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6590200000005

第5章 无为心态(3)

我想,二者都有。更多的情况是这样的。由于他们这样做早已成了习惯,反正受损的是公家,而不是某个特定的人,为什么要在乎呢?换句话说,他们生活中这样做的次数已经太多,要在乎也在乎不过来了。或许他们也曾在乎过,也曾内心不安过,然而,接下来他们很快就被其他更多的不安所覆盖,比如考试舞弊,收人钱财,交通违章,等等。太多太多需要在乎的事情了,太多太多的不安发生,不在乎已经成为习惯,成为正常,内心的不安一刻都没有停止过,他们几乎体会不到内心安宁的感觉,享受不到内心安宁的幸福了。内心的不安宁更多的变成了懊恼,考试舞弊被捉,收人钱财被查,交通违章被罚,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是自己怎么那么倒霉?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这样,行为的对与错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如今这种观念已经在社会上普遍流行,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大家惺惺相惜了。这样下去,社会秩序焉能不走向失范和失序?人与人之间的诚信焉能不荡然无存?

内心的安宁太重要了,孔子说安,孟子说不忍之心,老子说虚静,旨意都在求心安。说到底就是羞耻感。

中国文化中耻感文化其实是很深厚的,为什么到了今天,越来越淡薄?

大道行简。人一简单就快乐,人一安宁就幸福。小时简单,大了却复杂;穷时简单,阔了却复杂;落魄时简单,得势时复杂;待己简单,待人却复杂。

顾城的诗: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人和人之间的相对距离为什么越来越远?

官场中人说:人简单,事简单,人事不简单。

这句话可以看作是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的一个很好的注解。

【核心提示】

老子坚持“四不一没有”,虚无是老子“道”的一种体相。

大道至虚——无就是虚心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今本第四章)

道盅,而用之有(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帛书本)

大道虚空无形,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它是那样的渊深呵,好像是万物的宗主。它不露锋芒,脱离了纷扰,蕴蓄着光明,混同于尘埃。它是那样幽隐呵,似无而又实实在在存在。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似乎在有上帝之前它就存在了。

老子在此章解释了“道”。但他并没有直接说,道是什么?而是描述了道的特性。“冲”,和“盈”相对,意指虚和满。“大盈若冲,其用不穷”。道之体是虚空的,道之用则是无穷的。以虚空之道体发挥出无穷的作用,剖明了道就是“万物之宗”“锉锐”“解纷”“和光”“同尘”,是从四个方面论述了道之用。说明了道无坚不摧,无纷不解,能和光同在,能与尘同一。道看不见,却无处不在。虽然不知道“道”从何而来,但它好像比我们的造物主和主宰者更早就存在了。“帝”,在古代宗教和神话中,都是指造物主、主宰者。

那么,道之体既然是虚空的,这说明“无”,就是道之体相。老子还说过,道是“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或,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是谓道纪。”那么道的这种“恍惚”状态的内容又是怎样的呢?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种“恍惚”状态就是“无”,道的体相的另一种表述。

《管子·心术上》说:“虚无无形谓之道”。直接把道的体相解释为“无”。朱子说:“中者道之体,和者道之用。”老子也讲“守中”(第五章)。中,即中庸。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体之。由于道之相是“无”,那么,要了解道之体必须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来体察。“无”作为道之体或体相,很多方面都可以表现出来。

第一,空间上的无限性。道既可以是无限大,又可以是无限小。《管子·心术上》说“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第二,时间上无始无终,亘古长存。“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第三,内涵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管子·白心》中说:“道者,一人用之,不闻有余,天下行之不闻不足。”基于道的无限性,道又是包容一切的。庄子谓道“有天道、有人道”(《庄子·在宥篇》),并进一步指出:“夫道,于大不终,于小不遗,故万物备,广广乎其无不容,渊渊乎其不可测。”(《庄子·天道篇》)《淮南子·原道训》中说:“夫道者,覆天载地,廓四方,柝八极,高不可际,深不可测,包裹天地,禀授无形。”

第四,存在方式上,道无所不在。“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庄子·知北游》中说:“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廓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在稊稗……在瓦甓……在屎溺。”

第五,特性上,也呈现出无限性、兼容性。《管子·白心》中说:“道之大如天,其广如地,其重如石,其轻如羽,民之所以知者寡。”基于道体的虚无性,故能无物不入,所谓“无有入于无间”,呈现出与万物兼容的特性。《管子·心术上》中说:“道不远而难极也,与人并处而难得也……虚之与人也无间,故圣人得虚道。”

上述五点都充分表明,“无”作为道之体相,本质上就是虚心。联系老子另一种表述: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这段是对“古之善为士者”做的勉为其难的形容。然后紧接着就谈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我们可以发现,“归根曰静”的“归根”当然是指“无”,也就是“致虚极”——静心。

庄子在《知北游》上所描述的老孔对话,也反映出这点。

孔子对老聃说:“今天安居闲暇,我冒昧地向你请教至道。”老聃说:“你先得斋戒静心,再疏通你的心灵,清扫你的精神,破除你的才智!大道,真是深奥神妙难以言表啊!不过我将为你说个大概。”

“明亮的东西产生于昏暗,具有形体的东西产生于无形,精神产生于道,形质产生于精微之气。万物全都凭借形体而诞生,所以,具有九个孔窍的动物是胎生的,具有八个孔窍的动物是卵生的。它的来临没有踪迹,它的离去没有边界,不知从哪儿进出、在哪儿停留,通向广阔无垠的四面八方。遵循这种情况的人,四肢强健,思虑通达,耳目灵敏,运用心思不会劳顿,顺应外物不拘定规。天不从它那儿获得什么便不会高远,地不从那儿获得什么便不会广大,太阳和月亮不能从那儿获得什么便不会运行,万物不能从那儿获得什么便不会昌盛,这恐怕就是道啊!”

“再说博读经典的人不一定懂得真正的道理,善于辩论的人不一定就格外聪明,圣人因而断然割弃上述种种做法。至于增多了却不像是有所增加,减少了却不像是有所减少,那便是圣人所要持守的东西。深邃莫测呀它像大海一样,高大神奇呀它没有终结也没有开始,万物的运动全在它的范围之内,而且从不曾缺少什么。那么,世俗君子所谈论的大道,恐怕都是些皮毛啊!万物全都从它那里获取生命的资助,而且从不匮乏,这恐怕就是道啊!”

什么是道?庄子认为要理解道,首先得虚心。在老子看来,真正懂道的人,有着一种能包容万物的心态。

【核心提示】

守中就是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一切事物。社会的和谐最终靠公平二字。

大道至公——无就是守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今本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声(圣)人不仁,以百省(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舆(与)?虚而不淈(屈),踵(动)而俞(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帛书本)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欤?虚而屈,动而愈出。(楚简本)

天地是没有感觉能力的,无亲疏,无情志,把万物当作刍狗一样看待。圣人也一样没有亲疏,没有情志,把百姓当作刍狗一样看待。天和地之间,便如同一个巨大的羊皮风箱,它的内心是空虚的,什么也没有,却并不瘪屈;可一旦拉动起来,就会有风从里汩汩而出。话多了,反而容易理屈辞穷,不如保持“虚心”(虚静)一点好。(见闻多了,办法反而越少。)

“天地不仁”,仁就是亲,所以老子又说:“天道无亲”。并不因创生万物而持有恩之心,也没有亲疏远近之别。对待万物和对待刍狗一样,并不会特别珍爱某一事物。元代吴澄说:“刍狗,缚草为狗之形,祷雨所用也。既祷则弃之,无复有顾惜之意。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成;圣人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刍狗为喻。”

圣人体合天道,对待百姓也一样不讲究亲疏,不分别远近,不将自己的情感意志投射到某一些具体的人身上。有些人一读到“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就感觉到一种冷酷,以为遇到了窦娥喊冤,或者是听到了人们为富不仁的叫嚷(王蒙《老子的帮助》)。观念里似乎认为天地和圣人是应该讲仁爱的,否则就是不合常理。其实,这是长期受儒家观念的影响,儒家的仁爱恰好是“亲亲、尊尊”,扩展一点就是讲“兼爱”,就是在爱亲之外再爱一些其他人。这样的“兼爱”总是有限度的;墨子也讲“博爱”,虽然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所爱终究只能受囿于一个人的能力。很多人也据儒、墨之爱而指老子反对仁爱,这才是对老子的误解。

老子一书里确实难以找到一句关于赞美仁爱的话来,但是,老子的思想里无不浸透着、包含着对人类、对生命的关爱,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珍爱,可不管是圣人还是什么人,都没有那种能包容对全部生命的仁爱的能力,对一部分人仁爱,就是对另一部分人的不仁爱。与其这样不公平,还不如去掉仁爱的情志,以一种更理性的态度来实现对人类的平等对待。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办法呢?老子说了:“不如守中”。

“守中”和孔子的“中庸”,意义差不多。“中”,指事。甲骨文字形,中象旗杆,上下有旌旗和飘带,旗杆正中竖立。中的本义是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

守中就是保持一颗虚静的心,将全部的情志永葆在这个虚静的空间里,去体合天道,遵循大道的原则和规律办事。

老子把天地比作一个巨大的风箱,是将天地物化,将过去人格化的天神恢复为自然之天,去掉了它人格化的情志、意愿,大有助于理解他的“无为”之道。同时,他又揭示出天地之间的一个看上去神秘的规律,那就是表面上虚空的东西,实质里却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老子进而把这种规律总结应用到人事方面,那就是遵循天道的虚静。“葆此道不欲盈”“致虚极,守静笃”。能致虚,能守静,还有什么闲气可生?

同类推荐
  •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跟大师学知识:乱世狂儒自风流——辜鸿铭

    跟大师学知识:乱世狂儒自风流——辜鸿铭

    本书主要通过介绍辜鸿铭的人、文章、神、事等方面来告诉我们乱世狂儒的知识。
  • 禅的哲理

    禅的哲理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离空,空不离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心无挂碍。无挂碍故,远离一切颠倒梦想。离一切诸相。应无所住。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万法无滞。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但用此心,直了成佛。本来洁净。本书中的佛陀故事,是李文明君写的。本书谈不上有什么思想,只是作者个人的一些人生体验,与佛学没什么关系。但之所以要写这本书,当然是缘于对佛陀智慧的尊崇。此书起源于我之佛心。因此读者只要把这本书与《金刚经》、《心经》结合起来看,亦可见如来。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道路

    本书通过对马克思走向政治经济学批判的三次飞跃的分析,发出了“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呼唤;用马克思两大发现的整体视角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人”,并基于此对当今学术界的一些人无原则地宣扬“经济人”展开了批判;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种路向,特别是批判了对马克思主义做启蒙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解释的缺陷;归纳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道路的双向促进;用马克思主义公平观审视了社会的不平等,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审视了生态危机;描述了“马中西”三大资源在中国道路中的交互汇通。
  • 菜根谭全鉴

    菜根谭全鉴

    博采谋略经典,毛泽东盛赞的处事宝典!与《围炉夜话》、《小窗幽记》并成为“处世三大奇书”!《菜根谭》糅合了儒家中庸之道、释家出世思想和道教无为思想,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助人正心修身、养性育德。
热门推荐
  • 玄宗傲世录

    玄宗傲世录

    丹穴山下,丹阳族世代守护天下神兽——凤凰。如今传至丹阳易德这里,凤凰大限将至,各异族妖魔觊觎已久,他能否守护成功……内力以入虚空之境的帝勋如何称霸……上古卷轴,咸巫国的长生不老之药又是如何练成……昆仑丘漂流而来的孩子又如何创建傲世宗派……一切的谜团,请看玄泽道长处女作《玄宗傲世录》!
  • 换个姿势看三国演义

    换个姿势看三国演义

    七分虚三分实,却有很多人将它看作正史,可见三国演义的影响之深远了,近来重读三国,有了一些新体会,在这里略说拙见,大家就当是和我饭后闲聊好啦
  • 和精灵缔结契约之后

    和精灵缔结契约之后

    怎样成为精灵使?很简单,找到一只精灵,和它缔结契约。双方都同意后,恭喜你,成为了一名精灵使。那么——你将负担起这只精灵的生活起居,日常饮食,还要负责照顾它,爱护它,陪伴它……不离不弃直到生命的终结。emmm……这一切都还要从和那只精灵缔结契约开始说起。
  • 金灵羽

    金灵羽

    一位来自乡村的普通少年,却有难以置信的隐秘身世。在一次学校的离奇灵异事件里失去生命之后又不可思议的生还。在此次事件之后,又有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情和各类奇异的陌生人接连出现在少年的视角里。更大更多的故事接踵而至。
  • 穿越到异世界的我要成为魔王吗

    穿越到异世界的我要成为魔王吗

    是否要成为魔王?成为魔王要干什么?是从零开始认识世界并且逐步统治,还是如同龙傲天般直接凭借强悍的实力征服世界?这些都是幻想!看秦翼如何凭借自身没有任何战斗技能来实现自己的魔王梦吧。
  • 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现代蒲松龄邪恶解说三国

    三国乱世,正值金雕大鹏的结拜义兄狮子精大闹南天门的时候,本书上承封神下启西游解释了三国演义中的种种奇谈,如诸葛亮似神似仙,张角的师尊南华老仙究竟是神是人?许禇裸衣为什么那么厉害?吕布的前世因果,赤兔马纵横四十年的不死秘诀,郭图智计过人却屡出错谋等,也讲述了西游记中的不解之迷,如红孩儿的身世之迷,唐僧的十世轮回却元阳未泄,猪八戒的师父等更讲述了封神榜后截教阐教的激烈斗争,如闻太师的黑麒麟踪迹,申公豹堵北海眼的结果,费仲尤浑的前世今生等三国,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看官莫急,待笔者将带你走进这个神魔世界,敬请观看:现代莆松龄为你邪恶解说三国
  • 明日我便爱你

    明日我便爱你

    千一是金融圈最年轻有为的女性CFO,孟一凡是商界最有眼界的CEO。二人是合伙人,是同事,是朋友。他初出茅庐时,她为他筹集启动资金;她归国时,他为她献上宝贵的CFO坐席。她受尽失败初恋的折磨与不堪,他花花公子面貌似乎从不走心。他想吻她,经常的,冲动的想要吻她,但从未得逞。孟一凡一直看着她却也一句话不说,千一回过头来,他们对视了将近十秒。孟一凡忍不住的向她靠近,头渐渐低下,千一的眼睛没有丝毫躲闪直视着他,却在最后一刻,撇开了脑袋,避开了一吻。“你还是这样。”孟一凡似乎对这种反应见怪不怪了,他站直身体喝了一口香槟。“我说过的,有些话,有些事,说了做了,我们就不能做朋友了。”千一转向看向窗外。接着说,“很多年前我就说过了。我不想失去你这个朋友。而现在,我们不仅是朋友,还是合伙人,你的公司,我也有心血,我们谁都不能离开。”“知道了,我的CFO。”孟一凡调侃着,和千一碰了下香槟杯。“我爱你。”“我不相信你。”“我爱你。”“我可以相信你吗?”“你可以爱我吗?”“好,我爱你。”
  • 辰哥你老婆马甲又被人拔了

    辰哥你老婆马甲又被人拔了

    他成绩很好,只不过不喜欢这样平淡无奇的生活。她是豪门家族的千金小姐,她为人低调,就连平日里在学校玩的最好的几个朋友都不知道她的身份,她有3个哥哥,哥哥们很宠她,几乎从小是要什么有什么,唯独在遇到他之前没有谈过恋爱。
  •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老子之人生十大观

    本书笔者将《道德经》之精髓总结出十大观点。若水、守弱是其主张,道出了柔克刚、弱胜强的辩证思想;无为、不争是其倡导,呼唤人性回归清净与自然;道德、人生是其指南,引导苍生寻找生命的根源;生死、修行是其归宿,了悟生死事大解脱在当下;超哲学、宇宙是其核心,揭示出天地人合一永远不变的真谛。
  • 相师

    相师

    少年乔飞偶得相师传承,从此命运变得与众不同。铁口直断,一卦千金,风水堪舆,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