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识病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系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粪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有时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物,或含有脓血。正常人一般每天排便1次,个别人每2~3天排便1次,或每天2~3次,且粪便成形,不应称为腹泻。值得注意的是,老年人和手术后的病人常常会发生直肠性便秘,此时由于粪便嵌塞于直肠腔内,刺激直肠粘膜,可有排便次数增加,且伴有里急后重感,有时还会有粘液排出,也不应列为腹泻,其实际上是严重的便秘,这种便秘需灌肠或用手挖帮助排便,医学上称之为假性腹泻。
以下疾病引起的腹泻比较常见:
(1)痉挛性肠结核
又称结肠激惹综合征,情绪紧张时出现腹痛、腹泻和便秘,排气或排便后症状或可以缓解。大便呈粥样或水样,有时又坚硬如石,并常附有黏液。
(2)溃疡性结核
腹泻每日达10次以上,便中带血脓和黏液,部分患者可伴发热、腹痛、厌食或浮肿。
(3)胃肠炎
腹泻伴呕吐,主要表现是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严重可伴发热、失水。
(4)细菌性痢疾
起病急,可伴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等症状。常常由饮食不洁引起。
(5)血吸虫病
腹泻、腹痛、肝脏肿大。
(6)霍乱和副霍乱
有剧烈的腹泻、呕吐,无腹痛、发热。
(7)结肠癌
排便习惯改变,腹痛或交替出现。出现持续性腹部不适,隐痛、胀气,不明原因的大便带血或便血。
(8)痔疮
腹泻时出现肛门周围疼痛。
健康主张
把住“病从口入”关,搞好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是预防腹泻疾病发生的关键,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动物性食品或海产品在食用前必须煮熟、煮透。海鱼、海虾、海蟹、海蜇等海产品中常存有副溶血弧菌,人们吃了未熟透的上述海产品后,可引起副溶血弧菌的感染;又如猪、牛、羊、鸡、鸭等动物内脏、肌肉、蛋及乳制品常污染有沙门氏菌,因此人们在购买各种酱制品或熟肉制品后,在进食前应重新加热,以防沙门氏菌感染。
(2)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剩饭、粥、牛乳、乳制品、鱼、肉、蛋等易受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污染,若被人们食入可引起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因此,剩饭、剩菜等在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从冰箱中取出的食物也应加热后再食用。
(3)加工生食和熟食的餐具应分开,以避免交叉污染。此外,不在不洁摊位购买食品或进餐,教育儿童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
(4)当周围有腹泻患者时,在对腹泻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时应注意对患者的隔离,患者使用过的被褥可放置户外日光照射半小时,可达到很好的消毒效果。
食疗小提示
糯米山药粥
糯米30克,山药15克,胡椒粉、白糖适量。将糯米略炒与山药共煮粥,熟后加胡椒少许。食用时,加白糖适量调服。每日2次。健脾暖胃,温中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寒泄泻。方法二:
白扁豆15克,人参5~10克,粳米50克。先煮扁豆,将熟,入米煮粥;同时单煎人参取汁,粥熟时,将渗汁对入调匀即可。空腹服,每日2次。益精补肺,健脾止泄。适用于久泄不止、脾胃虚弱或小儿吐泻交作。