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
改变不了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
改变不了事实,但可以改变态度,
改变不了过去,但可以改变现在;
人,
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
不能样样顺利,但可以事事尽心,
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
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
给心灵洒点光/碣石草
有一则发生在美国的故事:一位叫亨利的青年,三十多岁了仍一事无成,他整天在唉声叹气中度日,觉得自己一无所长,只能荒度人生。
一天,他的一位好友拿着一本杂志找到他,认真地告诉他:“这本杂志里面讲拿破仑有一个私生子流落到美国,这个私生子又生了一个儿子,他的全部特点跟你一样:个子很矮,讲的也是一口带法国口音的英语……”亨利半信半疑。但当他拿起那本杂志琢磨半天后,终于相信自己就是拿破仑的孙子。
此后,亨利完全改变了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从前,他以自己个子矮小而自卑;如今他欣赏自己的正是这一点,“矮个子真好!我爷爷就是靠这个形象指挥千军万马的。”以前,他觉得自己英语讲得不好;而今他以讲带有法国口音的英语而自豪!当遇到困难时,他会认为“在拿破仑字典里没有‘难’字”。就这样,凭着他是拿破仑孙子的信念,他走出心中的阴霾,走进自信的阳光里。他微笑着走出家门,轻松地去寻找工作,无论干什么都全身心地投入,他相信自己能行,因为他是拿破仑的后代。三年后,他成了一家大公司的董事长。
后来,他请人调查他的身世,才知道他并不是拿破仑的孙子,但他说:“现在我是不是拿破仑的孙子已经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我懂得了一个成功秘诀:当我相信时,它就会发生。”
亨利的成功,是那本杂志中关于他“身世”的消息,给他阴沉的心空洒上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甚至欣赏自己的光亮,在这光亮的指引下,他竭尽能力去参与各项活动,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令我想起另外一个故事。
第25届世乒赛时,有一个戏剧性情节:中国选手容国团战胜自己的同胞队友杨瑞华。杨瑞华则大胜匈牙利老将西多,不是偶然获胜,而是每战必克,被称为西多的克星。西多则每每战胜容国团,不是偶胜,而是常胜,两天前的团体赛就赢得很爽快,被称为容国团夺冠的拦路虎。最后的冠亚军决赛由容国团对阵西多。第一局,容国团很快就告负了。赛场预测,男单冠军必属西多无疑。可是,最后的结果却相反,容国团为我国体育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这是为什么?中国队采取了什么战术?
在第一局结束后,教练傅其芳退后,队员杨瑞华临时充当教练,指导容国团。杨瑞华时而比比动作,时而侧目西多,眼中充满火药味。西多见杨瑞华为容国团面授机宜,浑身觉得不自在,心里直发怵。他双眼直盯杨瑞华,自己的教练讲了什么都未能听进去,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第二局开场后,西多步伐错乱,连连失误,容国团却士气大振,越战越勇。最后,容国团直落3局,以3比1捧回金杯。
本来稳操胜券的西多惨痛地输了。他输给的不是对手,而是自己。他看到自己的克星杨瑞华面授机宜,以为自己的弱点被对方抓住了,心中没了底气。可以说,在第二局开场前他就在自己的心里贴上了失败的标签,因此,在那时他就输了。
曾经出现过一副对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不服不行。”它是讽刺官僚腐败的,如果撇开这些,把它运用到照亮或打湿心灵这一点上,却是极其恰切的。树立必胜信心,让光明引导进取,往往“不行也行”;丧失必胜信念,使暗淡笼罩心情,只能“行也不行”。
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尔说:“人一旦被贴上某种标签,就会按照标签所标定的去塑造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何不为自己的理想贴上光明的标签,收获金色的太阳呢?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永远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保持谦卑的心/蒋光宇
有一天,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起聊天。一位老子相当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炫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
当他口若悬河大肆吹嘘的时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动声色的苏格拉底拿出了一张世界地图,然后说:“麻烦你指给我看看,亚细亚在哪里?”
“这一大片全是。”学生指着地图洋洋得意地回答。
“很好!那么,希腊在哪里?”苏格拉底又问。
学生好不容易在地图上将希腊找出来,但和亚细亚相比,的确是太小了。
“雅典在哪儿?”苏格拉底又问。
“雅典,这就更小了,好像是在这儿。”学生指着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说。
最后,苏格拉底看着他说:“现在,请你再指给我看看,你家里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哪里?”
学生急得满头大汗,当然还是找不到。他家里那块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在地图上连个影子都没有。他很尴尬又很觉悟地回答道:“对不起,我找不到!”
任何人所拥有的一切,与有大美而不言的天地相比,与浩瀚无际的宇宙相比,都不如沧海之一粟,实在是微不足道。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不管我们拥有什么、拥有多少、拥有多久,都只不过是拥有极其渺小的瞬间。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又增一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永远都应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水很谦卑,它总是向下,向下,可它却流成了江河湖海;
山很谦卑,它总是沉默,沉默,可它却在沉默中造就了一道壮丽的风景;
春很谦卑,它总是在严冬过后悄然而至,可它却温暖了生命,催开了花朵;
秋很谦卑,它总是默默地跟随夏季到来,可它却带来了收获,带来了果实。
保持一颗谦卑的心,生命就有了一种无法言传的尊严和价值。
抓住一切时机,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请别单独用餐/佚名
抓住一切时机,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作者凯斯·弗拉基在其新书《决不单独用餐》中揭示的成功之道。
弗拉基生长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农村,父亲是钢铁工人,母亲是清洁工。他依靠个人努力,特别是在与人打交道方面的超人才能,获得奖学金进入耶鲁大学,并获得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弗拉基进人着名的底特律咨询公司,很快做到了合伙人的位置,并成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成了业界白手起家的典型。在不到40岁时,弗拉基已经建立起一张庞大的关系网,其中既有华盛顿的权力核心,又有好莱坞的大牌明星,他自己则成为“美国40岁以下名人”和“达沃斯全球明日之星”。
“记得刚进哈佛商学院的时候,我诚惶诚恐,实在不敢相信一个穷小子能跻身全美最高商业学府。一年之后,一个念头浮上心头:我身边这些家伙都是凭什么本事进来的?”弗拉基发现,善于同陌生人接触是成功人士区别于他人的重要标志,成功者善于主动与别人接触,建立起庞大有效的联系网络,并利用关系网开展工作,最终促进各方共赢。在《决不单独用餐》一书中,弗拉基总结出人际交往需遵循的原则。
不要总想着怎么实现自己的目的。交朋友的要旨在于真诚和慷慨,一些为了拉关系而钻营的做法是种短视的行为,表面热情握手但却内心冷漠,这样的人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要办大事,既要考虑自己的目标,又要让那些对自己重要的人实现他们的目标,合作的基础是互利共赢。
始终积极与外界保持联系。要始终关注周围人,通过身边小事发出积极信号,让别人感到你一直在关心他们,而不要等到需要帮忙时才临时抱佛脚。
决不单独用餐。不管你是在公司工作,还是参与社区活动,不管在哪里,你都必须马上融入这个圈子,成为集体的一部分。要是自己单独用餐不搭理别人,那只能说明自身与他人和团体格格不入,这种孤立所带来的后果很可怕。
不要害怕暴露弱点。与人积极接触、坦诚以待,难免会暴露自身的弱点。有人害怕这样,过于矜持和保守,从而丧失了与他人建立密切联系的机会,也同时丧失了无限广阔的发展机遇。
弗拉基还以实际事例讲述了人际交往中的具体方法,比如如何在别人拒绝时挽回事态,如何给有戒备心理的人做工作,如何通过生活工作的小事让别人感动等等。弗拉基说:“这些芝麻小事往往不为别人所重视,但正是小事帮我取得了目前的成功。”
正义之剑把他驱逐出人间的时候,他得到的是鄙视和唾骂。
人心自有公道/徐速
有一天,上帝创造了三个人——甲、乙、丙。
上帝问甲:“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安排自己的一生?”甲想了想,回答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创造。”
上帝又问乙:“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安排你的一生?”乙想了想,回答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享受。”
上帝又问丙:“到了人世间,你准备怎样安排你的一生?”丙想了想,回答说:“我既要创造人生,又要享受人生。”
上帝给甲打了50分,给乙打了50分,给丙打了100分,他认为丙才是最完美的人,他甚至打算多创造一些“丙”这样的人。
甲来到人世间,满怀着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做过许多无私的奉献,对自己帮助过的人,他从无所求。他为真理而奋斗,虽屡遭误解但毫无怨言。慢慢的,他成了德高望重的人,他的善行被人广为传颂;名字被人们默默敬仰。在他离开人间时,所有人都依依不舍,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若干年后,他还一直被人们深深怀念。
乙来到人世间,表现出了极强的占有欲和破坏欲。为了达到目的,他甚至不择手段,无恶不作。慢慢的,他拥有了无数的财富,生活奢华,一掷千金,妻妾成群。后来,他因作恶太多而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正义之剑把他驱逐出人间的时候,他得到的是鄙视和唾骂。若干年后,他还一直被人们深深痛恨。
丙来到人世间,没有任何令人瞩目的表现。他建立了自己的家庭,过着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若干年后,没有人记得他的存在。
人类为甲打了100分,为乙打了0分,为丙打了50分。这个分数,才是他们的最终得分。公道自在人心,认认真真地工作,兢兢业业地付出,满怀着责任感和使命感;无私奉献,总能得到世人认可与回报。付出总有回报,你所奉献出的,最终肯定会得到人们的敬仰的。
一个人的才华总有特殊的敏感点、兴奋点、爆发点,这是上苍赐给我们的一块“魔布”。
找出你的敏感点/游宇明
假若评选这几年人气最旺的青年演艺明星,我想蒋雯丽肯定榜上有名。我在“古狗”里输进她的名字,记录一共有38900项,比巩俐等“国际巨星”还多。蒋雯丽迄今已在二十多部影视剧中饰演重要角色,并几次获得百花奖最佳女配角提名。她演的角色千差万别,几乎没有一个是重复的,她自己也说过:“我总喜欢一些从未演过的,具有挑战性的角色。”
蒋雯丽自然也是有梦想的,但她的梦想却始终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五六岁的时候,姥爷希望蒋雯丽成为体操运动员,于是把她送进了蚌埠市体操队,她就这样学会了侧手翻、空手翻、拉拉提等“武艺”。高中时,蒋雯丽觉得当老师很神圣,渴望“长大后就成了你”。她曾经在家里偷偷地过着教师瘾:复习功课的时候,拿粉笔在玻璃上写那些需要背诵的东西,像老师一样拿根棍子在玻璃上指指点点。然而,理想不是某个人拿私房钱喂大的,它不会那么听话,高中毕业后,蒋雯丽没有考上大学,只上了中专——安徽水利电力学校,她的教师梦破灭了。中专毕业后,蒋雯丽被分配到蚌埠市自来水公司做了一名普通工人。她不甘心就这样平平庸庸过一辈子,产生了做作家的念头。她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文学书籍,开始勤奋练笔。人生的戏剧性无所不在,有一次,自来水公司决定搞一次春节文艺汇演,在学校做过团委书记的蒋雯丽被任命为“总策划”,演出特别成功,受到了上级的表扬。后来,全国城建系统搞汇演,她担任领舞的集体舞又获得了省里和全国的大奖,经历了这样两件事,她的表演才能开始显露出来。1988年秋天,蒋雯丽看到《大众电影》上刊登了北京电影学院的招生广告,决定赴京投考。对这次考试,她不像别的考生那样紧张,她的想法很简单:考上了,最好;没考上,就当作为自己的写作增加一次体验。或许是因为没有心理压力,人生体验又相对丰富的缘故,蒋雯丽在考场上发挥得异常出色,她顺利地考上了电影学院,从此开始了人生真正的辉煌。
一个人的才华总有特殊的敏感点、兴奋点、爆发点,这是上苍赐给我们的一块“魔布”。面对这块“魔布”,不同的人态度截然不同。有的人只知得过且过,连瞄一眼“魔布”的心思也没有,活了一辈子,也不知自己适合干什么;有的人开始寻找“魔布”时信心十足,但缺少必要的坚韧,结果功败垂成,还要埋怨这种环境不好,那种条件不行。只有高立于智慧山巅的人才懂得“魔布”的价值,他们总是四处“捕捉”它,平原没发现,转向丘陵;陆路没找到,奔向水路,不达目的,决不回头。蒋雯丽从最初的体操运动员到最后勇敢地走向电影学院的考场,一炮打响,找到了生命中的“魔布”,曾经的失败也变成了特有的“营养”:练体操培养了她模仿的功夫;没有当成老师、作家,却锻炼了她在日后的表演中琢磨人物心态的能力……
人的一生都在摸索中前行,一个人站在高处还是低处,固然与所处的环境,拥有的智慧、学识密切相关,但更多地取决于关键时刻你有没有耐心寻找上苍赐予你的那块“魔布”,会不会让才华的敏感点化作实实在在的本事。
热爱的力量/邓皓
美国是一个酷爱篮球的国度。这个国度里有一个视篮球如生命的孩子。就是他后来让美国人一提到篮球,就找到了荣耀和自豪!
可就是这个孩子,中学时居然没被篮球队选上。甚至爱球如痴的他要求教练准许他随队去看中学篮球联赛这样并不苛刻的要求也被回绝了。可他没就此认命,他生命中有个飞扬激越的篮球呵!那取代了他对整个生命的热爱。
穷途末路之时,他软磨硬缠迫使教练让他当了个别人不屑于干的上不了球场的“球员”——专为球员拣球,搬运行李,整理球衣。他便这样接近了他因热爱而九死不悔的目标。
这以后他率领的芝加哥公牛队两次连续三年高居NBA皇冠宝座,他个人也享有“空中飞人”的美誉,并5次荣获“最有价值球员”称号。
他便是饮誉世界篮坛的迈克尔·乔丹。
能把篮球玩成绝活的不止一个乔丹,但因为热爱篮球去征服苦难的乔丹却不多。
命运纵使让我趴倒100次,但我要从101次抗争中站起来——这便是热爱的力量。
心态的力量/佚名
女儿向父亲抱怨,事事都很艰难。她不知如何应付生活,好像一个问题刚解决,新的问题又会出现,她有些厌倦。
父亲是一个厨师,把她带进厨房。他先往三口锅里倒入一些水,然后,放在旺火上。
不久,水开了。他往第一口锅里放了一些胡萝卜,第二口锅里放入鸡蛋,最后一口锅里放入碾成粉状的咖啡豆。
女儿咂咂嘴,不知道父亲在做什么。
20分钟后,父亲把火关了,把胡萝卜捞出来,放入一个碗内,把鸡蛋捞出来,放入另一个碗内,然后把咖啡舀到一个杯子里。
父亲转身问女儿:“孩子,你看见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