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老子不是说坚强的东西要不得,一概否定坚强。老子是将柔弱与坚强对举,没有坚强当然也就不存在柔弱。老子从守柔守弱的“本位主义”出发,告诉人生处世的一条规律,一个哲理,这就是柔弱胜坚强,提出了“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差别:一是“守柔曰强”(第五十二章),即真正的强是守柔,表现上的强是僵硬。二是“心使气曰强”(第五十五章),“心使气”则损生,是以意使气,是逞强,不是发乎本性合乎自然的强,不是真正的强。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命题,进一步说明“无为胜有为”“无为无不为”。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今本第四十三章)
因其柔,故能驰骋;因其虚,故能深入。水性至柔,故能驰骋天下;风、气至虚,故能无孔不入。前者属于“无有”,后者属于“无间”。同样,不言之教,属于“无有”,无为之益,也属于“无有”,它能深入人心,它能无为而无不为,这种无为的作用,天下没有什么能比得上。孙以楷先生在批驳了其他人的误解后,解释道:“老子肯定了‘不言之教’,他为天下之人不能理解,不能重视‘不言之教’而惋惜。”显然是过度阐释。即使老子知道天下之人未必能理解“不言之教”,同时更应知道恐怕天下人更难以理解他的“无有入无间”的“为而无不为”哲学,后者他尚且没有惋惜,又怎么会在这一章的后半句中突然来一句惋惜呢?况且,老子也说了:“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天下没有人不知道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可是却没有人做得到。
老子的思想处处体现着法自然的天道思想。在第七十八章里,老子再一次用水性作喻来说明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这是对第四十三章论述的主旨作进一步强调。
【核心提示】
世上不乏聪明人,但聪明人未必周全。世间只有文曲星,没有文直星。
柔则周全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今本第二十二章)
曲则金(全),枉则定(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声(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不【自】视(示)故明,不自见故章,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才(哉),诚金(全)归之。(帛书本)
在一般读者眼里,老子的哲学思想在古代思想史中算是比较玄奥神秘的,然其实,这些思想智慧并不是凭空产生,作为一个智者,也作为王室图书馆馆长的老子,他不仅善于从自然中寻找并发现规律,而且也从大量的历史文献和经验中获得智慧。老子在先秦诸子中,是一个具有大本大源的人,他的知识来源于官学,不像孔子,孔子出身微贱,学无常师,所学大多为私学。在今天看来,官学在一般人眼里是不如私学的,但在古代知识匮乏的时代,官学才是有根柢的较有系统的学问,私学则是属于在野的,零散的智慧。
老子对官学多所继承发明,本章他就引用了前人即古已有之的“名言”: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关于这个,老子在本章末有交代,明言这是古人讲的。从中我们还发现,《老子》一书里这样的话语方式很常见,这说明老子的“正言若反”辩证思维方式并不是自己的发明,也是继承古人的。
一般人都认为,弯曲的不如直的好,空虚的不如完满的好,旧的不如新的好,少不如多好。但是,我们的老祖宗不这么看。弯曲的和直的一样有价值,所以,世上只有文曲星,没有文直星。古人论美,线条太直了反而单调,曲线更美;说话直来直去,人们反而不喜欢,易遭人讨厌,同一句话,转过弯说出来,人们会讲这个人说话有艺术,美!招人喜欢。庄子也告诉我们,森林里那些长得笔直的树木往往遭到砍伐,而弯曲的树木反而得以保存。舌头能弯曲,人们才能说话,人们常讥笑某人口齿不清,说他的舌头不会打弯;膝盖能弯曲,人们才能走路活动包括下跪,直到清末,洋鬼子不愿意向中国皇帝下跪,一些人就怀疑洋大人的膝盖是不是不能弯曲。曲才能保全,弯而后才能正直。理直不一定要气壮,做起来尽管有些曲折,但却可能会较为周全。
空虚、低洼的才能装得更多。旧时向地主家借米,偶尔有小斗出,大斗进的时候,但聪明的地主不会这样明着揩油,往往会用两个外形一模一样的斗,一个底部向上凸出,一个底部向下凹进,借米出去的时候用凸斗量,别人来还米的时候用凹斗量,就赚这种小钱。这种做法当然是昧着良心的,但这正说明了,空的虚的低洼的才能装得多。山谷越洼陷,其水也就越深;人也一样,越是虚心,越是能够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叫做“虚怀若谷”。
旧的正好可以更新。人们常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其实,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说,旧的可能比新的更有价值。比如古董,年代越久的越值钱;比如酒,年代越久的酒越香;比如朋友,交往越久的朋友感情越深。
少了正可以获得,多了反而迷惑。我们知识少了,就会有求知的冲动,就会去努力求得知识;书本多了,反而造成迷惑,书到用时方恨多,一时不知找哪本书,看哪本书。
这些都是古人的经验。任何事物都处在辩证发展和互相转化之中,正可以走向反,前可以走向后,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老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帛书本作:“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抱一”或“执一”,就是指抱道或执道,就是守道。古人的经验正体现了道的规律。《周易·系辞》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人所思所想的,其实都往往会归结到“一”。古人又曰:“得其一,万事毕。”“一”就是道。得守这个“一”,就不会陷入形而下的迷惑,考虑问题就会更周全,就能“为天下式”“式”,就是“法”“榜样”;“牧”,作动词是掌牧,作名词是古代的官职,意为官长。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守道呢?老子接连说了四个“不”一个“没有”“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不自见”和“无争”。
“不自见,故明”,不只看到自己,反而就会明白看得远看得清。
“不自是,故彰”,不自以为是,反而会得到他人显扬。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我夸耀,反而功劳长存。
“不自矜,故长”,不自大自满,反而能够长生。
此为“四不”。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唯有不争,反而天下没有人能和他争。不争的人,是体道之人,是修德之人,是守道遵道而行的人,天下人反而会敬服他,推崇他,故没有人来和他争。传统一直在教育我们: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人争一口气是儒家的,佛争一炷香是佛家的。这正是儒、佛、道三者之差别所在。
此为“一没有”,不争即没有争心。
含其明而不自以为是者,才是真正明白事理的人。不固执己见,其理必明。默默潜行,不炫耀己之有功,其功必能永存。具有才能,但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才是真正有才能的人。正因为他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争过他。以上四点,是阐明“抱一”的道理。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语哉?诚全以归之。”古人所说的那一番“曲则全”的话,难道是虚妄的空话假话吗?真正的周全才能归于道。帛书本脱“虚”字,不通。
世上不乏聪明人,但聪明人未必周全,因为聪明人精明善察,受不得委屈,吃不得亏,执着于精而乏于明,执著于大而蒉于小,执着于速而昧于缓,执着于显而不屑于藏,执着于己而暗于人。老子教人学会以曲达全,而不是委曲求全。委曲求全是强迫自己弯曲,不是自然的,不是发乎内心的;老子教人以曲达全,是顺乎自然的曲,顺乎人性的曲,是柔性的曲,是曲中有柔。像一张弓,平直地射出去,是毫无力量的,但稍经弯曲而射发,可以百步穿杨。
【核心提示】
手段和心肠是内在与外在的两面,刀的一面是锋利的,可另一面是钝的。只有守着钝的一面,才能利用锋利的一面。行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守弱心法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战者果而已矣,勿以取强焉。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居,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今本第三十章)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居,楚朸(棘)生之。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胃(谓)【果】而不强。物壮而老,是胃(谓)之不道,不道蚤(早)已。(帛书本)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其事好长。(楚简本)
在天子卑弱,政出私门,诸侯争霸,所谓“春秋无义战”的那样一个时代,老子提出“不以兵强天下”,说得好听一点,是谆谆告诫,是反对党的声音;说得不好听一点,就是逆时代潮流而动,不合时宜的思想。
有人称老子为兵家老子,其实,用兵根本不是老子的旨归,用兵只不过是老子所处时代的一个普遍现象,针对这个现象,老子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并把它上升到大道无为的哲学。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这是对那些辅佐诸侯的大臣将相提出的政治建议。
其事好还。还,是一报还一报。《释文》:“音旋”。回报别人的行动。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师,师旅、大军。凶年,灾年、荒年。用宇宙大道的道理和规律辅佐君主的人,不靠武装力量逞强于天下,因为用兵打仗这些事情很容易就会有回报。人与人之间往往奉行一个对等原则,人也记好,也记仇,你待我好,我便回报好的,你待我不好,我回报的也就不会好。你侵略了我,或目前战胜了我,我哪怕卧薪尝胆都总有一天要报仇雪恨的。所以靠武力征伐的后果必然就是武力的回报。那么,随着战争的逐渐升级,必然就会大军所经之处或被践踏为平地,导致荆棘丛生,无法生产,或尸横遍野,田地无人耕种,导致荒年的发生。
故善战者果而已矣,勿以取强焉。“果”,结果、结局,《尔雅》,果,胜也。因此,善于用兵的人,只求胜罢了,而不是为了逞强扬兵。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居,果而勿强。胜利而不自负,胜利而不自我夸耀,胜利而不骄傲,胜利而不得居为己功,胜利而不逞强使气。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物壮则老,是老子辩证法的一条普遍的自然规律。万物强壮了、成熟了就会走向衰老。老,是弱的意思。用兵也是这样,师直则壮,曲则老。表面上强大,实质上衰弱。就会走向道的反面,不合道的东西很快就会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