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听过,“真诚到永远”,这曾是海尔的一句著名广告词。这句话也道出了海尔集团总裁杨绵绵的最大特质。她做过教师,进过工厂,当她成为跨国公司的总裁时,还是一如既往地真诚,似乎一切身份的变换都和她没有关系。
真诚待人,真诚工作
“和杨绵绵一起工作,你会变得更年轻,因为她是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很多和杨绵绵共事过的海尔员工,都这样评价他们的这位女领导。
真诚,是杨绵绵一贯的本性,她从来不玩弄权术,从来不阳奉阴违,和她相处,你永远都会感受到她的真诚、坦率和阳光。难怪有人评价杨绵绵,说她就像她所领导的海尔一样,用真诚感染和感动了许多人。
这个世界逐渐变得物欲横流,真诚越来越难能可贵,这也是人们愿意与杨绵绵相处的一个重要原因。除此之外,人们在与她相处的时候,还能够感受到一种快乐和活力。我们看杨绵绵的照片,在她的脸上总能够找到一种自信的微笑。的确,爱笑是杨绵绵充满活力的一个标志。不管是在外界公众面前,还是在工厂车间里,只要有她在,笑声就不断。看到杨绵绵的笑脸,听到杨绵绵那富有磁力的爽朗笑声,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那句脍炙人口的广告语:“海尔,真诚到永远。”
杨绵绵所信奉的“快乐是工作着、创造着”,就来自于这种真诚:对海尔的真诚热爱、对海尔的真诚奉献、对每一个海尔用户的真诚相见。杨绵绵说:“我们是在用真诚打造海尔这个品牌,我们今天所有的成就,都是一种诚实付出的结果。”
杨绵绵对海尔有着最深沉的爱,她说:海尔像自己的一个孩子一样,看着海尔长大,听到人们说海尔好,海尔的产品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益处时,自己的心里就感到特别舒爽;当听到人们说海尔的不是时,自己就会很苦恼。在海尔工作了20多年,她的喜怒哀乐早已和海尔融为一体。
杨绵绵一直热爱着海尔、倾心着海尔,她把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奉献给了海尔。正是源于这种倾心和热爱,在别人看来极其艰苦的工作,极难处理的问题,在杨绵绵眼中是一种快乐。只要是为了海尔的发展,杨绵绵甘愿奋斗着、快乐着。
海尔就是杨绵绵的生命,为了海尔再苦再累也值得。有一年9月,杨绵绵到新疆乌鲁木齐参加一个洽谈会。经过几个小时,终于下了飞机,然而,她没有先到下榻的宾馆休息,而是一头扎进商场进行实地调研,完成调研后,她又主持连夜召开座谈会,商讨市场调整的策略。此后的几天,在新疆的每一个终端市场,人们都能够看到杨绵绵忙碌的身影。为了这一次的实地考察,杨绵绵整整奔波了六昼夜,以至于在从乌鲁木齐返回的途中,她累得一上车便睡着了。虽然疲劳过度,嗓子发炎,但在抵达目的地的当天晚上,她仍然坚持出现在座谈会上,这个时候,她的嗓子几乎说不出话来了,但她还是召集工作人员一起讨论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等到问题讨论结束,已是第二天凌晨4点钟,4个小时之后的8点钟,杨绵绵又出现在下一个行程的飞机上——没完没了的事情等着她去处理和安排,她丝毫不敢懈怠。
杨绵绵就是这样的人,用真诚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真诚地工作,真诚地待人。
以人才为本
杨绵绵有一个信条:管事先管人,管人带作风。她是一个管理者,她很看重团队的团结,这体现了她的人才观,这种人才观,也是海尔“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
洗衣机生产车间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质检员范萍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选择开关插头插错和漏检,被罚款50元。这本是一件小事,要知道,过去企业发生质量问题从来都是罚一线工人。可是,用海尔的管理观念来看这件事,就不应该如此简单处理了,当事者周围的干部们更应当逐级承担责任。针对这件事,他们利用集团主办的《海尔报》,开展了《范萍的上级负什么责任》的大讨论,并配发了评论《动真格的,从干部开始》。
此事引起海尔上下的巨大震动,大家纷纷发表评论,最后达成共识: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关键在于干部的水平与作风。什么是领导?“领导就必须承担领导责任”,承担领导责任不是口头说说、无关痛痒地自我批评一下了事,而是要动真格的,要有切肤之痛。这件事的最终处理办法是,分管质量的负责人自罚300元,并作出深刻的书面检讨。通过“株连”政策,保证管理人员始终保持对下属进行严密监督。
对此,杨绵绵持肯定态度,她是这样理解“工人出错,干部受罚”的:“我和张总有意见不一致的时候,那么我就要听他的;同样,我和下级也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作为下级,在没有想通的时候,还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出了错,上级要负责任,出了错误,如果不是我来承担责任的话,那他以后怎么照我说的做,我还老是推到他身上去,上推下卸,就叫不负责任;上面推他的领导,下面推他的下级,那他干什么了,他就等于没有。”
以质量为首
所有企业都知道抓质量的重要性,但海尔抓质量之早、之狠远远超出了一般企业。为什么?说到底,在海尔人看来,质量不仅仅关系到销量问题,更代表了企业对社会的诚信与责任。海尔集团成长之初,杨绵绵每天花大量时间巡视生产线、检查产品是否有质量问题。由此可见,杨绵绵的质量意识多么强烈。
要说什么最能体现海尔对于质量的重视,那么1985年那场由杨绵绵和张瑞敏联袂导演的“砸冰箱”事件无疑是个典范。这一事件已经成为海尔发展史上的经典案例,也已经进入众多国际著名商学院的MBA案例库。
1984年以前,青岛电冰箱总厂主要生产单缸洗衣机,产品一般是按照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等外品分类的。那时候,中国刚刚改革开放,还处在物品缺乏的卖方市场时期。只要产品还能用,就可以堂而皇之地送出厂门,而且绝对有市场,绝对卖得掉。连等外品都能够销售出去,实在卖不了的产品,就分配给一些员工自用,或者送货上门半价卖掉。
然而,历史轻易地被海尔改写了。1985年4月,厂长张瑞敏收到一封用户的投诉信,投诉海尔冰箱的质量问题。于是,张瑞敏和当时的副厂长杨绵绵到工厂仓库里去,把400多台冰箱全部做了检查之后,发现有76台冰箱不合格。他们安排了两个大展室,在展室里面摆放上那些劣质零部件和76台劣质冰箱,通知全厂员工都来参观。员工们参观完以后,两个管理者把生产这些冰箱的责任者和中层领导留下,然后张瑞敏顺手拿了一把大锤,朝着一台冰箱砸了过去,把这台冰箱砸得稀巴烂,然后把大锤交给了责任者,转眼之间,把76台冰箱全都销毁了。当时,在场的人都流泪了。虽然当时一台冰箱才800多元钱,但是,员工每个月的工资才40多块钱,一台冰箱就是他们两年的工资!杨绵绵坚定地站在张瑞敏身边,全力支持他砸烂劣质冰箱。为了起到给下属的警示作用,她带头扣掉了自己当月的工资。
这件事情以后,员工们树立起了一种观念,谁生产了不合格的产品,谁就是不合格的员工。一旦树立这种观念,员工们的生产责任心迅速增强,每一个生产环节都不敢马虎了,精心操作,“精细化,零缺陷”成成全体员工发自内心的心愿和行动,从而使企业奠定了扎实的质量管理基础。
4年后,也就是1988年12月,海尔获得了中国电冰箱市场的第一枚国内金牌,把冰箱做到了全国第一。而如今的海尔,已经冲出了亚洲,走向了世界,在世界范围内有了一定的号召力。
杨绵绵带给我们的启示:
1.对人真诚、对事业真诚、对生命真诚,用真诚感染身边每一个人,你可以用这种真诚赢得未来。
2.作为一个经营者,一定要懂得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糊弄人的东西对消费者来说是一种欺骗。
杨绵绵个人档案:
杨绵绵:上海人,1941年8月29日出生,高级工程师,海尔集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历任海尔集团副总裁、常务副总裁、执行总裁,现任海尔集团董事局常务副主席、总裁、党委副书记,全国人大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代表。
1958年考入山东工学院。
1963~1971年,任青岛劳动局技校教员。
1971~1979年,青岛压铸厂技术员和从事管理工作。
1984年,杨绵绵由青岛家用电器公司(高级工程师、项目引进办公室主任)调至青岛电冰箱总厂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开始了和时任厂长张瑞敏的二度合作。
1991年,青岛电冰箱总厂发展成为海尔集团,杨绵绵曾分管生产、技术、科研开发、质量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企业文化、规划发展等工作。
2004年,出任海尔集团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