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满池,杨柳荫浓,繁花似锦,其间点缀着亭、台、楼、阁。池上暖风吹拂,柳丝轻摇,微波荡漾,太皇太后倚靠在汉白玉栏杆边,痴痴地看着水中游来游去的鱼儿,许多过往的一些事情一一划过眼前……
昨儿来的侄儿媳妇算是她的恩人了,她家是专贡京绣的皇商,当时还是德贵人的她之所以为侄儿选择李家就是图李家这种与皇室不远不近的关系,为太近了容易被皇帝猜忌,太远了又帮不到她什么忙,而李家这种不远不近的关系正好帮了当时还什么都没有的她大忙。
要知道在宫里花销大,像德贵人这样没宠爱没子嗣的贵人就花销更大了,而德妃贵人的娘家一穷二白,她之所以能进宫全靠了她那位有着传奇色彩姑母王朱氏。
朱氏小时候家里穷,儿女又多,一个儿子四个姑娘,家里穷的揭不开锅,没办法只有将家里最大的丫头卖到大户人家做了丫头。
朱氏之所以能成为传奇性人物,是和她从小的成长环境是分不开的,她先是在王夫人身边做贴身侍女,后来王夫人嫁了她又成了陪嫁丫头,陪嫁陪到了王家很自然地成为了王老爷的通房丫头,由于生了个女儿对王夫人没什么威胁,于是很顺利地成了王老爷的妾氏。
再后来王家要与东方敖联姻,这时王家适龄的女子里只有朱氏所生的闺女王无双容貌最为出众,于是,王家就由王无双与东方敖做了亲。
谁成想这一做亲,却做出个皇后。
王无双成了皇后后,小朱氏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成为了王家的二夫人,而成为二夫人的朱氏也并非一帆风顺,她当时正为了没有身孕的皇后女儿犯愁呢。
当时的王家急需要一位皇子来稳固地位,因为当时皇帝已经有了长子,他是休了发妻张氏另娶的王氏,王家这种挟恩球报的做法在朝堂是很为那些士大夫们所不齿,王家急需要一个皇子来为王家正名。
可偏偏皇后无子,而皇帝这时候却为了休弃的张氏建了一座堪比皇宫别院的庙宇,张氏住进去后皇帝三天两头地往庙里头跑,朝堂上已经有了迎张氏入宫的说法,而王家族里也有在送女子进宫固宠的意思,内忧外患愁的朱氏正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她家里唯一的弟弟来投奔她了。
这时的投奔对朱氏来说虽然不能说是雪中送炭,但是也非比寻常,因为这时她从弟弟的家人里找到了能帮助女儿解除困境的人,她的侄女年仅十二的朱得弟。
这个朱得弟就是后来的太皇太后,可当时的她只是个一脸婴儿肥的孩子。
朱招弟进宫第二个月就有了身孕,隔月成婚三年的皇后娘娘也有了身孕,大家都说她是个福星,是她将福气带给了皇后娘娘的。
然而,身为福星的她却不知道危险正悄悄降临,要知道这时的宫里只有她和皇后娘娘有了身孕,其他人全的因为服食避子汤没有子嗣,皇帝唯一的皇子还养在宫外,而今她小小年纪刚到承宠就能有孕就好像平地起惊雷,炸得深宫里的女人们全都蠢蠢欲动了……有勾引皇上的,也有谋害皇子的,有借机陷害的,也有趁机示好的,有挑拨离间的,也有起哄看热闹的…很久之后,每当她在回忆那段岁月时她都会喃喃地说“不该信他,不该信她。”
八个月后,她的孩子因为早产而夭折了,她也因为年龄太小而过早有孕伤了身子导致再也不能生育。
隔月皇后娘娘也早产了,生产时遇到了难产,幸运的是皇后在痛苦地挣扎了一天一夜后终于顺利的诞下了个皇子,然而,皇后却在随后的两年里一直缠绵病态,直到过世都没有再出过宫殿一步。
此后的二十年中德贵人过的很憋屈,唯一值得高兴的是与她同岁的侄儿考中了进士,于是,在她的牵线搭桥下侄儿娶了皇商李家的嫡女。
有了李家的上下打点她在宫中虽然依然憋屈但是已经好了很多,毕竟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尤其是宫里的太监宫女更是不能给少了,否则的话日常起居无时无刻不被这些奴才挤兑的,这样的日子值到那个风雪夜才得到了彻底的改变……
太皇太后随手扔掉手中的饵料道:“皇帝车架走了吗?”说着轻轻伸出一只手,孙嬷嬷连忙走上去搀起太皇太后的手道:“走了。”
“走了好,走了哀家这宫里也能消停些了。”说着太皇太后走下凉亭,来到荷花池边道:“对了,昨儿个被那些人那么一闹哀家也忘了问了冷小子家那对母女为什么来啊?,你昨儿送她们时有听她们说了些什么吗?
孙嬷嬷打趣道:“太皇太后不防猜一猜她的打算?”
太皇太后道:“她不会真的想让她那个胖姑娘进宫吧?”
孙嬷嬷从一旁的小宫女手中接过一把油纸伞轻轻地为太皇太后罩上道:“太皇太后您这回可冤枉李夫人了,人家根本就没打算进宫!”
“没打算进宫那她带着润英来哀家这里做什么,总不会就为了看哀家吧。”
孙嬷嬷笑了笑道:“哎,还真叫您说着了,人家李夫人还就真的只是带着润英姑娘来看您的!”
太皇太后轻笑着瞥了她一眼道:“冷小子家的给了你什么好处,让你这么为她说好话?”
“太皇太后也太小瞧人了,奴婢跟着您这么多年能被一点好处就这么帮人说好话?”孙嬷嬷不依地道。
“好了知道你忠心行了吧,还不快说她到底和你都说什么了?”
孙嬷嬷放下嬉笑的脸孔,正色道:“矮,说来也怪可怜介的,您记不记得几年前润英姑娘跟人家定过亲,您还为此很不高兴了几天呢?”说着看向太皇太后,见其点了点头便接着道:“定亲的男方是李夫人的侄儿,按理说这亲做的到也般配,只是后来便不知什么原因给解除了,昨儿奴婢随口问了一句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怎么这里面还有什么隐情?”
孙嬷嬷欲言又止地看了眼身旁跟随的人,待众人有眼神地退后走近几步的她便附耳将此事始末慢慢道来……
原来最近几年李家京绣越来越不被宫里的贵人看好,她们纷纷选择了苏绣蜀绣,就连太皇太后自己都被苏绣蜀绣的花色新颖所吸引,于是,李家京绣绣坊也开始走花色新颖灵动的技法,开始时很是受了宫里的贵人们的喜爱,可时间久了人们就开始怀念起以前的李家京绣的那种富丽堂皇华贵非常的京绣特色里,于是,渐渐的现在的李家京绣开始被贵人没嫌弃了,而这时候李家在想捡起过去技法重新来过时,惊觉的发现原本的京绣绣娘早就全被辞退了,而辞退的这些绣娘也没有走远,她们全都去了里家对面的绣坊,而开这个绣坊的人李氏也认识,他正是李老爷当年带回来的私生子,于是,一场豪门争产的大戏就这样拉开了……言归正传,李家的争产风波原本是波及不到朱润英,毕竟朱润英姓朱,有个在宫里做德妃的祖姑母,还有个从五品翰林编修的爹,这样的身份虽然不能让她在京城头等闺秀圈里横着走,但是在中下层的闺秀中却是翘楚。
可就是这样翘楚的朱润英却在李家的是非里几次死去活来。
事情要从三年去说起,三年前朱润英可不像现在这么胖,那时候的她身量纤纤,亭亭玉立,一身水绿色缕金挑丝宫装,纤腰一握,束以月白软烟罗,裙裾散地,如晕开地水莲花不染纤尘。
那时候的她虽然也不是多么绝色,但是那种温婉恬静的韵味是和她同龄的女孩子中少有的,便就是那种温婉恬静的气质让许多人踏破门槛去朱家求娶。
可那时的李氏一心想亲上加亲,没有比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自己的侄子更让她放心的了,故此,两家很快商量好了联姻事宜,决定在她十八岁的生日当天迎娶新娘,可世事难料就在迎娶新娘的头一个月里发生了一件另朱李氏后悔莫及的事……那天朱李氏带着快要做新娘的朱润英去了碧云寺打醮,回城途中却被外地涌进的流民给冲散了,等再次找到她时发现她衣衫不整地躲在一处山洞里,当时已经的午夜时分,见她又惊又吓也就没多问。
直到第二天起来待要问她时,满大街的墙上都被贴上了她昨儿个遭流民当街侮辱失节的传单,于是,朱家杯具了,李家当场拒婚,不管朱家如何自陈清白李家都无动于衷,最后更是导致了朱润英吞金自尽……虽然朱润英最后还是救了回来,可人却废了,整个人痴痴傻傻,整天除了吃就是睡,旁的全部顾忌,最后家里人没法了干脆将她送到乡下的庄子里住去了。
这一住就住了三年,等朱润英再次回到家人面前时,家人整个全都愣在当场……
“朱太太的意思是朱姑娘如今已经二十有一了,现在生的又是这般模样,也不求找个什么门当户对了,只求太皇太后给朱姑娘指个家里人口简单的人家,哪怕是给人做填房也行啊……”说着这里孙嬷嬷已经说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