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五十六章起,老子其实一直在谈智慧问题。人们常以为,做人要有智慧,作一个统治者更要有智慧。而人民之所以难以治理,就在于有很多所谓的智慧。所以,以智慧来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祸害;因为这个所谓的“智慧”,相比于宇宙大自然的智慧来说,仍然是愚昧的。
所以,用愚昧的智慧来治理国家和人民,必定也是愚昧的,是有害的。而不以智慧来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福气。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圣人之不敢有所作为,是因为完全懂得了万物的道路和规律的崎岖与曲折和多变,是因为懂得了万物彼此相依而不可贸然调节的道理。依据天道自然的原则,在绝大部分人们还处在愚昧阶段的时候,就不能提倡以智慧来治理国家和人民。否则当然背离了自然的原则。
有个现代版的“朝三暮四”故事。一家公司,尽管全体员工付出以比往年更卖力的劲,然而,效益反而突然大幅下滑。到了发年终奖的时候,老板忧心忡忡,往年至少要发三个月的奖金甚至更多,今年按效益来看顶多只能发个把月的奖金。这情况势必会影响员工的积极性。怎么办昵?
一位经理灵机一动,他想起了“朝三暮四”的故事,便向老板献计,说小时候到商店买糖,有的店员先抓一大把糖去称,再一颗一颗拿掉超重的糖,有的店员则是先抓一小把,再一颗一颗往秤上加糖。虽然二者在数量上不会有多大区别,然而,每个人都喜欢后面的店员。
于是,没过几天,公司突然传出消息,说是因为经营不佳,年底要裁员。一时人心惶惶。不久,经理宣布,虽然公司经营状况不佳,但再怎么艰苦,也不会牺牲员工的利益,公司会与员工同甘共苦,不再裁员,但今年的年终奖没办法发放。得知不裁员的消息,员工大都窃喜,人人心头都放下了一块大石头。
不久,老板突然召集公司高层开会。员工不知老板葫芦里卖什么药,都担心会变卦。不一会,公司高层会议结束,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传来:今年的年终奖还是有的,而且是一个月的奖金。于是整个公司都爆发出一片欢呼。
本来就应当发一个月的奖金,但偏偏要弄起一波三折。这就是“大智”,被现代管理者津津乐道的大智。然而,当人们一旦知道这大智的背后其实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之后,可以想像人们的心情。还有谁会愿意为这样的老板打工?这其实就是教员工诈,来年员工或许就会同样的大智来对付老板。
所以老子讲:智慧出,有大伪。这样的智慧就是大伪大诈。与其这样使诈,为什么不能开诚布公地向员工解释呢?相信每个员工可能一时难以接受,但终究会明白现实的。否则,一旦员工知道真相,其后果恐怕会令老板高兴不起来的。宁要坦诚,不要奖金;还是宁要高兴,不要真诚?为了奖金,为了开心,就甘愿被愚弄?要守愚,保持自然纯朴,这是一种最大的德性。
守愚,反智,并不等于反智主义、愚民主张。作为道家之歧出法家的代表韩非子说过: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在韩非子看来,智谋也是不及道德的。老子自称有一颗“愚人之心”,这绝对不是一心想着如何愚弄人民的心。
老子从过政,当过官,一个国家图书馆馆长,现在是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做的一个徒有虚名的职位。但在老子那时,却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那真的是要论资排辈才排得上号的。典籍史守官,就是“史”。那个时代,谁掌握了图书,就等于掌握了话语权。那个时候,孔子想要西藏书于周室,尚且都要“南之沛”去找老子帮忙,开后门。按理说,向图书馆捐书是何乐而不为的事呢,尤其是像孔子这样的名人来捐赠图书,图书馆应该搞一个隆重的仪式才是啊。然而,不行!图书乃国之重器。当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氏后人逃亡楚国之时,随身携带的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印信,而是王室的图书。可是王蒙先生却瞧不起这样一个小小的“当了几年图书管理员”的老子。
老子也是以史为鉴,希望人民回归质朴,免除外物人侵害。这颗心才是真正的合道之心、体道之心。
【核心提示】
大道的问题,其实就是体制的问题。关系到打什么旗,走什么路。
天下无贼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货财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今本第五十三章)
使我(挈)有知也,【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食,货【财有余。是谓盜夸。盜夸,非道也。】(帛书本)
老子说话一向平和,总是充满辩证的智慧之光芒。一看就知,老子是一个厚道人。厚道人轻易不生气,但厚道人真的生气了,后果很严重。老子这个厚道人,生气了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呢?那么,本章我们也来看一看老子生气的严重后果吧。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介然,帛书本一作挈,一作介。介,有大之义,故河上公注为“大”。也有人注为“小”,不知何据。介的本义是铠甲,其义当非“小”。然,不管是大还小,都不妥。介,当理解为独立、特异。《韩非子》中有“夫介异于人臣”。介然,就是特别的样子。施,通“迆”,邪路。这句话是说,假使算我有一点独到的认知的话,那就是:行走在大道上,最担心的就是歧出邪路。老子开宗明义,接下来解释他何出此言。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大道何等平坦,可是人民却喜好走偏僻的小路。径,小道。有意思的是,本章连用了两个带有双关的字。一是道,这个道表面上是指大路,其实暗里又指老子心目中的天道;二是径,径和道相对,是小道,而人们常说的强盗拦路剪径,也是这个径,而且剪径者往往多走小路。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朝,指庙堂;除,是干净;芜,是荒芜。这句话的意思是:朝堂里很干净,田野里却很荒芜,仓库里很空虚;穿着华丽的衣服,佩戴着锋利的宝剑,厌烦了山珍海味。这是说谁呐?还用说!当然是指当朝的统治者、文武百官。朝堂的干净与田野、仓库的“干净”,两相对比,寓意双关,让人会心。而官员们呢,却是华服宴饮,奢侈无度。又是一种对比。这里以写实的手法,揭示了“民好径”的根本原因。这与今天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是一样的。
货财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这是接着上面来的,一边是老百姓连年颗粒无收,一边是这些人财货蓄积有余。这哪是道?明明是盗嘛!就是一个强盗头子!
老子生气了,后果果然很严重。以前的苦口婆心,一变而为凌厉斥责。老子连语言风格、表达手法都不顾及了,你们这是在替天行道吗?你们这叫天下大盗!我想,那些文武百官听了老子这一声棒喝,估计都只有缩着头,干瞪眼。
大道的问题,其实就是体制的问题。关系到打什么旗,走什么路。
【核心提示】
美言祸国、美言误人,其事不可胜数。而今的聪明人亦当思之。
九九归宗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今本第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帛书本)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真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真实。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善良的人不会巧辩,巧辩的人恐不善良。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有智慧者不炫博大,博大的人不以为智。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圣人什么都不积蓄,帮助别人的越多,自己就越富有;给予别人的越多,自己就越充足。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天道,利于万物而不会有害万物,圣人之道是服务于人而与人无争。
读到这里,我们感觉到,老子写到这里的时候,也有一种最后总结陈辞的味道,他一连写了五句对仗工整的句子,似宣言,也似总结。是他对天道的总结陈辞,也是他有关人道的最后宣言。
他似乎预感到自己的道论,有人会不相信,有人会巧辩。所以,他先对“言”“辩”作了充分的辩证,既是宣示自己的话虽然不好听,但是真诚的,也是提醒人们,不要相信某些人的花言巧语,机言善辩。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国纵横、诸子蜂起、学说林立、思想活跃的一个时期,它被称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出现了老子这样的大智若愚者,继老子之后,又有孔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子思、韩非子等闪耀着思想光芒的大家,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以求干禄为目的的阴阳方士、纵横策士,他们以游说为能事,以巧言获重用,真正的思想家反而落魄如丧家之犬。可见,对语言的重视和关注,是老、孔等思想大家都共有的特色。如孔子也非常厌恶能言善辩者,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对语言还有具体的剖析:“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也许真的应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多少年来,往往在江湖和庙堂上吃得开的,多是那些不信之美言。美言祸国、美言误人,其事不可胜数。而今的聪明人亦当思之。
老子一部道德经,实际上也是一部道经,德经也是道经。深谙天道的老子一直在试图给世人树立一个榜样,就是圣人。
圣人是体道行道之人,是大公无私之人,是利人质朴之人,是与人无争之人,是不为物累之人,对照这些标准,从小处做,从大处观,人皆可为尧舜。
老子是阳光的,他绝不是阴谋家;老子是无私的,他无所保留。
没有老子,也许就没有儒家。没有老子,也许就没有中国文化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