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本来是很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不准目标,到处乱闯,几年的时间会一晃而过。如果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就该像学打靶一样,迅速瞄准目标;像激光一样,把精力聚于一束。
也许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事情本来应该去做的,但总是迟迟没有行动。这就是人的惰性使然。
他们往往觉得要做的事情太多,但又没有时间将全部的工作都做好,因而老是觉得自己一事无成。因为要做的事情太多,感到无从下手,因而形成一种惰性,最后随波逐流。这样的人生是非常危险的。
如果想要高效地工作,就得有一个计划。也就是说,计划是改变人的惰性的一种方法。无论做任何事,人们都应有个计划。
大多数人都往往要到非做不可的地步时,才开始对事情进行计划。有的甚至要到被压得喘不过气来,或是觉得该去休假时,才想到要计划。这样的人很容易陷入危机之中,因为,有些事情确实需要通过周密的计划才得以完成。
闯荡职场,江湖有秘诀
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要想闯荡职场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职场看似平淡无奇,实则陷阱多多。所以有人说,职场就如战场,虽然没有硝烟弥漫,但每一分钟都有可能遇到“陷阱”,只有步步为营,才有可能步步为赢。要想在职场上游刃有余,关键是把职场分割成不同组成部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情况不同对待。
比如对待上司要学会先尊重,后磨合。任何一个上司(包括部门主管、项目经理、管理代表),能干到这个职位上,至少有某些过人之处。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待人处世的方略,都有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精彩的过去和骄人的业绩。
但每一个上司都不是完美的。所以,在工作中,唯上司命是听并无必要,但也应该记住,给上司提意见只是本职工作中的一小部分,尽力完善、改进、迈向新的台阶才是最终目的。要让上司心悦诚服地接纳您的观点,应在相互尊重的氛围里,有礼、有节、有分寸地磨合。不过,在提出质疑和意见前,一定要拿出详细而足以说服对方的资料和计划。
而对同事就应该多理解,多支持。在办公室里上班,与同事相处得久了,对彼此之间的兴趣爱好、生活状态,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作为同事,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人家为自己尽忠效力。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一定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人家想想,理解一下人家的处境,千万别情绪化,把人家的隐私抖搂出来。
任何背后议论和指桑骂槐的行为,最终都会在贬低对方的过程中破坏自己的大度形象,而受到旁人的抵触和不屑。同时,对工作我们要拥有极大的热情,对同事则必须选择慎重地支持。支持意味着接纳人家的观点和思想,而一味地支持只能导致盲从,也会滋生拉帮结派的嫌疑,影响公司决策层的信任。
如果你已经混到一定高层,有了自己的下属,那么对待下属的时候,就要多帮助,细聆听。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只有职位上的差异,人格上却都是平等的。在员工及下属面前,我们只是一个领头带班而已,没有什么了不得的荣耀和得意之处。帮助下属,其实是在帮助自己,因为员工们的积极性发挥得愈好,工作就会完成得愈出色,也让您自己获得了更多的尊重,树立了开明的形象。
而聆听更能体味到下属的心境和了解工作中的情况,能够为准确反馈信息、调整管理方式提供翔实的依据。美国一家著名公司负责人曾表示:当管理者与下属发生争执,而领导不耐心聆听疏导,以至于大部分下属不听指挥时,首先想到的是换掉部门管理者。
如果是面对竞争对手,也不要吝啬你的笑容。
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处处都有竞争对手。许多人对竞争者四处设防,更有甚者,还会在背后冷不防地“插上一刀、踩上一脚”。这种极端行为,只会拉大彼此间的隔阂,制造紧张气氛,对工作无疑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其实,在一个整体里,每个人的工作都很重要,任何人都有可爱的闪光之处。当你超越对手时,没有必要轻视人家,别人也在寻求上进;当人家在你上面时,你也不必存心添乱找碴儿。因为,工作是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一个都不能少”。无论对手如何使你难堪,千万别跟他较劲,轻轻地露齿微笑,先静下心来干好自己手中的工作吧!说不定他仍在原地自发怨气时,你已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露齿一笑,既有大度开明的宽容风范,又有一个豁达的好心情,还担心败北吗?说不定对手此时早已在心里向你投降了。
只要学会了与以上几类人的相处技巧,在工作中你就能够得心应手,在职场中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跳槽也要懂得计算成本
刚刚毕业的人,还没有确定自己适合做什么,多换几个工作,多积累一些经验很重要。而在职场中“不当大哥很多年”的人,也会对同一个公司同一个岗位心生厌倦,渐渐寻找突破。很多人都知道“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个道理,跳槽已成为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并非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件有益的事。当情况不利时,跳槽就会变成一种风险。
韩健在一家著名的外企工作,虽然职位不高,是一个技术工程师,但工资也属中等偏上。本来日子过得平平稳稳,直到有一天,他接到了一个神秘的电话,是一家猎头公司打来的,问他愿不愿意去某公司,并且开出了比他当时收入高出两倍的薪水。
他所在的公司绝对不可能给出这个价钱,韩健心动了。一个星期之后,韩健果断地向部门经理递上了辞呈,附上不菲的违约金,那些钱当时在他看来也就是跳槽后一个月的工资罢了,因而他毫不在意。去了新公司,他才发现这家公司在国内只有一个办事处,所谓的员工都是以租借的形式给其他大公司干活,而公司的赢利来源就是他们这些人力资源,不过看在钱的分上,他也没放在心上。开始几个月公司很爽快地发薪,他暗暗为自己明智的选择高兴。可是后来慢慢不对劲了,先是工资常常晚到账,而且越来越晚。那时,他又恰好接了一个外地的项目,查询不方便,等到他回到上海发现公司欠他3个月的工资时,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打电话到办事处问,没人;亲自去了一趟,才发现已经人去楼空。他心一横,决定查个究竟,毕竟3个月的工资对他来说不是小数目,再说也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他找到了位于香港的总公司,没想到依旧是“铁将军”把门,他只好灰溜溜地回到了上海。这次跳槽对他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拖欠的工资要不回来,而且由于公司驻上海的办事处就此撤销,投诉无门,原先的好工作也没了。面对无法挽回的损失,他后悔不已。 故事里的韩健就是跳槽过程中一个失败的人物。一跳跳到了陷阱里。而面对跳槽机会时一般人会做出两种选择:跳槽或留任。
实际上,当存在招聘成本时,即便人力资源具有可替代性,单位也会在事前或事后采用非提薪的手段阻止员工跳槽。例如,事前手段:单位与员工签署就业合同时,约定一定的工作时限和违约金额。事后手段:(1)限制户籍或档案调动;(2)扣押员工工资;(3)扣押员工学历证书或相关资格证,等等。
另外,对于员工来说,跳槽也存在择业成本和风险。新单位是否有发展前景,到新单位后有没有足够的发展空间,新单位增长的薪酬部分是否会弥补原来的同事情缘,在跳槽过程中,员工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这只是员工一次跳槽的博弈,从一生来看,一个人要换多家单位,尤其是年轻人跳槽更为频繁。将一个员工一生中多次分散的跳槽博弈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多阶段持续的跳槽博弈。
正所谓行动可以传递信息。实际上,员工每跳一次槽就会给下一个雇主提供自己正面或负面的信息,比如,跳槽过于频繁的员工会让人觉得不够忠诚;以往职位一路看涨的员工会给人有发展潜力的感觉;长期徘徊于小单位的员工会让人觉得缺乏魄力。员工以往跳槽行为给新雇主提供的信息对员工自身的影响,最终将通过单位对其人力资源价值的估价表现出来。但相对于正面的信息来说,会让新单位在原基础上给员工支付更高的薪酬。
从短期看,通常员工跳槽都以新单位承认其更高的人力资源价值为理由;如果从长期看,员工跳槽的前一阶段时间会影响到未来雇主对其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这种影响既可能对员工有利,也可能对员工不利。换句话说,员工在选择跳槽时,也等于在为自己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做选择。
职场中,如果一个人心已不在就职单位上,那么他或多或少会在工作中表现出来。但你不要总以为自己才是最聪明的,也不要总想着跳槽。需要时刻记住的是:无论如何取舍,不会有人为你的失误埋单。跳槽也存在着风险,跳槽须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