩子的经验比较多一些,但是,按照现在的家庭教育观念,祖辈一定要转变不良的教育方式,不要对孩子说“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之类的话,尤其是对比较敏感的孩子。
8 岁的牧卉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她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
一天,牧卉正在津津有味地看课外书,奶奶对她说:“乖孙女,别看课外书了,先去把作业写完吧。”可是,牧卉正看得起劲,便对奶奶说:“你就让我再看一会儿,待一会儿我就去写作业。”
看到孙女这么痴迷于课外书,奶奶忍不住对她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呢?你要是再不去写作业我就告诉你妈妈,不让你妈妈要你了。”听了奶奶的话,牧卉心里很难过,她立刻去写作业了。
后来,牧卉仍然想着奶奶说的话:妈妈这么久都不来看我,她是真的不要我了吗?想着想着,牧卉委屈地哭了起来。
这时候,奶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奶奶连忙用别的话引开牧卉的注意力,等她不再哭了才离开。
从那以后,奶奶便有意识地改变以前的教育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夸奖孙女的进步,也不再说诸如“让妈妈不要你了”这样伤害孩子的话了。
渐渐地,牧卉的情绪稳定了,她又恢复了以前活泼开朗的个性,仍是个爱说爱笑的小可爱。
孩子长期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心理多少都有些敏感。因此,祖辈要像牧卉的奶奶那样,及时地转变不良的教育方式,不要随便对孩子说“你爸爸妈妈不要你了”这样具有威胁性的话,引导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
2. 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贬低孩子
很多孩子比较敏感,和成长环境有关系。有些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喜欢唠叨,有时候会忽视孩子的感受,当着别人的面贬低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变得敏感多疑。
小茹正在读小学三年级,她是一个性格内向、比较敏感的小女孩。
一天傍晚,奶奶带小茹下楼玩,在小区里碰到了小茹的好朋友琳琳和她的妈妈。琳琳的妈妈对小茹说:“小茹,阿姨好久没看见你了,有时间去我家找琳琳玩。”小茹听完点了点头。琳琳呢,则非常主动且有礼貌地向小茹的奶奶问好,然后附在小茹的耳边说起了悄悄话。奶奶瞥了小茹一眼,对琳琳的妈妈说道:“你们家琳琳就是比我们家小茹懂事、活泼。对了,听说琳琳这次期中考试还考了班里的前几名,真是不简单。我们家小茹就不行了,每次作业都不好好写……”
奶奶的话被小茹深深地印刻在了心里,她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回到家里以后,小茹就一个人躲到了房间,任凭爷爷奶奶怎样喊都不肯出来。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批评固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批评孩子也要掌握好时机。孩子的自尊心很强,爷爷奶奶应注意尽量不要当着别人的面责备孩子,贬低孩子。对于本身就很敏感的孩子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成人尚且喜欢听赞扬和鼓励的话,孩子更是如此。对于敏感的孩子而言,爷爷奶奶要注意对其多鼓励少批评,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的不足。
3. 对艺术敏感的孩子,爷爷奶奶要积极引导
我们知道,很多艺术家都是比较敏感的人,敏感往往赋予了孩子更为深刻的思想与特殊的艺术造诣。因此,爷爷奶奶一定要善于观察孩子,发现孩子对艺术敏感,就要积极地引导,促进孩子早日成才。
众所周知,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莫扎特,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素有“音乐神童”的美誉。
莫扎特出生在音乐王国奥地利,他的父亲是一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在宫廷乐团里担任小提琴师。
一天,爸爸教姐姐弹钢琴,美妙的琴声深深吸引了只有3 岁的小莫扎特,他坐在旁边听得入了神。从那以后每当爸爸教姐姐弹琴,小莫扎特就跑到他们身边认认真真地听。
小莫扎特对音乐特别敏感——他能清楚地记得听过的每一首曲子,并且能准确地指出来姐姐弹错的地方。4岁时,父亲开始教小莫扎特弹琴,到了5岁,还不会写字的小莫扎特便会自己创作各种小曲子了。
一天,父亲邀请乐团里的小提琴手来家里演奏三重奏。6岁的小莫扎特却提出想要拉第二小提琴的要求,并演奏成功。这次机会让爸爸发现莫扎特在音乐方面的确有天赋。
为了提高他的技艺、开阔他的眼界,爸爸就带着6 岁的小莫扎特和姐姐在欧洲各国巡回演出。他们的演出轰动了欧洲,小莫扎特被人们誉为“音乐神童”。
莫扎特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很多音乐作品,成为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为世人留下了极其宝贵和丰富的音乐遗产。
正是由于对音乐的敏感与痴迷,再加上父亲的合理引导,莫扎特才会具有如此高的音乐天赋。当看到孩子对音乐、美术等敏感时,祖辈也要像莫扎特的父亲那样,积极地引导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