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虽苦,却乐在其中。而旅途无伴所带来的孤寂、沉闷、无助、尴尬,以及由此综合凸显出来的压抑感、惶惑感乃至恐惧感几乎也成了大多数人的共识。
于是,在熙熙攘攘的旅游大军中,你所看到旅人类型不是蜜月游便是情侣游,不是单位编队便是行业集结,不是公务组团便是会议巡游。总之,旅途中的起码结伴成了旅人们的第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然而对你来说,这种幸运的概率委实太低。你没少出差,但来往几乎都是独行侠。虽然所出席的有关会议或所参加的各种活动都会有新结识的朋友。而且你以不设防的做人方式,往往还赢得初交者的真正信任;你那无城府的处世姿态更是常常令人生出相见恨晚之叹—由陌路之交发展而成朋辈这种在旁人看来多么不可思议的事在你身上却已屡见不鲜。你从来不为无伴出游而生愁,偶尔还嘲讽或调侃那些视所有陌路人为打劫嫌疑犯或潜在作案者的庸常之辈的鄙俗之见。
独行异乡总会有人惦挂的,比如家人、亲属、至交,而在你来说,还有一个把旅途中的所见所闻以及所萌发的愉悦心情传达给你的亲朋的义务。当然,这些早就不成问题了,现如今的网络体系以其覆盖面广,通话质量好的优点已经非常完满地为你解决了问题。于是,在黄山天都峰,友人G通过手机分享了你征服险峰的喜悦;在云南丽江,向往纳西古乐的朋辈F从你的手机中领略了现场演奏的片段;在长江第一峡虎跳峡,你那正在读大三的儿子从你的手机中听了你的现场描述后,更加坚定了要与同学来这里漂流探险的决心;那年在长江三峡,你的手机一响,一个浑厚的声音便响起来:你小子进行三峡告别游怎么不带上我?哦—原来是已经致富了的稚童时代的伙伴。
这里必须提到你的大哥,这位早年就学会俄英二门外语而至今仍无缘迈出国门一步的老教师,每次当你出国时,他总不免生出若干慨叹,而你当然每次都不忘给他带点外语资料。比如在圣彼得堡,你参观著名的冬宫和普希金城后,特地把一摞俄语资料给他捎回来。而他必然认真阅读,而且还必然对你另作一番讲解……
那年你因公赴欧洲,每到一个著名地方,你都力争用手机第一时间向他描述。于是登上巴黎凯旋门时的复杂感受,参观卢浮宫时的感慨万端,你哥都能够及时地和你一一分享。但在夜游塞纳河时问题来了—当游艇沿着美丽的河道缓缓前行,当你浏览着曾经被雨果、巴尔扎克、司汤达等大文豪描述过的两岸景物并进行笨拙的一一印证时,你并没有忘记跟你的兄弟分享愉悦。然而,因7个小时的时差关系,巴黎万家灯火时,已是北京时间的夜深人静。于是在勉强打完这次电话后,发短信息便成了这段时间的主要交流手段。
在比利时滑铁卢战场遗迹,在荷兰的风车基地,在德国波恩莱茵河畔和马克思故乡特利尔,在山道之国圣马力诺,在“城中之国”梵蒂冈,在古罗马斗兽场,在“水城”威尼斯,在文艺复兴的摇篮佛罗伦萨和比萨斜塔,你都给你可爱的兄弟发短信息。这期间他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接看短信息。他发的信息除了“身在异国,要注意身体”等一些叮嘱性的话语外,还有一些诸如“不会外语,认地名可死记字母”等。前者使你感到温暖无比,后者更显出了它的实用指导性。所以,你虽不会法语,却能在巴黎往来自如,甚至在罗马你一度与队伍走散,却仍能从容不迫,不慌不乱,很快便在下一个景点找到队伍。
有效的手机短信息沟通,独行在异国他乡也依然享受到亲朋的关注,也依然感觉到发自故土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