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芸娘洗完那一大堆衣服,已过了晌午,晾晒好衣服,便去做午饭。
她心中美美地想道:“今天一上午又有十文钱的进账,如果天天有这么多的衣裳要洗,过不了多久就可攒够让小宝进学的银子了.....”
中午吃的是熬制的粟米饭,半干,菜是春天田野里长的茂盛的野菜。
芸娘狠狠心放了几勺棉籽油,让它喷香喷香的,小宝那天从高高的田埂上摔下来,脑袋上起了那么大一个包,要让他吃香点补补。
吃着芸娘精心为他做的饭,那盘野菜明显不是昨天芸娘吃的模样,油光闪闪,青翠欲滴,虽有些野菜特的毛刺,却让前世有些挑食的李彦吃得津津有味。
他心中感动不已,暗暗发誓:“定要一辈子对芸娘好,不管沧海桑田,海枯石烂!”
一般吃饭一边盘算着,暗自寻思:“自己要是想要在这个世界上立足,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当官了,毕竟在古代当官就高人一等,而且古人不是说吗“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可是白花花的银子随便拿,还吃香的喝辣的。可是当官却是要进学考进士,这倒是难不到自己,毕竟咱也是风云考场十多年的人了,只是东西却要从头学起了,不过好歹也是二十一世纪的文化人才,这些东西倒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不过,现在最迫切的是改善生活,想办法弄些钱来使这家好起来,不再让芸娘受苦。”
心中不有烦躁起来,不管前世还是现如今有钱就是爷没钱就是孙子。
赚钱可不像想象中那麽容易,搞一玻璃,搞一肥皂那钱就滚滚而来。
思量着赚钱法子,拿起院角的一支鱼叉,和芸娘说了一声就出去了,也没问哪里有小河小溪。李彦本就打算出去透透气,顺便了解下周围环境。
路上稀稀落落地走着走着几个行人,或拿锄头或拿着几颗青菜。
与李彦迎面走过也没搭理他,只听他们口中不时冒出“傻子”什么的字眼,也有和善的叫他“彦哥儿”。
对于那些不拿正眼看他的李彦当作没听见,而善意的则含笑回应。
他欣赏着宁静祥和的乡村景象,只见:斜日低山片月高,睡余行药绕江郊。霜风捣尽千林叶,闲倚筇枝数鹳巢。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奇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好一幅乡村美景图!
村子并不大,循着东西横贯村子的石子路,茶盏功夫便到了村头。
只见一条小河,迂回穿梭,黄昏的柔柔的水流像被太阳晒皱了的绸缎,温柔而疲惫,缓缓地流淌着,与世无争。暖暖的水气从河流中,幽幽地漂浮出来,若有若无,又氤氲充溢到了小村的空气中。河埠头一个连着一个,农家女子蹲在那里淘米洗衣,水中的倒影便在一片绿色的涟漪里摇晃起来。
拿着鱼叉,静立在河边,河水清澈见底,不时可见一群群小鱼在河底游来游去。
前世李彦没叉过鱼,但也知道眼睛所看到的鱼不过是虚像,要想叉住鱼,必须要往鱼下方几公分迅速扎下去。
今天运气真不错,李彦扎到了几条大鲤鱼,用草藤穿着,掂量下大概有三斤多重。
他一手提着鱼一手拿着鱼叉往家小跑而去。
路上只有几个小孩子在玩耍,远远望见李彦提着鱼便飞快的围拢过来,还七嘴八舌地道“傻子,傻子,是哪里抓的鱼啊?”
“傻子,这鱼不会是你捡的吧?”“傻子,给我们几条吧。”
......
李彦装出一副恶狠狠的样子,将鱼叉向他们挥了挥,一群小破孩便吓得一哄而散,口里还唱着:“傻帽傻帽,下雨不躁,别人有伞,我有傻帽......”
他笑着摇摇头回家去了。
芸娘见了鱼很是欢喜,送了一半给邻居的刘大叔一家,剩下的做了鲜美的鱼羹,两人美美地吃了。
夜晚吹灯以后,自然又是满室春qing,虽不能真个销魂,也逞了李彦一番手足之欲。
激情过后,李彦因记挂着自己身世和所处时代,便拐弯抹角的向芸娘询问。
芸娘被他弄得晕乎乎的,哪能察觉什么,便一一道来。
原来现在是永乐元年,也就是1403年,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发动靖难之役,今年六月攻入南京,夺取了皇位,改元永乐。
经过了四年的兵荒马乱,天下终于平定下来。百姓也终于松了口气,能安稳的过日子。是啊,朝廷上的龙椅由谁来坐和平民百姓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能使百姓安稳过日子就是好皇帝。
他今生也姓李,名彦,早在刚出生时便被起了字:君侯。也就是“望君万里觅封侯”之意。原因就是李彦诞生时祥云满天,喜鹊争鸣,有一世富贵之兆。
李彦祖父名叫李善长,字百室。定远(今属安徽)人。李善长李彦前世刚好在前世网上看过,是大明朝的开国功臣,他与大名鼎鼎的“胡惟庸案”有关,所以印象特别凶。李善长少时有智计,习法家著作,推断时事,多有所中。元至正十四年(1354),经丁德兴推举投朱元璋幕下,掌书记。劝朱元璋效法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的做法,以成帝业,于是,被任为参谋,参预机画,主持馈饷,倍受信用。他善于调护诸将,因材用人,使之各得其所。朱元璋任太平兴国翼大元帅,以李善长为元帅府都事,从克集庆(今江苏南京)。朱元璋任江南行中书省平章,以其为参议,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他裁决。后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善长兼领大都督府司马,升任行省参知政事。二十七年,朱元璋自立为吴王,以李善长为右相国。他娴于辞令,明习故事,处理政务,裁决如流,将吏帖服,居民安堵;调兵转饷无乏,恢复制钱,榷淮盐,立茶法,开铁冶,定鱼税,国用益饶,而民不困。吴元年(1367),论功被封为宣国公。吴改官制,尚左,故李善长由右相国改称左相国,居百官之首。曾与刘基等裁定律令。明朝建立,兼太子少师,授银青荣禄大夫,上柱国,录军国重事。定官制、礼仪,监修《元史》,编《祖训录》、《大明集礼》,事无巨细,都由善长与儒臣谋议而行。洪武三年(1370),授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卷,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共六人,而善长位居第一。授封制词中将他比之萧何,褒称甚至。但李善长富贵极便意稍骄,引起明太祖朱元璋的不满。四年,以疾致仕。病愈后主持修建临濠(今安徽凤阳)宫殿。时朱元璋徙江南富民十四万于临濠,又以善长管理其事。九年,与曹国公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同议军国大事,督修圜丘。
二十三年,以胡党获罪,谓其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心怀两端,大逆不道,连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一律处死。
李彦父是他祖父的第二个儿子,尊讳芸娘记不得了。李彦很纳闷,他既然是李善长的孙儿,那他则么好生生的活在江阴乡下呢?难道是朱太祖突然良心发现?他不知道的是历史上李善长确有个儿子,因娶临安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而得免,但也被禁京都,生有两个儿子。他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奄奄一息,一副早年夭折像,不得父母喜欢,祖奶奶说这是李家稀薄骨血,要带到老家去养,求祖宗保佑,兴许能得健康长大。祖奶奶过世后在去南京的路上被仇家伤了脑袋,变得痴傻。
芸娘却是老太太在皇觉寺上香的路上捡的,那时她才二三岁的样子,也说不清自己是哪户人家的女儿。
老太太见她长得粉雕玉琢的很是喜欢,便认她做了曾孙女,一直带在身边。这次回老家也带着她。六年前,老太太驾鹤西去时心忧她可怜的曾孙,做主把她许配给了李彦,成了年方五岁的李彦的娘子。
******************************
票票给我撒,送你一个漂亮温柔小娘子!这交易不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