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有这样一拨人,一说经济,大谈特谈,活像个经济学家,可一说“稀缺”就直傻眼,懂经济不知道什么叫“稀缺”。
“经济”,economical,无论在中文还是英文中,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节省,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经济学是研究“节省”的学问。之所以要研究节省问题,那是因为我们社会的资源是稀缺的。所以要想学好经济学,不能不懂稀缺性。
何谓“稀缺性”呢?
这要从人性上说起,人类有无穷的欲望,欲望可能产生于生理要求,也可能产生于心理要求。欲望的基本特点是无限性,即人们的欲望似乎永远也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的时候:一种欲望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永无止境,所谓“人心不足蛇吞象”。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把人的欲望视为万恶之源。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正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推动了人类不断地追求和探索,从而也有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的欲望要用各种物质产品(或劳务)来满足。物质产品(或劳务)要用各种资源来生产。这些资源包括各种人力与自然资源。谁都知道,一个社会无论有多少资源,总是一个相对有限的量。欲望无限而资源有限就是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性。
于是我们可以给稀缺性下这样一个定义: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生产经济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这里所说的稀缺性不是指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这就是稀缺性的相对含义。换言之,稀缺性是就相对意义而言的。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恒问题。这就是说,稀缺性的存在是绝对的。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从历史上来看,稀缺性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所有时期,无论是早期的原始社会,还是当今社会。从现实来看,稀缺性存在于世界各地,无论是贫穷的非洲国家,还是富裕的欧美国家。社会上的每个人,无论是富可敌国的比尔·盖茨,还是一贫如洗的阿富汗难民,都必须面对稀缺性,无非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让我们想象一个极富有的人,他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一切。我们也许以为在他的词汇里根本没有稀缺这个词,但是请想一想:时间也是一种资源,他必须决定每天把他的时间用来玩哪一个贵重的玩具。如果把时间也算在内,稀缺无疑是每一个人的生活现实。
所以,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经济问题的根源正是稀缺性,而经济学也正是根源于“稀缺性”这一重要事实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