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从销售的角度来说,可以说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只有卖不出去产品的人。因为聪明的推销员总可以找到一个与众不同的卖点将产品卖出去。独特卖点可以与产品本身有关,有时候,也可以与产品无关。独特卖点与产品有关时,可以是产品的独特功效、质量、服务、价格、包装等;当与产品无关时,这时销售的就是一种感觉、一种信任。这个案例就是推销员用独特的卖点打动客户的典型案例。
推销员带领一对夫妇看一幢老房子,当客户看到院子中的樱桃树时显得很高兴,推销员及时捕捉到了这个信息,并做出判断:客户喜欢这棵樱桃树。这是推销员优秀的左脑思考习惯的反应。
发现这一点后,当客户看到客厅陈旧的地板、厨房简陋的设备等缺点露出不悦神情时(体现推销员察言观色的能力),推销员都及时说道:“你们从任何一个房间的窗户向外看,都可以看到院子里的樱桃树。”最后,客户买下了这幢并不满意的房子,只是因为喜欢那棵樱桃树。这个过程是推销员卓越的右脑能力的体现,她可以根据客户的反应及时强调房子的独特卖点,把客户的思维始终控制在右脑的使用上,最后在右脑的控制下做出购买的决策。
案例5.2“我应该让您签订‘29天保险合同’”——利用好奇心理,刺激顾客的右脑
郑浩是一位从事人寿保险推销的业务员,一次,他拜访了一位完全有能力投保的客户,客户虽然明确地表示自己很关心家人的幸福,但当推销员试图促成投保时,他却提出了不少异议,并且进行了一些琐碎的毫无意义的反驳。很显然,如果不出奇招,这次推销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郑浩沉思了片刻。然后,他凝视着客户,高声地说:“先生,我真不明白您还犹豫什么呢?您已经对我说了您的要求,而且您也有足够的能力支付保险费,您也爱您的家人!不过,我好像向您提出了一个不合适的保险方式,也许我不应该让您签订这一种方式的保险合同,而应该签订‘29天保险合同’。”
郑浩稍作停顿,又说道:“关于‘29天保险合同’问题,我想说明一下:第一,这个合同的金额同你所提出的金额是相同的;第二,期满退保金也是完全相同的;第三,29天保险合同兼备两个特殊条件,那就是设想您万一失去支付能力而无力交纳保险费,或者因为事故而造成死亡时,另外约定‘免交保险费’和‘发生灾害时增额保金’的条件。这种29天保险的保险费,只不过是正常规模保险合同保险费的50%,单从这方面来说,它似乎更符合您的要求。”
客户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脸上放出光彩。客户接着问道:“这29天保险是什么意思呀?”
“先生,29天保险,就是您每月受到保障的日子是29天。比如这个月,有30天,您可以得到29天的保险,只有一天除外。这一天可以任由您选择,您大概会选择星期六或星期天吧?”
郑浩停了片刻,然后接着往下说道:“这可不太好吧?恐怕您这两天要待在家里,可是据确切统计来说,家庭这个地方却是最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
郑浩故意停下来不讲了,他看着那位客户,像是在等着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才又开口了:“从公平的角度来看,先生,即使您让我马上从您家里出去,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我说了不应该说的事情,我显然忽略了您的家人未来的幸福,而您却是对家庭责任感非常强的一个人。我在说明这种‘29天保障’时说,您每月有1天或2天没有保险,恐怕您会这样想:‘如果我猝然死去或被人杀害时将会怎么办?’”
“先生,关于这一点请您尽管放心。保险行业内虽然保险方式各种各样,但对于这种‘29天保险’,就目前来讲,我们公司尚未认可。我只不过冒昧地说说而已。之所以我会在这里对您说这些,是因为我想假如我是您的话,也一定会想,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自己的家人处于无依无靠的不安定状态。在您内心大概就是这样的感受吧,先生?
“我确信,像您这样的人从一开始就知道我向您推荐的那份保险的价值。它规定,客户在一周7天内1天不缺。在一天24小时内1小时也不落下,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您在干什么,都能对您的安全给予保障。能使您的家人受到这样的保障,难道不正是您所希望的吗?”
这位客户完完全全地被说服了,心悦诚服地投了费用最高的那种保险。
案例分析
“好奇”是人类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当你能够准确地把握并利用这一心理的时候,你往往能够轻而易举地征服客户。这个案例就是一个利用客户的好奇心理成功签单的典型案例。
人寿保险推销员郑浩碰上了一位有能力投保却又不想投保的客户,采用常规的推销方法显然不能成功,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奇招”:杜撰了一个所谓的“29天保险合同”,这是推销员左脑思考的结果。
客户果然很感兴趣,连忙追问:“这29天保险是什么意思呀?”从这句话可以看出,郑浩的左脑策略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了,客户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客户的思维也开始从左脑的理性转移到右脑的感性。在接下来的对话中,郑浩充分发挥了自己出色的口才,把客户的思维始终控制在右脑的使用上,最终让客户心甘情愿地购买了那份保险。
郑浩正是通过“29天保险”这个让客户感觉新奇的事物,激起了客户的好奇心,客户由于想了解谜底而使推销员有了继续往下说的机会。如果没有这个“29天保险”作铺垫,那么推销就难以成功了。在实际的推销过程中,推销员也不妨一试。
案例5.3“我的这个游戏卡是专门为中学生设计的益智游戏”
——把话说到点子上,右脑出色的口才刺激顾客的购买欲
电子产品柜台前,一位电子产品推销员正在向顾客推销游戏软盘。
推销员:“看您这年纪,您孩子快上中学了吧?”
顾客愣了一下:“对呀。”
推销员:“中学是最需要开发智力的时候,您看,这些游戏软盘对您孩子的智力提高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顾客:“我们不需要什么游戏软盘。孩子都快上中学了,哪敢让他玩游戏呢?”
推销员:“这个游戏卡是专门针对中学生设计的益智游戏,它把游戏与数学、英语结合在一块儿,绝不是一般的游戏盘。”
顾客似乎有听下去的意思。
推销员连忙说:“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不再像我们以前那样只是从书本上学知识了。您不要以为玩游戏会影响学习,以为这个游戏盘是害孩子的,游戏盘设计得好也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重要工具。”
接着,推销员又取出一张磁卡递给顾客,说:“这就是新式的游戏卡。来,我给您展示一下。”
渐渐地,顾客被吸引住了。
推销员趁热打铁:“现在的孩子真幸福,一生下来就处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往往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刚才有好几位像您这样的家长都买了这种游戏卡,家长们都很高兴能有这样既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又使家长不再为孩子玩游戏而着急的产品,还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系列产品呢!”
顾客动心了,开始询问价钱。
最后,顾客心满意足地购买了几张游戏软盘。
案例分析
出色的口才是右脑能力的体现,它不仅要求口齿伶俐、思维敏捷,还要求善于安排说话顺序,即语言要有逻辑性,把话说到点子上。对于推销员来说,良好的口才是说服顾客的利器,是把握主动权的保证。这个案例中,推销员就是凭借自己出色的口才实现交易的。
推销员说:“看您这年纪,您孩子快上中学了吧?”这是一种典型的感性提问,是推销员根据经验得出的结论。
当得到顾客肯定的回答后,推销员马上把自己的游戏软盘与中学生的智力开发问题联系起来,并且把游戏软盘定位于帮助孩子学习的重要工具。我们知道,家长是非常重视孩子学习和智力开发的,推销员这样说就说到点子上了,说到了顾客的心里。在这个过程中,推销员左脑的逻辑思维通过右脑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果然,顾客被打动了,交易做成了。
在这个案例中,推销员充分发挥了自己右脑的优势,巧妙地运用了口才艺术,一步一步、循循善诱,吸引了顾客的注意力,激发了顾客的购买欲望。可见,推销员要取得很好的销售业绩,就必须加强自己的口才训练,提高自己的右脑能力。
案例5.4“如果您送一套化妆品给太太做情人节礼物,她一定非常高兴”——巧妙刺激,右脑激发客户需求心理
情人节的前几天,一位推销员去一客户家里推销化妆品。这位推销员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再过两天就是情人节。
男主人出来接待他,推销员劝男主人给夫人买套化妆品。男主人似乎对此挺感兴趣,但就是不说买,也不说不买。推销员费了不少口舌,客户才说:“我太太不在家。”
这可是一个不太妙的信号。忽然,推销员看到不远处街道拐角的鲜花店,门口有一招牌:送给情人的礼物——红玫瑰。这位推销员灵机一动,说道:“先生,情人节马上就要到了,不知您是否已经给您太太买了礼物。我想,如果您送一套化妆品给您太太,她一定会非常高兴。”
这位先生眼睛一亮。
推销员抓住时机又说:“每位先生都希望自己的太太是最漂亮的,我想您也不例外。”
果然,那位先生笑了,开始问他化妆品的价钱。
“礼物是不计价钱的。”
于是一套很贵的化妆品就推销出去了。
案例分析
需要是人们因生理、心理处于某种状态而形成的一种倾向。一个人若产生需要,强烈的感觉是缺乏什么或期望什么。要善于看准对象,激发其需求心理,并抓住介入的最佳时机。比如说,在口渴的情况下,人的感受就是身体缺少水,期望得到水,且只有喝上水才能消除这种感觉。推销也是一样,如果推销员能够抓住时机,提示客户需要什么,那么就很容易成交。
这个案例中的推销员就是抓住了情人节这个契机推销成功的。在开始时,推销员反复向男主人介绍化妆品的好处,劝其为夫人买一套,结果并不理想,这说明推销员的左脑策略已不能起到作用了,如果不及时转换策略,那么只能去拜访下一个客户了。
这时,推销员看见了花店门口“情人节”的招牌,于是,灵机一动(右脑开始发挥作用):“如果您送一套化妆品给您太太,她一定会非常高兴。”,结果那位男主人果然心动,当他询问价钱时,推销员又机智地说:“礼物是不计价钱的。”,最后化妆品以原价成交了。这是典型的右脑制胜策略,推销员正是抓住了“情人节”这个契机,发挥了自己右脑的优势,成功销售了昂贵的化妆品。
由此可见,需要是被创造出来的,推销员只有开动右脑,抓住一切时机,唤起客户对这种商品的需要,才能让顾客产生购买的欲望。
案例5.5“高级法院的理查德法官也是我的客户”——公共权威的符号作用影响潜在客户的右脑
史蒂尔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推销员,每次成交后,他都让顾客签上自己的名字,特别是一些比较有身份、地位的顾客,当他去拜访下一位顾客时,总是随身带着这些顾客名单,那些名字都是顾客的亲笔签名。见到下一个顾客后,他先把名单放在桌上。
“我们很为我们的顾客骄傲,您是知道的。”他说,“您知道高级法院的理查德法官吗?”
“哦,知道!”
“这上面有他的名字,您更应该知道我们的布莱恩市长吧!”
史蒂尔兴致勃勃地谈论着这些名字,然后说:“这是那些受益于我们产品的人。他们喜欢……”他又读了更多有威望的人名:“您知道这些人的能力和判断力,我希望能把您的名字同理查德法官及布莱恩市长列在一起。”
“是吗?”顾客很高兴,“我很荣幸。”
接下来,史蒂尔开始介绍他的产品,最后成交了。
史蒂尔就是凭借着这些顾客名单,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
案例分析
名人效应、公共权威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中被成功地运用于各个领域,比如说广告。推销同样也可以利用有影响力的人增加推销本身的吸引力和可信度。这是成功实现推销的一条捷径。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推销员史蒂尔就是善用这一推销技巧的高手。他在向顾客推销产品时,要求顾客,特别是有身份、地位的顾客签上自己的名字,这为他以后的推销奠定了基础(左脑有计划地准备)。
当他向其他顾客推销产品时,就把有顾客亲笔签名的单子给顾客看,并且说:“我希望能把你的名字同理查德法官及布莱恩市长列在一起。”这是典型的刺激潜在客户右脑的策略,使客户失去理性思考,陷入右脑的感性状态。
其实,顾客并不是相信理查德法官和布莱恩市长本人,而是相信了他们的头衔——外界授予的头衔,继而相信了他们的鉴别能力,而丧失了自己原有的鉴别能力,认为连这些名人都用他们公司的产品,那就肯定错不了,最终高高兴兴地签上自己的名字,购买了史蒂尔的产品。
史蒂尔的公共权威的右脑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他带来了很大的收益,从事销售行业的推销员不妨借鉴一下。
案例5.6“只要订购本产品,我就把录音带借给各位听”
——营造融洽的气氛,把客户的思维控制在右脑的使用上
刘畅是一名家电推销员,她把自己的推销对象定为女性上班族,而且她每次拜访客户时总是将产品目录分给大家,并约定下次拜访的时间。
第二次拜访时,刘畅通常选择12点半左右。拜访之前,她会准备好录音机以及一些糖果、点心。
到了公司,她把东西取出,然后以风趣的语气邀请大家吃点心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