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个体有活力,团队有合力
学习不是简单地1+1,而是取得惊人的团队能量。有人做过研究,成吉思汗所拥有的那支战无不胜的千里马马队,其实并非是一支由真正的千里马组成的骑兵部队。他们每一个士兵所拥有的只是二到四匹普通的战马,只不过在行军过程中,战马轮流使用,这样就可以保证单个战马过度疲劳,同时还能保证整个马队持续快速前进。他们把普通的战马“嫁接”起来,发挥出“千里马”的超强功能,使军队长期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有一句名言:“两个人各自拿着一个苹果,互相交换,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两个人各自拥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每个人就拥有两个思想。”一个团队学习的过程,就是团队成员思想不断交流、智慧之火花不断碰撞的过程。如果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能把自己掌握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拿出来和其他团队成员分享,集体的智慧势必大增,就会产生1+1大于2的效果。团队的学习力就会大于个人的学习力,团队智商就会大大高于每个成员的智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山东鲁花集团就是实践团队学习力的典型案例。公司在抓好经营的同时,注重了上到总经理,下到普通员工的学习力的培养。在公司内部变个人学习为团队学习。正是这种整体的学习力的提高,使公司具备了一定的竞争能力,二十年的时间,就从一个小小的物资站发展成为中国花生油第一品牌的知名企业。通过学习,形成了鲁花的一支千里马团队,从而使其在当今残酷的市场竞争中长驱直入。
善于学习,是团队永远不败的根本。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说“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是构成现代人才体系的三大能力,其中,善于学习又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第一能力。没有善于学习的能力,其他能力也就不可能存在,因此也就很难去具体执行。一个团队也是如此,不会学习的团队永远不可能拥有超强的竞争力。企业竞争的实质是学习力的竞争,唯有不断学习,企业才能长盛不衰。
学习力使红蜻蜓集团从默默无闻到驰名天下。近年来,红蜻蜓集团认真导入“学习型组织”管理理念,为企业提高整体素质、形成共同目标、造就执行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红蜻蜓步入超常规的发展轨道。红蜻蜓集团党委书记瞿增甫介绍,世界上没有完善的个人,但却可能有完美的组织。
为使广大员工充分了解企业发展的轨迹和企业的文化,深刻认识企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结合企业的发展目标、任务和使命,该公司上下共建立了学习型组织13个、学习型班组32个、参加学习人数达1000多人,并设立了技术创新奖、团队精神奖、营销精英奖、10佳知识型员工奖等,奖励基金达100多万元,奖金用于员工的再教育培训,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学习动力,形成良性循环。
红蜻蜓集团努力营造团队的学习氛围,着力开展团队学习,形成互动式学习氛围,使团队智商大于个人智商,花巨资在上海成立了红蜻蜓培训学院,每年参加学习达800多人次,组织中高层干部参加名牌大学的MBA班学习;通过召开“工作讨论会”、“寻找问题会”、“事后分析会”等,把个人信息经验等变成群体共同拥有的学习成果,在相互学习中共同达到提高。通过学习,使每个人看到原先自己没有看到的更深刻的东西,实现自我的不断突破,使红蜻蜓企业形成了“个体有活力,团队有合力”的良好氛围,获得了巨大的团队能量,红蜻蜓一举成为中国鞋业的知名品牌。
63.从意识到行动,做学习型团队的带头人
一个企业要想提高整体的竞争能力,唯一的途径就是使企业真正变成一个学习型组织。《第五项修炼》的作者圣吉在书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复杂多变,企业不能再像过去那样只靠领导者一夫当关,运筹帷幄来指挥全局。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那些能够设法使各阶层员工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学习已经越来越成为企业保持不败的动力之源。当代企业的发展更证明只有比你的竞争对手学得多、学得快才能保持你的竞争优势,才能永葆领先。
世界上著名企业的发展,无一离开“学习”二字。美国排名前25位的企业中,有80%的企业是按照“学习型团队”模式进行改造的。国内很多企业也通过创办“学习型企业”而给企业带来了勃勃生机。给人一条鱼,只能让他吃一次;教会他钓鱼,才能使他一辈子不会挨饿。作为团队领导,不但要自己会钓鱼,还要教会员工钓鱼。并在团队中创建一种轻松和谐、相互学习、团结协作、分享创新的氛围!使整个团队成为一种学习型的团队,才能使这个团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用电器总裁韦尔奇认为领导应该是“同时作为教练、启蒙者以及问题解决者来为企业增加价值,因为成败而接受奖励和承担责任,而且必须持续地评价并强化本身的领导角色”。他认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带领团队持续学习。企业要想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地提高竞争能力,不断地扩展企业发展中真正心之所向的能力,首先应以激发企业内员工的个人追求和不断学习,从而使之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企业一旦真正地开始学习,企业定会产生出色的效果,而作为团体中的人也会快速地成长起来,企业的内功更会不断强化。
通用正是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典范企业。通用电气公司是美国纽约道·琼斯工业指数自1896 年创业以来唯一一家至今仍榜上有名的企业。在过去20年中,通用电气给予股东的平均回报率超过23%。通用在克罗顿维尔建立了领导才能开发研究所,每年有5000 名领导人在这里定期研修,《财富》杂志称其为“美国企业的哈佛大学”。在那里,没有职务的束缚,可以不拘形式地自由讨论。每周都有100多名职员在这里集合,听取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方面的课程。在韦尔奇的领导下,通用领导层变成了一个不断创新、富有成效的领导团体。他们能进一步推动工作,倾听周围人们的意见,信赖别人的同时也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能够承担最终的责任。通用的成功源于一个强有力的学习型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独特的学习文化,进而推动了通用在世界市场的横冲直撞,长盛不衰。
有所作为的管理者应该向通用学习,在自己的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善于不断学习,这是学习型组织的本质特征。所谓“善于不断学习”,主要有四点含义:强调“终身学习”——即组织中的成员均应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强调“全员学习”——即企业组织的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都要全心投入学习,尤其是经营管理决策层,他们是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和命运的重要阶层,因而更需要学习;强调“全过程学习”——即学习必须贯彻于组织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之中;强调“团队学习”——即不但重视个人学习和个人智力的开发,更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力(组织智力)的开发。在学习型组织中,团队是最基本的学习单位。
学习就是生产力,让你的员工学起来,你的员工才能具有更大的生产能力,你的企业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组织员工学习,建立学习型组织,对企业而言,只是小额投入,而这种投入带来的回报绝对是惊人的,并且是持续的。聪明的管理者会用学习来打败对手。
64. DNA之“学习力”:打造学习型组织
一个企业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具备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构建学习型企业,提高员工个人学习力、团体学习力,进而提高组织学习力。学习力是最可贵的生命力、最活跃的创新力和最本质的竞争力。
古往今来,但凡有成就的伟人、伟大的企业无一不是学习型的人才或者组织。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学习型的导师”。《三国演义》中有一个“借东风”的故事。
赤壁大战前夕,诸葛亮和周瑜不谋而合,都准备火攻曹营,然而大冬天刮的是西北风,刮东南风的几率非常小。东吴在东南岸,而曹操在西北岸,假如东吴放起火来,借助西北风之势,火反而会烧到自己。如何才能让大冬天刮起东南风来呢?
在这个关键时刻,诸葛亮开始搭台作法,用他过人的“法术”,神通广大地让老天爷刮起了三天宝贵的东南风,在赤壁一战中令曹操大败而归。
难道诸葛亮真有这么神,可以让老天爷改变心意?熟读《三国演义》的人都清楚,诸葛亮并不是作法、借风,那只不过是他借机逃回荆州的“幌子”而已,真正的原因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那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气象学。诸葛亮在隆中苦学的时候接触过一些气象学知识,也就是书中提到过的“夜观天象”。但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利用科学仪器测出的天气还常有不准确的时候,在古代,仅凭夜观天象就能预测在隆冬季节中的具体哪一天刮起东南风吗?
实际上,诸葛亮之所以对自己的判断如此自信,是因为他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亲自走访民间,向当地农民请教。因为农民靠天吃饭,他们有丰富而准确的判断天气的经验。尤其是岁数较大的农民,看到天上的云彩就能知晓近期的天气情况。经过多天的学习和研究,在赤壁之战的关键时刻,诸葛亮终于得出了一个生死攸关的判断,即东南风在某年某月某日会刮起。
一个关键信息的把握就能决定一场战争的成败。在这场战争中,诸葛亮的学习力起到了关键作用。
经济全球化带来激烈的竞争,21世纪的企业如何在狼烟四起、群雄角逐的市场大环境中生存并发展壮大?正当众企业家忧心忡忡时,大洋彼岸的一个外国人彼德圣吉说:“进行企业再造吧,打造学习型组织。”于是,一部分企业家怀着复杂与矛盾的心情进行组织修炼,结果发现彼得圣吉所言甚是。
彼德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引领了企业软件再造的潮流。书中提到,学习型组织必须具有并能够不断强化以下五项修炼技能:
(1)自我超越。鼓励组织所有成员持续学习并扩展个人能力,不满足并突破现有的成绩、愿望和目标,创造出组织想要的结果。
(2)改善心智模式。所谓“心智模式”,即由过去的习惯、经历、知识结构、价值观等形成的、固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3)建立共同愿景。
(4)团队学习。完善的培训系统对企业的发展固然重要,但不能将团队学习简单等同于培训。培训意味着员工被动接受教育,而团队学习意味着互动,意味着组织的各层次都在思考,而不是只有高层领导在思考,其追求的是一种群策群力的组织机制,试图通过群策群力,让团队发挥出超乎个人才能总和的巨大知识能力。
(5)系统思考。学习型组织成员应具有全局意识,学会进行系统思考。正如马列主义所教导的一样,系统思维即从具体到综合、从局部到整体、从结果到原因,看问题应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倡导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思考方式。进行系统思考修炼,即要求我们应以系统的、联系的观点去看待组织内部间以及组织与外部间的关系。
员工成功,企业才能大成功
企业间的竞争已不再局限于资金和产品的竞争,逐渐倾向于人才的竞争。拥有足够数量的高素质员工已成为企业实力的象征,员工为企业的挑战力和竞争力增加了资本。企业的管理者要明白:诸葛亮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没有帐下三千兵士,又怎能逐鹿天下?
65.壳牌:每一个员工都是公司未来的老板
事实上,员工更愿意为那些能促进他们成长的公司卖命。“留住人才的上策是,尽力在公司里扶植他们,”管理顾问斯温说:“那些最开明的企业在这点上很坦诚。它们会告诉员工,碍于竞争压力,它们无法保证给予他们工作保障,但会设法激励他们、帮助他们成长、奖励他们。这样至少能给他们带来一股工作激情和满足感。”
壳牌集团是世界领先的国际石油企业、位居全球500家最大公司排名前列。壳牌是促进员工发展的典范企业,任何人一旦成为壳牌员工,他从第一天起就必须开始真正地工作、承担责任和执行任务。而不是像很多公司那样前三年都是轮岗锻炼学习。壳牌公司会安排专门人员随时观测他的工作表现,并及时给予建议和辅导,在必要的时候进行适时培训。
壳牌这样做的唯一目的是希望员工在公司确确实实有发展前途,并且能够实现个人的事业目标。壳牌希望他有能力从现在的位置做起,一步一步地向更高、更宽的方向发展,做到经理,甚至董事的位置。壳牌公司有一套成熟的制度来支持员工实现事业发展愿望。只要员工自己有愿望和主动性,他在壳牌公司总能得到提升和发展。公司内部有一个内部招聘系统,会随时公布公司内部的所有空缺,只要认为自己有时间和精力,每个人都可以去应聘、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