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频繁晈舌快査大脑
频繁咬舌可能是脑血管病变的前兆人老了,牙跟舌头都有点儿不听使唤了,不小心因为吃饭或者说话咬伤了舌头,应该说是在所难免的,俗话说,哪有舌头不碰牙的。可是如果老人经常不经意咬伤舌头的话,就得格外当心了。
有些已经出现脑血管前期病变的病人,由于中枢神经已不灵敏,当病变发生在大脑左侧时,可能会频繁咬破右侧的舌头,而病人的自觉症状仅仅是整天头昏沉沉的。这样的病人,其实已经存在轻微的右侧中枢性面瘫,进一步做CT检査,还可能发现病人左侧已出现脑梗死。
很多脑梗死患者发病初期并无明显的半身不遂症状,只是出现一侧口角流涎、咬舌头、精细动作差(比如吃饭时总掉筷子)等一些不易被人察觉的轻微症状,大多数病人和家属不能给予高度警惕,因而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病情加重。当老人出现一侧肢体活动不利、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典型症状时,才想到去医院治疗,而此时治疗起来就比较棘手,大多会留下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病人及家属要及时捕捉身体的各种反常现象,毎天花5分钟的时间做个身体的自我检査,哪怕只有蛛丝马迹也要及时诊疗救治,早预防、早知道、早治疗,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为病人争取时间,将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点。
脑梗塞如何治疗
病人若确诊为脑梗塞,最重要的是预防再梗或其他类型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生。治疗的主要原则为,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理想的血压、血脂及血糖;戒烟限酒、清淡饮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定期就诊于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不断接受指导。
简单的脑部保健按摩
在每天的任意时间,您都可以经常做头皮操,头皮上有很多神经末梢,有些神经末梢距离大脑很近,在头皮上轻轻按摩,可剌激头皮上的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反射,将头皮上的信息传输到大脑上。使大脑皮层的思维能力增强。
大脑是身体的主宰,大脑的功能增强了,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就会增强,身体也就更加健康。经常按摩头皮,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使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促使身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经常按摩头皮,还可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
头皮上有很多穴位,如上星、百会、脑户、前顶、玉枕等,按摩这些穴位,不但能够防治疾病,轻柔的刺激还能起到防治神经衰弱、头痛、失眠、老年性痴呆、健忘症的作用。
具体的按摩方法如下:
脑部按摩法一:将左手或右手的五指伸开,用手指头在头皮上轻轻按摩,先前后方向按摩,再左右方向按摩,最后转圈按摩,一般5~10分钟即可,每天早晚各按摩1次。
脑部按摩法二:双手食指自然弯曲张开从发际向后做梳理头发的动作36次。
脑部按摩法之三:用一只手或者双手指端由前额至后颈,有节奏地叩击36次。
脑部按摩法之四:先用食指按压耳屏(耳前凸起的部分),然后用两手掌心捂住两耳,并用食指、中指弹震后脑部位,反复百次。这种按耳弹后脑的方法,可以听到“咚咚咚”的击鼓声,又被称做“鸣天鼓”,可以预防耳聋、增强听力,还可以防止头晕目眩。
小贴士:脑部按摩要科学
按摩刚开始的时候,时间不宜过长,以后可逐渐延长。按摩的力度以能承受为准,指甲必须剪短。如果自己找不准穴位的具体位置,可参照专业穴位图谱寻找穴位。
哈欠频频,小心脑卒中
老人哈欠多需提防是脑卒中信号
您是不是有这样的体会,感到疲劳时,打几个哈欠,然后感觉到疲劳感减轻。
事实上,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体会,打哈欠本身是人的一种正常的生理反应,人们也普遍认为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生理现象,并不在意,打哈欠大多是因为睡眠不足或是大脑疲劳而引起,它实际上等于做了深呼吸,能够增加肺活量,使更多的肺泡开放,而且通过这样的深呼吸,还可以增加血液中氧气的浓度,改善脑组织缺氧的状态,有利于身体健康。
但是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易发生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在不明原因的情况下,频频出现打哈欠的现象就可能不是正常的生理反应,而是脑卒中的一种先兆征象,应提高警惕。
有50%~60%的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的1周内,都曾出现过不同程度哈欠连天的现象。其原因是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狭窄、微小血栓形成,导致流向大脑的血液减少,而引起大脑缺血缺氧,脑组织对缺氧又非常敏感,脑缺氧后会反射性地引起哈欠增多。尤其是在冬季,天气寒冷,血管易发生痉挛性收缩,使血液循环的阻力加大,血流速度减慢,血小板容易凝结形成血栓,从而更增加了脑卒中发生的可能性。
因此,当您出现不明原因的哈欠连天时,可能预示着脑卒中将在近期发生,这时应该马上去医院就诊。
脑卒中的其他信号
老年人出现这些情况也要警惕发生脑卒中:
1.脸部或手脚的一侧突然感到麻木,或者手脚软弱无力歪斜,流口水;
2.说话突然出现困难,或者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视力突然出现暂时性的模糊,或者看不见东西;
3.身体突然感到眩晕,摆晃不稳,甚至摔倒;
4.无法解释的头痛,或者没有明显原因的嗜睡。
脑卒中也是生活方式病
脑卒中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来势凶猛,变化迅速。脑脑卒中疾病的发生很大部分与生活方式不当有关。
我们来看看是哪些生活习惯导致的脑卒中:
1.饮食不节
现代人偏好高脂饮食,或是食量过大,热量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积存,久之发胖,血脂增高,又过多摄入食盐、糖类、吸烟、酗酒,促使产生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如遇“七情内伤”就可能诱发脑卒中。所以,应减少烹调用盐及用含盐高的调料,少食各种咸菜及盐腌食品,适当增加豆制品、牛奶、淡水鱼等含胆固醇较低的食物,增加水果和新鲜蔬菜等,使每日饮食中钠盐的摄入量低于6克,脂肪含量不应超过300克。
2.吸烟嗜酒
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吸烟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占第1位,其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血小板聚集,易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脑卒中。如果已养成吸烟嗜好,最好尽早戒掉。长期饮酒不仅可使血压水平提高,且可改变血液中的某些成分,如血小板、红细胞、纤维蛋白原等,这些血液成分的改变,对促使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的作用。饮酒还可引起心律失常和心壁运动异常,刺激脑血管平滑肌,使血管收缩、痉挛,血流量降低。过度饮酒还会造成酒精肝硬化,过量饮酒会增加患高血压病、脑卒中的危险,甚至猝死于酒桌上。
3.疲累、情绪不佳、生活不规律
思虑过度,则可导致气结于中,中焦气滞,胃纳呆滞,脘腹痞塞,腹胀便溏;也可耗伤心血,使心血失养而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多梦等病症。
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
有些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是不能改变的,如年龄、种族、有脑卒中家族史等,但通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降低首次脑卒中和再发脑卒中的风险,老年人应该坚持以下的生活方式:
1.生活规律,坚持锻炼
老年人的生活要有规律,做到起居有常,注意劳逸结合,重视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贵在坚持,切不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体育锻炼的形式可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和环境来选定,慢跑、散步、太极拳均可。长期坚持进行户外体育活动,可促进气血流通,增强对季节交换的适应性。
2.饮食清淡,搭配合理
饮食以清淡为宜,不宜过食肥甘、滋腻厚味之品,尽量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生,推迟脑动脉硬化的形成对预防脑卒中大有好处。宜吃热量高和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鱼、乳类及豆制品,少吃油腻食物,禁忌烟酒,饮食原则是低淀粉、低脂肪、低盐、高纤维、高矿物质。主食以五谷杂粮蔬菜为主,多吃粗制米面,因为其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和维生素,有助于防止脑卒中的发生,特别是在冬季。
3.心胸豁达,情绪稳定
老年人一定要心胸豁达,保持情绪稳定,切忌狂喜、暴怒、忧郁、悲伤、恐惧和受惊,保持“拿得起放得下”的心态。遇事冷静对待,泰然处之,千万不要操之过急,招致不良后果。谨防过度疲劳。极度愤怒或紧张都可诱发脑卒中,因此,要注意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情。
老年人一旦发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脑卒中的先兆,应及时去医院检査,但是过度紧张亦不可取,只会加大脑卒中危险,你越是担心它,整日惶惶不安,它就越可能发生。这时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控,转移注意力,改善精神和躯体的状况,从而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第一步:在医院医生的指导下,口服小剂量复方丹参片、阿司匹林,以降低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性,防止血栓形成。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一些纯中药制剂,如脑心清,它里面含有的黄酮甙等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栓体,清除管壁沉积物,疏通血管,恢复血液流通;脑心清中的胆碱可以使血管柔软,提高血流速度。第二步:脑心清中有效成分将血液中的脂类物质逐步清理出血管,对血液降稠降黏降聚,减少和消除疾病复发的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情绪稳定,戒烟限酒,饮食宜清淡,并注意防寒保暖。
有脑卒中信号的病人应看急诊
很多人忽视脑卒中前身体出现的一系列警报信号,实际上老人或家人通过身体自我检査,发现警报信号后,应在6小时内看急诊并立即治疗,才能控制大脑损伤,赢得极为宝贵的时间,否则将会耽误早期的有效治疗。
小贴士:凉开水泡绿茶能防脑卒中
先将凉开水准备好,取新鲜绿茶10克用凉开水浸泡,3小时后服用。然后再添加凉开水,直至将茶叶泡至无味为止。
由于绿茶内含有多种黄酮类抗氧化物质,能抵抗过度氧化的炎症反应,是一种理想的天然降糖饮品。不仅如此,绿茶内还含有茶多酚,可增加毛细血管韧性,防治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茶叶中的单宁酸可降低胆固醇,预防动脉硬化和脑卒中。
反复呛咳可能是脑卒中先兆
反复呛咳不正常
喝水被呛着了,咳得面色通红,怎么那么不小心呢?下次一定要小心,下次,又被呛着了,如果这种问题反复发生,那就有点不对劲了。喝水反复呛咳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表现,是由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引起的。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时,患者除了表现出反复呛咳的症状外,还会出现单侧肢体麻木、一过性失语、短暂性面瘫、呑咽困难、走路不稳等症状。此病在发作时有三种较特别的表现,第一是可逆性,病人的症状在24小时内会完全缓解。第二是刻板性,每次发作时症状基本一样。第三是反复性,并且没有时间规律。
不及时治疗后果很严重
出现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若不及时治疗,约1/3的病人在3年内会诱发脑卒中,因此,一旦发现,就应及时到医院接受专科医生的治疗。
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以预防反复发作为主,要针对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黏血病的患者主要以降压、降糖、降脂等原发病的治疗为主。另外,患者平时可遵医嘱服用一些抗血小板、抗凝、扩张血管以及活血化淤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复方丹参片、三七制剂、脑心清片等。如果部分患者经血管造影、磁共振等检査发现血管有中度以上狭窄时,可进行支架植入等治疗,病人的症状可得到迅速控制。
预防胜过治疗
除了年龄、种族、有脑卒中家族史等因素外,此病多发于患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老年人,而这几种疾病被命名为“富贵病”,是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后,一些人的饮食不节制而造成的,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清淡、合理搭配,该病的发病率就会大大降低。与其事后治病,不如提前预防!
小贴士:前兆患者可以按照预防量服用药物
根据仪器的检测和医生的诊断,确认患者已出现脑血栓和脑栓塞的各项症状,此时患者绝不能掉以轻心,要及时服用脑心清等药物以防不测。脑心清要按疗程服用,每疗程六盒。第一个疗程会使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第二个疗程会使大部分患者症状消失,第三个疗程起到加强和巩固的疗效。部分患者需根据医嘱增加服用;同时建议,每年的秋冬季节服用2~3个疗程。
黄色瘤:高血脂的信号黄色瘤是什么
身上突然长出了豌豆大的包块,摸起来软软的,不痛不痒,您不加注意,身体的其他部位又陆陆续续长出十几个这种包块,您开始惊慌了,是得癌症扩散到全身了吗?不要过分担心,这是您的身体通过这些黄色瘤向您发出警报了。
黄色瘤,是一种少见的脂类代谢性疾病,由于含有脂类的细胞在真皮或皮下组织内聚集,常在皮肤表面形成黄色的瘤状损害,因其颜色多为黄色、橘黄或棕红色,故名黄色瘤。它是人体血脂明显升高的一个信号。
调脂,将“无声杀手”消灭于无形
高脂血症被喻为“无声杀手”,因为它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部分高脂血症患者虽然本身症状并不明显,但其心脑血管可悄悄地受损而逐渐硬化,最终会导致冠心病和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高脂血症大部分是由机体代谢异常所致,为了避免发生冠心病、脑卒中这样的疾病,应长期坚持调节血脂,也就是说调脂疗法为终身治疗。
您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血脂异常的情况选择有确切疗效的调脂药物,长期坚持,并定期复査血脂,摸索最适合自己的用药剂量。
调脂药物有很多,您应该选择通过循证医学验证的有肯定疗效的药物。20年来,西方国家已经进行了大量调脂药物循证医学研究。在这些研究中已经证实“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于胆固醇增高的病人,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不仅可以调节血脂,而且还能够显著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病死率及总病死率。
“洗血”降脂不能作为常规疗法
“洗血”疗法源于20世纪80年代,国外主要用于治疗严重家族性高脂血症的患者,以及脑梗死在48小时以内的患者,血脂极度异常升高、确需快速降脂者,同时又无其他更强效而安全的治疗办法。故“洗血”疗法只能视为一种没有办法时的办法。
降脂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有效地控制和改善血脂水平,进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病。而“洗血”对降低血脂及胆固醇只有一时的效果,由于高血脂属于慢性代谢性疾病,血脂的产生是不断反复的,想要靠一两次“洗血”来改善不良的代谢状况是难以如愿的。此外,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复方丹参片、脑心清片等)降脂时,其作用不仅是降脂,还有抗动脉硬化、抗血小板聚集、稳定动脉斑块等作用。因此,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洗血”能否达到降血脂防治冠心病的最终目的缺乏有说服力的临床评价,何况“洗血”还要承担着血液成分被破坏、营养丢失、机体被感染等诸多风险,以及经济上的额外负担。因此,“洗血”疗法必须严格把关、尽量不用。
中药保健
可选用绞股蓝总甙片和小剂量的复方丹参片同时服用。具体服法是绞股蓝总甙片1次2~3片,1日3次,复方丹参片1次3片,1日3次,即可有效地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防止今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脂肪肝的形成。
饮食运动预防高血脂
对高血脂而言,膳食不合理是“罪魁祸首”,现在人的压力大,没时间运动,酒桌上的应酬,不规律的饮食导致高血脂如影随形。
不过,由高血脂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是能预防的,如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危险就降低2%。
要预防高血脂应在18岁前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强化预防在40岁左右,到50岁可能为时已晚。
从预防角度来说,没必要太节制,但至少要做到“饭吃八成饱,日行万步路”。
所谓“饭吃八成饱”,更多强调的是以水果和蔬菜为主,少吃盐。如果发现血脂有升高迹象,则要马上从饮食上“寻根”——少吃肥肉,喝低脂牛奶、拒绝黄油等高热量食品。每日胆固醇摄取应低于300毫克,相当于1个鸡蛋的胆固醇含量,血脂高的人应多吃豆制品和黑木耳,少吃内脏、鱼子等。
“日行万步路”则强调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包括快步走、慢跑、游泳、扭秧歌等。每天锻炼1次,每次至少30分钟。如快走则尽量在30分钟内走够1000步。
小贴士:定期常规化验血脂
现在虽然人们一般都知道高血脂对健康的危害,但很多人对自己的血脂状况还是缺乏清楚的认识。血脂不正常是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部分血脂异常的人会出现“黄色瘤”,但很多人却没有任何不正常的迹象,通常需要抽血化验才能做出判断。
如果您不明确自己血脂状况,或怀疑自己出现高血脂情况,只要您是20岁以上的成年人,最好每5年常规化验1次血脂。如果您家族中有高脂血症患者,或早发冠心病病史,那您家里的儿童也应定期化验血脂,当然最好是化验血脂全套。
高血脂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高血压患者鼻出血很危险
高血压与鼻出血
急性鼻出血是高血压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年人也时有发生。出血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可间断反复出血,也可持续出血。出血量多少不一,轻者仅少量出血,重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全身出汗,四肢冰冷,也有的可因大出血发生窒息,而危及生命。
这是由于患有高血压的病人,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增高,这种脂蛋白是形成动脉硬化的主要因素,它可以随血液循环最终在小动脉壁上形成粟粒样动脉瘤,这些小动脉瘤容易破裂出血,再加上鼻腔中血管丰富,管壁薄,容易发生出血,因此,当病人血压骤然升高时,脑内动脉尚未破裂之前,鼻腔内血管可先行破裂发生鼻出血。
如果您是一名高血压患者,您的鼻子出现了大量出血的情况,应立即去医院检査眼底、尿液,了解眼底及肾脏是否出血,因为发生鼻出血后,半年之内有发生脑出血的危险,而上述变化对您来说并没有什么感觉,因此,一定不可对鼻出血的现象等闲视之。
高血压患者鼻出血后的处理
高血压病人发生鼻出血后,应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精神紧张
鼻出血并不可怕,即使大量出血也可以被止住,重要的是不能慌张,不少鼻出血患者,多在惊吓、愤怒等情绪异常的情况下发生,但鼻出血可以缓冲血压,防止其他内脏出血,特别是防止脑出血,从这一点上看,只要出血量不多,并非坏事。
2.局部止血
病人取坐位,头稍后仰,用毛巾浸透冷水后敷前额和鼻部,使局部血管收缩止血,并同时用手指紧捏两侧鼻翼10~15分钟。如松指后仍出血不止,可用浸有1%麻黄素生理盐水或0.1%肾上腺素的棉片,塞入鼻腔止血。
3.降低血压
务必使血压缓慢下降,以防降压过快而导致内脏供血不足,血流缓慢,形成血栓而发生心绞痛、肾功能损害、缺血性脑卒中等。
4.病情危重需立即送医院
出血量较多,病情危重时,应立即送医院请医生采用烧灼、冷冻或纱布填塞等治疗。
如何预防高血压患者鼻出血
要预防高血压性鼻出血,应注意以下4点:
1.您和您的家人应注意监测血压
控制好血压,尤其在疲劳、受凉感冒、气温变化较大时,更应注意监测血压,防止血压过度波动。
2.合理饮食
高血压患者应尽量少吃油炸食品,多吃新鲜蔬果,尽量少饮白酒,不要食用过多温燥滋补品。
3.不要过度屏气
尽量少做屏气动作(如吹喇叭等),便秘者应及早治疗,以防过度屏气导致鼻腔血管破裂。
4.慎用药物
慎用有升压作用的药物,如呋麻滴鼻液等,以防血压升高导致鼻腔血管破裂出血。
小贴士:高血压须引起重视
人过了35岁以后,通常应每年检查一次血压,尤其是45岁以上的人,更应经常了解自己的血压值。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前提。高血压患者要长期坚持降压治疗。高血压患者只要坚持10年以上的降压治疗,同时控制吸烟、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可分别降低60%和31%。
下肢肿胀可能是静脉拴塞
腿又肿又痛?谨防静脉栓塞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您自己或父母或亲友常抱怨为何腿脚老感到发冷、麻木,走路时还时不时会出现“一翘一翘”的情况,或者有时路走多了整个臀部和下肢常会酸胀、乏力和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常常即使不走动的静态下也会出现下肢脚肿、疼痛的情况,在夜间尤其剧烈。
下肢肿胀疼痛可能是下肢静脉血栓的最早期症状,但是遗憾的是,以往由于人们对其缺乏正确的认识,根本不知道自己患了病,也不知道该不该去看医生,更不知道要看什么科,以至于很多病人都是到了双腿溃烂时才到医院就诊,但此时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下肢静脉栓塞多发于有肥胖、高胆固醇以及糖尿病和肿瘤的患者,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部分患者的血栓可以随着血流跑到肺部血管,造成肺动脉血管堵塞,即肺栓塞,可以导致猝死。
静脉栓塞的早期信号
每天进行5分钟的身体自我检査,一旦发现自己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之一,应及时到医院检査,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
1.突发的单侧下肢肿胀、疼痛;
2.小腿局部有硬块,压痛;
3.短时间内小腿足踝区皮肤颜色变深;
4.小腿水肿,晨轻晚重;
5.小腿溃疡不易愈合;
6.近期发生的活动后胸闷气短,尤其是发生在乘交通工具长途旅行、长时间卧床、下肢外伤后等情况时更要提高警惕。
小贴士:对下肢肿胀现象不可掉以轻心
在遇到下肢肿胀等情况时,您切不可掉以轻心。有人以为按摩能消胖,实际上如果是因为静脉血栓引起的脚胂,按摩不仅无法消肿,反而会让血栓松动,引起肺动脉栓塞。另外,还要防止长时间肢体不活动,乘飞机、火车时也要注意活动下肢。
头痛别忘看鼻科
头痛,居然是鼻腔疾病
头痛是一种常见病,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理论虽然被证实为不科学,可是每个人在自己头痛的时候,最容易想到的,应该是头部有疾患。
事实上,由鼻腔疾病引发的头痛很常见:
一种是合并有鼻部症状的头痛,如鼻塞、多涕及鼻出血等,很多患者往往合并嗅觉减退。这类患者往往能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经常规检査往往能发现患有鼻中隔偏曲、鼻窦炎、鼻息肉等。
另一种是无鼻部症状的头痛,很容易忽视到耳鼻喉科就诊,致使长期治疗效果不佳。
如果您常年头痛,去医院内科做过多次检査,在内科检査及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的情况下,要警惕是否为鼻腔疾病所致。
警惕,头痛可能是重大疾病的信号
头痛往往可能暗示严重的疾病,如果您的头痛带有下列症状,应引起警惕,尽快去医院检査。
1.您已年过40,而且在这之前,从未发生过反复性的头痛。
2.头痛的部位不同。
3.头痛愈来愈剧烈,愈来愈频繁。
4.头痛的原因不明,和往常痛感不同。
5.头痛伴有神经方面的症状,例如麻痹、头晕、视线模糊、或丧失记忆。
6.头痛和其他毛病或疼痛同时出现。
引发头痛的8大原因
紧张、疲倦、过量饮酒、过热或曾在充满烟雾的环境中逗留,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头痛,但这种头痛不是疾病的征兆,几个小时后便会自然消失。持续24小时以上的严重头痛或头痛次数频繁就较为严重,应马上请医生诊治。
1.鼻腔疾病
鼻塞、多涕及鼻出血,患者需在温暖和湿度适中的环境中休息,并服用阿司匹林消除不适。如在48小时后仍无好转,要去就诊。
2.脑挫伤
脑挫伤或比较严重的损伤可以引起头痛,应去就诊。一般头痛无须治疗,医生可能会指导服用市售的止痛剂以减轻疼痛,如怀疑有某些内伤,则需进一步的检査。
3.颈部肌肉疲劳
为防止颈部肌肉疲劳,不要以不良坐姿或在光线不充足时阅读,定时休息和放松也是有益的。
4.紧张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是偏头痛的一种。特别是寒热交替之际,气温反复无常,气候的剌激使人体的脑血管供血发生异常,引起脑血管痉挛,从而导致头痛。
5.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引起头痛。
6.急性青光眼
急性青光眼是一种由于眼水过多而致眼内压力增加的疾病,特别是40岁以上的人群,更有可能得此病。如确诊,医生可能会给予滴眼药及利尿药治疗。一旦眼压恢复正常,有时还需做手术,以防止此病复发。
7.颞动脉炎
这是头部动脉炎症,必须紧急治疗,以防此病影响视力。医生可能给予消炎药物,可能还须定期做血液检査以监察疗效。
8.周期性偏头痛
这是一种复发性的严重头痛,通常发生在头一侧,各种不同的因素可诱发此病,应去就诊。
小贴士:运动防头痛要谨慎
运动是预防头痛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运动可帮助您排解紧张与压力。如果头痛的情形不太严重,运动可以帮助您消除,但若头痛剧烈,切勿运动,以免情况更糟,尤其是偏头痛患者。
如何早期发现心衰
心衰,身体会以怎样的形式报警
咳嗽久治不愈,痰液白且黏,胸闷气短,活动后呼吸困难加重、症状持续半小时以上不缓解,心率及呼吸频率增快,喉中有哮鸣音,夜间不能平卧(因胸闷或憋气)而需要将枕头垫高,半夜憋醒需坐起方可缓解,尿量偏少,食欲减退,有时有轻度恶心,双下肢浮肿等等,如果您的身体出现了这些症状,不要小视,极有可能是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
什么原因引发了心衰
心力衰竭(心衰)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不能正常排血以满足身体各部的需要。许多疾病都会累及心脏,最终可能导致心肌受损而发生心力衰竭。
老年人心衰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和高血压,其次是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心肌淀粉样变性、心肌病、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并常有两种以上病因并存。心衰发作一般都有诱因,最常见的诱因是呼吸道感染,尤其是肺炎,其次是心肌缺血、过度劳累、情结激动、心律失常和输液过多过快等。
由于早期心力衰竭的症状较为隐蔽,所以有相当数量的老年心衰患者被误认为是呼吸道疾病而长期服用祛痰、止咳、消炎药治疗,部分病人则按哮喘病医治。岂知心力衰竭属于重症,如不及时发现并进行合理的治疗,将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老年人一旦在每天5分钟的身体自检中发现自己出现以上症状时就应高度警惕并及早去专科医院诊治。
怎样预防心衰
减少并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饮食合理
不要吃过于油腻的东西,比如带鱼、蛋黄以及动物内脏和肥肉等,高脂饮食是引起“三高”(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症的重要因素,要尽量避免。
2.注意休息,加强锻炼
适当休息,不要太过疲累,如果睡眠不好,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适量的镇静药和安眠药;每星期要进行2~3次、每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这对于防止冠心病大有裨益;
3.心情愉悦
心情方面要愉快而不过分激动,若是动不动就与他人争执、争强好胜、容易生气等都会导致病情恶化。
4.御寒保暖
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出现发烧、贫血、甲亢等疾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不要讳疾忌医。
小贴士:心衰患者要控制饮水、适当运动
心衰主要是心脏的泵血有问题,如果喝水过多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因此心衰患者一定要控制饮水量,发现水喝多了,要吃点利尿剂,把水排出去。
心衰患者可以适当地运动,循序渐进。重症心衰患者,开始先在床边坐一下,然后扶着床沿走几步,再走到屋子门口,直至慢慢走上大街,走向公园,去参加运动。
老人贫血也要认真对待
贫血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引子
贫血和心血管疾病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但人们对它们的态度却截然不同:一旦出现心血管疾病,很多人就提心吊胆,赶紧治疗;而出现贫血,很多人却不以为然,最多也就是吃吃补药。殊不知,贫血很可能就是让他们害怕的心血管疾病的“引子”。
有很多老年人就是因为出现贫血时没有及时治疗,导致了心绞痛、心律失常的发生。这是因为发生贫血后,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减少,红细胞携氧能力大幅度下降,引起全身组织器官缺氧,大大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同时,贫血也使心脏自身的供血下降,进一步导致心脏缺氧。对于本身已有冠心病、冠状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影响更大。如果贫血进一步发展,心脏负担的加重就会形成恶性循环,随时可能促发心绞痛、心律失常,严重时会引起心力衰竭甚至猝死。
诱发贫血的原因
贫血多由偏食或营养不良引起,但对于老年人来说,一些疾病也会引起贫血,如慢性胃肠道疾病、肿瘤、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结核病、失血(痔疮连续出血、中年女性月经量过多、子宫肌瘤等)。
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而对于饮食原因引起的贫血,要多吃含铁量高的食物,主要是瘦肉和蛋类等动物性食品。
贫血治疗宜早不宜晚
为了避免贫血对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当出现乏力,容易疲劳,活动量大时心悸、头晕,面色、手指甲、嘴唇苍白等早期的贫血症状时就要及时到医院检査,如确诊是贫血则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老年人贫血除了查血色素,还要査大便潜血。对于出现进行性贫血的老年人,要尽早做细致的全身检査,包括肺部、胃肠道、血液、泌尿生殖系统等方面的检査,以便发现贫血的病因,及时对症治疗。
贫血食疗方
如果排除其他疾病原因引起的贫血而单纯是饮食原因引起的,老人可以通过以下几款药膳来防治贫血。
1.红奉粥
红枣50克,大米100克,水适量,红枣、大米洗净,放入锅内,加水煮熬成粥即可。常服食。
2.大枣羊骨粥
羊前腿骨1~2根(捣破),大枣20枚,糯米50~100克,以小火煮成稀饭,加少许食盐调味,分次食用。适用于再生不良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症。
3.阿胶粥
糯米100克,洗净入锅煮熟,加入阿胶适量。待溶化后,加红糖少许即可食用。
4.龙眼肉莲子粥
龙眼肉5克,莲子肉10克,大米100克,同煮粥食。
5.人参枸杞子酒
人参20克,枸杞350克,熟地100克,冰糖400克,白酒10公斤,将人参烘烤切片,枸杞除去杂质,用纱布袋装上扎口备用,冰糖放入锅中,用适量水加热溶化并煮沸,待至色黄时趁热用纱布过滤去渣备用,白酒装入酒坛内,将装有人参、枸杞的布袋放入酒中加盖密闭浸泡10~15天,每日搅拌1次,泡至药味尽淡,取出药袋,用细布滤除沉淀物,加入冰糖搅匀,再静置过滤,澄明即成。饮用时,可根据自己的酒量,每次饮10~20克。
6.当归火锅
鱼肉400克切片,冻豆腐或豆腐3块切成小块,白菜酌量、水发香菇5朵切成丝,先将鸡汤4~5碗放入大锅内,并将切好的当归100克全部放入汤内,大火煮开,再改用普通火约煮20分钟。使当归的药效成分煮出来,如汤煮得少了可以添汤。然后加酱油等调味,再将肉片、豆腐及香菇等下锅,稍煮后将白菜放入,锅开即可食用。
7.红枣黑木耳汤
红枣10枚,黑木耳10克,丹参5克,以温水泡发洗净,加适量冰糖和水,隔水蒸1小时。分次服用,每日早晚2次。
小贴士:不可盲目补铁治贫血
治疗贫血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有针对性,盲目朴铁是贫血患者最常犯的错误,如果您患的并非缺铁性贫血,那么补铁过多,有可能导致您体内铁负荷超标,引发肝硬化、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并会使肝肿瘤的发病率明显提高。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您是肝炎、急慢性肠道炎症、胰腺炎、严重的肝肾功能衰退的患者,一定不能服用补铁剂,否则会加重原发病情。
冠心病危险腿上可发现
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风险
“人老腿先老”,但许多“腿老”也即腿疼的人在骨科或是风湿科却査不出毛病。许多人腿疼的原因是由下肢动脉硬化造成的。在我国65岁以上的人中,5个人中就有1人发生下肢动脉硬化,但出现跛行或类似心绞痛症状的人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人都没有症状。事实上,在下肢动脉硬化的患者中有75%的人最后死于心肌梗死、脑梗死这类心脑血管病。
因此,没有症状不等于没有风险,如演员古月、相声艺术家高秀敏等事先毫无症状,首次发病即心梗猝死,这样的冠心病患者,在男性中占了60%,在女性中占了40%。这就是说,如果等到发病时再实施救治,那么有将近一半的人已失去了机会。对此,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对动脉狭窄程度及硬化程度进行早期检测,即利用检测踝臂指数(ABI)及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指数来测出血管病变程度。
传统测量血压的方法是在胳膊上进行。ABI是下肢血压与上肢血压的比值,它不仅要求测量胳膊的血压,还要测量腿部的血压。ABI反映动脉血管狭窄及硬化的情况,ABI异常的人,需要采取降压、降脂等与冠心病相同的预防措施。PWY数值则是心脏动脉、脑动脉这类大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检测ABI和PWV是通过特定的“动脉硬化测定仪”来进行的,该检测方法具有检测速度快、无创伤、操作简便、准确灵敏等特点,可以取代导管创伤性的检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高血压、代谢综合征和高脂血症患者和具有多种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群都应该常规进行动脉硬化早期检测。
冠心病的自我诊断
如果您曾经出现过下面几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需谨慎:
1.停止体力活动10分钟,还无法开始恢复正常的状态。
2.在做了一种剧烈运动后,心脏剧烈跳动持续10分钟。
3.做了一种剧烈的运动后,一整天都有疲倦感。
4.白天活动剧烈,晚上无法安眠。
5.停止某种体力活动,仍然感到呼吸急促达10~15分钟之久。
吃出来的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主要是因为供应心肌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粥样硬化。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可能猝死。
冠心病发病是多因素造成的,但饮食乃最主要因素之一。
造成冠心病的饮食因素是:
1.胆固醇
在蛋黄、动物的脑子、内脏及某些贝壳类中胆固醇的含量较高,长期过量地食用这些食物会造成平衡失调而堆积在组织,尤其是动脉壁中,终于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
2.脂肪
其中主要是动物油,含有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多食动物油也会促进冠心病的形成。
3.碳水化合物
如蔗糖、果糖等,对血甘油三酯含量有一定影响,特别是某些肥胖者,当糖类用量增加,冠心病发病率也增高。
4.蛋白质
动物蛋白可使血胆固醇含量增高,而植物性蛋白(如大豆蛋白)则相反。
5.水质硬度
水质与冠心病发病率也有关系,硬水含较多的钙、镁离子,而软水则少。因此多饮硬水(尤其是矿泉水)对预防冠心病有好处。
如果您是一名心血管疾病患者,那么,您的饮食宜清淡,要多食易消化的食物,吃足够的蔬菜和水果。少食多餐,晚餐量要少,如果您身体较为肥胖,应控制摄食量,以减轻心脏负担。宜食含维生素E丰富的食物,如麦胚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及莴笋叶、奶类等。
小贴士:冠心病的治疗不可能一蹴而就,中药长期治疗更有优势
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是长期性的,要从多个方面,多种办法着手。从易患因素着手,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具体措施是:合理饮食,避免肥胖和超重;保持血压正常稳定;维持血脂正常,防治高脂血症;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心情舒畅;加强体育锻炼;戒烟少酒。
在控制易患因素的基础上防止心绞痛的发作和心肌梗死的发生。具体措施是:避免冠心病发作的诱因,如饱餐、大量饮酒、过劳、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突然的寒冷刺激等等;糾正贫血或红细胞过多,避免发生脱水、感染或缺氧等情况;应用扩张冠脉药物,以防止心绞痛发作;应用抗凝药物,保证正常血液黏稠度;警惕心肌梗死前的先兆症状并及时处理。
中药长期防治有独特优势。冠心病在中医里属于厥心痛、心胃痛、胸痹等范畴,常用活血化淤药、芳香开窍药来治疗。复方丹参片是活血化淤、理气止痛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丹参、三七、冰片都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最佳药材。复方丹参片临床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已被证实具有高效、安全、毒副作用小等特点,长期使用疗效明显且稳定,不产生耐药性,现已成为国内心血管市场上的主导产品之一。
降脂、降黏、降压是有效预防和治疗冠心病的根本途径。脑心清中有效成分可溶解分化冠状动脉血管壁上的粥样硬化斑块,疏通冠状动脉。并可将血液中的脂类物质清除出血管,显著降低血液黏稠度,稀释血液,从根本上消除了产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同时,脑心清能够使血压平稳,减轻患者的病症。对于心绞痛发病的患者,应先服用急救药物缓解症状。
对于冠心病的发生初期和发展期,建议服用脑心清1~3个疗程,若患者已处于冠心病发作期,应适量加服,直至康复。对于心绞痛发病的患者,要在服用急救药物和镇痛药物的同时服用脑心清3~5个疗程,并在秋冬换季时加服2~3个疗程。
夜尿多要防慢性心衰
捕捉慢性心衰的蛛丝马迹
有多年高血压和得过心梗的中老年人,是慢性心衰的高发人群,然而,在很多情况下,慢性心衰的一些症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或者被其他疾病所掩盖,发病前征兆不明显。有些人头天晚上还好好的,第二天早上却死在了床上。难道慢性心衰不能被早发现吗?
其实不是这样,只要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就能发现慢性心衰的“蛛丝马迹”。比如中老年人若是出现夜尿多的情况,一定要提高警惕,这可能是慢性心衰的表现之一。
为什么慢性心衰患者会出现夜尿多的症状呢?因为,出现慢性心衰时,会导致心脏功能不全,心肌收缩力减弱,白天活动量大,交感神经兴奋,肾脏血液灌流不足,导致白天尿量少;而晚上躺平后,心脏负荷相对减轻,心排血量会增加,肾灌注血量也增加,夜尿就会明显增多。
夜尿多也许不是前列腺惹的祸
有时候,男性患前列腺增生时也会有夜尿多的症状,当发生夜尿多的情况时,很多人以为是前列腺增生“惹的祸”,没有意识到心脏这个“发动机”出了问题。其实两者也是比较好区分的:前列腺增生导致的夜尿增多,病人一般晚上要起夜两三次,还伴有尿频、排尿困难等症状,而且白天没有尿少的情况;而慢性心衰患者则表现为白天尿量少,晚上尿量多。此外,慢性心衰最重要的一个表现是呼吸困难,比如上楼时呼吸困难;正常人能做的事,慢性心衰的病人一做就气喘吁吁;晚上睡觉躺不平,躺平了就容易憋醒。对于夜尿多,特别是同时伴有呼吸困难的患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査。
确诊慢性心衰并不困难,只要去医院做一个心脏彩超一般就能确诊。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延缓慢性心衰发展到中晚期,就能显著减少慢性心衰引起的猝死。
慢性心衰的常见症状
根据心衰开始发生的部位与淤血的部位,慢性心衰又分为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以左心衰开始较多见,以后导致右心衰,单独右心衰少见,常见的症状有以下2种:
1.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时最早出现和最重要的症状,表现为:
(1)劳累后呼吸困难:开始多在剧烈活动或劳动后出现,逐渐发展到轻体力劳动,甚至休息时也发生;
(2)端坐呼吸:平卧时呼吸极度困难,必须高枕、半卧或坐起;
(3)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多在夜间熟睡后1~2小时发生。因胸闷、气急而突然惊醒,必须立即坐起。咳嗽频繁,并可伴哮鸣性呼吸声(心脏性哮喘),咯泡沫样痰。轻者经10余分钟至1小时逐渐好转,重者则咳嗽加剧,出现粉红色泡沫样痰,最后可发展成急性肺水肿。
2.腹胀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尿量减少,夜尿多。
这是由于右心衰,长期内脑淤血所致。
常用中成药
1.气虚血淤型
症见呼吸困难,活动加重,口唇紫绀,咯血痰,舌暗无光泽,有筋点或淤斑,脉细数。
可服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脑心清片等,以达到益气活血的功效。
2.心肾阴虚型
症见呼吸困难,口渴咽干,面颊潮红,心悸,烦躁,入夜盗汗,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弦或细数。
可服天王补心丹达到滋阴养血、补心安神的功效。
3.阳虚水泛型
症见心悸,短气而喘,胸满不得平卧,下肢浮肿或全身浮肿,腹胀,小便少,怕冷,舌质淡胖大,苔白,脉沉无力。
可服:金匮肾气丸,以达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效。
常用西药
1.强心药物地高辛片
需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一般是0.25毫克,日1次口服。
2.利尿药物
(1)双氢克尿塞,25~40毫克,每日2~3次口服;
(2)速尿,20~40毫克,每日2~3次日服。双氢克尿塞与速尿交替服用,3~4天更替一次。
小贴士:服用强心药物需谨慎
慢性心衰患者常常会服用一种名为地高辛的强心药物,其目的是改善心脏功能,缓解心衰症状。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地高辛类药物非常容易中毒,在服用期间要特别小心,一定要遵照医生嘱咐。
强心药物中毒后的表现一般可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1.胃肠道反应
毒性作用的表现较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主要症状是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中食欲减退往往是中毒的早期表现。应注意及时向医生反映,医生会帮助患者鉴别是药物过量中毒还是用量不足以致心衰未受控制所致的胃肠道症状。后者由胃肠道淤血所引起。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有眩晕、头痛、疲倦、失眠、谵妄、黄视症(看东西时呈黄色)、或绿视症(看东西时呈绿色)。其中色视为重要的中毒先兆,可能与强心苷分布在视网膜中或与电解质紊乱有关。
3.心脏反应
为最危险的中毒症状。可诱发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多见、早见的是室性早搏,约占心脏反应的33%。其次为房室传导阻滞、房室结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最为严重,应立即停药并抢救,以免发展为致命的室颤。
凡遇到上述中毒先兆症状,如心跳过慢,心律不齐,色觉异常时,应随时停药,并寻求医生帮助。
肠子也会发生“卒中”
鲜为人知的肠“卒中”
听说过脑卒中,不知道肠也会“卒中”,其实肠“卒中”确实存在,肠卒中在医学上称肠系膜动脉栓塞,是急性缺血性肠病的俗称。这种病本身发病率比较低,但一旦发作起来来势凶猛,后果严重,并且容易误诊或漏诊,因此,病死率较高。
肠卒中的原因与早期征兆
造成肠卒中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动脉粥状硬化。硬化的动脉会变窄,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良,使血压变得不稳定时,血栓就可能突然形成。若出现在肠道,肠子血管就容易被堵住,导致急性肠坏死,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也可由急性心肌梗死、心房纤颤、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等引发。
肠卒中发作前一般都有一些征兆,只是平时不大引起人们的注意。如饭后常有持续1~2个小时的饱胀感、上腹不适或隐隐作痛,脂肪摄入过多或饱餐后症状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这些情况有时会反复发作,病情迁延数月甚至更长。另外,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日见消瘦等症状。对于有动脉硬化的高危人群来说,一定要特别留意肠卒中的发病征兆,早期进行治疗。
肠卒中的症状
肠卒中的典型症状是急性剧烈性腹部绞痛和便血,肠卒中发生时,病人腹部急性剧痛,就好像肚子被什么人的手紧紧抓住一样,并排出鲜红色粪便。这种现象有时可以自行缓解,但又会反复发作。特别是有明显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由于突发腹腔动脉、尤其是肠系膜动脉痉挛,甚或血栓形成,使小肠、结肠的血液和氧供应严重不足或中断,如不及时救治,可导致急性肠坏死,患者出现休克状态。因此,出现上述情况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预防肠卒中有三要
如果您患有动脉硬化,那么就要警惕肠卒中了,预防“肠卒中”有三要:
一要生活方式合理,情绪愉快
像预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那样,控制动脉粥样硬化,平日要做到膳食合理,少吃动物性脂肪,不暴饮暴食,戒烟少酒,控制体重,适度体力活动,情绪开朗,尽可能减少诱因。
二要加强对肠卒中的预防意识
如近期经常自觉饭后腹胀、隐痛、不适,服用消化药无效,且反复发生,体重呈下降趋势,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采取必要措施,控制急性肠缺血发作。
三要经常检査血脂成分、血液流变等项目,尤其是血小板的电泳
如果已发生心房颤动,就必须控制心室率,使平静时心率在每分钟60~70次;如果出现心动过速,立即配合心脏病药物如地高辛以减少血栓脱落的危险因素。反复间歇腹痛的便血老年人,应做一次选择性血管造影,了解缺血的部位、范围,在身体状况好的时候,请外科医生有选择地切除病变的肠段,以免一旦大量出血而发生意外。
小贴士:肥胖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要加强自检
人的身体的每一部位都可能发生溢血或栓塞,即通常所说的脑卒中,如果长时间腹痛,特别是肥胖者或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者应特别注意,及时前往医院检查,以免病情恶化。
急性心便症状多数不典型
急性心梗已成为中老年人杀手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比较突然,是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大部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还是以不典型症状为主,如气喘、咳嗽、胃痛、大汗不止、恶心呕吐、胸骨后有烧灼感甚至牙痛、咽喉痛等。也有的患者会出现突然晕倒、言语不清、表情漠然等症状,家属会以为患者是突发脑卒中所致。由于这些症状的隐蔽性,因此许多人会错误地选择消化科、神经科等科室,也有许多医生会误诊为肺心病、脑卒中、急性胃炎等,这造成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增多,但如能早期发现并送往医院进行“血管再通(如溶栓、介入治疗)”处理,病人就能很快恢复健康。
因此,如果患者出现突发的大汗不止、气喘、恶心呕吐、胸骨后烧灼感时,切不可大意,一定要尽快到医院做心电图检査,以明确病情及时治疗。
心肌缺血可能是心肌梗死的前奏
心肌缺血可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目前已证实,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是引起严重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的罪魁祸首,不少“无病”暴卒者生前可能已有多次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生。此外,频繁的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也可能是突然发生心肌梗死的前奏。
但有些老年病人由于痛觉迟钝或感觉差,即使有明显心肌缺血也毫无痛楚;另一些人对心前区发作性闷痛几分钟常不介意,也不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査,以致贻误病情,坐失治疗良机。
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冠心病病人若有心绞痛发作,表明其专门供应心脏血液的冠状动脉已发生了明显狭窄(包括痉挛),至少有一支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超过75%,此时,千万不可掉以经心,一定要去医院就诊。
心肌梗死较为明显的症状
心肌梗死患者症状为胸痛,典型的急性心梗的胸痛通常位于左胸部或胸骨后,可向左上臂、颌部、背部或肩部放散;有时疼痛部位可在上腹部、颈部等部位。疼痛常会持续20分钟以上,通常呈剧烈的压榨性疼痛或紧迫、烧灼感,常伴有呼吸困难、出汗、恶心、呕吐或眩晕等。
心肌梗死发生后怎么办
当您出现急性心梗的情况时,不要惊慌,首先应停止任何主动活动,平卧休息:
1.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每5分钟可重复使用,有条件应吸氧;若含服硝酸甘油3片仍无效,或疼痛持续超过20分钟,应立即呼叫救护车,或直接转送到附近能提供24小时心脏急救的医院急诊科。
2.医院的检査中一般有心电图、抽血化验等必要检査,同时给予吸氧、输液、镇痛、心电图监测等措施。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负责为心脏供应血液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了血栓,造成急性堵塞。因此除常规治疗外,关键需尽快进行“再灌注治疗”,即采取办法使已经堵塞的血管重新开放,恢复心脏的血液供应。主要有以下方法:
(1)急诊介入治疗:紧急行冠状动脉造影,寻找与本次发病直接相关的血管,通过扩张或放入支架,恢复到心脏的血流。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胸痛12小时以内的心梗患者,成功率高,发生再次闭塞率低,并发症少,但费用较高,需准备至少6万元。
(2)溶栓治疗:静脉输入溶栓剂,使血栓溶解,达到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的目的。此方法主要适用于起病12小时以内,费用低于介入治疗,约2.5万左右,但血管再通率稍低,存在一定的出血危险。
小贴士:严控危险因素,远离心肌梗死
要远离心肌梗死的威胁,就一定要对造成心肌梗死的多种危险因素进行严格控制,这些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常、肥胖、吸烟等,对上述疾病的控制不良,也是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主要原因,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危险因素都是可控制的。
小小感冒为何会夺命
感冒,小病也是致命杀手
在美国新泽西州的一个山坡上,有一棵高大的红杉树,据说已有400年的历史了,在它成长过程中,曾经经历无数次风霜雨雪的摧残,14次被闪电击中,然而却顽强地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但是有天飞来一群小虫,用微小而不停止的攻击毁掉了这棵大树。
这正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人的健康正如走钢丝,一阵风吹来,一个小小的感冒,就可能让你的健康失去平衡。
感冒往往成为婴儿的致命“狙击手”。感冒很容易导致孩子发生呼吸困难,危及生命。除此之外,婴儿患流行性感冒时,也常伴有腹泻或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而且容易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同样可危及生命。
对于成人,感冒也绝非“小菜一碟”。浙江一23岁男子紧急就医,家人说他已经感冒几天,曾经吃了一些感冒药但没有效果,之后突然心慌,胸闷。检査发现,他得的是严重心肌炎。尽管采取了各种方法,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家属至今不相信一个小小的感冒会致人于死地。专家认为,同样是感冒病毒,在一般人身上,只是一过性的感冒,但对某些人来说,病毒就会侵犯到心脏,引起心肌坏死。除此之外,感冒还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鼻窦炎、中耳炎、脊髓神经炎等,同样可以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威胁生命。
健康无小事,时时需小心。感冒也绝非你想象得那么简单。
同样的病毒在某些人身上是一过性的感冒,吃点药,多喝点白开水及注意休息就没事了,而发生在有些人身上则可能夺去性命。
感冒很容易引起并发性急性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窦炎、肾炎等疾病。尤其是春天,气温上升,气候多变,阴晴不定,不少病毒十分活跃,如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克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都极易使人感染。其中,柯萨奇病毒和埃克病毒,可在引起呼吸道症状的同时,导致病毒性心肌炎,严重时甚至可危及生命。
另外,一些疾病的首发症状与感冒有相似之处,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猩红热、肺结核等,如果不注意区分,延误了病情,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常见的治疗感冒误区
人们在得了感冒之后,往往会存在一些治疗误区,纠正这些误区对于防治感冒具有积极的意义。
误区1:专家治感冒效果好
很多人认为专家治疗感冒比普通医生效果要好,病程要短。实际上感冒多由病毒感染所致,而病毒有1~2周的生命周期。现在并没有什么能立竿见影的灵药,而且感冒彻底痊愈至少需要1周左右的时间。另外,感冒是一种常见病,其治疗已形成一定的程式及方法,如果不是很危急、重大的疾病就不需要去挤大医院、挂专家号。
误区2:鼻塞流涕选点滴
人们现在已经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感冒了就去吊几瓶青霉素。其实感冒多由病毒感染所致,首要治疗原则就是抗病毒。而青霉素是抗菌消炎药,只有在有细菌感染的时候使用才有效。所以,一旦感冒,一定要对症、对因选用适当的疗法和药物。
误区3:头痛发热服“快克”
感冒是一种外感性疾病,当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或体质虚弱时,一但受到风寒就非常容易感冒。因此有些人总是感冒药不离手:只要头痛发热就马上服用快克、板蓝根等感冒药。但是,“是药三分毒”,快克、板蓝根等抗病毒感冒药服用过久或过频也是不当的。对于易患感冒的人来说,最基本的解决方法就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平时多运动,注意饮食合理,营养充分。
误区4:患了感冒药店跑
现在药店购药越来越方便,这就使得不少人忽略了疾病的诊断,一有病便跑药房。但购药者毕竟不是医生,自己很难把握对症用药。所以,如果自己不能辨识,最好去医院请内科医生诊治。另外,有一些治疗感冒的西药有些患者不宜服用,这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误区5:感冒恶寒全发汗
中医对风寒感冒的治疗是发汗解表,有一些人患上感冒后,不辨寒热虚实统统以发汗来求得“表解”,喝姜糖水、蒙头捂汗、喝酒、剧烈运动等等。但实际上这些未必适合所有感冒患者,方法使用不得当反而会加重病情。
以上这些治疗误区,多半是由于缺乏对感冒的正确认识而产生的。
感冒的防治难点
目前,对于感冒防治,科学家遭遇到的问题有两个:第一,预防方面,感冒病毒经常变异。一般来说,我们每患一次感冒,体内的免疫系统就会产生一种对付该感冒病毒的抗体。所以,同一个人,不会患同样的感冒。但是感冒病毒的变异性太强了,也就是说,感冒病毒这个物种的生命力、生存能力太强了。感冒药只能对付老的被研究过的病毒,你体内的抗体只能对付以前曾经感染过的病毒,自然不能对付变异了的新病毒。第二是治疗方面。感冒病程一般是7~14天,但即使是临床主任医师或教授也无法缩短这个病程。也就是说,医师是不会治好感冒的,你咳嗽给你开止咳药,发烧开退烧药,顶多是让患者在感冒的过程中舒服一些罢了。
中医药的解决之道
中医药治疗流行病、传染病有数千年历史,科学家在中医药身上这些医学难题看到了解决的希望。板蓝根是抗病毒的“王牌药”。人们惊奇地发现了板蓝根抗病毒的两个特点:一是作为中药,有着比化学药多得多的有效成分,这些有效成分相互协同,好比古代战斗中骑兵在前、步兵殿后一样,构成了古代神奇的“阵”。从而以不变应万变,无论病毒如何变异,总有一定的效果。这也是板蓝根在1998年上海甲肝、2003年“非典”肆虐、2006年山西乙脑流行时大显身手的原因。第二个特点:一项白云山和黄与钟南山院士合作研究表明,板蓝根抗病毒作用不仅表现在对病毒的直接抑杀作用,而且还可有效结合细胞膜上的受体,使病毒无法进入人体细胞。就是说板蓝根为人体细胞提供了一层可靠的“保护膜”,进而免受细胞的侵害。这也是很多人服用板蓝根的感觉:在感冒初期冲服板蓝根,本来要十几天的感冒仅3~4天就好了,板蓝根有效地实现了缩短感冒病程的作用。
预防感冒3诀窍
诀窍1:遇冷做呼吸
若是遇冷,您不要把身子往一块紧缩,因为越紧缩寒气越易侵入,此时可采取体式呼吸。您可以将双手抬至腹前,做深呼吸,吸气时意想四肢吸气,并将两手臂略向外扩张,这样可以增强抗寒能力。
诀窍2:身冷搓后颈
当冷气侵入肌体后,全身会感到发冷,可用手掌使劲搓颈后发际,每手搓100下,直到出汗为止,这样可以避免风寒感冒。
诀窍3:感冒擦葱、姜、盐。
如果感冒为风寒所致,如出现唾液黏、浑身不自在的症状,可在晚上临睡前,将葱白、生姜各20克,盐粉3克,捣烂,用纱布包好顺序擦前胸、后背、手心、腋窝、肘窝、脚心等6部位,然后盖好被睡觉,夜间略出点汗次日早晨就会感觉好多了。但两天内要注意防寒,以免感冒反复。
小贴士:正确对待感冒
治疗感冒一定要对症选药、合理用药。平时要注意预防,尤其是体质虚弱的人群,要加强锻炼,合理调整饮食。
心慌可能暗藏心脏病危险
心慌,你的心脏在呼救
心脏是一个强壮的、不知疲倦、努力工作的强力泵,是人体的“发动机”,不少老年人对自己的一些症状缺乏认识,而一些年轻人对出现胸闷、心慌等症状也不是很重视,往往认为没什么关系,忍一忍就过去了。正是这些想法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殊不知,心慌很多时候是心脏在呼救,其中暗藏着重重杀机。
更多状况也在泄露“心声”
心脏藏在胸腔深部,您看不见摸不着,当它有病时,总会及时发出呼救信号,而表现为各种症状。您只要注意每天对身体进行几分钟的自我检査,及时发现异常表现,就能准确无误地对心脏作出判断。
1.气短
您若感到呼吸时空气不够用或呼吸时费劲儿,有气短的感觉,尤其是在活动或上楼梯、爬坡时更加明显,就要引起重视,因为这种气短的感觉,有时是心脏病最早出现的一个征象。如果在气短感觉的同时,又觉得全身明显疲乏无力,更应引起警惕,因为这可能是心脏功能不全的早期表现。若气短在夜间发作或者不能平卧时,表明肺部游血,可能是心力衰竭的早期信号,应赶快到医院进行检査。
2.胸闷
若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胸闷或胸痛时,首先要想到因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的可能,或者首先要怀疑是不是心肌梗死的先兆。如果同时伴有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更应高度注意冠心病的发生。
3.心慌
您如果感到心慌,应怀疑到发生心律失常的可能。可以自己摸摸脉搏,看看持续跳动是否规律。最好及早到医院检査一下心脏。
4.头昏
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心脏频繁早搏等,均可使心脏不能有效地供给脾部血液。造成脑血管供血不足,轻声出现头昏,重者可致眩晕。因此,当您发生头昏、眩晕时,也应考虑到心脏病。
另外,有高血压、糖尿病或有心脏病家族史的人更得特别注意。
别让饮食伤了您的“心”
1.不要吃得过饱
心脏病人多半肥胖,或容易发胖,因此应有计划地控制热量,减轻体重。进食不宜过饱,以免造成胃肠负担过重,诱发心脏病发作。
2.减少脂肪摄入
应少吃肥肉、奶油、黄油等脂肪类食物,少吃动物肝畦、脑、鱼子、墨斗鱼、松花蛋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以食用植物油及豆制品为宜,比如黄豆中含有卵磷脂及无机盐,对防治冠心病十分有利。但植物油也不可过多,因过多的植物油也会促使患者肥胖。
3.少吃点盐
每日饮食中钠盐供应量以低于3克为宜;咸菜、榨菜、酱豆腐等过咸的食品以少吃、不吃为佳。
4.少吃刺激性食物
饮食中尽量少用生姜、辣椒、胡椒面等辛辣调味品,严禁吸烟、饮酒,去掉喝浓茶、浓咖啡等不良嗜好。另外也少吃过凉过热的食物,以减轻胃肠剌激。
5.多吃蔬菜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常吃一些新鲜蔬菜、瓜果、豆芽、海带、紫菜、木耳等食物,有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经常食用芹菜、草莽、西红柿等食物,可降低血压。另外纤维素主要存在于蔬菜中,以竹笋、梅干菜、芹菜、韭菜为代表,粮食作物中以黄豆、燕麦含量较多。国内认为,每天纤维素应吃15~30克,才能满足需要。
6.补充维生素
丰富的维生素有助于心脏健康。如维生素C能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液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还能促进胆固醇生成胆酸,从而降低血中有害的胆固醇。维生素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阻止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过氧化,保护心肌,预防血栓。尼克酸、烟酸能扩张末梢血管,防止血栓形成,还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
7.补充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数量不多,但作用很大,心脏病人同样离不开。砸能保护心脏,防止病毒感染,是心脏的守护神。碘能促进新陈代谢,抑制胆固醇吸收,从而减缓或阻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此外,钙、镁、铜、钾、钠、铬等微量元素也与保护心脏有关。
小贴士:老年人应定期体检
有的老年人本来已经患了心脏病,但在早期却没有任何症状,只是在健康检查时才被发现。心脏病如同隐形杀手,有的症状轻微到让人难以察觉,或不是那么典型的症状,一不留“心”,恐怕得付出昂贵的代价,因此,老年人一定要定期进行体格检查,这对于心脏病的早期发现是很有帮助的。
老人腿抽筋査査血管
腿抽筋并不只是缺钙
由于老人随着年纪的增长,钙质吸收能力减弱以及钙质流失,会出现骨质疏松,因此,当家里的老人出现腿抽筋的现象时,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吃点钙片吧”,补钙当然没错,但是,这时应该做的还有一件事——带老人去查查外周血管。
人活动时,腿部血流基本正常,而休息时,腿部血流减慢,一些代谢产物不能被血液带走,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剌激肌肉收缩,发生抽筋现象。由这个原理我们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上述的建议了,原来老人一旦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就会变窄,因而供血不足、循环不畅的情况较为普遍,到了夜间睡眠或日间久坐不动时,抽筋的情况就会出现。
另外,要注意的是,有的老人除了腿抽筋,还伴有走路无力、腿部疼痛的症状,他们在就诊时也往往被当作腰腿痛或者缺钙来治疗,事实上这部分老人可能患有下肢部分动脉完全或不完全闭塞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如果盲目补钙,可能使外周血管狭窄加重,导致外周器官营养缺乏,严重时会发生坏疽、肢端发黑等。
引发腿抽筋的其他原因
1.寒冷刺激
如冬天在寒冷的环境中锻炼。准备活动不充分;夏天游泳水温较低,都容易引起腿抽筋。晚上睡觉没盖好被子,小腿肌肉受寒冷刺激。会痉挛得让人疼醒,因此,平常要注意保暖,不让机体受寒。
2.肌肉连续收缩过快
剧烈运动时。全身处于紧张状态,腿部肌肉收缩过快。放松的时间太短,局部代谢产物乳酸增多,肌肉的收缩与放松难以协调,从而引起小腿肌肉痉挛。
3.出汗过多
运动时间长。运动量大,出汗多,又没有及时补充盐分。体内液体和电解质大量丢失。代谢废物堆积。肌肉局部的血液循环不好,也容易发生痉挛。
4.疲劳过度
当长途旅行、登山时,小腿肌肉最容易发生疲劳。因为每一次登高。都是单腿支持全身重量,这条腿的肌肉提起脚所需的力量将是人体重的6倍,当它疲劳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痉挛。
5.缺钙
在肌肉收缩过程中,钙离子起着重要作用,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太低时,肌肉容易兴奋而痉挛。青少年生长发育迅速,很容易缺钙,因此就常发生腿部抽筋,这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补钙的药品。
小贴士:腿抽筋的应急处理
平时一旦发生腿抽筋,您可以马上用手抓住抽筋一侧的大脚拇趾,再慢慢伸直脚,然后用力伸腿,小腿肌肉就不抽筋了;或用双手使劲按摩小腿肚子,也能见效。
如腿抽筋的情况多次频繁发生,则应就医治疗。
经常头晕可能是血压低
血压低会令人感觉头晕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会,躺在床上看完电视起来后就出现头晕,眼前白茫茫一片,就是连站都站不稳。有些时候保持一个姿势久了也会出现类似状况。这是什么原因呢?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您可能只是血压比较低,但这个小问题若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极有可能演变成大问题。
别轻视低血压的危害
低血压发病率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达10%,由于大脑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低血压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性损害极为突出,病人常感头晕、头痛、眼前发黑、健忘、思维迟钝,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
长期低血压可使机体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包括:视力、听力下降,记忆减退,诱发或加重老年性痴呆,头晕、昏厥、跌倒,使骨折发生率大大增加。另外会导致乏力、精神疲惫、心情压抑、忧郁等情况的发生。
低血压可以食疗
低血压病人的饮食选择包括下列几点:
1.荤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低血压患者要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使体质从纤弱逐渐变得健壮。
2.如伴有红细胞计数过低,血红蛋白不足的贫血症,宜适当多吃富含蛋白质、铁、铜、叶酸、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诸如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贝类、大豆、豆腐、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纠正贫血,有利于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脑的供血量,提高血压和消除血压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状。
3.莲子、桂圆、大枣、桑葚等果品,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之力,可常食用。
4.伴有食少纳差者,宜适当食用能剌激食欲的食物和调味品,如姜、葱、醋、酱、糖、胡椒、辣椒、啤酒、葡萄酒等。
5.与高血压病相反,本病宜选择适当的高钠、高胆固醇饮食。氯化铀(即食盐)每日需摄足12~15克。含胆固醇多的脑、肝、蛋、奶油、鱼卵、猪骨等食品,适量常吃,有利于提高血胆固醇浓度,增加动脉紧张度,使血压上升。
小贴士:轻重低血压轻重对待
低血压患者轻者如无任何症状,无需药物治疗,主要治疗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体质,增加营养,多喝水,多喝汤,每日食盐略多于常人;重者伴有明显症状,必须给予积极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防止严重危害发生。
老人耳聋查查血脂
耳聋,是因为老了吗
老人常说:“人老了,耳朵也聋了。”然而,当老人出现听力减退时,不要以为这一定是人衰老的自然规律,更不能听之任之而放弃治疗,因为耳聋也可能是高血脂造成的。
研究表明,有高脂血症的老人发生耳聋的几率要比血脂正常的老人高出20%。这是因为高血脂会损害内耳神经和血管。
一方面,高血脂可引起内耳脂质沉积、过氧化脂质增加。过氧化脂质会对内耳神经造成损害,直接导致内耳细胞损伤、血管萎缩,从而引起老年性耳聋。另一方面,高脂血症患者血液黏滞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强,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使血流缓慢、供血不足,这些因素都可引起内耳微循环灌流障碍,进而影响内耳听力。
虽然高血脂导致的耳聋和衰老导致的耳聋在症状上没有区别,但当老人出现听力减退、耳鸣等耳聋的前期症状时,都要及时去医院检査血脂。如果检査后确诊是高血脂导致的听力障碍,应积极进行降脂治疗。在合理治疗后,如果血脂控制得好,可有效延缓听力减退。
检查血脂的注意事项
定期检査血脂非常重要,但血脂检査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到医院化验前务必注意下面的几种情况,这样才能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无误:
1.采血前一天晚10时开始禁食,次日早上9时至10时采取静脉血,即空腹12小时以上晨间取血。
2.取血前24小时不饮酒,不作剧烈运动。
3.取血前应有两周时间保持平时的饮食习惯,若大吃大喝或有意素食,则所测得的结果不标准。
4.应在生理和病理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检査,如近期内无急性病、外伤、手术等,感染、急性心梗、妇女月经期、妊娠、应激状态、创伤均可影响检测含量,应尽量避免。
5.不要服用某些药物时检査,如避孕药、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噻嗪类利尿剂、激素类药物等可影响血脂水平,导致检验的误差。
不良生活方式往往是高血脂的伴侣
生活节奏快,晚上睡得迟,早上起得晚,为了省时间不吃早饭或随便吃点东西就匆匆上班;午餐为了方便和节省时间吃盒饭便当或者洋快餐;晚餐应酬多,经常参加宴会、酒席,喝酒多。经常“肥甘厚味”,这些生活方式往往会因高油、高盐、高糖而产生代谢问题,导致高血脂、高血压或高血糖上身,脂肪肝、肥胖、便秘等问题也一一出现,因此,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往往能有效地预防高血脂病的发生。
小贴士:生活和饮食的调节可改善耳聋症状
不吃高脂的食物,同时多吃芹菜、莴笋、苦瓜、洋葱等对降低血脂大有裨益,核桃、松子、榛子等食物对改善听力也有一定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平时多运动;当外耳道不适时,尽量不要用硬的东西掏耳朵,避免诱发感染。
耳鸣和心脏功能有关系吗?
最新研究成果显示,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突发耳鸣,往往是患冠心病和奇特心脑血管疾病的先兆,耳鸣,听力减退或耳聋等内耳症状,常常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短暂性脑缺血的表现之一,多数病人在出现内耳症状的6~12个月之后患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