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小飞机即将飞临西沙上空,机上所有乘坐者和我一样,都不失时机地隔窗俯瞰:哇……海是一览无边的绝对蔚蓝,随着飞机的继续前行,渐次出现的一座座小岛或一坨坨沙洲,犹如天使撒出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珍珠,点缀在叫人无法不为之着迷乃至陶醉的海面上。
西沙对我的诱惑是巨大的,而且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但因群岛那时候还没进入到开放旅游的阶段,所以到海南工作最初几年,我多次想置身体验但总是未能如愿。1996年5月,海军有一个宣讲团要到西沙,我庆幸领下了随团采访的任务,才终于有了这次西沙之行。
传统地图上的西沙群岛,以一定的形状,唯美地布局在南海传统九段线画出的“U”形内海域内,此刻眼前虽为实地图解,却以美到极致的品质令人仿佛坠入梦幻般的境界。这时候再想调遣任何形容词都觉得太蹩脚、太没劲、太苍白、太虚浮……好在我并不急于遴选词语以备表达之用,此刻我仅对历史感兴趣,据《太平御览》卷十六转引《汉书》所载,飞机下面包括这片海域在内的南中国海,最早被称为“涨海”;对西沙这一具体的海域,古人称之为“千里长沙”;而对于更南端的南沙海域与南沙群岛,《列子》则称为“石塘”和“万里石塘”……
早于陆地“丝绸之路”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素来版本各异,争论不停。但无论是闽境或是粤地,更甭管航船由某座城市某个港口开出,反正其航行的途径都无法绕开这片蓝色的海域。可见,作为古代中国与海外交通贸易与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西沙群岛周遭的这片海域早就镂刻了深深的记忆,这种记忆不但显现于众多史籍中,还沉积或者散落在海底下——不知多少艘外运陶瓷内运香料的船只在此遭遇台风巨浪而倾覆海里,从而在文物界、收藏界、与之有关联的渔民、倒买倒卖的投机者中间生出了一个词,叫作“海捞”。
以上所述,让人确凿无疑地知道西沙群岛从来就属于南中国海的四大群岛之一,中国历代政府都沿袭着对之行使主权并管辖开发。再从组成西沙群岛的宣德群岛、永乐群岛和其他一些岛屿的命名看,中国的韵味自然更加浓郁,比如“永乐”二字,简洁证明:在明朝期间,中国也一样承袭历代政府对这一带群岛行使主权并开发经营;而“宣德”,则更让人回味起划世界意义的郑和下西洋的年轮与盛况……
二
飞机一降落,走出机场,顾不上休息就开始漫游永兴岛。
经过海南渔民几千年的开发经营,又得到自唐朝以来的中国各朝政府的具体管理—尤其是经过新中国几十年的艰苦建设,今天的永兴岛不但景色优美,而且已经初具规模。
作为中国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岛屿,永兴岛上遍布热带林木,各种热带植物相当繁茂:椰子树自不必说,其他如麻疯桐、海岸桐、草海桐、羊角树、银花树、木麻黄等遍布全岛,或者排队于海边遮挡海风,或站立于路边营造浓荫。岛上的基本建设,除了机场、码头外,还有正在建设的环岛公路。生产与生活设施也在日趋完善:银行、商店、邮电局、医院、气象台、海洋站、水产站、仓库、发电站等也都一一就位。定期进出的补给船只更使岛上物资丰富。
海军收复西沙群岛纪念碑当然必看,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依据同盟国的有关规定,于1946年开出四艘军舰,浩浩荡荡南下,收复南海诸岛,并在几座主要岛屿上埋下了宣示主权的石碑。其中“永兴”“中建”二舰到西沙,“太平”“中业”二舰到南沙。为纪念这一壮举,西沙的这座原本叫林岛的主岛便改为永兴岛,另一座靠南原本叫螺岛的岛屿则改名为中建岛。而南沙群岛那边,也有两座主岛按收复舰艇的名字,分别改为太平岛和中业岛。
西沙海洋博物馆不能疏忽,从面积来看,这座博物馆也许是中国最小的博物馆,但从坐落的位置看,它却是中国最南端的博物馆。更加重要的是,博物馆的创办者并非是专业机构,而是西沙驻军官兵利用业余时间创办起来的。它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博物馆里的馆藏,最早由战士们把部分爬上海滩的海龟和采集到的贝类制成标本,集中陈列,稍后,许多将军和专家以及地方官员也将他们收集到的海洋生物标本赠送给博物馆;海南省海洋厅还专门派出专业人员在技术上给予指导。博物馆里的展品,珊瑚、海螺、海龟、龙虾以及各种鱼类的标本应有尽有,比较奇特的是身上布满了孔雀斑点的“孔雀颈鳍鱼”,花开如梅的一种海参叫作“梅花参”,底部如马蹄、形如金字塔的“马蹄螺”,至于形态各异的珊瑚花和石花,更使整个陈列馆琳琅满目,充满情趣。即使在当时还没有扩建,西沙海洋博物馆也是西沙重要的景点。在这里,人们不仅看到驻岛军人爱岛屿,爱海洋的情怀,也是人们了解海洋、了解西沙、了解西沙官兵的一页窗口,更是培养海洋观念,进行海洋知识教育的课堂。1990年,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上将亲笔为该馆题写了馆名:“海军西沙海洋博物馆”。
三
哦,趁着海水呈低潮,我等迅速来到永兴岛东北角,沿着20世纪80年代修筑的那条石堤,登上了与永兴岛处在同一个礁坪上的另一座岛屿——石岛。石岛与永兴岛相距1000米开外,长375米、宽340米,面积约0.08平方公里,该岛不大而峭壁陡立。海拔虽然只有15.9米,但凭此高度,不仅成了“西沙金字塔”,而且在整个南海诸岛中,也属“高耸之最”,站立该岛制高点上,环视四顾,足以一览众岛屿。
接下来几天,我们乘坐小艇穿行在几个小岛或沙洲之间,虽然烈日炎炎,却未见疲惫,步履到处,谁都按捺不住地生出感慨:西沙美不胜收啊……踏上七连屿,在草海桐里随时可以捡鸟蛋;漫步西沙洲,作为海龟的繁殖生长基地,或许能窥见龟族繁衍后代的陌生细节;来到晋卿岛—此岛野猫虽然多到鸟类都不敢在此落脚,但周遭海滩上的贝壳极其丰富,多姿多彩的贝壳令人乐不思归……
当然不能不去鸟岛(东岛)走走,这里除了可以看到已经在此形成生活规模的黄牛、山羊、山鸡、野狗、野鸭、野猫等陆地动物群外,它还是海鸟的“天堂”—生活着包括鲣鸟、金鸟、灰斑鸟、燕鸥等在内的50多种鸟类,共有5万多只在岛上的灌木丛中栖身。其中被列为国际动物保护系列的白鲣鸟,估计不下3万只。作为国家重点的自然保护区,东岛上的鸟族很有风范,与人亲近,偶尔还与人逗乐。
至于状似琵琶的赵述岛,这里虽然没有弹奏琵琶的优美声,但作为一直以来都有海南渔民在岛上长期定居,如今更是一级地方基层行政管理机构的所在地,人气浓郁,几杯清茶后,渔民们会向你讲述关于岛屿的种种传说,管理人员也会向你叙述他们和岛屿相依相存的故事。
走过甘泉岛、广金岛和珊瑚岛后,最好也顺带到附近的全富岛去看看,虽然该岛仅有0.02平方公里。但却因岛区水产异常丰富而闻名遐迩,这里的珊瑚礁区生物种类最多,仅浅水造礁珊瑚一项,即达56种。
比较遗憾的是,盛产马蹄螺的中建岛暂时去不成了,因为该岛位于西沙的最南边,好像是摆在去南沙群岛水途上的一颗棋子。故被海南渔民称为“半路峙”。而任何到西沙去的人,都应该到琛航岛去——1974年1月在西沙海战中牺牲的18位英雄长眠于此,烈士纪念碑永远把他们的事迹向后辈传讲……
四
游西沙自然不能少了潜水,西沙的海水晶莹剔透无须描述,可视度深达几十米不在话下,在这等海水中潜游,你会能领略到神秘的海底世界—哇,真的是平生难得一见呀。一簇簇珊瑚随处可见,不但造型各异,而且色泽丰富:红色、绿色、蓝色、黄色、紫色、黑色都有,红色还分粉红和橙红等。在鲜红与雪白相间,金黄与墨黑相衬的布局里,游玩的各色鱼儿快乐地穿行其中,给你营造了一幅童话般的至美境界……
在西沙水域里潜水,你才有可能获得海水多样颜色的全真体验—小学三年级教科书中《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写到了西沙海水之所以呈现出“深蓝、淡青、绿的、淡绿的、杏黄的”等五光十色的物理因由。但其实人们在认识海水的第一个环节上,一般还是常见的蓝色—无论到没到过西沙,甚至无论见没见过大海,人们形容海水都会用蔚蓝、湛蓝、碧蓝等词语。
这大抵没错,但经历西沙潜水后,你才会进一步认识到,海水颜色是和海水的溶质组成有关,它其实是无颜色的,只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海水才呈现蔚蓝色的诱惑。至于何以这样?虽然种种解释版本不少,但解释路径却殊路同归,你听后也许会有短暂的无可适从,但在生出愕然的同时,必然获得相应的知识:海水对光线有吸收和反射的原理—即在对阳光进行吸收的同时,海水也本能地进行反射和散射,于是海水反射出来的色泽就让人形成概念,蔚蓝、湛蓝、碧蓝等经过组合后的优美词语便应运而生。
阳光有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海水反射出来的色泽为什么以蓝色最为常见?潜在西沙海域里,天空是炽热的烈日,你即使在海里也会领略到:原来各种光具有的穿透力并不一样。穿透能力较强的是暖色光,即红、橙、黄光。它们一接触海面,就拼命射入深海。而穿透力较弱的是蓝、紫、绿光,它们一投进海里,就被海水进行本能的反射和散射,于是海水便向人呈现蓝色一片……当然,关于各种色泽的光,还有波长的细微区别,当七色光射入海中时,红、橙这两种波长最长的光首先被海水或海洋生物所吸收,随着海水深度的不断增加,黄、绿光也尾随着被海水和其他海洋生物所吸收,最后剩下的是波长较短的蓝光和紫光了,由于穿透力不强,水分子和其他微粒都参与对蓝光和紫光的阻挡,阻隔的结果就发生不同程度的反射和散射。至于蓝光和紫光同被反射,海水为何只呈蓝色不见紫?这又与人眼的结构特点有关,原来人眼对蓝光的反应特别敏感,而对紫光却反应迟钝,因而紫虽然“参股”反射,但映入我们眼帘的海水却只见蓝色。
五
西沙群岛是中国南海四大群岛之一,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以及其他一些岛屿组成,共有22个岛屿,7个沙洲,另有10多个暗礁暗滩……这么丰富的组成,游西沙需要写的当然太多太多,而如一一触及,又该需要多少篇幅。
除了拥有数不胜举的物产与有待开发的资源外,最值得珍惜的是它所处的战略位置。别的不用多说,就说我们这次进出西沙来回乘坐的飞机—那时候西沙永兴机场已经进行了第二次扩展,波音737已经能够降落。尽管我们乘坐的军用小飞机条件较差,比如机上的空调,起飞之时不能启动,升空之后才能慢慢打开,这就必然有一段不可摆脱的酷热煎熬……
但即使如此,在我踏上飞机要返程之际,仍然为能乘坐飞机往返西沙而感慨:机场对于群岛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不妨设想一下,倘若时至今日这里仍然没有机场,我们的军用战斗机、运输机、侦察机等,如果要到更南端的南沙群岛去执行任务,即使从海南岛南端的三亚或陵水起飞,航行至西沙时已耗掉几乎一半的燃油,再由此飞到北纬4度一带的南沙,仅仅能转一圈,飞行员就开始担心油料能不能保证安全返回—这岂不严重影响飞行效率和作战效能?
今天的永兴机场,经过了第三次扩展,2700米跑道以及各种现代配套设施已经进一步完善,已经可以起降运七、运八等大中型平台的运输机以及反潜机、预警机、巡逻机等,还可起降歼8Ⅱ、歼10、歼11、歼轰7等多种轻重不一的第三代战机。作战飞机能自如地进驻西沙,对于提高中国在南沙、中沙的防务能力,当然意义非凡:因为在永兴机场这个“不沉的航母”里蛰伏有各种军用飞机,才使得中国空军对南沙群岛及海域的防务有着切切实实的效果,而不再仅仅具有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