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的两年,我作为双人雪橇运动员加倍刻苦训练。我和搭档吉尔最终得以参加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预备……出发!”全程共有15个转弯,我们完美地驶过每个弯道,平均时速高达823英里,最后我们打破纪录,获得金牌。潜力,人人都拥有它,但是你可能永远不知道它藏身何处。看看我吧,我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奥运会金牌,只是以一种始料未及的方式。
一瞬间,他仿佛已超越心智的极限,闯破了强硬的壁垒,登上了从未涉足的艺术峰巅……
超越/优化
“哀莫大于心死。”
他伫立在山样高的画稿前,像一具木质的雕像,怆然、疲惫、心酸。送交全国美展的作品,第三次落选,他感到再也无力突破厚重的壁垒,登上金碧辉煌的艺术殿堂了,失望的苦痛像铅块般重重地压在心上。
父亲跛着脚走来,劝慰道:“冠文,你的画已很不错了,再努力一阵,能成!我们在期待……”
赵冠文苦笑着:“爸爸,还是面对现实吧,人的心力、才智是有限的。”
“难道有不能超越的极限吗?”父亲喉咙里喘着。
“是的,”赵冠文慨叹着,“功亏一篑,多少人离成功只一步之遥,却用尽了最后的气力,再也达不到事业的顶点了。”
父亲沉思着,突然激动起来,一瘸一拐地走了两步,说道:“前不久,我见到一位分别二十多年的战友,他现在是位了不起的雕刻家,你去见见他吧!”
赵冠文摇头说:“靠关系发作品的人是不能成艺术家的。”
父亲咆哮起来:“正因为如此,才要你去见他!”
……他终于找到了雕刻家的住所。
“是冠文吗?进屋坐吧!”一位老人从案几上抬起头,招呼着。
赵冠文四下打量一阵,眼睛突然亮了:满屋竹雕、木雕,一个个因夸张而变形的小动物,像是获得了神秘的生命,稍不留意,就会从各个角落蹦跳,冲闯出来似的。他不由啧啧地赞叹了。
老人仍在工作,锋利的刀刃在一节竹根上灵巧地游动,不到3分钟,一头奔驰跳跃的小鹿就出现在他的手上——确切地说,老人没有手,那冰凉坚硬的刻刀是绑在他断臂的肉槽中的。赵冠文惊得一个踉跄:“你……”
“我……”老人淡淡一笑,“在朝鲜战场上负了伤,但我要生活。”
赵冠文沉默着,像明白了什么。
“带作品来了吗?”
赵冠文摇摇头,将画撕得粉碎。
老人微微颔首,朝门外一座山峰一指:“我带你去见一个人。”
“不,父亲正在家……”
“他正在山上等你。”
赵冠文的心颤动了。他想起了父亲的跛足。
“可别小看山,它像一座灵秀的艺术画廊,每次攀登,都会给我灵感。”说着老人卷起了裤腿。
像一道闪电划过,赵冠文发现雕刻家的双腿竟是一副木质假腿。一瞬间,他仿佛已超越心智的极限,闯破了强硬的壁垒,登上了从未涉足的艺术峰巅……
欧拉成为天才的过程就是他终生奋斗不息的过程。
终身勤奋,便成天才/贾小奇
1707年,欧拉出生于瑞士的巴塞尔,13岁时进入巴塞尔大学。16岁从巴塞尔大学毕业时,他已成为巴塞尔有史以来第一位年轻的硕士。19岁时他写了一篇关于船桅的论文,获得巴黎科学院奖。从此,他的创作热情如江河滔滔,奔腾不息。
1727年,沙皇喀德林一世把欧拉请到了彼得堡。1733年,欧拉任彼得堡科学院教授,时年26岁。长期紧张地、夜以继日地研究工作,加上炎热的气候,给欧拉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他右眼失明了,这时他才28岁。但这个打击并没有动摇他献身科学的志向和决心。
欧拉更加勤奋地工作,即使在不良环境中仍始终如一,他经常抱着孩子,在喧哗声中完成他不朽的论文。
1741年,欧拉应普鲁士腓特烈大帝的邀请,到柏林任柏林科学院物理、数学所所长,在那里他工作了25年,是柏林科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失败并不意味着结束,成功往往是无数次失败积累而来的,所以,最重要的是不要放弃,不懈追求。
哥伦布的故事/林琳
哥伦布曾在意大利北部城市帕维亚的帕维亚大学攻读天文学、几何学和宇宙志、《马可·波罗游记》、地理学家的理论、海员的报告和传说,由海外传来的非欧洲血统的有关海事的艺术和技艺的着作,所有这些都激发了他的想象。
过了好几年,他逐渐产生了一个坚定的信念:根据归纳推理,世界是一个球体。根据演绎推理,可知从西班牙向西航行能到达亚洲大陆,正像马可·波罗向东航行到达了亚洲大陆一样。他怀着炽热的心情想去证实他的理论。他开始寻找必要的财政后盾、船只和人员,以便去探索未知的东西,寻找更多的东西。
他开始行动了!他把心力始终贯注在目标上。在长达十年的时间内,他时常差一点儿就取得了必要的帮助。但是,这一切,国王的欺诈,人们的嘲笑、怀疑,政府下级官员的恐惧,还有一些商人不讲信用,他们原要帮助他,但在最后由于他们的科学顾问的怀疑,却拒绝给予援助——给哥伦布带来了一连串的失败,但他仍然不断地努力。
直到1492年,他终于得到了他坚持不懈地寻找和企盼的帮助,那年8月,他开始向西航行,打算前往日本、中国和印度。
哥伦布在加勒比海登陆以后,就带着金子、棉花、鹦鹉、珍奇的武器、神秘的植物、不知名的小鸟和野兽以及几个土人回到了西班牙。他认为他已到达了他的目的地,已经到达了印度以外的岛屿,但实际上他没有到达亚洲。哥伦布虽然未能立即认识到这一点,但他却发现了更多的东西,相当多的东西!
仇恨就像一所房子,会把人关在里面,不得自由。
最大的对手/陈萌
她是一个普通女孩,甚至是不幸的,因为从小目睹家庭暴力长大,心中一度充满绝望的仇恨。
母亲因小儿麻痹后遗症,必须依靠双拐行走,但心地善良,为人乐观。父亲的腿部也有残疾,重男轻女,脾气火爆。因为酗酒了,因为工作不如意了,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儿,就会对母亲拳打脚踢,事先都把母亲的双拐扔得远远的,不许逃跑!
她心疼母亲,尝试去保护母亲,可是小小的她,被父亲一推就狠狠摔倒了。起初,她只能紧闭双眼,拼命堵住耳朵,躲在墙角瑟瑟发抖,泪流满面。渐渐地,她握紧了自己的拳头,在心底大声发誓:“我一定会打倒你的,保护妈妈!”
用什么方式保护呢?她渴望长快点,长高点,变成健壮强大的巨人!当时她的体育成绩不错,长跑尤其出色,也练过篮球和排球,可是这能保护母亲吗?下次父亲再动粗,自己背着母亲能逃掉吗?
有一天,她无意中看见电视里的拳击比赛:长拳直拳勾拳,每一记都那么有力!腾挪闪跳,每一次都扣人心弦!近距离地搏斗,迅速打倒对手——这不是她一直想要的胜利吗?于是,15岁的她瞒着家里人,偷偷报名,参加了体育学院的拳击训练队。因为训练刻苦,啥也不怕,她很快得了“拼命三郎”的外号。那时,我国女子拳击刚刚起步,陪练的都是重量级的男运动员,她常被打得鼻青脸肿,鼻梁也被打断过几次,鲜血喷涌而出。但她丝毫不怵,照样出招凶猛凌厉,不肯退缩,常常让对方招架不住。
下场后,教练看着她血迹斑斑的训练服,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学拳击也不能太拼命啊!”
每次她带伤回家,母亲都心疼不已,问长问短:“囡囡,怎么练长跑、打篮球,身上会有淤青?”“怎么跌得鼻梁都断了?”她总是哈哈一笑,找来各种借口,让母亲放心。
1995年,我国第一场拳击对抗赛在沈阳市于洪区文化馆举行,17岁的她因出手狠、爆发力强、防守反击迅速,也是选手之一。她终于决心邀请母亲观看。
那一次比赛惊心动魄,台下的母亲看着女儿和对手顽强对抗,心蹦到了嗓子眼。一场比赛下来,她不由冷汗涔涔,眼看女儿夺取了最后的胜利,竟然潸然泪下。
回家的路上,母亲问:为什么学习拳击?
女儿说,为了保护你,我也要有一双大拳头!
母亲握住女儿那双筋骨突出的手,看着女儿说:希望你是真的喜欢拳击,不要怀着仇恨学习,妈妈会更开心!
女儿不回答,半天才敷衍了一声。离家去学习前,她仍然警告了父亲:
“你再敢动妈一个手指头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