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邦上议院副议长、拉贾斯坦邦长等职务,却不是执政联盟的“第一人选”。帕蒂尔被誉为“无可挑剔”的总统候选人,却经历了印度历史上“最激烈的”总统竞选,用曼·辛格总理的话说就是“政治攻击的泥巴满天飞”,一些尘封多年的旧案被突然翻了出来。她当选后印度公众和媒体一致表示支持,“欢迎总统女士阁下”、“打破了男性统治的最后一座堡垒”是此间大报的头条标题。她就是被印度人亲切地称为“大嫂”、现年72岁的普拉蒂巴·帕蒂尔。
帕蒂尔星标指数
魅力指数:★★★★☆
权力指数:★★★☆☆
受众指数:★★★☆☆
国内影响力:★★★★☆
国际影响力:★★★☆☆
§§第八章 “智利女先锋”巴切莱特
杀父之仇!报,还是不报?巴切莱特选择的是隐忍和宽容。从阶下囚到智利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巴切莱特征服苦难,化干戈为玉帛,开始了智利的新生代。
私人档案
中文名:米歇尔·巴切莱特
出生地:圣地亚哥
英文名:Michelle Bachelet
出生日期:1951年9月29日
国籍:智利
毕业院校:智利大学
人物简介
2006年1月15日,巴切莱特作为智利执政联盟总统候选人参加大选并获胜,成为智利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同年3月11日宣誓就职,任期4年。巴切莱特除母语西班牙语外,还掌握英语,德语、法语和葡萄牙语,平时爱好音乐、唱歌和排球运动。马切莱特有一子两女。2008年4月,巴切莱特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大地震,巴切莱特领导人民度过难关。2010年3月11日,巴切莱特这位智利历史上首位女总统结束了4年的任期。
2010年3月11日,天刚蒙蒙亮,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简朴的总统府前的宪法广场上聚集了数万名来自各地的群众。他们中很多人双手捧着一位女子的照片或画像,她身披智利国旗红白蓝三色的绶带,面露谦逊的微笑,金边眼镜后明澈的眼睛透着智慧,微抿的薄嘴唇显露出坚强的意志。民众手中的横幅和彩条上写满了她的名字——巴切莱特。2010年3月11日,这位智利历史上首位女总统结束了4年的任期。
上午10时,身着海蓝色套装、最后一次披挂总统绶带的巴切莱特出现在通往总统府内庭的阶梯上。她略施淡妆,一如既往地面带微笑,进行作为智利总统的最后一次公开致辞。
巴切莱特动容地说:“4年前,我从身后的那道门走进来,被儿童们簇拥着,象征着全体公民同我一同入主拉莫内达宫(总统府)。现在,我将从大门走出去,为我们的人民承受的(地震灾害)苦痛而走得悲伤,也因为我们所取得的成果而走得昂首挺胸。”
这位女总统离任前的民众支持率依然高达84%,她走得平静,因为她和她的政府已经尽心尽力;她也走得心满意足,因为从此之后,拉莫内达宫曾有过一位女总统。
巴切莱特在致辞中感谢她的内阁成员、感谢所有为公众事业尽心尽力的公务人员和总统府的员工,称赞他们从事的是最高尚的事业——为他人、为公众服务。最后,巴切莱特以一声“智利万岁!”结束了她的最后一次总统演讲。
走出总统府,在数万民众面前,巴切莱特最后一次检阅军队。周围民众的呼喊此起彼伏,仿佛一支雄壮的赞歌。巴切莱特走向人群,再次与人们握手、拥抱、问候,脸上依然挂着亲切的微笑,眼角却噙着晶莹的泪花。
在她抵达新总统皮涅拉就职典礼现场瓦尔帕莱索国会大厦时,门前同样聚集了数万名群众,高举标语和鲜花,用欢呼迎接即将卸任的女总统。
作为智利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巴切莱特走过的4年是绝不平凡的4年。由于上台之初就大刀阔斧实行改革,巴切莱特就任不久就同反对派和执政的“民主联盟”各党派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她受到攻击和质疑,民众支持率曾一度跌至三成。
但这位坚强的女政治家没有向压力屈服,事实证明,巴切莱特的改革大获成功。在4年时间里,智利经济、贸易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联合国下属拉美及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和各国际风险评估机构认定的“拉美发展状况最良好的经济体”之一,也成为本地区克服国际金融危机消极影响、最早显现复苏征兆的国家。在她的推动下,智利通过实行社会改革,让广大中低收入群体从经济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智利民众基本收入增加,社会福利保障得到巨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