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雀”号在潜艇下去的水域游弋着,士兵们把一枚枚手榴弹扔下水去。因为下潜前约定,如果通信联络因故中断,听到手榴弹的爆炸声,潜艇必须浮出水面。一枚枚手榴弹在水下爆炸,激起一股股水柱。但是,爆炸过后,声纳兵的耳朵里依然只有沙沙的杂音,没有任何来自“长尾鲨”的回信。长尾鲨失事了!
消息传到五角大楼,决策者们震惊了。海军部长费雷德·科恩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为了平息新闻界的舆论,美国海军派出了救生艇、护卫舰、驱逐舰,还派出“海狼”号和“海鹰”号潜艇,进行大规模的搜索。甚至还把美国海军唯一能进行水下作业的潜水器“的里雅斯特”号从美国西部运到东海岸。6月27日,“曲斯特”第3次潜到距海面2560米的海底处搜索时,收集到大量的纸片和碎物,经确认为“长尾鲨”的遗物。
1963年6月,美国海军部长弗·考斯公开了调查委员会有茉“长尾鲨”失事的调查结论:机舱内突然地大量进水,被认为是核潜艇‘长尾鲨’号于1963年4月10日沉没在科德角以东200海里处的最为可能的原因。
海军部门分析认为,“长尾鲨”号核潜艇在海水系统的某个局部出了毛病,且很可能在机舱范围。潜艇周围的海水在巨大压力作用下涌入舱室时会造成猛烈的水雾。进入舱室的海水使输电网络失效且导致潜艇失去动力。“长尾鲨”航速下降之后开始下沉,片刻便超越它的临界深度,最后停在2560米的海底上。然而,这也只是海军部门的猜测,猜测只能是猜测,因潜艇已成碎片,“长尾鲨”真正的失事原因成了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谜。
“长尾鲨”号核潜艇的失事,夺走了艇上129名船员的生命,造成潜艇史上一次最大的悲剧,这也是世界上第一艘失事的核潜艇。
阿丽亚娜火箭为何多次爆炸
阿丽亚娜火箭是欧洲航天界的骄傲,它的性能完全可与美、苏的航天运载工具匹敌。可是它为什么会多次突然爆炸呢?仅仅是因为技术问题吗?
阿丽亚娜火箭是1973年7月由法国提议并联合西欧11个国家成立的欧洲空间局着手实施、研制的火箭计划。阿丽亚娜系列火箭在国际航天市场的角逐中占有重要地位,世界商业卫星的发射业务大约有50%由阿丽亚娜火箭承担。
欧洲航天局成立于1975年5 月,参加国有比利时、丹麦、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士、瑞典和英国。阿丽亚娜火箭的诞生,是欧洲联合自强的一个象征。
阿丽亚娜在传说中是古希腊一位美丽公主的名字,她帮助热恋中的雅典王子塞休斯逃出魔鬼把守的迷宫,一起奔向自由。现在,阿丽亚娜则成为火箭的名字。经过不断改进,阿丽亚娜火箭的运载能力和其他性能不断提高,完全可与美、苏已有的航天运载工具匹敌。然而,在阿丽亚娜火箭的发展史上也发生过多次重大事故。
1979年12月24日第一枚阿丽亚娜Ⅰ型火箭发射成功。阿丽亚娜Ⅰ型火箭共发射11次,其中1次失败。 这唯一的一次失败发生在1980年5 月23日,当时火箭发射地圭亚那合作共和国的城市科鲁天气晴好,阿丽亚娜Ⅰ型火箭将在这里的一个火箭发射基地进行第二次试射。基地上一片紧张气氛,因为这次试射成功与否对阿丽亚娜火箭的质量和所能达到的商业化程度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专家们事先做了充分准备,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经过200 次的试验都未发生故障。可是事与愿违,尽管专家们丝毫未曾懈怠,但火箭升空才几秒钟就突然爆炸。
据调查者报告,遥测仪记录显示第一级火箭四台发动机中有一台失灵,可能是导致火箭爆炸的原因。发动机制造者、欧洲火箭发动机推进协会的设计师们耗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对他们制造的37台发动机作了检查、试验,均未能找到今人满意的答案。于是,有人便认为是发射平台有问题,也有人认为是发动机里被放入异物导致爆炸。
两年之后,法国国防部负责安全事务的官员让·克洛欧就阿丽亚娜火箭的这次事故拟就一份调查分析报告,克洛欧在报告中指出了蓄意破坏的可能性。据说有个参与试射的工作人员将一个重仅2.4 克的微型雷管放入了火箭燃料舱,他曾与一个美国记者接触过。火箭发射前夕,这个美国记者离开了法国。然而后来负责全面调查这次事故的法国国家航空研究中心也一直没有公布他们的调查结果,人们对于此次事故的真正原因也一直议论纷纷。
1986年5 月31日,在圭亚那科鲁基地进行了阿丽亚那火箭的第18次发射,也是阿丽亚娜Ⅱ型火箭的第一次试射。这枚火箭只要运载一颗2175公斤重的通信卫星,而以往发射的阿丽亚娜火箭一般要同时运载两颗卫星。
火箭原定于格林尼治时间0 点3 分升空,但在点火之前出现故障而被迫推迟了50分钟,点火指令下达后,计时倒数至零,火箭脱离发射平台直插天空,一切似乎都很顺利。谁知升空4 分36秒之后,第三级火箭发动机骤然熄火,火箭很快离开预定轨道。这时,地面控制中心只好通过遥控设施将火箭携带的卫星炸毁。阿丽亚娜火箭一再出事故无疑损害了她的信誉。此后,发射试验停止了16个月,阿丽亚娜火箭公司因此损失了7 亿法郎。至此,阿丽亚娜火箭在18次发射中已遭到4 次失败,多数是因为第三节火箭的问题造成的。
在火箭发射前期,火箭制造厂实行了非常严格的保安措施,火箭周围设置了电视监视系统,严密观察安装工作的全过程。同时,公司还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防止有人进行蓄意破坏。但是,调查人员发现,进入发射基地的人员和可以接近火箭发射系统的人均难以统计。由于缺乏证据,无法确定可疑分子,调查结果只能将“5.31”爆炸归因于技术上的疏忽。
后来,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避免遭到人为破坏或出现技术疏忽的措施,但是阿丽亚娜Ⅳ型火箭于1990年2 月22日第三次发生空中爆炸,火箭运载的两颗日本卫星也一起被毁。几个星期后,据有关人士透露,事故系一块布片堵塞供水管道一个阀门,造成一个涡轮机完全停火运转所致。人们自然要问:“布片是怎样进入火箭的?”“是谁放进去的?”为此,调查人员审查了负责安装水管的工人,但至今未有结果。
至1994年1月底,阿丽亚娜火箭共发射63次,其中6次失败。其中有的是因为技术故障,而有的则被怀疑是人为破坏,但一直未能破案。阿丽亚娜火箭屡次爆炸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呢?这成为现代航天史上的一个谜团。
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海难之谜
2000年的库尔斯克号沉没事件震惊了整个世界,这艘被誉为“航母终结者“的核潜艇代表了俄罗斯海军最先进水平,可是它为什么会突然爆炸沉没呢?或许这不是一次意外的爆炸事故。
2000年8月12日,一则爆炸性新闻传遍了全球。各国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都在第一时间播报了一则消息:当天上午11点28分,俄罗斯“奥斯卡”级战略核潜艇库尔斯克号在北冰洋巴伦支海演习时沉没,船上118名船员全部丧生。一时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巴伦支海。
据报道,事故发生当天,俄罗斯北方舰队正在巴伦支海域进行军事演习。上午11:20分,根据北方舰队司令部的命令,参加演习的库尔斯克号正奉命准备向它们的假设敌彼得号巡航舰编队发射鱼雷。然而就在库尔斯克号接到发射鱼雷命令8分钟后,它突然发生了大爆炸。当时,距离库尔斯克号56海里处监测这次演习的俄罗斯指挥舰通过雷达监测到了这次爆炸。然而,就在第一次爆炸发生仅仅2分钟后,库尔斯克号潜艇上又发生了第二次爆炸,这次爆炸的威力和强度超过第一次爆炸50多倍。两次爆炸后,库尔斯克号迅速沉入了巴伦支海……
事故发生后,俄立即组织营救。政府组成了由副总理克列巴诺夫挂帅的事故调查与处理小组,海军派出“彼得大帝”号重型航母巡洋舰和“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在内的10余艘舰船以及各型飞机在出事海域进行紧张救援活动。俄北海舰队司令波波夫赶赴出事地点,直接指挥营救。俄海军曾采取种种措施,多次积极营救“库尔斯克”号核潜艇,但因天气恶劣等原因均未成功。
库尔斯克号这艘被誉为“航母终结者”的“奥斯卡”级万吨核潜艇,代表了俄罗斯海军最先进水平,为什么会突然爆炸沉没呢? 一时间,社会舆论进行了各种猜测,有人认为是库尔斯克号自载的鱼雷发生爆炸,导致艇首鱼雷舱内鱼雷发生连锁爆炸,使其沉没海底;有人认为库尔斯克号可能与外国核潜艇相撞,引起艇上鱼雷爆炸;还有人认为库尔斯克号在水下撞上了二战时期遗留下来的深水炸弹,引发了艇上鱼雷爆炸。
俄罗斯政府经过半年多的调查后宣称,“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的原因是因为核潜艇内部的鱼雷系统发生故障、导致潜艇爆炸所致。当时的俄罗斯副总统克列巴诺夫称,调查人员对“库尔斯克”号所用的同类型鱼雷进行了实验,并经过认真研究,认为核潜艇内部的故障是造成核潜艇沉没、118名艇员丧生的直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