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处暑
“处”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的意思就是暑天将近结束,气温要回落降低,民间就有“处暑寒来”的谚语。处暑以后,气温会逐渐下降,这时候人体容易出现的情况就是“秋乏”。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人们经常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所以这个节气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在饮食上,首先要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做到量少而频饮;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少吃辛辣煎炸等热性食物,以免加重秋燥。
14.白露
白露以后就正式入秋了,按照民间的说法,入秋后天干气燥,再加上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家禽长势最好的时节,因此便有了“白露到,家禽肥”的说法,鸭子性凉,所以白露天吃鸭子也成了民间的习俗。另有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是说白露时昼夜温差很大。还有句古语说:“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就是在提醒人们白露时节白天比较温和,但早晚较凉,在穿衣方面要多注意。
这个节气要防止鼻腔疾病、过敏性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要少吃或不吃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15.秋分
秋分时节,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所以有“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很多人也会在这个时候出现情绪不稳,易忧郁。因此,在此季节保持良好的心态,宣泄积郁之情,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是养生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
秋分以后,天气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中医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等症状,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此时要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子。胃病患者还要注意饮食,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
16.寒露
寒露时节,人体阳气慢慢收敛,****开始潜藏于内,故养生也应以保养****为主。另外,寒露以后,由于气温下降较快,感冒也成为此时的流行病,在城市,这个时间已经开始接种流感疫苗了。在日常养生中,首先要做到适时添加衣物,不要盲目坚持“秋冻”,还要多加锻炼,增强体质。
另外,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嗜喘病、肺炎等患者,应该避免烟尘污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17.霜降
霜降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这个时节天气渐冷,很多人手脚易凉,后背易冷,但心里有燥热的感觉,这是气血遇寒循环不畅所致,因此养生就要注意做到“外御寒、内清热”。
霜降之时,在五行中属土,在五时中为秋,在人体五脏中属脾,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的相互关系上,此时与长夏同属土,所以应以淡补为原则,并且要补血气以养胃。
18.立冬
民间有立冬补冬之习俗。每逢这天,南北方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民间还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冬季食补应注意营养的全面搭配和平衡吸收。少食生冷,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潜阳、热量较高的食物,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此外,进补还应因人而异,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别,体质有虚实寒热之辨,故“冬令进补”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进补方案,万不可盲目进补。
19.小雪与大雪
雪是寒冷天气的产物。小雪节气的前后,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的,此时人们的心情也容易受天气的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另外,民间有“瑞雪兆丰年”之说,大雪节气的到来,预示着来年能否丰收。中医认为,人体的头、胸、脚三个部位最容易受寒,所以这时一定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对这三个部位。
20.冬至
关于冬至,民间习俗最多的就是“冬至饺子夏至面”,“冬至狗肉,不富也有”等。
“冬至一阳生”,阳气开始萌芽,并由此开始壮大,所以此时要适当进补,以养护尚处在萌发阶段的微弱阳气。北方不少地方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而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的功效。
21.小寒与大寒
民间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之说,这个时候天气是最冷的。有些人一进屋就把冻僵的手脚放到取暖器旁边烤,或插入热水里。其实这样对手脚皮肤保健非常不利,日后很容易生冻疮。正确的方法是在距取暖器不远的地方,将裸露的手脚互相搓擦,使手脚的温度自然回升,待皮肤表面变红时,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热水中取暖。
进入大寒节气,养生也应该有所调整。因为大寒与立春相接,所以在饮食上要有所变化,以便于适应这种气候。具体包括:进补量逐渐减少,在进补中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适当吃一些温散风寒的食物以防御风寒邪气的侵扰。
尽量让呼吸变得深、长、匀、细
呼吸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事,人离不开呼吸就像鱼儿离不开水,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呼吸中的张弛之道。
经常坐办公室的人到下午通常会感觉头晕、乏力,嗜睡,很多人认为这是因为经历了一上午的工作,劳累所致,其实这里面就有呼吸方式的原因。现代人基本都是用胸式呼吸法,每次的换气量都非常小,身体在正常的呼吸频率下根本吸收不到足够的氧气,体内的二氧化碳也不能完全排出,因此二氧化碳越积越多,氧气越来越少,无法满足大脑需求,人就会疲惫、嗜睡。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呼吸方式,在呼吸中如何做到张弛有致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有意识地注意并调整呼吸。
常见的呼吸方式主要有两种: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我们常做的呼吸就是胸式呼吸,但是在胸式呼吸时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占全肺4/5的中下肺叶的肺泡却在“休息”。这样长年累月下去,中下肺叶得不到锻炼,长期废用,易使肺叶老化,进而引发疾病,所以胸式呼吸并不利于肺部的健康。
腹式深呼吸可以弥补胸式呼吸的不足,是健肺的好方法。所谓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常做腹式深呼吸运动,可使机体获得充足的氧,也能满足大脑对氧的需求,使人精力充沛。腹式呼吸运动还对胃肠道有极好的调节作用,许多中老年人大腹便便,极易引起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使健康受到损害,缩短自己的寿命。如能坚持做腹式深呼吸,既可锻炼腹肌,消除堆积在腹部的脂肪,又能防范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
在古人看来,一呼一吸6.4秒,这样才是人体经气与自然界阴阳气化相应的最佳节奏。而现在的人,呼吸速度比最佳节奏要快1倍,一呼一吸只需3.33秒,原因在于社会因素的重大影响。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复杂化,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紧迫感日甚,导致今人的呼吸节奏比古人快1倍。
所以现代人应该尽量减慢呼吸节奏与天地同步,把注意力集中在下腹部,使腹部随着呼吸的进行隆起和收缩。呼气的时候腹部隆起到顶点,吸气时也收缩到极点,这样自然就会把呼吸放慢。起落一开始要用点力。这样的慢呼吸每天至少要做两遍,每遍60次,开始会有点不习惯,经常练习就会变成一种很自然的呼吸方式。
慢呼吸时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深,深呼吸,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要拉长,要放慢;匀,要匀称,出气呼气要均匀;细,就是要细微,不能粗猛。
慢呼吸时还要讲究:“吸入一大片,呼出一条线。”吸进去的是自然环境中的清气,要吸入一大片;呼出来的是体内的浊气,要慢慢呼出,呼出一条线。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慢呼吸也要用鼻子呼吸,不能用嘴呼吸;否则就不能保证吸入的是自然界的清气,反而会对人体造成污染和损害。
探索生活,与生命力强的东西为伍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选择的食物多了,品味也越来越高了,可是我们的病也越来越多了,而且很多疾病都是以前没有过的,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我们现在的生活太好了,很多食物都不是应季的食物,外面飘着大雪,在屋子里面就能吃到西瓜,其实这些食物都不是有生命力的东西,都是在农药的保护下,在化肥的刺激下,突飞猛进生长的,没多长时间就可以吃了,这样速成的东西怎么会有营养呢?就像我们现在吃的洋快餐一样,不用等,马上就能吃到,这些速成的食物没经过长时间烹饪,怎么会有营养?那些煮炖很长时间的汤才是最有营养的,这些东西也是最有生命力的。
我们吃东西,不仅仅是吸收它们的营养和能量,而且会吸收其中所蕴涵的生命信息,也就是生命力。例如,为什么松子比葵花子的营养价值高,这是因为松子结在生长了多年的松树上,而葵花子只是结在一年生草本植物。还有,你是愿意吃两三年的小桑树上的桑葚,还是愿意吃百年老桑树上的桑葚呢?你是愿意喝两三年的茶树上摘下来的茶叶,还是愿意喝千年茶树上的茶叶呢?你肯定都会下意识的选择后者,为什么呢?因为后者是更强生命力的象征,它们所蕴涵的信息不一样。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都愿意跟有热情、激情和生命力较强的人聊天和来往,因为你能从他的身上吸收到生命的力量,让自己焕发一种激情和积极向上的力量,谁也不愿意接触沮丧、沉闷、抑郁的人,因为你只能从他身上吸取到不快乐的因素,让自己也颓丧。
虽然我们没有条件每天吃那些合乎节律生长的蔬菜和肉类,但是我们会尽量去维护这个规则,时刻提醒自己“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我们尽量在生活中找到那些古老的有生命力的东西,通过接触和体会,我们也能获得生命力的信息,使自己的生命力强大起来。
保持心理平衡,才能让身体处于怡然自得的乐观状态, 身体需要平衡,心理也需要,身心都平衡了,百病才不会轻易入侵。那么,我们该怎么保持心理的和谐呢?
《中庸》里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为之和。”人的喜怒哀乐忧思悲等情绪是可以隐藏在心里的,但是老藏着、憋着,时间长了,身体就会出毛病。伍子胥过韶关,一夜间白了头,就是思虑过多,不知排解的结果,而我们常见的抑郁症大多也是憋出来的病。
有一位57岁的女士,性格内向,遇事总是闷在心里,不爱与人交谈。她有个儿子,在外打工,看着三十多岁的儿子还是光棍一个,她心急火燎,四处托人介绍对象。但儿子从来不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久而久之,这成了她的一件心事,她开始茶饭不思,卧不能睡,精神恍惚,身体也一天比一天虚弱,后来到医院检查,发现患了抑郁症,她之所以会得抑郁症完全是憋闷出来的。
七情致病胜六淫,情绪导致的病是最难治愈的,对身体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黄帝内经》里有句话:“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大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打仗时再去铸造兵器,渴了才去挖井,这就晚了。所以,我们要懂得宣泄情绪,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想办法解决。
有的女性跟丈夫吵架,一生气就离家出走,其实这对身体是很不利的,为什么呢?肝主怒,生气的时候,你怒气满胸,肝气也非常旺盛,一生气你就走,那么这个气就滞留在身体里了,发泄不出去,淤久就会化热,你回来后还会接着吵。这时候要保持心理和谐,就需要找个东西把肝气给平下去,这就要用到前面讲过“五行相克”了。肝属木,克木的是金,金对应的是肺,肺主悲,所以吵架时不要吵到一半就走,要等到哭出来,哭出来的时候肺气就会旺盛,肝气就会被平下来,这样一气一哭,一怒一悲,身体就处在了一个和谐状态,人也就会感到舒服很多。
因此,当你特别郁闷的时候,就找个没人的地方大哭一场,把心里的郁闷、不快发泄出来,让身体保持和谐。当然,情绪的宣泄一定要有度,不可太过,这就是节制,也是保持心理和谐的另一个关键。
七情六欲生来有之,我们无法逃避,但我们完全可以控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精神内守,使身体处于怡然自得的乐观状态,这样才能使身体各个系统、器官的功能协调一致,减少生病的几率。
避免“五劳”,避免疾病
中医的养生之道,讲究适度、和谐。不可过度,过度则有害无益,具体说就是“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这也是对“起居有常,不妄坐劳”的一个具体说明。
久视伤血。是指如果一个人长时间用眼视物,不但会使其视力下降,还会导致人体“血”的损伤。因为肝主血,人的视力有赖于肝气疏泄和肝血滋养,故有“肝开窍于目”的说法,所以眼睛过度劳累会损伤肝脏,进而影响血的调节。也因此,如果盯着电视或电脑太长时间,不但会损伤肝脏,还会消耗体内的血。
久卧伤气。是指人如果是只躺卧不运动,人体内的气脉就运行不起来,就会伤及人的肺气。
久坐伤肉。久坐其实伤的是脾,在办公室里经常会遇到这种人,他就喜欢坐着,从不起来走走,非常的懒,能坐就不站着,能躺着就不坐着,这样的人其实脾湿已经非常严重了,由于不爱运动,脾的运化功能非常差,才会出现这种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