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届世界杯除了乌拉圭跌跌撞撞打进4强,本届欧洲杯除了希腊侥幸打进8强外,所谓的“冷门”,打自从2004年后已经不再多见。在积弱球队纷纷出局的当儿,我似乎在隐隐约约、似梦非梦的幻觉中突兀有一个新窥见:传统足球列强在今后的杯赛前都躲进爪哇国的“禁冷山”上举行秘密峰会。会上,各足球豪门纷纷以某届杯赛为例,痛陈传统强队被弱队“爆冷”击败带来的耻辱和痛苦,讨论了强队提前出局直接导致赛事乏味的尴尬和无奈。接下来就通过了《杯赛冷门不扩散条约》。宗旨:共同抵御足球界弱队胜强队!不允许弱队在任何杯赛上有任何扬眉吐气的镜头!各强队还就分头把守各小组关隘的具体战略措施,战术构想进行交流,最后都举手设誓:争取以最快速度把来自亚洲非洲澳洲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区的足球弱国赶尽杀绝!至于欧洲二流如波兰、捷克、乌克兰、俄罗斯、葡萄牙等,则可算为征讨弱队“总体战”中某种意义上的殉葬品……
以上当然是带有调侃的说法。但认真探究起来,足球其实和文化、经济一样,应该也有一个可以称之为“规律”的东西,那就是都需要一个积蓄和沉淀的过程。看看世界几大足球强国,人家对足球的透彻理解,对球场的哲理探究,对球技的不懈追求,对球赛的痴迷程度。这都需要一个时间和空间来融解,需要一个特定的土壤来培植,需要一个合适的氛围来孕育。
亚非国家当然也出球星,亚非球星当然也可以到欧洲大俱乐部去踢球挣钱;这些队员在人家足球强国那里踢球随时也都可能闪烁夺目—尤其是非洲球员,无论在身体条件,还是在基本功底,抑或是一对一的球技对抗,似乎与欧美球员相比并无逊色。但不可否认的是,即使是顶级球会的亚非球星,一旦离开人家俱乐部,一旦没有那种特定气氛的孕育,就往往掉几个档次—这,千万不要仅仅从队员之间的配合欠佳去找原因,也不要在奖金份额的多寡等方面去做调整。其实乃是各种有形无形的颓顽因素或者惰性力量结合所致。
话说回来,作为体育赛事必然存在的一种现象,冷门应该不会在以后的比赛中绝迹。但必须认识到,“爆冷”从哲学上说只能算为偶然发生的情态,就像社会经济链条在转动中有时香蕉或者西红柿的价格可能突然暴涨一样,价格的突然暴涨当然可以慰藉辛劳的农人,还可能造就若干个一夜暴富的投机商。但,仅靠一时暴涨的价码岂能去奠定整体基础的底蕴?
所以,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落后就是落后,水平不行就是不行!
当然,弱队侥幸的爆冷取胜仍自有它的价值:比如在技术战术的某个环节上为足坛提供某种尝试成功的版本;当然还可以在偶然的胜利里提高士气或者窥见前景;比如可以敦促强队去反省自己的缺点,正视自己的不足;比如在赛事报道中还可以充作趣事花絮……
但要使自己的真正水平名至实归,要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切实提高,实在是别无他法,唯有淬火努力,经历无数劫难,才能有所沉积,才有可能酝酿总体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