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求推荐,求收藏。
----------
1911年11月7日,是个值得广西人纪念的日子,省会桂林和平易旗,宣布广西独立。
桂林易旗,相对来说和历史一样没有太多的枪声和流血,但是也是来之不易。
当时清廷正大办新军,裁减旧军。武昌起义那一声枪响,犹如石破天惊,清王朝各省均感紧张。广西巡抚沈秉堃对广西新军不信任,以广西防务紧要,必须依靠旧军为由,奏请朝廷不要裁减防营经费。没想到武昌起义不久,隔壁省传来一声炮响——兰芳军攻占广州城,广东独立。清廷自然如坐火山,批准沈秉堃“援粤保桂”,令度支部追加其所需经费五万两。沈秉堃又以饷械缺乏,请令度支部拨款五十万两。此时清王朝国库空空,没有办法,只好令湖南就近拨给。
且不说湖南是否能拨给经费,广西怀远县会党的枪声又响起来了。沈秉堃上奏朝廷请求派兵。当天,清廷命湖南、贵州速派兵至该地合力镇压。
怀远枪声未停,广西省会桂林似有“地震”的前兆:一帮同盟会会员开会,决定联络柳州、梧州、恭城、浔州一带的会党、民军,在桂林伺机起事,时间定在10月29日。可是,天公不作美,当天桂林突降大雨,河水陡涨。新军驻在南门之外的李家村,而南门的将军桥被淹,参与起义的人马不能过桥入城,起义只好临时中止。
但梧州却传来独立的消息。原来,10月30日梧州同盟会人主办的《梧江日报》、《广西日报》,同时发出一则号外,说是:“京陷帝崩”。这个天大的“忽悠”,令梧州人心大为震动:皇帝死了,京城也被攻下,我们不起来革命,还等什么?
梧州独立之后,柳州、桂林、浔州也暗地纷纷响应,大有山雨欲来之势,各种信息如雪花似的传到省府,沈秉堃以广西危急,奏请朝廷命湖南拨出大宗饷械和军队,星夜增援广西;又请海军部派军舰到梧州堵塞江路。
没想到第二天,广东来电让朝廷大跌眼镜,一年前自广西巡抚升任两广总督的张鸣岐,一纸回复朝廷说:“湖南新军起义,湖南独立。”这无给清廷挡头一棒。
广西独立紧锣密鼓,虽然还没有开花结果,但其他省份却纷纷树起独立大旗: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贵州、江苏、浙江等地独立。这就使广西陷入绝路:因为广西是个穷省,军费入不敷出,每年需要由四川协饷二十万,广东协饷五十万,湖南协饷二十万,湖北协饷十万。
现在,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广州已经独立。广西如果不独立,财政又不能自立,靠谁拨钱?更重要的是一旦与革命军开战,朝廷军队要援救广西,非经湖南、广东入境不可。这两条路一断,广西便是孤立无援。
这是关键时刻广西进退之大势。当时省城的形势也不容乐观。
11月6日,同盟会占优势的广西省谘议局,集合一百余人,由议长甘德蕃谒见沈秉堃,和平请愿,以“战火一起,糜烂地方”为由,请宣布广西独立。这个理由当然成立。但老于世故的沈秉堃,对局势还在作壁上观,勉以“勿负清廷”,只打官腔,并没有应允。
是时,广西的二把手、布政使王芝祥掌握桂林巡防队兵权,实权在握,但他的成长,全靠姐夫刘人熙的提携。于是,革命党人便动员刘人熙去说服王芝祥。广西谘议局副议长、同盟会会员黄宏宪等,也会见王芝祥,进行劝说。
更有那广西同盟会支部长耿毅,身携炸弹,手持短枪,来见王芝祥,提出“广西独立,新军北伐”的主张。王芝祥一见耿毅一身架式,当然怕他手中的黑家伙走火——其实耿毅也怕王暗算。这时,王芝祥已知梧州独立,感到大势所趋,心有所动,但说还要商之沈秉堃。
省谘议局同王芝祥去说服了沈秉堃后,拟定以沈秉堃为都督,王芝祥、陆荣廷为副都督。11月7日桂林召开军政商学各界万人大会,沈发表独立演说,提出目前八项办法,群众高呼万岁,掌声不绝——广西算是完成了一件改朝换代的大事!
省会独立,等于全广西独立一事已定,至此未费一枪一弹,算是和平易旗,也是地方老百姓之大幸。两天后,柳州独立;过了几天,庆远、南宁也相继宣布独立。
广西独立后,沈秉堃虽被举为都督,但他以自己不是广西人,与民党没有什么联系,便借口领军援鄂,心下已有去桂之意。这时正值汉阳失守,他率兵离开广西驰回湖南原籍。王芝祥代沈为都督。但一帮广西人认为王芝祥是北方人,主张以广西人陆荣廷代沈,便授意桂林报纸诋毁防军,赞誉新军,并派人嗾防营为变。
辛亥革命之前,陆荣廷已官至广西提督,是全省最高的军事负责人,只是他的部队驻扎在南宁、龙州一带。陆在旧军中具有势力,在宣布独立时,党人即通电,提出“桂人治桂”的主张;还有他的一些把兄弟,纷纷致电桂林,要推举他为都督;革命党人当然也附和。王芝祥因为清末在广西镇压革命党,杀人颇多,有些血债,眼下虽然反正独立,心中仍有不安,也知自己不为党人所容,不敢恋槽,便编巡防军为六个大队,不久也借口北上援鄂,率军一走了之。
陆荣廷率精兵数千,从南宁绕道梧州,来到桂林,就广西都督任。历史还是没怎么变,并没有因为兰芳军队攻占广州而影响广西的变局,陆荣廷如历史一样最终掌握广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