馭下論
李聯琇
袁簡齋論嚴蔽。而曰多其察。少其發。此馭下者之法也。余謂此非所以祛嚴蔽。而適以害寬而並害嚴。奚以明其然也。淮南云。釋大道而任小數。不足以禁姦塞邪。亂乃愈滋。說苑云。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陸敬輿云。察精則多猜。於物多猜。而下防嫌。故苟且之患作。蘇子由云。多為之隄防。以御其變詐。則彼之智。將有以出於隄防之所不能及。江民表云。太察則聞人之過。下情不通。則不聞己過。聞人之過。則姦生而刑滋。不見己過。則心塞而禍萌。凡此皆謂多其察之為害大也。居官者。果能清嗜欲而廣觀聽。則誠信虛公而明生焉。雖有魑魅。亦將無所容而皆覺露矣。吾第即其覺露者。顯懲一二以警之。其猶有所揜覆而不即覺者。要非甚害於政者也。吾明有所尚。顯有所懲。而不必陰有所詗。使彼得幸我之不覺。而潛消其疑畏生變之心。以革非而遷於善。是約之以至嚴而容之以至寬。以其智慮之所及轉移其所不及。老子所謂有之以為利。一尢之以為用也。若曰多其察也。將自用其明乎。抑因人為明乎。自用其明。則億度未必然也。因人為明。則勞勞焉日事訪詢。訪則偽囗設。詢則讒言至。於是作奸者閉錮以防我。黨惡者阿比以蔽我。挾嫌者飛灑以欺我。即其間容有可寄耳目之人。發其是非以信我於始。而行將雜其是非以嘗我於繼。而卒且反其是非以亂我於終。如是而一一以發之。有不勝其發矣。如是而少其發。又何取於多其察乎。且我已察而知其情矣。雖少其發。而其不發者安能略無所形於辭色之間。彼亦知我之知其情。而不見我之發也。則以為畏彼而不敢發也。不則有所顧忌於己而不能發也。不則所欲發者如是而已。其他皆不欲發而縱使為之者也。則孰不暢所欲為。而猶囗若揜覆之初。懼或知之之嚴罰立至乎。是多其察之害一至於此。或曰。子之論正矣。而簡齋之云。則濟以術而易見效也。昔趙廣漢鉤距之法。問此可以得彼。於凡左右之言。當吾意者不應。不當吾意者亦不應。令無由揣摩餂取。而我已盡悉其情。然後一發制之。其斯以為多其察少其發也。不亦善乎。曰否。是以湯止沸也。用術之可偶。孰若推誠之可常。己既推誠。則可責人善。己先蓄詐。安可望人誠。以詐服詐。是以詐召詐也。且一詐能敵眾詐哉。一鬨之市。甘言以誘。詭計以釣。為其過而不相聞也。而坊肆之久設者不然。兩軍之臨。以詐出奇。以奇制勝。為其交相攻也。而矛戟之偕作者不然。吾所屬朝夕於吾側。又久與居。而待以市心。與為敵國。危乎不危。每見庸才晏然於人上。而智驅術馭者。無周身之防。革堅則兵利。城成則衝生。理固然矣。簡齋不別有云乎。樹荊棘者。徒受其刺。樹桃李者。終飫其甘。何茲之論嚴蔽而不然也。吾以告凡百有位之馭下者。
前因時論七巡按
吳鋌
漢時遣刺史行郡國。以六條省察治狀。明時設巡按御史。秩止七品。顧氏以一年一代為善。其言曰。監臨之任。不可以久也。久則情親而獘生。望輕而法玩。故一年一代之任。漢法所不如。予謂監臨之任。巡行四方。訪問風俗。得知守令善惡。既無牧人之權。又無常鎮之所。奉君命以行郡。得操廢黜之權。秩既卑則足以勸功。賞既重則足以明法。督察嚴則吏皆懼而不敢為奸。聞見近則民皆安而不至失所。此巡按之責所由。以小制大。通上下之情而決壅蔽之害也。然亦有宜變通者。監臨足以制守令。若常置之。則倚勢作威。守令恐懾於威。而巧為趨避。一也。監臨巡按。以卑臨尊。為異數。若常置之。則權恐至於不一。非用貴治賤之意。二也。監臨宜有以重其望。若歲輒省察。則守令視為故事而望亦輕。三也。巡按在於得人。歲輒遷更。豈能盡賢。恐無補於治。四也。吏治之得失。以巡按為準。若一年一代。則守令黜陟。其法過嚴。五也。故巡按之制不必常。制凡三歲輒一遣。以期年滿任。黜陟囗吏。省問風俗。較之有明之制雖疏。然無五者之獘。而守令亦有所憚而不敢肆。此亦察吏省民之道也。
致事記
周悅讓
光緒二年丙子。京察既蕆事。吏部牒行諸曹。凡庶僚年六十五歲已上者。於二月初九日丑時。期集左翼門下。點名帶領。是日黎明。引見於 養心殿者。凡十有七人。奉 旨著照舊供職。於戲。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而力視年為盛衰。故曲禮云。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几杖。其於士則無文。或亦從大夫之例歟。抑以其職卑而力易給。遂稍優假之歟。柳下三黜而不去。侯生七十而抱關。漢之馮唐顏駟。均白首於郎署。彼其人皆懷抱利器。欲用其所未足。故強力忍。養其身以有為。非末俗鐘鳴漏盡而夜行不止者所得藉口也。今之京察。唯一等者得引見。其次則及年例。蓋大吏所舉者。未必其能盡當。即其所留者。亦不能悉合也。已在 朝廷洞鑒之中久矣。顧 臨軒時所見。不過一拜一起一話一言之末。苟非年之大衰者。皆力能為之。夫大吏已明知其當去。而姑留之以待 上察。為小吏者不自引去。又幸 上之未必悉察。見其不能也。而因以求容。是於事君之禮均有未盡也。某之當去久矣。會有公過事未白。待罪故留。洎事白而適值察典。吏議以為當此時而引退者為規避。今察典竣矣。下考小臣。猥因年例。得一覲 三聖之清光。退而從容投劾引去。上以銘 朝廷之鴻恩。外以全大臣白駒之雅意。內以遂一辭而退之初心。持此歸老田里。庶無戾於古良史之遺訓。而有以自適於沒齒而無怨矣夫。禮部祠祭司主事。以員外郎選用。官年六十七歲。實年六十九歲。致事周悅讓記。
請飭部臣實心輔政疏道光三十年
龔文齡
竊以立法非難。用法為難。書曰令出惟行。誠為治之要務。我 皇上孜孜求治。凡有臣工敷奏。無不 降旨施行。各部臣能仰體 聖意。本忠愛之忱。綜覈名實。即天下治法所從出也。何則。天下治法散寄於督撫。而皆總持於六部。部中條例具備。乃司員稍欠精詳。即墜入蠹胥之術中而不自覺。由是蠹胥權重。外省事件之恐干部詰者。日以賄行。名曰部費。而就中之關乎准駮者。淆亂是非。繫乎責成者。遷延歲月。司員未能嚴剔蠹獘。部臣亦止據說堂數言。不復精究底蘊。或數件。或數十件。執筆判稿。取辦於倉猝立談之間。故同一覆覈事件。而各司彼此不同。一司前後互異。雖曰堂官職要。異於司官。職詳而事不經心。獘以滋出。豈大臣公忠體 國之道哉。夫立政而不以實。則文誥雖繁。不足以震天下之耳目。臣每見各省奉到部文。不過以照抄轉行為了事。州縣亦祗以出示曉諭為了事。其利不興害不除者。州縣奉行之不力也。疆吏督率之無方也。而實由部臣考覈之不嚴。蓋各省奉行諸事。皆視部文之緩急。以為遲速。彼習見督限之虛有其名。苟安目前。從無執法而議。其後乃相率而入於怠玩之一途。習於怠玩。天下尚有何利之可興。何害之可除乎。夫此怠玩之習。非若貪劣之昭然可見。言官何從得實。登諸白簡。若部臣則按其咨報之文冊。悉心稽覈。其得失情偽。罔不知之。乃不據實糾參。恐失物情。自甘退諉。則吏治之不振。固由於部務之日弛也。臣閱邸抄。知上年辦理清查章程。極中窾要。然道光初年。安徽撫臣奏明。交代冊內。前任得以支飾。後任敢於通融。皆以存庫二字。為巧避實虧之方。請嗣後將徵存銀兩。悉數批解。不准開列存庫名目。又地丁漕項蘆課等款。節次清查。其有墊完民欠名色。早經申嚴禁絕。何以不數年間。遷就瞻徇。凡冊報到部。其仍有墊完漕尾作抵者聽之。存庫不解者亦聽之。又其甚者。地丁二參。有逾例限而始報者。有久逾例限而終不報者。部中獨不能扣足例限。將該藩司之緩報與不報者。分別而指參之乎。則虧空之釀成巨案。內部亦不能盡卸其責。舉此一端。而他事之頹廢。可類推矣。相應請 旨飭下部臣大加振刷。遇事講求。存至公無私之心。守畫一不二之法。勿避嫌怨。勿憚繁勞。盡一分實力。則各省行一分實政。其有 特旨通行。及議奏准行者。逐案登記。令各省將所屬州縣曾否奉行。及奉行有無成效。立予勸懲。仍將所勸懲者某人某事。隨時報部。其或玩視部文。屢催罔應。則其督率無方。已可概見。從而指摘糾參。使天下懍然於部臣考覈之嚴。不敢虛應故事。夫然後興利除獘。自有月異歲不同之象。而無慮積重之難返矣。臣一介庸愚。罔知治體。蒙 皇上虛懷采納。敢不願效芻蕘。竊謂 國家官制。內外相維。言吏治而正本清源。必部臣振作有為。庶疆吏奉法惟謹。是否有當。伏乞 皇上聖鑒。
論因循之病疏咸豐三年
翰林院孫鼎臣
奏為因循之病。用法以治其標。用人以治其本。敬陳管見。恭摺仰祈 聖鑒事。竊臣猥以愚陋。忝廁清班。仰見我 皇上三載以來。勵精罔間。而成效未著。積獘未除。諸臣不能宣力竭忠。佐臻上理近日 特降諭旨。以因循訓戒臣工。望切憂深。言之懇惻。凡有心知血氣。莫不感激涕零。臣雖無知。忍不抒其愚悃。竊惟因循之病。由來甚遠。當初人情狃於晏安。習尚趨於囗美。祇知徇情見好。避難就易。莫囗任怨任勞。馴致百務廢弛。知其咎無可逭。相率而為欺飾。欺飾既窮。又一變而為抗玩。今 朝廷紀綱肅清。而臣謂之抗玩者。誠見近日威令有時沮格不行。 諭旨大都寢閣不顧也。廉昌胡方穀以岳州失守。甫經奉 旨議准罪名。旋即奏稱病故。則 皇上欲加之法不得加矣。劉長清余莫清奉 旨解部。至今未見解到。博勒恭武阿克集阿奉 旨飭查。至今未見查奏。則 皇上嚴究之人不得究矣。夫賞罰出於 朝廷。奉行則在督撫。今爰書已定者。縱之倖逃顯戮。 嚴旨催查者。使之苟延時日。徇私情而廢 國法。謂非抗玩而何。軍營事機緊急。尚且如此。此外辦事玩泄。更難窮詰矣。今之敢於欺飾抗玩者。逆知 皇上課功論罪。一準成例。故其營私骫法。無事不與例違。及其取巧傅會。則無事不與例合。甚至有陳奏在前。似有把握。及事將中變。又得託詞藉故。巧為脫卸地步。蓋習知 皇上待下寬仁。是以全無忌憚。伏讀 上諭。猛以濟寬乃今日之急。 聖人之言。洞見情獘矣。惟在斷然行之而不疑耳今之沓沓泄泄。賢不肖無所別也。賢者循資而進。不肖者亦循資而進。不肖者巧滑圓美。似乎有才。賢者方嚴樸誠。近於迂拙。賢者易見短。而不肖者易見長。風氣澆漓。人才日壞。因循之獘實由於此。欲從而轉移之。又非徒用法之嚴。而在我 皇上以知人之明為用人之準。知人莫如勤考鏡。考鏡莫如勤 召對。昔唐德宗謂奏對者。少有忠良。多探意旨。試加質問。即便辭窮。陸贄因有請數對囗臣。許令論事狀。其言接下之道。聽言之方。至為詳盡。近日臣寮每值 召對。大半揣摩預備。就事敷衍。多游移之語。無切實之言。無益 聖聰。有負延訪。然考鏡之法。舍是無由。儻 清問所及。旁推博舉。反覆曲折。務盡其情。一次不已至再。再次不已至三。自部院以至九卿科道。輪流入 對。不出一年。各衙門人員。才品優劣。無或能逃 洞鑒。至引見州縣及月選官員。 皇上如有欲問情形事件。時擇一二 賜對。既以考核賢否。又得訪問地方。縱不能遽得其全。彼此互參。久之。天下利病。咸在 聖心。人才亦罔不歸於照察矣。至於用人。除三載考績。及隨時甄別外。我朝 列聖曾屢降特旨考察臣工。順治八年 諭吏部具列部院堂官職名。親行裁定。又以吏治獘壞。 諭各督撫嚴行甄別。十七年及康熙八年。甄別在京部院官員及外省督撫。雍正六年。乾隆六年。 諭各督撫甄別所屬知府。康熙五十二年雍正元年。甄別翰詹官員。順治十八年康熙二十年三十四年雍正四年乾隆二十二年甄別各部院司員。蓋考察不嫌於密。故於照例甄別之外。復時用 特旨舉行。成憲昭垂。誠澄敘官方之令典。
此外又時有 特詔褎獎。破格遷除者如于成龍以清操優賞官銜。郭琇以骨鯁擢至九卿。陸隴其以廉吏授之諫職。楊名時以宿儒 特賜宣召。多方鼓舞。庶職得人。 皇上操摩厲人才之權。用舍所在。四方觀聽。昨 諭各督撫將屬員實力甄別。以振紀綱。察吏安民。計無過此。臣惟大吏者屬吏之表。京官者又外官之表。誠仿從前故事。將在京部院各官。及在外各督撫。特行甄別。則綱舉而目易張。淘汰一番。風氣立變。而又隨時擇其廉直公正。為 聖心灼見。眾論翕服者。 褎擢一二。以為之勸。使天下曉然於 聖意所在。顧祿位保身家之徒。當亦思改圖向上。人心漸轉。人才自出。總之因循之病。用法者治標之藥。用人者治本之藥。標與本必兼治。法與人必兼用。專任法而不任人。則整頓未幾。而欺飾如故。抗玩如故。法亦或幾乎窮矣。臣恭繹 聖諭。竊見我 皇上望治甚殷。敢以芻言。上瀆 宸聽。愚昧之見。是否有當。伏乞 皇上聖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