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使人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资讯使人视野开阔、嗅觉灵敏;资讯可以使人生财;资讯也会使人快乐。置身资讯发达的年代,独居陋室却能检索大千世界,足不出户便可知晓寰宇点滴……
岂知这毕竟仅是一个侧面而已。其实,资讯爆棚、信息膨胀的另一面,也许更多的却是叫人无可适从,无法适应。
譬如热衷八卦娱乐的你,读到央视某主持人和某知名影星“拍拖”的消息,消息首先从“知情人透露”入手,说两人最早在一次派对中相认识,“一开始对某某某反应并不是很积极,直到有一次在聊天中,两人说起各自的星座,才发现两人都同是处女座,这让他们的话题多了起来。并且很快就陷入了热恋……”接着还有不少写到这对热恋中人一起到某地参加某项活动,且被主办方安排住进“一高尔夫俱乐部提供的别墅里,共处两天……几乎形影不离,在一起打球、吃饭,虽然有七八个保安守护在身边,但二人还是表现得很亲热”。
整个报道有转折悬念,有因果链条,既显客观性又具可读性,真的是有鼻子有眼。然而,这两位与你八竿子都打不到的偶像相恋才使你莫名激动仅此一天,更多媒体—包括曾经报道上述新闻的那家媒体—就搬出了某某某的经纪人,通过他们宣布“此纯属无中生有……”
再往前追溯:某著名主持人与某摄影家离婚的报道更被盛传,报道引述北京某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一位工作人员的透露,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二人“已经在这里办理了离婚手续,他们是协议离婚,儿子由女方抚养……”消息不但有报料根据,还有过程细节。实在叫最本分的你都不得不信,当然更叫好事者不得不传了。但接踵而来却是:男的哥哥矢口否认;女的妹妹也澄清传言;当然还有当事人亲自辟谣:“我们没有离婚,更没去民政局。我不知道大家为什么对我们的婚姻这么感兴趣,其实我们感情不错,我和我儿子也很好……”至此,消息的真伪已经难以辨明,而当事人的亲属们却从非新闻要素中一下子蹿了出来,为以后可能出现的新炒作做了前期的铺垫。
那些年还有发自台湾的一条消息更叫人震惊:说是内地某女歌手“狂追”台湾一位女歌手,而内地媒体转载时的标题居然赫然为《×××狂追×××经纪人大方承认》。这则有关同性恋的报道虽然来自台湾,但消息源据说却来自内地某“同志圈”。更引发人们注意的是,“×××狂追×××”被此中间人拿出来和曾经盛传一时的某台湾歌手与香港歌手的“同性暧昧”相提并论,两事一体,并八卦称为“断背门”……当然,这一消息也是很快就被有关方面矢口否认。
前些年的一次“两会”期间,据称由17名女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外国人娶中国女要交保证书》被称为“最可笑的提案”。可是就在此消息一见报,被列为当事者之一的张某某就在自己的博客上发表《严正声明》说:“我不知道这件事,更不知道这个所谓‘提案’名称是什么……我没有参与过任何涉外婚姻提案,我也不知道发布这条假新闻的记者从何处得到的消息,我对这样的不负责任的记者感到愤慨。”
接下来是某地方的一家晚报以及该报某记者向张某某道歉说:“为报纸刊登严重失实的报道表示深深的歉意……”至此,好像事情已经完了。其实不然,读者读后还是不明白:到底是有这一提案而张某某没参加呢,还是压根就没有人提出这一提案?好像从此再也没有下文给予澄清了。
总之,这类叫人一惊一乍的事件新闻每年都会发生若干,它们的规律是:先是耸人听闻的“发现”,继而是愤怒指责的“否认”。“发现”“否认”经过多次纠缠后,“证实”与“辟谣”还要进行反复的对垒。拉锯战断断续续,口水战纷纷攘攘,而到最后则往往是不甚了了。比如前些年某歌手被刺而引出的“同志”传闻;比如那年足球风波中某教练赫然曝出的“球霸”与“足坛黑社会”的种种“黑幕”,最后都无一不变成斯芬克斯之谜。
呜呼哉!生活在资讯发达的季候,千万不要以为你因此就变得聪明伶俐,机巧善变。恰恰相反,你也许比任何时候都益发显得迟钝、呆傻和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