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鸡蛋、咖啡。”她说。
他让她靠近一些,摸摸胡萝卜。她注意到它们变软了。
父亲又让女儿拿了一个鸡蛋,打破它,剥掉壳,这是一个煮熟的鸡蛋。
最后,父亲让她喝了一口咖啡。尝到香浓的咖啡,女儿笑了,怯声问道:“父亲,这意味着什么?”
父亲说,三样东西面临同样的逆境——煮沸的开水,但其反应各不相同。胡萝卜入锅前是强壮的、结实的,放进开水,它变软了、变弱了。鸡蛋原来是易碎的,薄薄的外壳保护着液态的内脏,开水一煮,内脏变硬。粉状咖啡豆则很独特,进入沸水,它们倒改变了水。
在艰难和逆境前,可以学胡萝卜、鸡蛋或是咖啡豆,可以屈服,也可以变得更坚强——甚至,可以改变环境。
父亲说:“你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你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行动;
你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
你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
你不能预知明天,但可以把握今天;
你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顺心;
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你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
是的,心态有时比什么都重要。
一个人关心别人的处境和尊严,必是出于自己内在的尊严体验。
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摩罗
王开岭在他即将出版的随笔集《激动的舌头》中,引用了赫尔岑回忆录所谈到的一个风俗。赫尔岑满怀深情地说,西伯利亚的一些地方,出于对流放者的关怀,形成这样的风俗:他们夜间在窗台上放些面包、牛奶或清凉饮料“克瓦斯”,如果有流放者夜间逃走路过这里,饥寒交迫,又不敢敲门进屋,就可以随意取食,以渡难关。王开岭接着赞叹道:“多么伟大的细心!”
前不久读张光宇《拉萨的月亮》,才知道拉萨每年过年都有一项内容,那就是到街头布施穷人。穷人成排地站着,众多布施者拿着零钱一路分过去。书中“我”钱分得差不多了,就专挑看得顺眼的求乞者分,而那些看着不喜欢的人,就被跳过去了。这时,藏族大学生达娃过来将“我”拉到一边,告诫“我”不能这样有所遗漏,这样做会使那些落空的求乞者受到伤害。达娃认真地看着“我”,直到她确信“我”已明白了她的意思而又没有因此受到伤害,才放心地继续布施去了。
我对这段文字惊叹不已。我禁不住批曰:“细腻的心灵。心常常因细腻而伟大。”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很少读到这么好的文字,因为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粗糙,我们的心灵当然也只会越来越粗糙,越来越自私和冷漠。
为什么细腻本身就常常是伟大的,因为细腻体现了伟大的爱心和善良,体现了内在的良知和尊严。
一个人关心别人的处境和尊严,必是出于自己内在的尊严体验。所以,在一个彻底丧失了尊严的无赖群体之中,几乎没有真正的良知和关怀可言。
爱心为首/汝荣兴
有个年轻人去参加一家公司的招聘面试。
面试地点在该公司大楼的一楼。很快地,这年轻人便回答完了主试者提出的所有问题。最后,主试者让他去十楼的老总办公室进行最后的面试,还关照地说:“很抱歉,我们这幢楼的电梯今天坏了,所以只好辛苦你从楼梯上去了。”
年轻人走到七楼。在楼梯的转角处,他看见一个头发花白、一身勤杂工穿着的老人,正手提水桶吃力地也在上楼……他就上去接过了老人手中的水桶,说:“来,大爷,我来替您拎吧。”“可是,我这一直要拎到十五楼,不影响你办事吗?”老人说。“没事,”年轻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可以给您拎到那儿后再办自己的事。”
就这样,年轻人拎着水桶,与那老人一前一后地上着楼,到了十楼的时候,后边的那个老人突然上来拍了拍年轻人的肩膀,说:“小伙子,祝贺你,你已经被本公司正式录用了,我就是公司老总。”老人继续说,“别的人都对我视而不见,所以我实在无法理解他们的为人,而你却以你的爱心,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你是怎样的一个人!”
爱心真的是一个人最须具备的,否则,你至少会失去许许多多通向成功的机会。
谁都没想到几分钟就把石头挖出来了,看看大小,这颗石头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心中的顽石/佚名
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里摆着一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碰到那一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
儿子问:“爸爸,那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颗石头吗?从爷爷那时起,就一直放到现在,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
过了几十年,这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的儿子娶了媳妇,他当了爸爸。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那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
爸爸回答说:“算了吧!那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
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
十几分钟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
媳妇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要挖一天吧,谁都没想到几分钟就把石头挖出来了,看看大小,这颗石头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
而且,自我价值的实现,成功与否的体现,不必通过与别人比较来证实,更不需要别人肯定来满足。
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佚名
有一位中国的MBA留学生,在纽约华尔街附近的一间餐馆打工。一天,他雄心勃勃地对着餐馆大厨说:“你等着看吧,我总有一天会打进华尔街的。”
大厨好奇地问道:“年轻人,你毕业后有什么打算呢?”
MBA很流利地回答:“我希望学业一完成,最好马上进入一流的跨国企业工作,不但收入丰厚,而且前途无量。”
大厨摇摇头:“我不是问你的前途,我是问你将来的工作兴趣和人生兴趣。”
MBA一时无语。显然他不懂大厨的意思。
大厨却长叹道:“如果经济继续低迷下去,餐馆不景气,那我就只好去做银行家了。”
MBA惊得目瞪口呆,几乎疑心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眼前这个一身油烟味的厨子,怎么会跟银行家粘得上边呢?
大厨对呆鹅般的MBA解释:“我以前就在华尔街的一家银行上班,天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没有半点自己的业余生活。我一直都很喜欢烹饪,家人朋友也都很赞赏我的厨艺,每次看到他们津津有味地品尝我烧的菜,我就高兴得心花怒放。有一天,我在写字楼里忙到凌晨1点钟才结束了例行公务,当我啃着令人生厌的汉堡包充饥时,我下定决心要辞职,摆脱这种工作机器般的刻板生活,选择我热爱的烹饪为职业,现在我生活得比以前要愉快百倍。”
这样的事例,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因为,中国人在选择职业时,第一看体面,第二看收入,两者兼得,就足以在人前人后风光炫耀了。成败荣辱,全都摆在面子上,而面子是要人捧的,无人喝彩,就如同锦衣夜行般无趣。可对于西方人来说,无论从事任何职业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他们更注重的是对事业的兴趣。而且,自我价值的实现,成功与否的体现,不必通过与别人比较来证实,更不需要别人肯定来满足。
痛苦的蜕变/杨海军
精巧而脆弱的蝉蜕令我不敢轻易碰触,我怕我的双手毁掉他们成长的丰碑;我更怕,我的双眼难以辨识那些刻在碑上的铭文。我敬仰那为了重生而静伏、挣扎的苦痛的灵魂。
假如能有机会可以蜕变,我能否获得重生的飞跃?!
或许,我应该再次解构自我了。在和寂寞一样长的铁轨下燃烧着海子火热的青春;含在口中的乌黑的枪管洞穿了海明威充满激情的灵魂;煤气倾泄的房间里茨威格缓缓卧倒……这太残酷了:我不得不痛苦地闭上噙满泪水的双眼。
是什么力量,驱使他们如此从容,从容得一如闷死在蛹中的蝶!
或许,这种蜕变,饱含着永远的无奈与淡淡的忧伤。既然无法“兼济天下”,那么只能“独善其身”。五柳先生不得不在南山下宁静地采菊东篱;嵇康也选择放荡天涯,挥笔写下《广陵散》;东坡先生把“一肚子的不合时宜”说给月亮,希望可以“千里共婵娟”!他们的一生都有着轻轻的愁、深深的忧,他们有自己美丽的心灵家园!他们在自己的家园里无声地为这个世界——这个无法改变的世界——祈祷和祝福!这何尝不是一种美丽,一种痛苦的美丽。
海明威在《永别了,武器》中说:“人的一生,总会有折断,可有的人,在折断处长得更结实。”
人生的苦难,是一次蜕变的机会;由苦难,走向深刻,尽管有可能失去世界的广度,却更可能得到生命的深度。
因此,我们必须充满力量,不必惧怕改变,不必惧怕伤痕累累。因为,你有机会可以蜕变、可以重生,哪怕如浴火的凤凰!
诱惑无处不在,但只要你有颗抗诱惑的心,哪怕金山银山在前也会黯然失色,不战而退。
诱惑/马丽雅
农场主汤普森的小店里有很多寄宿的人。苏珊的妈妈每周都给他们代洗衣物,报酬仅5美元。一个周六晚上,苏珊像往常一样去那儿替妈妈领钱,她在马厩里遇到了这位农场主。
显然他正处于气头上。那些总和他讨价还价的马贩子激怒了他,令他火冒三丈。他手里的钱包打开了,被钞票塞得鼓鼓的。当苏珊向他要钱时,他没有像从前那样训斥她打扰了正在忙碌的他,而是马上将一张钞票递给了她。
苏珊暗暗高兴自己这次比往常轻易地逃过了这一关,她急忙走出马厩。到了路上,她停下来,拿针将钱小心翼翼地别在围巾的褶皱里。这时,她看到汤普森给了她两张钞票,而不是一张!她往四周望了望,发现附近没有人看到她。她的第一反应,是为得到了这笔飞来横财而兴奋不已。
“这全是我的了。”她心想,“我要买一件新的斗篷送给妈妈,妈妈就能把她那件旧的给玛丽姐姐了。这样,明年冬天玛丽就能同我一块儿去上学了,说不定还可以给弟弟汤姆买双新鞋呢!”
过了一会儿,她又认为这笔钱一定是汤普森在给她时拿错了,她没有权利使用它。正当她这样想时,一个充满诱惑的声音说:“这是他给你的,你又怎么知道他不是想要把它作为实物送给你呢?拿去吧!他绝对不会知道的。就算是他弄错了,他那大钱包里有那么多张5美元钞票,他也绝不会注意到的。”
她一边往家走,一边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她一路上都在思考着是拿这笔钱买享受重要呢,还是诚实重要?
当她经过家门前那座小桥时,她看到了妈妈平时的教诲:“你想要人家怎样对你,你就得怎样对人。”
苏珊猛地转过身,向回跑去。她跑得很快,快得让她差点连气都喘不过来了,仿佛是在逃离什么无形的危险。就这样,她径直跑回了农场主汤普森的店门口。
汤普森注视着眼前这个小女孩,他从口袋里取出100美元递给了苏珊。
“不,谢谢你,先生。”苏珊说,“我不能仅仅因为做了件正确的事就得到报酬。”
心愿清单/潇潇
几星期前,我随朋友在一家美术用品商场,帮她挑选水彩颜料。我很惊讶,因为我知道她对绘画是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我报名参加了水彩画培训班。”她有些腼腆,“其实,我没时间学画画,不过,这是我去世前需要做的50件心愿清单上的其中一项,所以我就报了名!”
听起来,很有趣。我问她:“你的清单上还有什么呢?”
“各种各样的事情呗!”她说,“每隔几个月我都要拿出清单来看看,决定下一件要做的事儿是什么。有这张清单之前,我常常抱怨自己没有什么,现在我只管对着做就行!”她建议我自己也开一张。
那天晚上,我开了张清单,发觉她说得对,清单上列着一大堆对我来说很重要的事,从中可以看出我怎么耽误了自己渴望做的事情。我很快就写满了头20个项目,但往下就要仔细思量了。最后,我添上了一些考虑了许多年、年轻时就向往的事情。稍后,我重看清单,有些项目使我很诧异。
我蓦然发现,有些事情,非得赶快去做不可,例如学电脑、学英语;有些事情可以等我老一点儿再去做。
有些项目也许是我能力做不到的,但我知道我已经为这些梦想做好了架构,要是我今天就把这些梦想视为目标,一定可以在明天就找到途径去实现梦想中的一部分理想。
像我那位朋友一样,我绝对不必抱怨了。每当我觉得生活苦闷,我就把清单拿出来。
我的朋友已把她想做的几件事完成,她告诉我:“要想船来,先建个码头,秘诀在于作好准备。”她说:“仔细想想,首先要建个码头,对人生是多么重要啊!”
人的一生,往往为别人而活多过为自己而活,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还有许许多多的心愿未完成,空留遗憾。
如果人人都有一份心愿清单,静下心来发现全新的自己,多爱自己一点,不浪费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的生活更积极、更上进。
你若真心想突破自己,请把自己与痛苦紧紧绑在一起,任它折磨你到找到答案为止。
付出是痛苦的“解药”/杨基宽
我问一位员工:“您会在周末的时间思考突破的方式吗?”他摇头说不会;我再问他:“那会在平常下班后的时间思考吗?”他也说不会。
这是我与一位已经在公司任职四年的中阶主管间的对话。这段对话起因于,这位员工向我说,已有好长一段时间了,他无法突破工作上的瓶颈,他说,如果再这样下去,他希望能转调职务,因为他想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我进一步请教他想转调的真正原因,他说,他已经连续好几个月没有达成公司给他的工作目标,虽然这期间他已绞尽所有脑汁,尝试过各种努力,但仍然无法突破现状,因而才想换一个新环境。
我对他所说的“他已绞尽所有脑汁”的境界感兴趣,也好奇他所谓的“尝试过各种努力”,到底是到什么样的程度?因为从他的口气听来,他好像已对自己鞠躬尽瘁,所以我问他,他都是用什么时间去思考突破的方式?因为假设他已毫无保留地付出,但仍然无法突破,那么经营阶层就要介人了。
但从上述简单的对话上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这位主管所谓的“绞尽所有脑汁”与“尝试过各种努力”都只发生在上班的时间。
在了解到他对于“完全付出”的定义之后,我请他陪我玩一个“停止呼吸”的游戏,我请他试试看,如果要暂时屏着呼吸的话,他最长可以忍耐多久?他十分纳闷地照我的意思做,他深吸一口气,然后闭气,但是到了57秒的时候,他就受不了了。
我告诉他,根据医学统计,人的脑子如果缺氧超过2分钟,就有可能变成植物人,换句话说,2分钟应该是人体的极限了,接着我请他猜猜看,人类暂时屏着呼吸的世界记录会是多长?这位同事可能因为听了我之前提及的医学论点,因此他猜测“应该不会超过两分钟吧?”我摇摇头说不止,他再猜3分钟?我说不是,他继续猜4分钟、5分钟、6分钟、一直到7分钟的时候,我稍微点了头,全世界屏着呼吸最长的纪录是7分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